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推广:“鸡肋”新生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材业在小区的“阵地战”日趋激烈,目标客户群流失、成本直线上升,日益遭遇业主抗拒、推广手段黔驴技穷,操作难度越来越大。小区推广如何在穷途末路中获得新生?
  
  筋疲力尽的小区推广
  
  小区推广是目前建材行业较为常见的推广方式之一,但小区“阵地战”日趋激烈,操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1.国家实施精装房政策,开发商统一采购,统一装修,小区推广的目标客户群流失。
  2.国内一类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中高档楼盘,管理日趋规范,小区推广阻力较大。
  3.大家争搞小区推广,培养了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或售楼处人员的“精明意识”,早几年对小区物业或售楼部的人员施以小恩小惠,即可长驱直入做推广,如今他们的眼光水涨船高,成本直线上升,在一些厂商眼里,小区推广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4.小区推广搞得人们眼花缭乱、视觉疲劳,加上诸多推广行为干扰了业主的正常生活,如过多的单页人户、虚假承诺,电话骚扰等,业主对小区推广也日趋抗拒。
  而厂家和经销商进行小区推广时,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1.应付公司的政策要求,精力放在了表面文章上。
  上面检查时,推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检查时,则偃旗息鼓,
  个中道理不难理解:营销人员只会努力做被考核的事情,而不一定会做企业期望他们做的事,被考核的事,是“必须这样做”,事关收入和饭碗;被期望的事,是“建议这样做”,业务人员可做可不做,自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市场部人员高高在上,脱离实际。
  本来小区推广的方式不能墨守成规,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对象,推广方式要有差异。而某些企业的市场部人员往往讲究整齐划一的推广思维,容不得丝毫变更。
  事实上,现场产品的堆放、基本色调,导购语言等基本元素需要整齐划一,但推广的节奏,元素的组合,采取的策略则要适当灵活。
  3.浅尝辄止,遇到困难就想撤。
  不少人没尝到小区推广的收益,却尝到了不少麻烦:物料准备,人员组织,小区沟通、财力投入等等,都不省事,几次下来就泄了气。
  4.推广乏术。
  小区推广在5年前可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做都能见效果,可随着竞争加剧,还用老一套,效果很难保证。
  小区推广是不是空间越来越小、已经穷途末路了呢?
  当然不是,小区推广作为一种策略和力法,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我们用了几年时间终于认识到;在某个阶段,所有的传播手段都应围绕着该阶段的一个诉求主题来有机组合,齐头推进,出现杂音就会影响效果;而小区推广是企业诸多推广方式中的一种,要发挥它的极致,除了本身的创新之外,还应与其他手段融为一体,形成合力。
  
  招数升华
  
  1.整合统筹小区推广,纳入统一管理:
  厂家或经销商开展新品推广、统一促销,老品降价、节庆日促销、店面开业时,均可利用小区推广作为传播工具,诉求同一个信息。
  比如经销商新店开业时,以开业庆典特价为核心,融合小区推广、现场SHOW、户外条幅、现场宣传等手段,诉求产品让利的信息。如此一来,小区推广就不单是简单的广告,而是整合传播的一部分。
  
  2.体验营销(小区服务站):
  在小区内或小区周围租用小面积的房间,开展咨询、服务、产品展示与体验、促销信息发布,销售、家饰课程等传播。小区服务站既是小区推广的升华,也是企业或经销商终端的延伸,经销商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联合家装公司或其他建材品牌共同操作。
  
  2.与房产商或其他建材品牌联合促销:
  比如,与房地产商合作提供样板房,在里面发布企业的所有促销信息,产品信息等。也可通过抽奖的方式制造声势,免费为个別业主装修,但要求业主签订协议(包含企业附加条件,比如:房间允许外人参观,业主对小区活动提供现身说法支持等)。
  或者联合其他建材品牌促销,比如照明与陶瓷,照明与地板,照明与家居,或者陶瓷与涂料等。
  
  4.商超团购或会员卡推广:
  针对设计师或新老顾客推行积分卡模式,根据不同的消费层级设定不同的优惠条件。同时,从渠道推广来说,普通经销商的能力远不如国外建材超市,后者有科学的管理、系统的推广、成熟的模式。因此,厂家只要在管理上与建材超市对接,就可省去不少推广的麻烦。
  
  5.追本溯源,寻找小区业主的出处:
  有些新小区的不少业主是同一个单位的“团购房”,特别是在二、三级城市,附近有大企事业单位的小区,这时小区推广的阵地就可以考虑转移至业主的“老巢”。
  
  招数实练
  
  推广的前期准备
  以开业或以节庆为核心,一个具说服力的噱头+促销信息+开业信息+小区推广+团购。具体操作方向是:
  1.终端店面开业前20天以前,对建材市场周围的有效商圈(该建材市场有效覆盖范围)进行调查(扫楼)。
  2.逐步建立小规模的户外推广小组,对小区楼盘进行地毯式调研,接洽,以保证在装修高峰来临时能顺利进入操作。
  2.人员配备上以经销商的业务人员为主,厂家业务员为辅,厂家也可以通过锻炼新人的办法,调集新到的员工,统一针对某一地区集中作业。
  4.登记业主的档案,包括姓名、电话、地址、购买需求、住房面积、预计装修时间。如果调查上遇到一定的阻力,可采取自愿的办法,即与小区售楼处或物业合作,实行自愿登记原则。为了保障登记的效果,对于参与登记的业主,可以免费派送小礼品,或提供相应的促销信息(如让利,赠品促销等),或提供免费服务信息(免费家庭装修设计等)。
  5.对于所有收集的客户资料,均借助单页或小区海报的形式,发布开业的促销信息及服务信息。
  6.在开业当天安排车辆免费接送,且专人组织、专人跟车,避免竞争对手抢走客源;现场要让顾客感受到火爆的销售氛围,确保有意的顾客购买、无意的顾客激起购买欲望。
  7.对经销商业务人员与导购人员做好基础知识与促销注意事项的培训。
  
