美国总统演讲的概念隐喻研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主要从旅程隐喻、人物隐喻和建筑隐喻角度,分析美国总统的演讲。本文认为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帮助政治家达到政治意图,具有喻德、喻理、喻情的作用。
  1. 隐喻
   隐喻的研究经历了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论、Quintilians的“替代论”、Richards的“互动论”及Lakoff和Johnson 的概念隐喻理论(束定芳,2000)。对于隐喻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语言学层面、跨学科、跨文化层面,应用层面。隐喻的认知研究属于跨学科、跨文化层面(李碧瑶等,2015)。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明确指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认知隐喻观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
   隐喻与政治向来关系紧密。Lakoff指出:“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就是政治。”人是政治的动物,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政治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政治的世界是复杂和充满价值观的,无论在认知上还是感知上都远离人们即刻的日常经验(Thompson 1996:185)。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政治,人们需要借助隐喻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知的事物。总统演讲是一种极具政治性的政治语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文体。隐喻在政治语篇的功能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论。他认为隐喻有三种功能,即喻德、喻理和喻情。喻德意为政治家应该在演说中在听众中建立一种“道德可信度”。 喻理意为政治家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喻情意为政治家要将听众引导入特定的情感世界,唤起听众的情感和认同感。本文将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对美国总统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做初步研究,揭示概念隐喻如何成功地达成喻德、喻理和喻情的目的。
  2. 美国总统演讲的概念隐喻
  2.1旅程隐喻
  旅程是美国总统演讲中最常用到的具体概念域。旅程这一概念非常贴近人们的生活。旅程中有旅行者、导游、沿途的风景和旅行的目的地。在美国总统政治演讲中,政治就是一次旅程,美国是这一旅程的主导者,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冲突和困难,但是美国终究会克服一切阻碍,到达旅程的目的地。
  政治就是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谁掌权,而是为美国的发展辛勤付出的人民。克林顿的这一句话无疑表明了政治的正确性,即美国是民主政治,美国的发展与每个人的付出紧密相关。这样一说,不仅表明了政治家的立场和态度,树立了政治的正确性,也拉近了与人民的距离。
  《独立宣言》中对于生命权、自由权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是美国自建国伊始就推崇的理念。这一理念与旅程隐喻共同出现,意义颇深。对于美国人来说旅程的目的地就是所有人平等地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奥巴马的就职演说有效地建立了道德的可信度,即达到了喻德的功效。
  美国在旅程中扮演着领导者的地位,美国不仅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而且能促进世界民主的建立与传播。美国始终把自己当做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认为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优越于其它国家。因此在就职的特殊的场合, 总统从来不忘借助一些隐喻来强化美国的形象。“lead” 一词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中频频出现,无形中让美国人感觉到美国在各方面的优越,强化了美国人对于执政者的信任,有效地达到了喻情的目的。
  但是,政治旅程中难免会遇到冲突与困难,阻碍前进的道路,但是执政者一定会扫清一切障碍,保证国家的顺利运转。里根上任之时,美国正遭受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里根就职演讲中“扫清路障”这一旅程隐喻稳定和振奋了民心。
  2.2人物隐喻
  在美国总统的演讲中,国家经常被比喻为一个人。国家的建立就像新生儿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就如少年的成长,国家的分裂就是一个人的死亡。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实力就好比人的身体健康,正如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言:
  We aim at the assurance of a rounded and permanent national life. (罗斯福就职演讲,1933)
  But if the spirit of America were killed, even though the Nation’s body and mind, constricted in an alien world, lived on, the America we know would have perished. (罗斯福就职演讲,1941)
  罗斯福认为国家是有生命的个体,执政者的目的就是使这个个体健康长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精神的内核是最重要的,没有它国家也将不复存在。
  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开篇即将美国的创建比喻为人的诞生,一下子唤起了人民对新生儿的情感,可谓以情动人,接着提出“民有、民治、民享” ,喻理明晰。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 北方军队挫败了南方军队向北的进攻。林肯的人物隐喻振奋人心,给人民带来了历经劫难后一个国家重生的希望。
  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 (葛底斯堡演说,1863)
  ...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and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葛底斯堡演说,1863)   在美国总统的政治演讲中,美国经常被赋予人的品质。美国是一个文明、公正、勇敢、富有激情的年轻人。他是一个追梦者,自由与民主是他的人生目标。他是有血有肉的人,能够了解同伴的痛苦,愿意帮助同伴拜托困境,人物隐喻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民众和国家的距离。
  America, at its best, is compassionate. In the quiet of American conscience, persistent poverty is unworthy of our nations promise. (布什就职演讲,2001)
  To the people of poor nations, we pledge to work alongside you to make your farms flourish and let clean waters flow; to nourish starved bodies and feed hungry minds. (奥巴马就职演说,2009)
  2.3建筑隐喻
