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和阈值研究

来源 :海洋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食用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采用半静态动力学富集实验方法,探讨双壳贝类对石油烃的污染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经过4d石油烃在贝体和水环境之间达到稳态平衡;生物富集系数(BCF)为545;浓度为0.068mg/L的石油烃水体组。富集平衡后贝体内的石油烃含量高于贝体内的石油烃异味阈值(25—30mg/kg)。参考USEPA、GB18421—2001等关于双壳贝类中石油烃限量的规定,根据石油多环芳烃的毒力机理。把菲律宾蛤仔对石油烃污染的安全阈值定为0.03—0.05mg/L较为合理。
其他文献
建立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非鱼中红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提出了以乙腈为提取剂,经过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反萃取等步骤对样品进行分离净化的样品处理方法,该方法准确、灵敏
本研究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海域(30°~34°N、126°E以西)所获取的鲐鱼渔获样品,合计采集777ind,通过对鲐鱼耳石生长轮的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
探讨了6-羟基水杨酸-EDTA-溴化十产烷基三甲铵体系对Tb^3+,Dy^3+,Sm^3+等金属离了激发态→金属离子基态跃迁型荧光增敏及Y^3+,Lu^3+对该体系配体激发态→配体基态跃迁型荧光增敏效应。开发了同时测定Tb^3+,Dy^3+,Sm^3+,Y^3+(Lu^3+)的新荧光体系
期刊
期刊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幸福,因此,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对幸福的追求,通过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幸福,完善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智
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oNPF)曾用于铌、钽和锆的测定〔1~3〕,但用于钼的测定尚未见报道〔4〕。本文研究了该试剂在磷酸介质中与钼的显色反应。利用Mo(Ⅵ)-DBoNPF-TritonX-100三元体系,建立了测定微量钼的方法。所
本文根据2003~2004年张网作业的监测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闽南海区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结果表明,闽南海区张网渔获种类多达156种,主要渔获种类为带鱼、康氏小公鱼、尖尾鳗、二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斜带石斑鱼体内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影响 ,分别对斜带石斑鱼腹腔注射浓度为 5× 10 8cfu/ml、5× 10 7cfu/ml、5× 10 6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 ,
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属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属,俗称牙片、左口、比目鱼。褐牙鲆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分布广泛,适应性强,生长迅速,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是名贵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