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殷切嘱托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2014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这些论述为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
  古今中外的优秀文艺家几乎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从古及今,都是个崇高而庄严的字眼,它是每一个国家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血脉。爱国者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没有爱国者的民族不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爱国者的民族在精神上会矮小而贫乏。我国有去国而“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屈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曹植,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有蓄须明志、“绝不为日本人唱戏”的梅兰芳,有义演百场、为抗美援朝志愿军捐献战斗机的常香玉……西方也有“怀着比对自己的生命更大的尊敬、神圣和严肃,去爱国家的利益”的莎士比亚,有“爱祖国高于一切”的肖邦,有把“为祖国而死”当做自己“最美的命运”的大仲马……正是这些爱国者和他们的爱国思想使爱国成为杰出文艺家的一个道德尺度,一种伦理信念。
  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是爱国主义的重要源泉。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文艺家要把讴歌人民、礼赞英雄作为创作的永恒主题。爱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爱国,首先要爱这个国家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有他们才有国家,有他们国家才有意义。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华儿女的优秀代表,是民族脊梁、祖国骄傲。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曾讲,“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对英雄,文艺家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精神得到传扬,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只有这样,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才有所从出,爱国主义之树才会深植沃土、枝繁叶茂。
  正确的历史认知是爱国主义的根基。文艺家要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正确认知和表现中华民族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历史就是它的一切,没有历史就没有国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古人才说,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没有历史感,文艺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去触摸国家的意象和精神。文艺家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娱乐化。立爱国信念,必先立其史。只有尊重历史,自觉传承,才能创作出有根基、有底蕴、有血脉、有祖国的文艺作品。一些文艺作品给反面的历史人物翻案,甚至给汉奸涂脂抹粉;一些文学史著作和文学作品选本,以虚妄的“审美”的名义剔除革命文学代表作家作品,或者给这些作品以“差评”,比如,一些文学史论著否定以《红旗谱》《创业史》等为代表的“十七年文学”,一些现当代诗歌选集极少选甚至不选郭小川、田间、李季、贺敬之等诗人的诗歌作品,使这些作家作品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边缘化。
  文艺工作者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抵制否定中华文明、歪曲党史国史、丑化人民群众的言论和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因為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文艺创作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必须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在社会主义中国,红旗、红领巾,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红色是党旗、国旗、军旗的颜色,曾有歌词这样写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红旗红旗革命的旗,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你。”红领巾,飘扬在优秀少年的胸前,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象征符号。然而,却有个别文艺作品,在描述杀狗的过程中,写第一刀插进狗的脖子,狗血流淌下来,“脖子上像系上了一条红领巾”;第二刀插进狗的脖子,狗血流淌下来,“脖子上像插上了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这样的作品,把红领巾和红色的旗帜说成是狗血染红的,虽然也得到了一些所谓的评论家的赞扬,但终将为人所不齿。可以说,这样的作品,就是对爱国主义的诋毁,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一种表现。
  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要摈弃以追逐资本利益为主轴的娱乐化倾向对文艺创作的侵蚀。文艺的娱乐价值不能以矮化精神价值为代价,爱国主义不能成为娱乐价值的牺牲品。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即明确反对导演改编《阿Q正传》,他认为,《阿Q正传》“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脚,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之一顾”。这表明鲁迅先生对当时舞台表演娱乐化的警惕和清醒。娱乐是文艺功能之一,但并非其功能的全部和根本。如果把文艺当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载体,认为娱乐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甚至以纯粹娱乐化方式表现如爱国主义这样严肃的主题,就会使本应负载的精神价值被矮化、被消耗掉。娱乐化倾向是影视文艺作品获取高额利润的利器,但也是矮化、消耗或虚无爱国主义精神价值的主要危险。
  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文艺工作者要重振崇高之美。崇高之美是爱国主义主旋律作品的最显著审美特征。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认为,“爱国主义之于政治生活,一如信仰之于宗教”,“它有源于私人生活和自然的一面,因为它是家庭情感的延伸,如同部落是家庭的延伸一样。但是就爱国主义真正的政治特征而言,它是从自我保存的本能向可能包含着自我奉献的道德义务的发展”。这里“自我奉献的道德义务”,表现在文艺作品中,就是崇高美。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建设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慷慨赴死的烈士们是那个时期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文艺创作如果忽略这一点,在文艺作品中把烈士之死表现为与庸人之死,甚至是敌人之死相同的“人性”环节,肯定在死亡面前的“人性”表现——被动与恐惧的一致性,那么,这就是对历史和人性的虚假反映。有的文艺作品肯定性地表现汉奸的爱情、侵略者的人性;有的作品以全人类普适人性和普适价值的名义,把英雄之死等同于庸人之死,把烈士之死等同于懦夫之死,甚至等同于“青蛙鼓胀肚皮而死”。这就会使爱国主义的崇高之美沦丧,冷却了从中发散出来的爱国热情,最终把爱国主义淹没于利己主义的抽象人性论的冰水之中。   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要使爱国主义文艺作品真正成为时代和社会的主旋律。应该说,有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读者或观众。以影视作品为例,有学者指出,这些年,部分观众排斥爱国主义题材影片的票房选择,表面看起来是观众的选择,实际上是流行的影视作品给他们提供的精神食粮造成了一种纯娱乐的艺术口味,一种片面追求观赏性的艺术欣赏习惯和期待。以前,人们追的明星,大多是爱国的仁人志士、爱国的革命战士、爱国的科学家等等的扮演者。那时候,人们没有考虑过追哪个“小鲜肉”或“高颜值”。