   除了旅程隐喻和人物隐喻之外,建筑隐喻也广泛出现在美国总统演讲中。在建筑隐喻中,美国人是社会这一大厦的建筑者。为了让这座大厦巍然屹立,每个公民都要为之努力,否则大厦就会面临崩塌的危险。
  Let us remember that America was built not by government, but by people ... (尼克松就职演讲,1969)
  Let us resolve that we the people will build an American opportunity society ... (里根就职演讲,1985)
  I ask you to be citizens: ... responsible citizens, building communities of surface and a nation of character. (布什就职演讲,2001)
   无论是尼克松还是里根,他们都强调了个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了听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一点在美国总统致大学生的演讲中尤其明显。青年人血气方刚、胸怀大志,容易被这样的隐喻所激励,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囊括于社会这座大厦中,自己可以为之添砖加瓦。
  ... the new China your generation is building will need the profound wisdom of your traditions. (布什清华大学演讲,2002)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不断蓬勃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青年越来越多地得到外国重要领导人的青睐和关注。美国总统对中国大学生的演讲中经常使用建筑隐喻,将青年人比作连接国家与国家的桥梁,唤起了青年人的使命感。
  And these bridges must be built by young men and women just like you and your counterparts in America. (奥巴马同济大学演讲,2009)
  And these exchanges mark a clear commitment to build ties among our people, as surely as you will help determine the destiny of the 21st century. (奥巴马同济大学演讲,2009)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美国总统在演讲中都运用了大量的隐喻,通过多种多样的隐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作为高度策划的政治话语,美国总统演讲中的概念隐喻具有强大的功能。美国总统们使用隐喻将不可感知转化为可感知,将抽象的概念传达给了公众,通过演讲中的旅程隐喻、人物隐喻和建筑隐喻,使公众了解总统们想要传达的思想,树立了公众对国家的信心,实现了一定的政治目的。
  (作者单位:上海西南位育中学)
其他文献
英语课堂是师生围绕语言知识进行交流的“聚会”。通过对话,发现学生的英语表达问题,有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对提高他们语言运用敏锐性和地道性有着积极迁移作用。多元对话使得学生在彼此语言信息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活化认知视野思维,大胆交流与畅所欲言,主动调整学习感知策略方法,积累语言知识和优化表达技能。  1. 引导学生对话教材,丰富理解思维  文本教材是学生认识英语的物质基础,也是丰富认知感悟的“摇篮”。引
杜威十进分类法电子版本取得了一些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使它成为下个世纪的知识组织的工具。杜威分类法第21版除了修订一些学科的类目之外,还在新的知识领域有所扩展,以适应政治和
小班化学习是现在许多教育机构都开始推行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是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一,小班化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还使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初中英语的学习,合作学习已成为现在中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教育方式。  1. 初中英语教学小班化中合作学习的特点  1.1运用合作模式进行教学  在小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使其进行组内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这一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且具
2012年秋,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课改新方案,大幅度提高高中选修课比例。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英语任意选修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英语歌曲欣赏选修课教学的理论与实际,开设了《
支架式教学理论是当下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它可以为其提供一种理论支撑的价值,进而提升英语阅读教学的水平。支架理论,顾名思义,即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的一种临时支持,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和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高中教师要积极大胆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  在高中英语的学习中,文本阅读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
目前虽然在进行英语改革,但英语教学人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英语课堂难以开展教学互动,课堂教学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英语课时,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板书,学生记笔记,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学到的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启而不发,读而不思,学而不问,练而不会。他们学习英语只是迫于考试需要,虽然教师苦苦施教,但收效不大。
作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写作能力是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提高一定的写作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词汇、语法以及逻辑强烈的语感,也可以相应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英语写作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衡量,所以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提升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  1. 现阶段我国初中英语写作的现状  1.1 从教师方面分析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
本文是对一节"三案导学"模式下完形填空题解题方法指导课的解读与反思,三案指预学案、启学案、测学案,"三案导学"将完形填空解题方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