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德仁,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39年生,祖籍江苏镇江丹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学术委员会主任。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苏黎世理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2012年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名誉会员,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测绘遥感信息TN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组长。已发表论文65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长期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l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科研、教学与产业化发展工作,推进数字城市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中国的建设。
  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基础之上,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进行有效融合,自动和实时地感知现实世界中人和物的各种状态和变化。感知的东西要做处理,谁来处理?由云计算中心来处理其中海量和复杂的计算与控制,为城市管理和公众提供各种智能化的服务。如果用一个公式来描述智慧城市,那么智慧城市一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物联网是无所不在的,有预测,到2017年,全世界将有7万亿个无线传感装置,而世界人口是70亿,那么人均将有1000个传感器为其服务。城市中的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从环保、医疗、社会安全、电子政务、智慧城管、智能交通,到智慧景区、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甚至智慧安防、平安城市等等。
  智能视频技术面临三问题
  我国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视频监控网,目前已经在约600个城市建设了平安城市,监控设备超过2000万个,投资超过3200亿元。国家的多级联网监控工程今年将基本完成。这些监控设备被安装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你可以想像不论走到哪里,都有这么多的眼睛在看着你,但是就在这张监控网之下,每年社会违法案件的数量依然只增不减,统计显示,违法案件发案数量从2004年的536万件增加到2011年的1220万件。问题出在哪里呢?
  第一,海量的视频数据能否存储?
  以天津为例,“十二五”末,天津将安装60万个高清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每小时产生3.6GB的数据量,按照存储要求,存3个月后再删除,这些数据也需要4665PB的存储容量。光存储这一项就要投入583个亿,相当于西藏2012年的GDP总值。
  摆在我们视频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平安社会的建设,大量的高清摄像头投入城市以后,这些海量的数据信息能不能有效地存储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二,存储的数据能否随时查询?
  长春发生的盗车杀婴案件,盗车地点距婴儿被埋地点不到40公里,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却历经近40个小时的“全民搜索”。网友质疑,长春市耗资1亿多元建设的“火眼金睛”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在此次破案过程中成了“睁眼瞎”,未能为搜救提供有价值的数据线索,莫非又是一宗“豆腐渣”工程?天网的失效,值得反思。
  第三,安防监控是否真的防得住?
  在周克华案件中,他长时间在很多敏感位置做了多次踩点,提前一个月在南京多次踩点被摄像头拍到,但却抓不住他,因为没有把不同时间的有效信息做一个时空关联和智能分析。
  这是当前智慧城市中的视频分析与评测所面临的三个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完成的任务。安防目前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按照现在的情况,每个城市都已经存储了PB级的数据量。
  关于视频分析与评测发展的思考
  视频图像能提供重要的建筑和城市核心设备的直观状态情况和环境信息,是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手段,能记录城市中人和物的现场移动和它们的规律。在智慧城市大数据量和公安部门高要求的情况下,作为视频研究人员,应该挖掘视频的最大潜力,把视频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真正让城市平安,让交通通畅。但是首先我们要解决压缩编码、视频增强、视频识别、视频检测等一系列问题,认清发展的方向。
  视频压缩编码。压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存不下,就要压缩。视频编码技术可对采集的视频图像进行压缩,为高效的传输和存储提供了保障。压缩图像有各种标准,它有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的编码没有考虑到感知的问题。感知编码是应用人的视觉的生理、心理特性结合视频图像的各种特征,去除视频图像中的多余部分。
  另一种是网络适应性编码,我们通过有线网到无线网,要考虑在无线网络通道的情况下,通过动态调整编码方式的浓缩机制来提高无线环境下视频服务质量。适应性编码主要应用于移动视频。移动视频当前的问题是存储率不够高、误码率比较高。我们把适应性编码应用于移动视频,它的功能主要是用在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移动视频会议、手机视频监控等方面,显著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用户移动观赏的体验。
  视频增强。这是公安部门经常碰见的问题,往往视频图像采样效果很差,可辨识度较低,不利于佐证办案。视频要做增强,才能提高视频数据的质量,提升视觉效果、服务效果。我们通过用数学的系数表达、压缩感知、矩阵填充等等办法降低视频的噪声,提高它的分辨率。也就是说,把原始的视频通过超分辨率的重建之后,可以使公安人员看得清楚,听得清楚。这个方法已经在湖北省武汉市应用,算得上是视频增强的一个进步。
  视频识别。我们不满足于数据存储,也不满足于提取信息,我们希望挖掘规律性的知识,所以我们要做智能的视频分析与识别。以人脸识别安防控制为例,里面包括人脸的获取,面部数据提取和表达等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把人脸的表情识别得更清楚。这些相关技术可以应用到人体交互、安全、机器人制造、医疗、通信和汽车等领域。
  除此之外还有人体行为识别,主要是针对视频中人的日常行为进行识别研究。就是把测试序列与预先标定好的具有代表性行为的序列进行匹配,并进行分类,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应用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视频数据分析,了解视频中的情况,某人在跑动,某群人在聚集,某人在翻墙等等,常规的活动应该从里面剔除,保留那些可疑的行为,这就是具有视频侦查的功能。
  另外还有车辆识别和分类的应用,希望能够把车辆进行识别与分类,以便于电子警察、流量检测、交通时间监控、车辆分类等交通行为监管,这也是智能交通提出的更高要求。
  视频检测。视频的识别技术对视频的内容进行智能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日常行为的检测和和别,视频检测技术对视频数据进行快速的准确查找,从而对事后取证提供数据的支撑。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还有移动检索,主要是提取压缩的特征,通过无线网络提交到服务器,然后再返回搜索结果。这个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手机购物,把要购买的物品通过手机上传,然后在网上找到你需要的货物,经过检测后,就能实现购买。
