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扩张打造新金融寡头?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0m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次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大联合。
  这是一个靠垄断优势而占有国有资本的利益集团,他们寄希望于从证券这个"朝阳产业"中分享更为丰厚的"垄断利润"。
  然而垄断利润的前提是加速对国有资本的垄断。
  最终损害的是自由市场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机会平等。
  
  光大向前更迈进了一步
  
  1999年对中国的证券公司来讲,是一场资本大扩张的一年,先是国泰证券公司与君安证券公司经过几次艰难的商谈,最后在8月达成合并,合并后公司中的总股本是37.3亿元,总资产是300多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的创立,犹如一艘巨轮驶向蔚蓝色的大海,更深远的意义是:它在中国券商急于扩张的热浪中,拉开了合并的序幕。就在国泰与君安合并后没多久,在中国证券界又传来了令人震动的消息:光大集团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进入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而在此之前的第一大股东中国工商银行则退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光大此次控股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其背后的故事是耐人寻味的。据悉光大的前任董事长在前年就为这件事作努力,其机会是:《证券法》出台以后,银行业必须与证券公司分业经营,政府要求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脱离。因为证券业的高风险随时会使金融资产化为泡沫,而亚洲金融风暴使中国政府认识到,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金融业稳定发展。
  光大集团看准银证分离这一机会,主动与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商谈。背景很深的光大集团,起初想通过获得中国工商银行的股份,进而达成与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合并,以求在证券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强大的优势。另外,从获取利益的角度来看,申银万国强劲的承销能力及遍及中国各地的经营网点,对光大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能控股申银万国,对光大集团在上海的扩张是有利的。但是在事情进展中,出现了波折,光大集团的董事长被突然调离,据说是"经济问题"。
  直到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明康出任光大集团董事长后,光大入股申银万国的事又开始进行商谈,最终光大以18%的股份取得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第一股东地位。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曾3年被国际权威杂志《欧洲货币》评为"中国最佳证券机构",堪称中国证券业的拓荒者和先行者。其营业部在中国已扩张到108家,拥有中国证券经营机构最大的业务网络。对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来说,当前证券业务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而国泰君安证券公司的创立,打破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称雄上海的局面,与中信证券、光大证券等几家背景较深的大券商相比,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在股票承销方面的市场优势也明显减弱。
  另外,地方证券公司的迅猛发展,也夺走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占据的市场,而且从1998年以来,证券市场的经营局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少主承销商在配股项目上的的资金被套,全国范围内的一些营业部由于股市持续低迷,而使营业成本上升。
  这些情况不仅使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追求市场第一的目标变得很艰难,而且公司面临竞争压力加大,急需通过资本运营来摆脱当前的不利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增资扩股,改善公司的负债结构,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一大选择,而实力雄厚,具有金融业背景的光大入股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恰恰能满足这两家公司在某种程度上的共同需要。
  从当前券商格局来看,国泰君安、中信、华夏、南方、海通等证券公司,都成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并且打破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过去依托上海这一金融城市,得以保持在证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的局面。
  因此,无论从市场的均衡原则来说,还是从争做一流综合性证券公司来讲,申银万国证券公司都要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本规模和经营实力,以求参与未来新一层次上的竞争,这也是光大集团能成为申银万国第一大股东的一个重要原因。光大此次入股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还表明光大集团在上海金融市场的扩张中,向前更迈进了一步。
  尽管光大集团控股申银万国证券公司,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高层领导并未变动,据说还是由上海市政府任命,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现象:表面上喊着要按现代法人制度管理企业,而公司法人的产生却来自政府的任命。
  
