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的困境(评论)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ert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家也许的确比常人更富于想象力,他笔下所写很大程度上来自想象,但人们为什么明知小说出于虚构还乐于去相信和阅读呢?这就不能不归因于小说家的别样素质:他有能力发现生活表象下的另一种真实,并假借想象使之得以生动呈现。此时,人们对小说家的敬重,便远超乎对虚构与非虚构的计较了。
   尤凤伟就是这样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他的短篇新作《晚霞》再次显示出作者看取生活上非同寻常的眼光和穿透力。想象还在其次。
   拐卖儿童,是社会新闻和文学创作常触及的题材,人们的注意力,也多集中于犯罪现象的丑恶与受害家庭的不幸。但《晚霞》却能在司空见惯的叙事外另辟蹊径,描述了一个收养被拐卖儿童家长的复杂心境。不仅如此,故事还是从这个农民打算將已经养大的孩子送回亲生父母身边开始的。只是这个精致的切入,便使读者乐于读下去。在某种意义上,高明的小说家只写人们无从体验的生活,才使读者宁可放开新闻来读他的小说。
   主人公德民视养子庄杰若己出,当然也始终心怀内疚。庄杰很争气,成绩优异,眼看会考上好大学,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农民德民动了将儿子送回原家庭的念头,并开始了寻找庄杰原父母的行程。这并非出于良心发现,而是出于家里实在无法供给每年几万的学费,况且将来还要为儿子成家立业。设身处地去想,他遇到的这一坎儿确实难以迈过。贫穷,竟使一个父亲不得不违背初衷,冒着失去儿子和认罪伏法的风险,走出艰难的一步,这里面有对养子深深的爱,也有生存的无奈。作品从相反的方向挑战读者的想象,却抵达了揭示底层困境的极致。倘若孩子是亲生的,他又该如何去做呢?
   不仅如此,作者还巧妙地通过德民的寻访足迹,连带描述出另外三户农家的状况。永善家的儿子是亲生,可是由于家里穷,没人上门提亲,后提出个瘸子,使儿子大病一场,以后出走打工,再无音信,这个儿子跟没有一样。曹风波也有个亲儿子,跟着他参与拐卖孩子,和他一道进了监狱,也算白养了。德民大姐家生的是女儿,没有儿子,倒还顺当,一嫁了事。可见,养儿难已成为不少农户面临的窘况,并非德民一家的遭遇。而德民家的处境如此令人尴尬,自然成为小说着重铺写的内容。人们公认,尤凤伟的小说创作里有一种少见的苦难意识、悲悯情怀。他也承认,自己偏爱触碰现实严肃题材,“作为一个作家,出于对社会、对大众的责任感,驱使我选择直面现实。” 实际上,直面现实,对于作家并非轻松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又是颇为重大的,关系到能不能写出具有厚重感、得以流传的作品。不久前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推出的四十部经典小说作品中,尤凤伟二十多年前发表的短篇《为兄弟国瑞善后》入选,获得令人赞誉的殊荣。而这部作品也是“直面现实”的,它展示出真正的艺术生命力,证明了尤凤伟的创作道路走得很正。
   想起《为兄弟国瑞善后》,再比较一下《晚霞》,使人对尤凤伟写作上另一种优势印象加深,那就是作者对人性解剖的犀利。前者里,因盗窃文物罪服死刑的农民国瑞离去了,再未出现,出现的是为兄弟办理善后的国祥。像后者里的德民一样,国祥内心也充满着缠不清的纠结,不知如何面对人们的目光与探询。此情此景下,遇到他的各色人等,表情与举止里都带有异乎常态的微妙。同样,在《晚霞》里,德民遇人遮遮掩掩、欲言又止的行状和人们对他的态度也很是难以形容。人性中最幽微的部分,就像躲在云层背后的点点星光,平素难以察觉,甚至终生无从暴露。但在特殊时刻,作者选定的特殊时刻,譬如由德民带来的时刻,它们显现了。其中也包括人性带来的温暖,如永善拿出了一千块钱,庄杰打来了电话。尤凤伟对人性的探索显然是自觉和执着的,他的一篇篇小说有如一间间实验室,滴入某种液体,使人物呈现出异乎寻常的复杂色彩,这也是他的小说总不过时、味道总是浓郁的一种缘故。因为文学,也只有文学,才有力量触及人性的奥秘。
  责任编辑 师力斌
其他文献
在地图上看黄河,形状像汉字的“几”,左边那一瞥,仿佛它的起源: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各恣各雅山下的卡日曲;右边那一钩,是它的归宿入海处。我的祖籍地在河南,是黄河的下游。第一次过黄河,是6岁那年,我跟父亲回老家。是个黑夜,我看不见河水的模样。挤在一艘木船上,我听见了它的咆哮声,牵动着我恐怖的心跳。艄公在唱,似后来听到的曲牌中的某一首。词意模糊了,韵律依然畅响在身体里。  后来,我学会了比喻,黄河便成了我