  关于位置检索,可以通过GPS的位置信息,找到你所在的位置。可以用于智慧旅游,通过上网搜索,找到旅游地的详细信息和描述,可以提高我们的旅游享受与体验感。当然它最主要还是用于安防,把小区、轻轨、校园、交通、城市工地等的监控视频传导到信息中心,可以从信息中心把所有的信息提取,对当前的情况进行方向检测、目标分离、色彩检测等分析,实现公共安全的监控。
  智慧城市是通过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者对城市方方面面信息的感知能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能提高针对性的智能化的全社会的服务模式。城市中大量的监控传感器,以及海量的视频影像和信息,需要我们从重点区域、重点人群中实时监控,对可疑情况进行实时预警。除了上述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认真拿捏好数据挖据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做到真正的“防”和“安”。
其他文献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的领域包括机器人、控制与动力学,以及空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混合动力汽车等。共发表了5部专著、3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获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期刊
这是一个数据置暴涨的年代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互联网上的一分钟我们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发出2亿封邮件,苹果的应用下载量可高达4.7万次,亚马逊销售额超过8万美元,Twitter上载10万条新微博,Google可发生200万次搜索查询……全球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量可以刻满1.68亿张DVD,80万个硬盘,约为800EB。  于此同时,全球联网主机数的增长速度依旧呈现扶摇直上之势,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
期刊
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的同时,社会业界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提出了质疑和担忧。  目前,中国先后已有三百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其中近百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同时,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已与全国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
期刊
在城市化的驱动下,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污染泛滥,危机四重,人类与环境已经进入一个僵持阶段。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其作品《寂静的春天》中写道:人类为何要继续吞咽有毒的食物,居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为何要默默忍受冷漠无情的城市生活,以及几乎要将人逼疯的噪声。这样的世界,虽不夺人性命,但早已失去可恋之处! 有人不禁问道: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会否成为明天的笑谈? 智慧城市目标是1+1>2 在中国,
期刊
据悉,中国从2005年起就已成为全球最大的IC消费国,预计到2017年中国的IC销售额每年仍将增加13%,高于全球8%的增长水平。中国IC销售额预计在2014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2017年有望突破1500亿美元。  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深圳IC产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国内IC产品的集散中心、设计中心和应用中心。去年有统计数据显示,深圳IC设计产业超过135亿元,跻身全国前三,年平均增幅约在48%
期刊
3月24日,“智慧城市中的视频分析与评测”——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论坛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隆重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中文大学主办,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科学研究处、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联合承办,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机构协办。两院院士李德仁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高文等专家学者作了主题发言,出席本
期刊
在全球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和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运营商们不仅仅要建设基础设施和网络环境,还应该重视包括运营平台、用户需求等在内的全方位因素,然而现阶段运营商关注的重中之重仍然是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这是运营商给自己的重要定位。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  据联合国报告,全球人口中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在2025年前,将新增8个千万人口城市,到2050年,生
期刊
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项目的大力推进,以及金融、交通等领域对视频监控的需求不断加大,视频监控系统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各地在“天网工程”、“天眼工程”、“鹰眼工程”等巨资打造的公共治安防控项目建设中,不仅数以万计的摄像头布满了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且有的项目还拥有了行为分析、车牌识别、人脸抓拍、客流统计……等智能视频分析功能。  不可否认,视频监控在社会治安管理、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具有
期刊
推荐书目  《大智慧城市:2020城市竞争力》  定价:¥32.00  作者:钱志新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信息化发展已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E化,即数字化,由于计算机的出现,将感知的信息数据化,成为可计算资源;第二阶段是U化,即互联化,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将人与人通过电脑互联互通,成为一个网络世界;第三阶段是l化,即智慧化,由于物联网的出现,将物与物互联后,通过智慧系统使之变得“聪明”起来
期刊
物联网正在逐步走进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院等诸多领域,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在物联网时代,智慧城市的建设面临几大挑战:需要采集的信息量大,来源复杂;信息需要实时监控,同时数据也要用于历史分析;需要简明直观的展示和控制手段;有完备的应急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