  后续工作
  加大对各新建小区楼盘的调研、跟踪力度,建立数据档案,推广样板房,实现一地一策的推广方式。
  1.根据前期扫楼与开业的效果,在后期工作上根据区域条件开展免费装修样板房、小区团购、商超团购、小区服务站,联合促销、大型房产开发商及物业公司合作等。
  2.结合区域的特点,在年度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各自区域的新楼盘推广规划(主要涵盖样板房推广操作以及各自区域的亮点项目等),将小区推广内涵及概念延伸,在数量及质量上寻求一地一策的突破,
  2.在商超及专业市场大范围组织团购活动,在基础较好的市场,将以终端为主体,组织物业管理公司联谊会、设计师俱乐部等,推行会员机制,加强相关职能部门及外围团体的渗透力度,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成熟社区不做特別要求)。
  4.开展线上推广(通过建设部网站与各地大型房产网等),主要以小区服务站或团购为信息表现手法。
  
  编辑:范超伟
其他文献
看到这个标题,你或许会笑:这说的不就是“终端拦截”吗?  没错,说的就是“终端拦截”。我们还想告诉你:“终端拦截”不是上几个导购员那么简单。    消费者总在最后一刻改主意    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是什么?专家通常的说法是:品牌、价格(性价比)、外观(款式)、服务等。如果给消费者提供选择清单,大致也逃脱不了这几种选择。  然而,麦肯锡的调查表明: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通常会拎着不是原先计划购买的
期刊
某功能性饮料企业区域负责人正在为增长头疼:上海市场的连锁便利终端的渗透率80%以上,陈列也毫无问题,品牌广告借助于分众传媒,在白领群体中的知名度也很高,可市场经过近两年的铺垫后,始终无法呈现爆炸式增长。  当渠道和传播的基础性工作都已经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后,市场的增长还能靠什么去实现?  为什么不买你的?  在研究解决之道之前,我们需要弄清楚最核心、最本源的一个问题:消费者为什么不买你的产品? 
期刊
A民营制药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依靠一个广告产品的成功,一夜暴富。这一个品种的销售额连续几年突破十亿,迅速蹿升为行业内的领头羊。但最近几年,消费心理日趋理性,该企业新上的几个广告品种都在人亏一笔后,草草收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玩普药的,谁没被刺过手?    A企业暴露的问题,是所有一脚踏两船(广告品种和普药品种)的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共同之痛。笔者几乎可以断定:同仁堂、汇仁药业、宛西药业、修正药业、葵花药业、蜀中药业等等,他们或多或少地都正在或曾经遭遇类似难题和困惑。因为他们在做大主打品种(广告品种)的同时,也都积极地导入了普药业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A企业面临的困境,似乎是个战略取含的问题:要么放弃普约品种经营,专心专意做广告产品;要么做大普药,再伺机启动新的广告产品。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在传统媒体里有句名言:我知道有一半广告费被浪费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在新媒体领域,这句话或许要改成:我不用花什么钱,也没什么浪费,但我的传播却快要失控了。    显示器不是新媒体    自从分众传媒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率先在电梯间安装了液晶电视放广告,并把公司整上了纳斯达克,跟进者们便依葫芦画瓢,纷纷抢占出租车、公交车、地铁、大卖场、大学、火车、医院、药店、银行等人流量大的场所,甚至连厕所里
期刊
把“深度分销”比拟成一个产品的话,它的“铺货率”之广,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销售精英们召开业务拓展会议,言必称“深度分销”;企业实施“做大做强”的宏伟战略,动辄搞“深度分销”。“深度分销”被当成贾宝玉胸前的“通灵宝玉”,似乎祭出这个不二法宝,乌鸡立马变凤凰。  如果问深度分销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恐怕十个人有十个答案,十个企业有十个企业的做法。深度分销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内地渠道发展史里面的一个“土特
期刊
60%的顾客跑到店里来,就买了一件商品,就算是那些极有购买力的顾客,也可能只是买了一瓶酒,一盒烟。久而久之,你终将失去这些顾客。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曾提到:  假如你通过某超市的数据分析发现:客单价高于80元的顾客,最关注的前三样商品是红酒、化妆品和熟食,而客单价低于20元的顾客最经常购买食用油、米和主食,那你就可以借助于红酒或熟食的促销来吸引更多的重点顾客(参见本刊渠道版9月号)。  但问题是:
期刊
努力铺货无罪,不然请你举出例子:哪位神人靠低铺货率成功了?哪位冤大头是因为富铺货率而失败了?    2007年第10期《渠道管理六大“歪理邪说”之 :做渠道就是要让产品无处不在?》一文,行文酣畅淋漓,观点标新立异,极具煽动性,但文章观点过于偏激,不敢苟同,若不及时剖析,去伪存真,恐怕误导企业,因此有必要对文章的论点、论据逐一分析,争鸣见解。    批判一:前提条件断章取义    1.该文把企业追
期刊
在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上。你偶尔会不经意地发现一个经常光顾的产品找不到了,比如名噪一时的,旭日升,茶饮料是那样迅速地坠落无痕,更多的企业在内焦外困中风雨飘摇,只有路旁色彩斑驳的广告牌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企业成功的故事总是如此辉煌而相似,失败者各有各的不幸,还是让我们试图在溃败的企业中发现会有哪些先兆去警示后人吧。  1.办公室政治橫行:  特征是最高处一人独裁,无人敢言,管理层山头林立,画地为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