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文学作品的阐释及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4050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2018年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项目阶段性成果,藏财教([2018]54号)。
  摘 要:法国文学家萨德惊世骇俗的文学作品,浸染着自身经历与对人性、自然法则、社会关系等阐述的独特创作意识和思想,作为西方重要文化现象的承载者,萨德思想影响了一大批文学家、哲学家的创作与思考。
  关键词:法国文学;萨德;人性;哲学
  作者简介:颜亮(1983-),男,甘肃兰州人,博士,主要研究少数民族文献与文化;王军涛(1973-),男,甘肃张掖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史诗学与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萨德侯爵,原名多纳西安·阿尔封斯·弗朗索瓦·德·萨德(Donatien Alphonse Francois,Marquis de Sade),法国十八世纪备受争议的文学家,其文学作品中充斥着极端与变态的情节描写,同时也散发着人性悖论与道德反叛。尽管在萨德生前生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排斥在法国主流文学之外。但是在法国启蒙运动与欧洲文学发展这一大历史背景下,作为西方一种重要文化现象的承载者,萨德的特殊境遇及创作意识,其思想中对人性、自然和社会关系的阐释,不仅促使一批
  名家的评论而跻身于经典作家行列,而且其思想成为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源泉。
  一、萨德人性之维
  萨德的童年经受着父权制度下的宠爱,却极度缺失母爱关怀,这使萨德“婴儿之未孩”的内在心理状态,混染上了父性角色的孤傲、圆滑以及放浪的色性。父权(Patriarchy)/男权(文明本身,都是男人一手制造的)的侵凌使的萨德个体与空间集聚外化,在实在[1]界域,建立起一种自我极乐的坐标。于是萨德所崇拜的“菲勒斯”(阳物)的信念,令其极度藐视他者的生存权利,对所谓被“阉割”的第二性——女人,最终被萨德个性虐待狂的激情、冷酷以及凶猛所吞噬与屡遭黑手。当尼采說出虐待母亲是合适的,荒诞与肆虐却在这个浸染着父性变态心理以及淫乱血液的男童身上生起效应。强烈的外折力,使得萨德狄奥尼索斯式狂乱的向女人们施虐。福柯认为这种现象是比过去更普遍的实践,因为由本质的生殖分离成快感与欲望的追随,再将身体所有的部分变成性工具,使快感非性化向心领的谵妄状态,从而进行非理性的转变,转变成快感和痛苦的结合。正如萨德一样,人是一个整体而非一个集合,人向着自为的可能性去试图整合自身个体所欠缺的东西。萨德的欠缺是个体自由的绝对化,以及童年父性世界营造的刚性、勇猛、尊贵所匮乏的母性式的阴柔、同情、悲悯与爱的丧失。
  二、萨德的自然之维
  萨德坚定地认为大自然创立了男人,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尽地球上的欢乐,受害者活该倒霉,事情就是这样。在个人——他者的关系上,萨德的存在,归于个人化的作为,而作为又是他施虐意向行为的凝聚,当沉淀已久的情愫,不能合理的释放或言寻求不到正常秩序中,有效性途径的疏导,将最终以一种迸裂式的急切,一种精神质过敏的警觉,一种病态的痉挛,导向从想象界直接通入现实界的真实体验。一种无限的抬升个人而又无限的贬值他者,并不类同于马索克式的受虐那样取消相对性,努力被他人超越,而是积极主动的努力,确立相对,超越这种虚幻的二元体验。正如德勒兹所言,施虐者即便身在梦中,也愿身在梦中[2]。这与柯丽菲亚[3]所理解的虐恋关键概念“幻想”如出一辙。萨德在自我迷醉的想象界经受着三层考验:一层活跃的施虐倾向;二层升华到实践的施虐行为本身;三层导向最终的施虐快感本身,享受一种决绝彻底的虚无。
  三、萨德的哲学之维
  一个从不真实创造真实人类的潜意识需求,这种不真实的集体无意识曾猖獗一时,演绎着猖獗的巴士底狱式的人类反叛,展现着迷幻的不为别人所知的知性,以及陌生人的善性冲动和压抑所增扩的新的界域。作为力行实践,拥有僭越能力的萨德(Sadism)主体,其现实界域的角色符码不断指涉着SM真正的施虐者、色情文学的旷世奇才、精神分裂者、佩戴人格面具的贵族侯爵等富有差异性的标示分类。而作为思想源的萨德主体,无论是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史》,还是米歇尔·福柯的《性史》;无论是鲍德里亚的象征交换理论,还是德里达异延思想。萨德的火焰让每一个有限的生理/物理意义上的个体,在面对无限空间的深远,在面对下等区域的压抑与折磨,面对“死亡的人化或生命化(the hunmannization of death)”[4]时极力地寻找真实思维的突围,寻找那些无限热情变幻的不受束缚无法无天的天性与“向死而在”的时刻时,所有凝聚的契合点产生的裂变力量,将生命的有限性毫不吝啬的投放到一个更加丰富繁杂的可能性世界。
  注释:
  [1]马元龙著:《雅克·拉康语言维度中的精神分析》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2.
