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元角分》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_b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学习目标达成评析:
  本节课学生自主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通过购物活动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即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再用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在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及了解元、角、分之间进率这个环节时,设计“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完善结论,使学生认知更充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其他文献
“速度和加速度”教學设计
期刊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交际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是面对面的口语交际,而“对话”就是口语交际的记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交际能力,提高会话技巧,最终习得并自如地驾驭语言能力的过程。我市现使用的PEP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贯穿于教材的始终。通过对话教学,学生可以进行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训练,
期刊
教学目标:  1.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合“阅读链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对全文的统领作用,把握各自然段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
期刊
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是时代的诉求和劲风。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它气势磅礴的呼啸、强劲有力的吹拂。这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难题。究竟怎样的课堂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导学案教学是近几年推行的教学方式,它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全新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使解决高效课堂教学问题成为可
期刊
一、学习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ASA”和“A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并经历用分类讨论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態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形成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第2节三角形全等的判
期刊
Teaching aims  1.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  2.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learn the words and phrases:  grow up, computer programmer, cook, doctor, engineer, violinist, driver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
期刊
一、案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而“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共生。一年级的课文内容相对浅显易懂,重点是对字词的教学。学生若能对课文中的字词很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这对他们对整篇课文的理解也是很有用的。  
期刊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唱唱中,激发幼儿学习上海话的兴趣。  2. 在活动中感受上海童谣的语言韵律。  活动准备:  1.教学具准备:教学PPT。  2.经验准备:幼儿有接触上海话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兴趣(教师用上海话提问)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朝礼拜几?  小结:上海话是我们的方言,我们是小小上海人,让我们一起来学说上海话吧。  二、欣赏童谣  1.幼儿欣赏上海话
期刊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现有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具有难度梯度的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达到下一阶段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围绕“最近发展区”进行问题设计和组织活动。[1]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