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质疑解疑能力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就说明有了思考。有了思维活动,才能说明学习是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等途径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培养 质疑解疑 能力 提高 语文素养
  古人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这都说明质疑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从中年级开始,在每篇课文的预习作业中,我都会布置这样一道题:初读课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准备课上交流。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质疑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无论是课文还是阅读资料,读后,他们都能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有了较高的水平,直指文章的重难点。到了高年级,对于略读课文,我是这样上的:课前布置“读课文,提出几个你认为能帮助你理解这篇课文的问题。”学生往往能提出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的理解等一系列的问题。课堂上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用自读感悟、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例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学生很快提出“课文主要表现出了周总理哪些品质?”“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周总理工作的‘劳苦’?哪些句子写出了生活的‘简朴’?”的问题。学生经过学习,然后反馈学习效果。在学生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启发学生质疑:“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也找到了相关的语句,那么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呢?”同学们沉思了片刻,一个学生就把自己的疑惑提了出来:“文中‘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一个人而增加分量。’这一句,花生米到底有没有增加分量呢?”
  二、为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
  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读一篇文章必须弄清文章的字、词、句的意思,凡是不懂的地方,先查字典,解决不了的再提出(这是浅层次的质疑问难)再启发学生从思想内容、文章标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提出问题,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质疑问难。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由学生回答,教师相应指点。这样,来自学生的问题,再回到学生中去,学生尝到质疑问难的甜头,自然产生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质疑是思维活动的良好开端,而释疑却是质疑的最终目标。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讨论思考释疑。
  (一)从课题质疑,从文章结尾质疑,从选词造句上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出示课题后,学生从课题质疑,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珍珠鸟给我怎样的感觉?我如何与珍珠鸟之间建立深厚的感情?而这些问题正是课文的重点,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再去读书、自学自悟,想信不用费老师太多的口舌学生就能理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二)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的矛盾处进行思考质疑,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例如《穷人》一文中写道:“是他来啦?……不,还没来!”《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灵车开来的方向……”,“是他来”与“还没来”和“焦急”与“耐心”这种矛盾处的心理状态,能真实地反映什么?像这样问题,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展开积极讨论,集思广益,甚至还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当时当地的环境,来解决问题,逐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灵活应对学生的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不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最终目的,而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途径,释疑得体就很重要。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疑问应尽可能地给予答复。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必须在课堂上答复,对于一些个别同学缺乏代表性的疑问,或过于琐碎的问题可在课后个别答复。如果是由于课前预习不充分提出的问题,应要求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同时可要求他们先存疑,在下面的学习中力求解疑;若是同学讨论后能释的疑,可将这类疑交给大家讨论,使之成为大家的疑,然后讨论解答;如果是因老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认真解答。
  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后,学生向我提问:“四更天是什么时候”这是我授课时遗漏的问题,我当即答复:“古时候一夜为五更,一更为两小时,四更天正是天亮前最黑的时候。诸葛四更天去借箭,正是他神机妙算之处了。”有时,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会产生一些联想,并有了解一些新知识的欲望,老师如果能解答,可适当补充一些;也可以不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阅读有关书籍,或询问某些专家……总之是指引释疑的方向,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求根问底的研究精神。例如,目前结束《将相和》一文的教学时,学生提问:“和氏璧本来是楚国人卞和发现的,怎么到了赵王的手里”我便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历史故事》一书。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质疑问难的品质,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在探究中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自我释疑,让学生更深层地走进文本,各抒己见,使学生在讨论中精于分析问题,巧于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2:1-10.
  [2]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和熔融加工制备了不同纳米水滑石含量的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共聚物/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并通过高温炭化和模板消除得到多孔炭材料。采用电镜、X射线衍
针对现有注塑过程参数优化方法存在的需要付出较高代价的问题,提出将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优化问题的主动空间映射方法应用于注塑过程参数优化问题。针对应用过程中主动空间映
兴趣是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课程而言,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关键。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国务院日前派调研组赴国产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进行产业摸底,为国家出台稳定大豆产业的相关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道德课堂理念的指引下,在实验小学“和”文化的办学理念下。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开始探索具有实小特色的教学模式“和乐课堂”。道德课堂下,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显得尤为重要,“和乐课堂”提出的“五趣课道”,就是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潜能,达到学生乐学,课堂高效。  通过培训、学习、研讨、交流,老师们对“和乐课堂”由陌生、审视到熟悉、接受,对“问题激趣——探究生趣——展示享趣——反馈引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语文味”,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也才可以更好地激发起学生自身的情
化学成分是当归挥发油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药效成分是当归药材及含当归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必测指标之一。综述GC—HS法测定当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期望对当归合理开发利用提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导向学设计的基本模式,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小学数学导学设计的重要性。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小学数学导学设计的对
如何提高文科班数学教学的质量,提高文科学生的整体素质,是我们摆在面前而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学数学不能一蹴而就,要把知识点理解吃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铅电极上草酸电解还原合成乙醛酸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解合成添加剂的结构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的阴离子对电流效率和反应选择性影响显著。阴离子基团越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