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mi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第一,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加强STS教育。只有充分激發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才能活学活用,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品质。
  第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如血液循环途径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学生理解相对困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将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以动画的形式分步、真实地展示出来。如演示体循环途径,当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可见氧气从毛细血管的血液向外扩散,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血液颜色变为暗红。然后同一画面下方出现肺循环途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同样可以看到血液由暗红变为鲜红的过程。最后,演示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即血液源源不断地反复循环,心脏有节律的收缩跳动,使它们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在形象化与趣味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接收难于理解的知识。
  第三,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现代生物学的进展,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克隆羊多利、转基因产品“生物圈二号计划”等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相统一。
  二、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形成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观察和实验。辨认生物的种类,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了解生物的生理机能和遗传变异的规律等都需要观察和实验。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科学,才能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观察和实验时教师应做到:
  1.根据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重点,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如观察植物的根尖,把观察成熟区的根毛作为重点,纠正学生把细小的根认为是根毛的误解。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实验效果。如观察花的结构时,桃花已经开过,必须在桃花开的时候准备浸渍标本,或者选用金丝桃、油菜花等代替。
  3.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把树枝插在红墨水里,一段时间后取出,切段让学生先观察横切面,辨认木质部,再观察木质部的纵切面,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木质部的构造思考,使学生明白导管有输导水分的功能,进一步了解植物导管的输导作用。
  4.可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分析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三、加强生物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生物教学中还必须注重科学史学习。以史为鉴,使学生从科学史中感受到活生生的人对真理的热爱与锲而不舍的追求。如通过介绍袁隆平为了探索杂交水稻的奥秘而每天蹲在稻田里反复实践、观察研究,创造出自然界从来没有的植物新品种的艰辛历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科学精神的真谛。又如,介绍生物科学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进行了艰苦的科学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花了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科学理论。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澄江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冲击,让学生明白现有的许多理论和学说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并加以完善。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选取适当的史料,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活动的,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心血,也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需要顽强的毅力、聪明的才智以及通力协作,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笔者所属学校位于农村,丰富的生物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因此,开展更多的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生物调查活动。比如,选择生物资源丰富的池塘、河流等地方,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记录不同动植物的名称、数量、生活环境的特点等。这样可使学生通过各种调查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充分挖掘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探索和研究,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 杜 华)
其他文献
脆李在宣汉县的栽培历史长,分布范围广,品种资源丰富,有着相当强的适应性、抗逆性、能耐严寒也耐高热,湿润和干旱地方都能生长.果实具有口感好、香脆可口、皮薄肉多、营养丰
6月25—26日,第五届品牌农商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农业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屈冬玉,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曾一春等出席大会并讲话。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部门的代表,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生产、销售、储运、加工和服务企业的负责人,国内主流媒体记者,共约400人参加会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优质农产
在高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函数和导数”这一知识块的“函数综合应用”中,大部分的参考书都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导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题型也很丰富,笔者经过仔细推敲,发现有的参考书给的解法不够规范、严谨,如笔者所在学校使用过的2010年福建省课标课程高考总复习第一轮用书的第四章第十一节“函数综合问题(一)”的知识回顾:可导函数f(x)在区间(a,b)上为增函数,则f′(x)≥0;可导函数f(x)
初中英语教学,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英语阅读教学。它要求教师强调应用,注重能力,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扩大学生词汇量,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泛读、拓宽视野,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消化、处理大量的英语语言知识,去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  在长期的有关阅读教学的英语教改中,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反复强调: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如果失去了这个力量,教育也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学生既是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了解学情,做到因材施教,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认识,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学生课程资源的作用,对促进教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较大
苏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4第一单元《分子构型与物质的性质》,本部分教材在编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材提供了直观模型化方法思路,介绍杂化轨道理论的由来,并运用杂化轨道理论指导化合物的成键特点和空间构型的判别,进一步深化了分子空间构型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渗透着由抽象到具体并指导具体的思想方法。本文以第一课时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为例进行分析。  一、设计思路  通过“问题导学”的方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培养社会急需的职业技能性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教育。正是因为如此,当前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同级其他类型学校相比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其他基础学科不重视甚至是忽视。这样的设置当然符合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但是有一点笔者还是不能认同的,那就是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忽视了历史课的作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对历史课程的设置还没有引起重视,历史课程开设的广度和深
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来我国演出时重点谈到歌唱的吐字“我愿意重复我说过和写过的意见,我们唱的词,如果吐字不清,不仅破坏了意境,而且会给观众带来反感,正是发音是件简单
(本刊讯)2015年3月31日~4月2日,为期三天的"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设施农业及园艺资材展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灌溉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了帷幕。据悉,展览会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