那种健康的审美趣味也是那个年代提供给人们的文艺作品培养出来的。一个时期以来,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代表的主旋律作品,在票房中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收获。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要反思这些年文艺工作者究竟给观众提供了什么样的作品,培养了观众怎样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趣味。改变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票房选择,除了要求影视工作者要推出质量上乘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之外,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多方位支持爱国主义题材影视创作,切实有效引导各种相关社会资源向爱国主义主旋律文艺作品倾斜和集中,使作品的主旋律变成院线的主旋律,变成票房的主旋律,最终变成时代和社会的主旋律。从而改良人们的欣赏习惯,引领人们的观影风尚,以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主旋律作品重建、重塑人们健康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趣味,增强人们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国,是指人们对于所在“国”所怀有的一种深厚而真挚的感情。“国”在这里既可以和“祖”相连,称为“祖国”;也可以跟“家”相连,称为“国家”。和“祖”相连的“祖国”象征着“国”的血脉的连续与贯通;跟“家”相连的“国家”,则暗示了“国”作为家园所携带的归属意识和认同感。“国”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在爱国这个层面上,它更是一个富有凝聚力的文化概念和精神概念。有很多诗人、作家把祖国比作母亲,生动地表明了个体与“国”的关系。
  优秀文艺家对国家之爱往往更为真挚和热烈,他们比普通人更进一步地把敏感的神经和深沉的情感与祖国相牵相连,可以为之悲——“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以为之喜——“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文艺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高尚的道德义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其他文献
南通市103家机关部门的6488名党员干部走进田头、车间、村居,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共同推进“富民强企奔小康”,实访居民110984户,实访企业2204家,解决问题2083个,好评率达97%。(6月13日中国江苏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情在一线掌握,民困在一线解决,民智在一线汇集,民惠在一线获得,民心在一线凝聚,南通市机关部门的“走帮服”不仅帮助一线群众、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
期刊
今年“6·5”国际环境日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提法,把往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递进关系,一下变成并列关系,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强烈意识。  南通有山有水,如何保持“绿水青山”的原生态,是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课题。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至今已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经济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尤其是长三角。然而经济巨龙也面临“巨人之惑”的挑战,多年前
期刊
无论在硝烟弥漫、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繁忙的战事与经济建设之余,十分注重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会经常为身边的党员、战士、甚或家人及群众讲党课,鞭辟入里、生动精彩,几乎场场赢得“满堂彩”,听课的同志大受其益,乃至受用终生。1927年毛泽东为红军规定了“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三大任务。之后,红军的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学会当教员的本领,向群众宣传党和红军主张。在二万五千里长征
期刊
延安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用鲜血、生命、智慧铸造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精神力量,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红旗。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推进延安精神研究会建设和发展研讨会,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延安精神的认识,总结交流延安精神研究会工作和建设的经验,研究发展中的问题,为开创研究会工作的新局面,提供理论支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
期刊
义薄云天玲珑女  巍巍蒙山蕴侠媛,涓涓沂水涌甘泉;  每登东岳凌峰顶,总眺蒙沂梦魂牵;  欲乘祥云青驼去,红嫂塑前敬花篮;  义薄云天玲珑女,活命乳汁救伤员;  七十二崮皆静肃,八百沂川俱动颜;  军民同心龙虎跃,横扫顽敌如席卷。  拥军情炽融雪冰  场院高杆悬汽灯,拥军情炽冰雪融;  “渡江解放全中国”,绿树枝头横幅红;  支前“武器”忙抢修,挥汗如雨分秒争;  铁匠爐火淬钢铁,锯斧刨凿响叮咚;
期刊
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2月。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经过三届24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宣传、弘扬延安精神方面成效显著,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強党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延安精神发祥地在陕西,陕西延研会各项工作应该走在全国前列,这里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宗旨性质
期刊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5周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75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讲话》所表述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为一代代党的领导人和广大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不断传承着、发展着,堪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永远的指路明灯。  《讲话》分为《引言》和《结论》两部分。《结论》开篇梳理了会议期间与会者热议的诸多问题,随即带总结性地说:“那
期刊
2016年10月8日《凤凰网》消息:北京通州一间销售自酿啤酒机器的公司员工一多半是女性,为了把公司文化搞出“特色”,凝聚员工人心,公司规定: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时间是公司团队建立感情的特殊时间。每天女员工排队,像朝圣一样接受老板的依次接吻。这个完全不符合国情的规定,刚开始大家都无法接受,但为了保住这份工作,这个“饭碗”,不被炒鱿鱼,只好“顾全大局”习惯成自然。唯有两名女工,坚决不从,不得不辞职。 
期刊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中国光大集团坚持“特色党建”,指导国企改革发展,实现了由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到现在的年盈利500多亿元净资产达3000多亿元。本刊特发此稿,供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
期刊
不久前,在儿童公园里游赏时,有幸聆听几位小朋友在欢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这是一首电视剧主题歌,风靡至今,尤其是年轻人与儿童最爱唱,因为歌中洋溢着母爱的人性之美。  让我们看一件母爱的事例:一位小男孩邀请母亲出席他小学第一次家长会。母亲同意参加,却让男孩感到不安,因为她右半边脸几乎被伤疤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