  [2]李银河著:《虐恋亚文化》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16.
  [3]本书编委会主编:《性典——中国性学报告(中)》“柯丽菲亚(PatCalifia)女同性恋者、女权主义者、虐恋者,美国西海岸虐恋第六篇虐恋亚文化社团的创始人。”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1225.
  [4]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1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1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堪称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本之一。不少文学巨擘也对这部书爱不释手,海涅称每年都要重读一遍这位骑士的一生,弗洛伊德将其视为与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同等重要的文学人物,纳博科夫认为这个西班牙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孤独的人……千百年来,人们对这个疯狂的老骑士究竟象征了什么莫衷一
期刊
提 要:神话原型批评是由加拿大学者诺斯罗普·弗莱创立,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研究方法之一。在霍桑的著名作品《红字》中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圣经》原型与意象,使《红字》的文化内涵更丰富,艺术感染力更浓烈。本篇论文从神话原型角度,对《红字》中的人物形象与圣经原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做了一个简单的探讨,从作品人物原型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以挖掘人物形象,为读者理解《红字》中的人物提供一个新的解读途径。  关
国外未成年人互联网安全利用研究成果颇丰,主要涉及未成年人互联网利用危险内容与构成、未成年人互联网不安全利用行为后果和未成年人互联网安全利用对策。未成年人互联网利
期刊
2017年11月9-10日,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迎接社会科学情报学发展的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全国
期刊
摘 要: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约翰·福尔斯利用元小说的手法,模糊了现实和虚拟的界限,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权威,揭露传统小说的虚构性,这也使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文本的意义,而是对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进行反思。叙事是虚拟的,并非完全客观世界的反应,因为文学作品总是横跨在真实和幻想之间,读者不必一味地用现实的眼光去评判叙事。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現实和虚拟  作者简介:余毅(1994.8-),男
摘 要:《夜林》(Nightwood)是朱娜·巴恩斯(Djuna Barnes,1892-1982)的现代主义代表作,其中对国王加冕和脱冕仪式的戏仿以及其叙事的对话与复调与巴赫金(Bakhtin)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不谋而合。本文拟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对《夜林》中犹太人菲利克斯的加冕与脱冕以及作品带有“复调”“对话”特征的叙事进行分析,指出作品中人物狂欢式的戏仿结合着危机与嬗变两个极端,孕育着
期刊
摘 要:在《白鲸》中存在着一种基本上贯穿小说始终的矛盾冲突,就是亚哈与斯达巴克之间的矛盾。然而这个冲突却最终没能阻止亚哈船长带着全船的船员走向毁灭。因而本文对“亚哈——斯达巴克”矛盾进行剖析,探索出其矛盾背后所隐藏的人类精神困境。  关键词:“亚哈——斯达巴克”矛盾;精神困境;反抗  作者简介:杨君泽(1993-),男,汉族,黑龙江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文学在读硕士,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己由产品时代步入了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中的服务因素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由于服务产品本身的特点,服务失误不可避免且大量存在。为扭转服务失误造成的客户流失和企业利润下降的后果,服务补救便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策略选择。企业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补救反应,重塑客户满意、增加顾客的重购意向和积极的口碑宣传,重新获得顾客信任。至今国内外在服务补救的研究中,都是关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