前不久,在A君当地的经济界产生了一场不小的震动。很多企业纷纷不景气,不少企业已经倒闭,甚至还有些许老板“跑路”了。然而作为企业家的A君却巍然而立,怡然自得。我始终认为A君是位固执的企业家,他一直坚守着制造业不放,而且还是竞争力和风险度都是最大的一个行业!当某些产业正兴之时,他不为所动;当资本市场活跃起来,有些企业不惜拼上全部家当介入其中时,他仍不为所动。甚至连自身企业扩张发展时,都从不跳跃式的来个
知道明人业余在小说创作,卫计委的朋友尤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是一位病人,在特殊病院的,很特别,你一定会有收获。尤诡秘地一笑。   于是,明人到了特殊病院,见到了那个病人,叫乔,眉眼清晰,有几分帅气,长得有点像张学友。一脸白净,远看像个病人,待在医院好久了,但握住他的手掌时,手骨硬硬的,手心粗糙硌人,对视着明人的目光是直直的、亮亮的。   他是一个看不见自己影子的人。朋友说。这怎么可能呢?阳光下
时光倒退52年。  义水河从罗田县城绕城而过,河上有唯一的一座木桥。一辆老旧的卡车吱嘎着从桥上缓缓开过,车斗里装着些旧棉被、衣物和老家具,还有我奶奶、父母和三岁的我。在车斗的最后,一只大灰狗面朝车后方,昂首肃立,静如雕塑。  大灰狗昂首静立的印象,就这样永远地镶嵌在我的记忆中。  位于大别山区的英山、罗田、浠水三县在联合修建白莲河水库,我们家老屋正在库区,作为党员的父亲响应政府的号召,举家搬迁到7
作者简介  李曼瑞,1997年出生于陕西西安,从小热爱文学,梦想成为作家,写出抚慰人心灵的文字。初中、高中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批评系。 本篇系其处女作。  新人自白  因为热爱写作,我有许多机会听别人的故事。然而我一直知道,听故事却不全是为了写作。  我从小爱听故事。一天之中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小桌前,对着旧旧的录音机听故事磁带,《九色鹿》《哪吒闹海》《夸父逐日》……
坦白来讲,《幸福村8号》带给我的阅读初体验并非那么愉悦,记得去年的某个夏日午后,看完这篇底色暗沉得近乎压抑的稿子,我不禁长舒一口气,赶紧跑去推开窗子吹吹风。却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幸福村8号——这个类似《功夫》里猪笼寨般的虚构之地,小董、老周、小红、豆豆妈、菊花——这些聚集在城市边缘的底层小人物,他们离开文字以影像复活,那些或欢乐或灰暗或不堪的片段,仿佛一张张老旧的幻灯片般在潜意识里自动循环播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因母亲生病的原因,我“潜伏”老年病房三年,并且将在这里看到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了下来,呈现给大家。希望这些生命即将消逝者的故事能给读者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这里不仅仅记录下了这样一些故事,更像是一堂生动的生命课,它的真实催人泪下,它的残酷也让人警醒动容,它能够让我们看透生命的本质,懂得活着的意义,还有更多的人生智慧。  如果你的生命还剩下十年、五年或者三年,你将如何度过?  如果
不堪重负的皮肤绽放着伤口  如同一朵玫瑰,红肿着羞涩  歆享你內疚的抚慰  多想让这娇艳,永不凋落  紫色的伤口  散发幽幽幻想  疼痛的一丝一丝  透着甜蜜、忧伤  伤口渐黄,残喘  要消逝在时间的隧道  像隔世的书页轻轻翻过  像沙滩上的脚印,被你  遗忘在身后
中国队夺冠了,又拿金牌了!中国代表团在东京奥运会中获得的金牌数量不断增加。说到奥运金牌,我們常会看到一个场景——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领奖后会用牙咬金牌。为什么冠军们喜欢用牙咬金牌呢?  第一次拍到运动员咬金牌,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当时,获得金牌的一名美国游泳运动员十分兴奋地将金牌放入口中来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一举动成功地被摄影师抓拍下来。  在此之后,“咬金牌”的动作逐渐被更多的运动
这是著名作家冯骥才从文化保护领域回归文学的又一力作,小说以一段老木头从“古物”到“礼物”再到“文物”的种种历险和见闻,揭开了文玩市场、生意场、官场和文物走私国际市场的神秘面纱和惊人内幕。故事一波三折,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精彩绝伦!   先别问我叫什么,你慢慢就会知道。   也别问我身高多高,体重多少,结没结婚,会不会外语,有什么慢性病,爱吃什么,有没有房子,开什么牌子的车,干什么工作,一月拿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