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驱动下的学科团队建设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优秀的学科团队是助力教师生长的最基础的外部条件。学科团队建设的策略是营造情感支持氛围,优化个体成长环境;准确定位组长角色,提升团队专业高度;满足个体心理诉求,促进专业创新发展;采用多元手段,培养教师专业情意,具有如此,才能建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高品质学科团队。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发病率仍然在不断的增加,是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总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发病率高居榜首。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主要构成部分。高血压患者可发生卒中、心力衰竭、动脉
学位
【目的】1.探究脓毒症相关脑病(SAE)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2.分析导致脓毒症患者进展为SAE的潜在可干预危险因素;3.构建SAE患者30天死亡预测模型;4.探讨导致SAE患者30天死亡风险增加的潜在可干预危险因素。【方法】1.探究SAE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1)利用MIMICⅢ临床重症数据库Metavision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使用Carevue电子病历系统的数据进行
学位
【背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广泛用于一线治疗胆道和胰腺疾病的高级内镜技术,ERCP后胰腺炎(PEP)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预防PEP是ERCP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除药物预防外,还需综合考虑到高危因素、插管策略、操作者培训等多个方面。多项研究证实困难插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表现为插管时间延长,插管尝试次数增加或误入胰管次数增加。PEP和困难插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患者因
学位
免疫治疗的出现使肿瘤治疗领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疗法将肿瘤治疗的思路从直接摧毁肿瘤细胞转变为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从而有望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然而,临床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不佳。研究表明,导致免疫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因此,通过探究免疫抑制形成的机制,寻求逆转免疫抑制的方法,对肿瘤免疫治疗意义重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肿瘤微环境
学位
根据桑沟湾和邻近海域20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测试结果,分析了砾、砂、粉砂和黏土等各粒级组分含量分布特征,划分了沉积物类型,探讨了沉积环境。结果表明,沉积物组分中以粉砂粒级组分为主,砾和砂分布相对集中。海域表层沉积物类型共有12类,含砾沉积物类型7类,不含砾沉积物类型5类,其中砂质粉砂与粉砂分布最广。桑沟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主要受控于泥沙来源、地形地貌及潮流、波浪、沿岸流等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作用
期刊
背景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3%。银屑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负担,迫切需要研究其发病机制并寻找可能的治疗靶点。银屑病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免疫学紊乱则被认为是其发病进程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辅助性T细胞Th1和Th17已被证实是银屑病免疫学紊乱的核心内容;而近年来,固有免疫的重要成员中性粒细胞在
学位
研究背景肝癌是全球常见的肿瘤之一,约86%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亚、南亚、撒哈拉南部的非洲国家发病率高;全世界范围内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死亡率居第3位,其中有近50%的肝癌发生在我国。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脏疾病演化的三部曲,失代偿期肝硬化每年有1-8%会转化为肝癌,活动性代偿期肝硬化每年有6%转肝癌,非活动性肝硬化每年有2%转肝癌。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病毒
学位
结核病被列为全因死亡的第10大原因,并且是单一病原体致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WHO“终结结核战略”的目标为:在2015年至2035年期间将结核相关死亡人数减少95%,并将结核病发病率降低90%。据2020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19年全球新增结核病病例约1000万,结核病相关死亡病例约140万,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为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
学位
背景及目的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不幸罹患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只有短短10-15个月。其主要临床特点是进展极迅速,侵袭性极强,复发率极高。单纯依靠手术治疗无法治愈绝大多数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联合同步放化疗虽然能够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由于其极强的侵袭性和复发性,实际治疗效果仍不理想。胶质母细胞瘤确切的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结论,人们难以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治疗。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