  绝对控制权受到了制约
  
  成立于1995年的中信证券公司,在短短的3年多时间,其资本扩张的速度是惊人的。中信证券公司的主要股东是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由于这一特殊背景,使中信证券公司在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齐鲁石化是1998年上市发行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而中信证券公司夺取了该股票的发行主承销商资格。
  由于发行债券是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在考验着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而中信证券公司在承销债券方面,重点争取的是汽车、電力、铁路等行业,目的是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1999年,中国券商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围绕入关谈判的消息不断传到人们的耳里。在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进行观察之后,中信证券公司提出了自己的资本扩张战略:由3亿元的注册资本扩股增加到21亿元。
  中信证券公司的特殊背景,自然能吸引到那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入股,据悉增资扩股后,中信证券公司的股东达到48家。中信证券公司过去作为单一股东持有95%以上的股份,通过这次增资扩股和股份改造以后,中信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降到50%。很明显,持股比例的下降也意味着中信证券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受到了制约。同时增强了其他股东对公司的监督,这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中一直呼喊的原则:通过股东的投票,来选择经营公司的企业家,为法人制度开辟道路。
  
  谁能成为明天最有实力的券商
  
  就在中信等证券公司获准增资扩股时,华夏证券公司也展开了增资扩股行动,华夏证券公司目前的注册资本金为10亿元,计划扩股到20~30亿元,具体扩股多少还待最后决定。中国工商银行曾是华夏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在公司发起成立时,就入股5000万元,在以后的发展中,华夏证券公司一直与中国工商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去年12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与华夏证券公司在北京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中国工商银行在中央银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向华夏证券公司提供8亿元的融资额度,以支持业务发展,同时利用国内最先进的资金汇划清算网络,为华夏证券公司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一直难以提高,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加大,而对于华夏证券公司担保的企业,工商银行将在贷款通则范围内,给予贷款支持。因为工商银行相信华夏证券公司的声誉,能确保工行贷款的安全性。
  很明显,工商银行对华夏证券公司的支持,表明银行业看好证券这个"朝阳产业",并希望得到长期稳定的回报。从华厦证券公司的股东背景来看,大多数是国有垄断企业,如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等。由于这些具有垄断性质、资金雄厚的国有企业入股华夏证券公司,使华夏证券公司能在资产规模上高速扩张,曾在一年内为15家发行A股的企业担任了主承销商,特别是在承销中国铁路建设债券上,華夏证券公司几乎垄断了铁路债券的承销。
  可以预见,如果华夏证券公司这次增资扩股计划能获得证监会的批准,那将又是中国证券市场一支强劲的力量。如果说一些大的证券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来扩张自己的实力,那么地方的证券公司也不甘落后,正在奋起直追。如湖北证券公司的增资扩股于1999年6月10日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资本金从3.02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并更名为"长江证券公司",在这次增资扩股中,有15家公司入股湖北证券。
  而湖南的湘财证券公司的步子迈得更为迅速,从1亿元资本金扩股到10亿元,并获得证监会批准。湘财证券公司还在北京、上海设立总部,并计划在北京增设营业部,此次增资扩股表明湘财证券公司要以其迅猛的扩展速度,全方位、深层次渗透到证券市场,以求扩大自己在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力。
  据悉,中国人民保险信托公司、华融信托、东方信托、信达、长城信托等5家信托投资公司,将合并属下的证券业务,于2000年组建一家名为"银河"的大型证券公司。虽然注册资金还未确定,但银河证券公司的出现,会在中国证券市场掀起又一阵热潮。
  可以预见,中国证券公司所进行的增资扩股,是中国券商走向资本扩张的开端,谁能在今天聚集巨额资本,谁就能成为明天最有实力的券商。
  
