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善于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践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所疑惑的问题,并将丰富的生活内容、资源及时纳入到课堂中,将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符号、问题链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上,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创设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背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所疑惑的问题,将丰富的生活内容、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中,将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符号、问题链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上,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创设广阔的空间,不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培养对信息学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饥饿营销”式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可借用这一策略,教师给学生提供他们很感兴趣的作品或礼物、礼品时,故意给学生卖个关子,只有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时,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如教学《电子邮件》的相关片段:
师:同学们,你向往大学生活吗?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前些天,我一位在上海的大学同学制作了一份我们上大学时的电子影集,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我了,大家想看看吗?
生:想。
师:好,现在老师打开电子信箱,大家先看看老师是怎样接收信件的。
教师演示过程收邮件的过程:
①登录邮箱:打开桌面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mail.163.com。进入网易邮箱登录界面,在登录框中,填上用户名及密码,点击[登录]。
②进入邮箱:左上角找到并点击“收件箱”,看到收件箱中显示当前收到的邮件;
查看邮件内容:点击要阅读的邮件主题“我们的大学生活”,点击附件中的文件,下载完成后打开,电子影集自动播放我美好的大学生活。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
师:同学们有何感想?
生:大学生活很有趣。
生:令人向往。
生:我要上大学。
师:大家想要这本电子影集吗?(学生们纷纷说“想”)别着急,再看看老师如何发邮件后,哪位同学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收到老师发送的影集了。
学生们被我吊足了胃口,为了想得到我的影集,认真地投入到如何申请电子邮箱、登录邮箱、查收邮件、发送邮件的过程中。
类似的还有《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师事先准备学生非常喜欢看又有教育意义的动画Flash动画。上课时,教师声明要将好东西分享给同学们,展示文件夹中富有吸引力的动画名称。在学生们表示都想得到时,教师顺势引出要想得到它,我们得学习分享文件夹的方法。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助人为乐”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助人之心,生也有之。教师如果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助人为乐”的角色,借助信息技术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如在“表格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呈现事先故意打乱的“班级值日表”(标题没显示全部内容,该合并的格子没有合并,该分开的内容没有分开,有的名字因行高不够只露出一部分,有的名字因列宽不够而不完整……),让学生帮助老师将它修饰得美观些。为帮助班主任,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去学习如何绘制表格,包括标题的修饰、单元格的合并、行(列)的删除、行高、列宽的调整(手动、自动)等。学生们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自然掌握了表格的调整、修饰技巧。
三、悬念制造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求知欲,有意设置一些新颖的、甚至怪异的问题或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探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悬念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如在“邮件好管家”中,教学“地址簿”这一工具时,教师设置这一情境:“现在,你们每位同学都收到了老师的祝福,但请大家想一想,老师要教9个班,400多名学生,如果给每位同学都发一电子邮件,大家猜猜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呢?当然,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发,否则发个半天都不一定发得完。那么,老师究竟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呢?”这样的悬念制造,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演习如何利用地址簿这一工具。
又如《合成文件》中,教学“查找和替换”时,教师创设这一情境: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错误出现了3次,那么我们逐一修改,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所要校对的一本杂志中同一个错误出现了200次甚至更多次,显然,如果仍用刚才的方法去校对、修改,那么可能要花半天甚至更多时间。有什么办法能在短时间内修改这一错误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Word中的什么功能?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热点透视式
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千变万化,各种生活热点、社会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入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则会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一教师教学《超链接的应用》时,利用“网络流行语”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2014年,你知道哪些经典的网络流行语?(学生说: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
展示:教师打开事先制作好的电子杂志“2014网络流行语词典”,展示一些2014年网络流行语,如萌萌哒,前方高能,我也是醉了,现在问题来了,有钱就是任性,也是蛮拼的,且行且珍惜等。
提问:你知道它们到底什么意思,该用在什么场合吗?(学生发言,很多说不出所以然)
示范:在打开的电子杂志“2014网络流行语词典”目录中,教师点击名词,快速跳转到相应的名词解释中。
提问:我的这一功能通过什么工具实现的呢?如何制作的?
