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到今天。教育肩负着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特殊使命。然而,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要薄弱些,所以利用劳动技术教育课堂对学生进行培养尤为重要。如何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神?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课堂,它的任务是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尔文回忆录里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重大,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的驱动力,它能驱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项目操作开始时,教师就要做好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对后期的制作、探索十分重要。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多味饼的制作》一课时这样导入:师取出刚出炉的烤饼,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说感受,学生们随口说出“满屋飘香”,“色泽诱人”等词。这种通过感官激趣的导入,大大唤醒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为后续的操作做好了铺垫,然后引出课题《多味饼的制作》。
二、探究設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寻找关键点。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纸藤——收纳筐的制作》时,教师允许学生把成品拆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看似混乱的课堂,实际是信任学生,把课堂学习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师:请你把放在面前的纸藤成品拆开,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作品所用的纸藤和我们看到的成卷的宽纸藤不一样。
生2:(欣喜)老师,我发现成品所用纸藤通过剪裁,使用纸藤宽度、长度、股数都不一样。
师:啊,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每一件作品所需的纸藤材料都是不一样的。
生3:老师,是不是纸藤不同长度、不同股数、不同颜色,作品的大小、样式也不一样?
师:对,你们真的很会观察。编制时根据什么来准备纸藤材料呢?
生4:我觉得应该是筐体的大小、样式。
师提出要求: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怎样备料。经过师生交流整理出所需材料。
三、探究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来自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形式。“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只要老师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他们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在《纸藤——收纳筐的制作》一课,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引领学生一步步、一层层地掌握技法,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在收纳筐的装饰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根据个人的喜好装饰作品。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师:你认为收纳筐的编制我们应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编起呢?
生:筐底部……
师:我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①收纳筐先从什么位置开始进行编制?②这一部分如何制作?师生总结筐底编制方法:
1.取1号纸藤2根做成“十字形”,再依次平分叠加粘贴在一起。
2.取2号纸藤对折,夹住最底下的一根1号纸藤,进行一上一下交错编制。
3.编制4圈后,用白胶粘在1号纸藤内侧。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以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实践、再创造。
四、拓展延伸,激励学生的创新生活
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从项目的确立、方案的形成,到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学生收获了知识、获取技能、挖掘创新后,需要情感升华,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热情还在高涨,所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纸藤——收纳筐的制作》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设想创新师。用纸藤编制的方法,除了编制各种小筐,还可以编什么呢?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小动物、花卉……)
2.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编制了纸藤收纳筐,其实你也可以把它做为花篮或者笔筒,创新出更多更美的纸藤作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升华,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通过劳动可以创造美。
总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的课堂,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学生有实践,才有收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应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劳技理念贯穿于课堂,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还可以通过劳动受劳动的价值美与创造美。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达尔文回忆录里说:“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重大,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强的驱动力,它能驱使学生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在项目操作开始时,教师就要做好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对后期的制作、探索十分重要。例如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做《多味饼的制作》一课时这样导入:师取出刚出炉的烤饼,让学生闻一闻,看一看,说感受,学生们随口说出“满屋飘香”,“色泽诱人”等词。这种通过感官激趣的导入,大大唤醒了学生强烈的动手操作欲望,为后续的操作做好了铺垫,然后引出课题《多味饼的制作》。
二、探究設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寻找关键点。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设计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上《纸藤——收纳筐的制作》时,教师允许学生把成品拆开,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看似混乱的课堂,实际是信任学生,把课堂学习还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师:请你把放在面前的纸藤成品拆开,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作品所用的纸藤和我们看到的成卷的宽纸藤不一样。
生2:(欣喜)老师,我发现成品所用纸藤通过剪裁,使用纸藤宽度、长度、股数都不一样。
师:啊,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每一件作品所需的纸藤材料都是不一样的。
生3:老师,是不是纸藤不同长度、不同股数、不同颜色,作品的大小、样式也不一样?
师:对,你们真的很会观察。编制时根据什么来准备纸藤材料呢?
生4:我觉得应该是筐体的大小、样式。
师提出要求:组内成员互相交流怎样备料。经过师生交流整理出所需材料。
三、探究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来自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最高形式。“给我一个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只要老师给学生信任,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他们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在《纸藤——收纳筐的制作》一课,教师利用多种手段引领学生一步步、一层层地掌握技法,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难点,在收纳筐的装饰环节中,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根据个人的喜好装饰作品。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个性的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师:你认为收纳筐的编制我们应先从什么地方开始编起呢?
生:筐底部……
师:我们带着问题观看视频:①收纳筐先从什么位置开始进行编制?②这一部分如何制作?师生总结筐底编制方法:
1.取1号纸藤2根做成“十字形”,再依次平分叠加粘贴在一起。
2.取2号纸藤对折,夹住最底下的一根1号纸藤,进行一上一下交错编制。
3.编制4圈后,用白胶粘在1号纸藤内侧。教师要因势利导,给学生以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实践、再创造。
四、拓展延伸,激励学生的创新生活
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从项目的确立、方案的形成,到作品的制作与展示,学生收获了知识、获取技能、挖掘创新后,需要情感升华,同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与创造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的热情还在高涨,所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纸藤——收纳筐的制作》一课,在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设想创新师。用纸藤编制的方法,除了编制各种小筐,还可以编什么呢?生:(教师与学生交流小动物、花卉……)
2.拓展延伸。师:今天我们学习编制了纸藤收纳筐,其实你也可以把它做为花篮或者笔筒,创新出更多更美的纸藤作品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这样的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升华,还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通过劳动可以创造美。
总之,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堂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的课堂,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全体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学生有实践,才有收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培养和提高。劳动技术教育教学应把“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的劳技理念贯穿于课堂,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不仅掌握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还可以通过劳动受劳动的价值美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