  资本联合:一个利益集团的形成
  
  毫无疑问,在对证券市场和券商发展的资本密集特征充分认识的背景下,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开始批准一些资本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强,市场服务网络高效,业绩突出,规范经营的证券公司进行增资扩股。
  但是证券公司在增资扩股后会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吗?会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繁荣吗?这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证券公司在发起创立时,大多数是商业银行以第一大股东注入资金,也就是说证券公司有一部分资金来自金融机构的投资,而另外一些股东,大部分是具有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参与到证券公司,如电力、石化、汽车、钢铁等行业。
  这些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凭借垄断优势获取垄断利润,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在高额回报的引诱下,这些垄断型的国有企业又相继把资本投入到风险性较高的证券业。
  值得深思的是,由于证券公司在成立时,受到政策制约而未能让民营资本进入,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这个在中国的新型行业,还是按照国有企业老一套机制运行。虽说有些证券公司按公司法,组建成股份公司,并成立董事会,股东会等机构,但由于其资产是国有,公司的法人就只能由政府来任命,这就导致股东们很难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有能力的经营者。
  由于证券公司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的行业,这就决定了证券公司要靠大量资本的营运,来获取高额利润,而有些证券公司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违规拆借资金,从事投机性的房地产等行业,致使到期不能回收投资,造成严重亏损。
  为了改变公司的不利局面,证券公司急需要通过增资扩股,吸引那些资金雄厚的企业入股证券公司,以求改变公司的负债结构。但这只是券商构想的一个资本游戏,即上市公司把募集到的资金变为企业资产,再以股东身份把资金投入到证券公司,而证券公司通过股东的投资,来弥补公司的资金缺口,缓解融资压力,其过程仅仅是资本从国有企业流入到证券公司,并不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
  一些垄断型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愿意入股证券公司,一方面是在经济发展出现紧缩的情况下,难以找到盈利高的项目投资,只好把资金投向证券公司,以求获得高额回报。由于资金不属于个人所有,这些国有企业的股东很难有动力去监督证券公司运营资本,它会导致大量国有资本的无效配置与损失。事实上,不断出现一些证券公司的高层领导人因经济问题而被查处,使人们看到国有资产是怎样从证券公司流入少数人手中的。
  1998年,审计部门开始对中国的证券公司进行审计,使证券公司内部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一些证券公司负债和损益严重不实,资产质量较差,投资收益低,以及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违规融资,挪用客户保证金,非法获利。
  如原国泰证券公司有81家股东,在过去的几年中,把大笔款项拆借给他人用于房地产投机等,致使大量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据统计在国泰高达16.1亿元的逾期债权中,有8.78亿元已经逾期3年以上。如此多的逾期债权,是股东们难以想象的,更令他们难以接受。上述证券公司出现的情况,实际上是在重演许多国有企业早已出现的问题,这是证券业发展的悲哀。应该说,国有企业入股证券公司,是中国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一次大联合,它可能会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即证券公司通过承销上市公司的股票,获得高额利润,而企业通过虚假包装,并借助证券公司推荐上市,从而在股市上"圈钱"。
  由于二者之间存在强烈的利益关系,即上市公司是证券公司的股东,即使上市公司亏损累累,编造虚假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证券公司也不会主动向投资者披露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其结果将扭曲整个证券市场。事实上,一些亏损累累、虚假包装的企业之所以能上市,证券公司从中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的,如红光实业、东方锅炉、琼民源等。这些公司的上市,不仅极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使整个股市弥漫着极不信任的气氛。另外,由于证券公司的股东大部分来自大型国有企业以及垄断型行业,他们凭借这种垄断优势,形成了一个靠权力占有资本,并在内部分享利益的集团,这就使得证券公司很难产生一种企业家的开创精神,其结果是破坏整个社会的公平竞争。
  由此可见,证券公司为了提高自身的实力而进行的增资扩股,从根本上不能给证券公司带来活力,在法人治理机制不解决的情况下,增资扩股只是在给证券公司进行体外输血。
  一个开放的制度就是一个竞争的制度,自由市场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就是机会均等,因此只有大批民营资本进入证券公司参与竞争,并真正由出资人选举经营者,行使监督权,中国的证券公司才可能在新的商业精神中进行资本扩张。
  □(编辑:张良摄影:史利)
其他文献