通过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的讨论,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探究的欲望,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参 考 文 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化[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谢景政.论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责任编辑:张华伟)
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善于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实践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所疑惑的问题,并将丰富的生活内容、资源及时纳入到课堂中,将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符号、问题链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上,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创设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生活化;问题情境;创设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背景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丰富资源,教师要善于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所疑惑的问题,将丰富的生活内容、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中,将抽象的信息技术概念、符号、问题链接到生动可感的生活事物上,创设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创设广阔的空间,不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培养对信息学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饥饿营销”式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可借用这一策略,教师给学生提供他们很感兴趣的作品或礼物、礼品时,故意给学生卖个关子,只有当学生按教师要求完成任务时,才能得到想得到的东西。如教学《电子邮件》的相关片段:
师:同学们,你向往大学生活吗?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前些天,我一位在上海的大学同学制作了一份我们上大学时的电子影集,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我了,大家想看看吗?
生:想。
师:好,现在老师打开电子信箱,大家先看看老师是怎样接收信件的。
教师演示过程收邮件的过程:
①登录邮箱:打开桌面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mail.163.com。进入网易邮箱登录界面,在登录框中,填上用户名及密码,点击[登录]。
②进入邮箱:左上角找到并点击“收件箱”,看到收件箱中显示当前收到的邮件;
查看邮件内容:点击要阅读的邮件主题“我们的大学生活”,点击附件中的文件,下载完成后打开,电子影集自动播放我美好的大学生活。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
师:同学们有何感想?
生:大学生活很有趣。
生:令人向往。
生:我要上大学。
师:大家想要这本电子影集吗?(学生们纷纷说“想”)别着急,再看看老师如何发邮件后,哪位同学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可以收到老师发送的影集了。
学生们被我吊足了胃口,为了想得到我的影集,认真地投入到如何申请电子邮箱、登录邮箱、查收邮件、发送邮件的过程中。
类似的还有《网上交个好朋友》。教师事先准备学生非常喜欢看又有教育意义的动画Flash动画。上课时,教师声明要将好东西分享给同学们,展示文件夹中富有吸引力的动画名称。在学生们表示都想得到时,教师顺势引出要想得到它,我们得学习分享文件夹的方法。同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助人为乐”式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助人之心,生也有之。教师如果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助人为乐”的角色,借助信息技术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如在“表格的应用”教学中,教师呈现事先故意打乱的“班级值日表”(标题没显示全部内容,该合并的格子没有合并,该分开的内容没有分开,有的名字因行高不够只露出一部分,有的名字因列宽不够而不完整……),让学生帮助老师将它修饰得美观些。为帮助班主任,在信息技术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去学习如何绘制表格,包括标题的修饰、单元格的合并、行(列)的删除、行高、列宽的调整(手动、自动)等。学生们在帮助老师的过程中,自然掌握了表格的调整、修饰技巧。
三、悬念制造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较强的求知欲,有意设置一些新颖的、甚至怪异的问题或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动探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悬念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如在“邮件好管家”中,教学“地址簿”这一工具时,教师设置这一情境:“现在,你们每位同学都收到了老师的祝福,但请大家想一想,老师要教9个班,400多名学生,如果给每位同学都发一电子邮件,大家猜猜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呢?当然,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去发,否则发个半天都不一定发得完。那么,老师究竟怎样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呢?”这样的悬念制造,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跟着老师演习如何利用地址簿这一工具。
又如《合成文件》中,教学“查找和替换”时,教师创设这一情境: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错误出现了3次,那么我们逐一修改,比较简单。但如果我们所要校对的一本杂志中同一个错误出现了200次甚至更多次,显然,如果仍用刚才的方法去校对、修改,那么可能要花半天甚至更多时间。有什么办法能在短时间内修改这一错误呢?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Word中的什么功能?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热点透视式
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千变万化,各种生活热点、社会焦点问题层出不穷。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入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则会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一教师教学《超链接的应用》时,利用“网络流行语”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提问:2014年,你知道哪些经典的网络流行语?(学生说: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
展示:教师打开事先制作好的电子杂志“2014网络流行语词典”,展示一些2014年网络流行语,如萌萌哒,前方高能,我也是醉了,现在问题来了,有钱就是任性,也是蛮拼的,且行且珍惜等。
提问:你知道它们到底什么意思,该用在什么场合吗?(学生发言,很多说不出所以然)
示范:在打开的电子杂志“2014网络流行语词典”目录中,教师点击名词,快速跳转到相应的名词解释中。
提问:我的这一功能通过什么工具实现的呢?如何制作的?
通过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话题的讨论,吸引学生参与,激发探究的欲望,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参 考 文 献]
[1]李方.课程与教学化[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谢景政.论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责任编辑:张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