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资源的使用和教学重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环境资源。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教学资源;教学重点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珍爱生命教育、基本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资源的使用和教学重点的实施。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课程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教材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其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材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教材一般给了使用者许多可用的教学信息,如话题、线索、范例、教学建议、教学说明等。也有许多教学信息是教材未给的,如本班学生状况,活动细节,活动的延伸,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现两者的结合点,重新组合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二、充分开发环境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获取资源比较广阔,包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源,包活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教材教参、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班队活动,其他教师、社会成员、家长等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人们,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土地水流。这些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开展小学教学活动服务。
三、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1.教学的展开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实施的不是教材的讲解,小学生主要从事的学习活动不是静听。小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设计的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体会社会规则,提升社会性发展水平。
2.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不同,个体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被动接受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学才是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完全排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完全跟随着教师的讲授,进行着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他们同样是在进行主体性的学习。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设计者,也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尊重小学生自身的经验并不是教师对他们的活动放手不管,而是作出合理的设计与正确的引导。只有适时地引导才能促进小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正确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价值观,正确规范自身的发展方向。
4.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升华与延伸。教师不但要注意设计好活动的开始引入部分,也要重视设计好话动的结束部分。在活动结束阶段要以一定方式重申活动主题,给学生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例如“看看我们的学校”的教学,最后向学生提出课后把画好了的美丽校园贴在宣传栏展出。教学环节的最后升华往往起到画龙点睛、让学生顿悟的作用,例如资料中,“让我们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要有合作的意识,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合作条件的讨论与总结无疑会让这次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5.带领学生多元评价教学效果。反思与评价可以给学生领悟主题的机会,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学生就可能把教育教学活动当成一次体力劳动、一次郊外放风或者当成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意蕴就会大打折扣。集体形式的反思与评价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使他们相互之间获得启发。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要强调多元化,评价者、评价方法都要多元,具体可采用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评价内容按教学目标来确定,应该包活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马乃根,丛立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03(25).
[3]叶子.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J].人民教育,2003(14).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活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5]杨小薇.教学互动与学生德性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6]张鲁川.中小学实施学科德育的有效策略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
[7]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关键词:小学思品课;教学资源;教学重点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开展小学德育教育是每一位小学教师的责任。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珍爱生命教育、基本文明礼貌和行为习惯教育、基本道德品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重视资源的使用和教学重点的实施。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课程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教材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其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材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教材一般给了使用者许多可用的教学信息,如话题、线索、范例、教学建议、教学说明等。也有许多教学信息是教材未给的,如本班学生状况,活动细节,活动的延伸,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现两者的结合点,重新组合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二、充分开发环境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获取资源比较广阔,包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源,包活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教材教参、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班队活动,其他教师、社会成员、家长等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人们,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土地水流。这些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开展小学教学活动服务。
三、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1.教学的展开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实施的不是教材的讲解,小学生主要从事的学习活动不是静听。小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设计的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体会社会规则,提升社会性发展水平。
2.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不同,个体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被动接受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学才是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完全排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完全跟随着教师的讲授,进行着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他们同样是在进行主体性的学习。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设计者,也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尊重小学生自身的经验并不是教师对他们的活动放手不管,而是作出合理的设计与正确的引导。只有适时地引导才能促进小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正确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价值观,正确规范自身的发展方向。
4.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升华与延伸。教师不但要注意设计好活动的开始引入部分,也要重视设计好话动的结束部分。在活动结束阶段要以一定方式重申活动主题,给学生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例如“看看我们的学校”的教学,最后向学生提出课后把画好了的美丽校园贴在宣传栏展出。教学环节的最后升华往往起到画龙点睛、让学生顿悟的作用,例如资料中,“让我们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要有合作的意识,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合作条件的讨论与总结无疑会让这次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5.带领学生多元评价教学效果。反思与评价可以给学生领悟主题的机会,使活动主题得到升华。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学生就可能把教育教学活动当成一次体力劳动、一次郊外放风或者当成一次自我表现的机会,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意蕴就会大打折扣。集体形式的反思与评价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理解,使他们相互之间获得启发。
思想品德课程的评价要强调多元化,评价者、评价方法都要多元,具体可采用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评价内容按教学目标来确定,应该包活情感态度价值观、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等内容。
参考文献:
[1]李雪红.小学品德教学拓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马乃根,丛立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03(25).
[3]叶子.教师如何组织和实施“品德与生活”课程[J].人民教育,2003(14).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活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7).
[5]杨小薇.教学互动与学生德性成长[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6]张鲁川.中小学实施学科德育的有效策略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9(14).
[7]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