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世界的和谐美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am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花源记》是初中语文的传统教材,我们把它当做“虚构了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社会,反衬封建社会的黑暗,表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的经典文言文来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文章的主题思想,从而忽略了文章精彩描写的内涵。
  笔者认为,在教学此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新解《桃花源记》精彩描写的内涵,展现桃源世界的和谐美:
  一、桃源内外的和谐景
  在作者笔下,桃源村内不见桃树,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而人们把这村称之为“桃源村”,可能是因为通向桃源村的水源处有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作者用少而精的八个字来描写环境,呈现给我们一幅亮丽、和谐的图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渔人撑船来到这里,突然看到岸边有一片“无杂树”的桃花林。桃树上,粉红的桃花与青翠的桃叶交相辉映;桃树下,嫩绿的野草送来阵阵清香。春风吹拂,桃花纷纷落下,与地面的绿草织成一床粉红加翠绿的大地毯。这是桃源村外的和谐景。
  在桃源村内,作者描写了一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这些描写又不禁使我们联想到当今新农村的景象:一个不小的行政村,村内有一栋栋整齐、美观的小康楼;村前有一片平整、宽阔的田地。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村外的桃林处流来,流进这一方方水池,流向一处处平整的田野。这是桃源村内的和谐景。
  二、桃源里的和谐人
  在《桃花源记》中,作者对“桃源人”作了精彩的描写,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让我们看到了“桃源人”有如下特征:
  1.桃源人讲究仪表美
  他们的穿戴“悉如外人”,这会使我们联想到,他们的服饰即使不是当时的名牌,也可能有那时的流行元素。
  2.桃源人举止文明,讲究礼让
  “其中往来种作”让我们发现他们来往有序,遵守交通规则,在行走时会主动让路。不像现在一些城市,车辆像蚂蚁一样拥挤地排队。
  3.桃源人工作勤奋,分工协作,家庭和谐
  从“往来种作”的“种作”中,我们了解到桃源人知道农业的重要性;又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桑”中,知道他们还有种桑、养蚕、织布的工作。大家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家庭里没有大男子主义,也没有大女子主义。
  4.桃源人有尊老爱幼的美德
  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自乐”中,我们能联想到,村里的老人和小孩同享天伦之乐。
  三、桃源里的和谐事
  1.桃源村人热情好客
  “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这两句话使我们看到桃源村有“宾客至上”的民风,可能桃源人深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道理。
  2.桃源村人喜“问”,以探究新奇事
  从一人问渔人“问所从来”,到全村人“咸来问讯”,反映了全村人探究新奇的民风。可能桃源人懂得探究新奇,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促进人和社会进步的道理。
  3.桃源村人坚守全村机密
  “不足为外人道也”就是桃源人不允许外人透露桃源村的机密。这样,才使“太守遣人随其往”“遂迷”,又使刘子骥“欣然归往,未果”。如果桃源村有一人泄密,人们怎会找不到去桃源村的路呢?
  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古为今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把文言文中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当今社会,文言文的教学就可面貌一新。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康市隆木中学)
其他文献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同时也发挥着污染净化的作用。河道治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生态化治理河道,能治理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一、治理河道的现实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工作,我们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
在社会发展、科技快速进步的大潮下,伴随着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一系列问题导致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新型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取代了国家包分配的就业机制,并成为当前的主流。这一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当然也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呢?  一、从根源抓起,认清就业形势  
根据地理教学的实际,参照高考的要求与特点,本文推介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三关三步三法”,希望能对备考的师生有所帮助。  一、“三关”,学习地理必须经过的三道关卡  1.基础关  任何课程均从基础入手,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文化素养之一。根据其内在属性的不同,地理基础知识可分为地名、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地
数学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找准每一个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和体会。  一、融入生活情境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数学家和教材编写者头脑里特有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图像、生动的文字,引导他们富有兴趣地走进数学王国,培养学生敏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研究生,造成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术道德失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完整且完善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机制,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规范管理。  关键词:研究生 学术道德 学术规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大量扩招研究生,导致研究生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再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研究生变得浮躁与急功近利,
几年来,总有人问我,你是校长,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北京四中的特点概括出来?我想了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说:北京四中是一所坚持和坚守着理想主义的学校。简单地说,我们所追求的,不全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现实的东西。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两个美国小孩儿,上小学时,有一次老师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理想。有一个小孩儿一下子说出了两个理想:希望有一匹小马和去埃及旅行。另一个孩子始终没有说出来。于是老师建议这个没说出理
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就隐藏在有限之中。可以说,教育是由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却蕴含着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刻。  “细节往往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乘的教学,必定是把细节做好的教学,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教学现场,切入“袖珍问题”,剖析“细节要害”,直奔“教学主题”,破解“一线困惑”。  细节一:“今天陈娟不错”是鼓励,也是批评的表扬  笔者旁听六年
江西警察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公安高等院校,具有公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双重性。学院在《关于制定2012年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开展“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多元培养(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三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改革措施,将为学院开展个性化教育与多元化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  一、影响个性化教育因素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或试卷,都会存在计算出错、审题不清甚至漏题等问题。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克服粗心都显得束手无策。马虎、粗心,看似问题很小,却不容易解决。不过,粗心并非“绝症”。如何纠正学生的马虎?笔者开出了妙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马虎是一种习惯,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足够的耐心,不急于求成。对待学生的马虎,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家长也要多和孩子沟通,
方正的文字,总是让我感叹她怎么能包孕大师们深沉而多情的思想;字斟句酌,总是让我感受到人生种种的绚烂与黯淡。我固执地认为,语文是最具有人性美的一门学科。但当我在课堂上讲得大汗淋漓,甚至泪流满面时,总是会和一些茫然的眼神交汇,那里面分明透露出“莫名其妙”这四个字。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急”,教师没有让课堂“慢”下来。教师急着把自己的见解灌输给学生,却忘了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急着把学生需要慢慢领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