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轮回了,或许和其他的轮回一样,又是挑衅、愤怒、举证、抗议、表态、平息等,一幕幕依次上演,像一出排练得十分熟练的戏剧,从20世纪演到了21世纪。毫无疑问,这种"戏弄"中国的剧集还会不断演下去,直至其中的一方失去耐心,而上演新的更"火爆"的剧目。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会在内心问自己,问上天: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狂"?  日本人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狂妄,也不是自始至终在狂妄。1972年中日关
期刊
如果要谈思想解放,我就劝大家去读一读钟朋荣的这本随笔集。解放思想这几个字已经用得太多了,5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来过,有时明明是企图诱人入彀,也用这几个字装扮起来。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思想解放,钟先生的随笔说得再透彻也没有了。20多年的改革是如何开的头?就是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解放了思想,订了生死合同,实行包产到户,接着展开了关于什么是真理标准的讨论,这才迎来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思想解放开头,
期刊
在美国和欧盟的夹缝里    在1999年,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在件数、合同金额上都出现继续减少的趋势。1~3月份,日本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件数为216件,比去年同期减少5.68%;合同金额为4.62亿美元,同比减少22.94%。这意味着从1979年至1999年,日本企业在中国以占领市场为扩张的战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它还表明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已开始下降。  日本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最初有
期刊
30岁以上的人大约还记得60年代末挖地道的事。当时,中苏关系吃紧,战争一触即发。毛主席一声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忙坏了全国人民。机关、厂矿、学校自不必说,居民也在自家院子里挖起了地道。那时笔者刚上小学,尚不知苏修的利害,备战的心情三分紧张七分兴奋,直觉得要打大仗了!结果苏修的导弹没过来,倒把自家的院墙给挖倒了。我把这次"深挖洞"看作是一次严肃的战争体验。    万事俱备,只欠来敌?  
期刊
当号称"中国走私第一大案"的湛江走私案余音未消,人们还在为它的"规模之大、涉案人员之多、黑白两道勾结之深、腐败面之广、查处之难、影响之坏等等"而怵目惊心、反思愤慨之时,另一件惊天大案已在中国沿海的另一个城市厦门初露端倪。    黑金浮出水面    厦门这座城市一向以秀丽风光而闻名。但在1999年,它在球迷心中也变得十分出名。就像这一年的山东人出门就对人说"我们鲁能泰山队……"一样,厦门人也有了一张
期刊
【摘 要】中国电大自创建至今几经演变,在转变中获得进步与发展。本文以电大的几次历史演变为切入点,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提炼概括出电大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时代的背景中剖析电大的转向与发展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深层含义,以期为当前开放教育大学的定位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开放教育;中国电视广播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历史研究  探索历史是为了理解现在,更好的掌控未来。中国广播电视大学,以
期刊
有没有看过前些时候上演的引进大片 《偷天陷阱》(又译《将计就计》)?雌雄大盗,老牛吃嫩草,世上最高的银行,预防千年虫测试,通过电脑在10秒钟内盗窃8亿巨款……记不记得他们作案的现场?  那是当今世界第一高楼---吉隆坡双子塔楼,高452米,1997年落成。自此,亚洲就拥有了两项世界最高:最高的山,最高的楼。  亚洲并非孤立地拥有这项世界之冠。事实上,目前全球十大最高建筑,竟有六座位于亚洲(另四座在
期刊
向市场转换的年代    社会财富和资源分配的权力越来越多地掌握在企业家和银行家的手中,政府各部门所能掌握的资源比过去减少了。我有一个朋友,他的企业在某个城市里很有实力,甚至这个城市40%的财政收入由这个企业来提供,所以这个企业的兴衰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兴衰。向市场转换的年代  现在我们面临的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体制转换或经济改革。这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计划向市场转移,另一个方面就是由此导致
期刊
"津成"公司诉"打假英雄"王海的案件打得正欢,各媒体对这场官司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有的倾向"津成"公司,谴责作为打假英雄的王海的"假打"行为;有的站在王海一边,认为作为造假者的"津成"公司首先就违反了法律,更没有权利设"圈套"来算计王海。一时间,整个案件扑朔迷离,大有"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味道。不过,旁观者清,抛开案件本身的是是非非,我们似乎倒可以找到一些有意思的话题。    道德不是王海的"七寸"
期刊
全球商学院大评比    英国金融时报24日公布该报针对全球顶尖商学院的年度评选结果,去年在此一调查中夺魁的哈佛管理学院,今年蝉联冠军宝座,第二名则由宾州大学的华顿管理学院夺得。在前10名排行榜中,美国之外的商学院只占两名,前7名更完全被美国名校包下,而美国以外挤进前10 名的商学院为伦敦商学院(第8名),以及法国的Instead学院(第9 名)。  据外电报道,哈佛与耶鲁等美国长春藤名校在国际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