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长城的交响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 何亦红 王争平
  黄河与长城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在母亲河怀抱中的山西、陕西北部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一度被贫瘠和饥饿困扰。为了生计,人们拉开了长达三百余年的“走西口”之路,渡过黄河、跨越长城,向北到达蒙古草原及河套一带谋求生计。穿梭于口内口外的人们,一旦条件适当,有不少将全家都搬出口外,成为内蒙古的定居移民。直到现在,在包头、鄂尔多斯一带,都总能听到浓厚的山西口音。吃到正宗的山西风味。走西口包含的范围很大,初夏6月,小编们选择了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的区域,寻访了一些当年走西口的人们,而沿途壮观的明长城、秦长城遗址与奔腾的黄河相依相伴,当年的漫漫西口路与晋陕大峡谷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带着古朴与壮丽的人文景观通途。成为自驾旅行的绝佳路线。
  包头>鄂尔多斯>大柳塔>神木
  里程:303公里
  提示:全程路况都不错,过黄河金津古渡浮桥后进入鄂尔多斯境内,可在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午餐休息。之后上包茂高速,从阿镇出口下,走阿大线方向,经大柳塔进入陕西神木县,拍摄陡峭的二郎山,探访神木老街。
  离开包头仅三十余公里就到达了波涛滚滚的黄河岸边,这便是黄河金津古渡。由于交通地位重要,加上黄河在这里水流平缓,金津就成了自古至今黄河重要的渡口之一。据当地人讲,汉明妃王昭君就是从这里渡过黄河,一路北上,继续漫漫和亲路的。1997年,这里建起了浮桥,人车通过不必再乘坐渡船。古时,昭君为了百姓的安宁出塞外渡黄河,当地人出于对这位和平使者的感念,在此建了昭君坟,近代,人们为了糊口而走西口渡黄河,在这里留下了多少或辛酸或动人的故事;而如今。浮桥让跨越黄河不再是困难的事,岸边几艘废弃的渡船,船身已经斑驳不堪,船侧挂着救生圈,渡船的号牌依然还在观望着黄河之水。
  过了黄河就进入鄂尔多斯的地面了,在渡口桥头,有一家小小的“古渡饭馆”,为过往的司机行人们提供了一个歇脚的地方。饭馆主人有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奇毛虫”,据说“奇”姓是满族的姓氏,这位老板也是不折不扣的内蒙古当地人。他说他的奶奶与当年走西口的人们共同生活过很长时间,不少山西人来到这里,有的用小商品跟牧区的人们交换粮食,有的则干脆留下放羊,为牧民们打工只为换口饱饭吃。在他家的村子里,直到现在还有不少是当年走西口过来的山西人,就这样一直定居在了这里。
  下了包茂高速,经过大柳塔,就进入陕西省神木县了。刚进入神木县城,一眼就看到巍峨险峻的二郎山伫立于神木县城西侧,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前。沿河的东面有壁陡峭,松柏挺立,在二郎山前后相距一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百余座殿庙,非常巧妙,在夕阳下显得些许孤傲。
  走进神木老街,据传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街道旁有一片卖铁器的铺子,打的都是日常用的锅碗瓢盆,很有意思。凑过去跟人家闲聊得知,他们这里几乎家家都有亲戚在内蒙古,都是当年走西口的时候留在了那边。从陕北去内蒙古,必须要过神木这一段的长城关口,走大路途经大柳塔,纳林,经毛乌素沙漠进入鄂尔多斯地区,再跨越黄河才能到达包头一带。因此,神木几乎成了陕北人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老街中间有一个钟楼,四个方向都有城门,城楼里面车水马龙,行人,摩托车,自行车,汽车混杂在一起。斑驳古老的城门洞。宽度只够汽车单向通过,似乎不大适应这许多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拥堵,各种车喇叭的声音不断响起。而过往的人们看似已经习惯了在这古老的街道上过着越来越现代的生活。
  
  神木>府谷>保德>郭家梁>府谷
  里程:83公里
  提示:这段道路基本都是省道,但是路面经常会有坑洼不平的地方,行车速度不要太快。过转龙湾收费站后去往府谷的方向,迭段路上常常会看到堵得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货车。估摸有十来公里长,主要是由于府谷附近一个查验大货车是否超限的检查站造成的。不过不用太担心,一般大货车都会比较自觉地排在最右侧的车道,将内侧车道留给客车通行。
  当年晋陕地区的人们,迫于生计外出谋生走西口。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有的为避孤独还得搭伙共居,这些共居地也称为“伙盘地”或“伙场”。比如府谷境内的明长城外,现在就有古城乡的周家伙盘,老高川乡有高二伙盘等地名。
  陕西的府谷与山西的保德仅隔着一条黄河,这一段河面距离不过五六十米,这大概是中国离得最近的两个县城了吧。然而,隔着黄河的两岸地势截然不同。比起保德,府谷简直可以称为小平原了。更有趣的是,就连架在黄河上连通两县的黄河大桥,也从中间明显地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似乎是两县各自负责建设一半。
  车子开过各管一半的黄河大桥,就进入了山西境内。我们到达的下午,不巧正好赶上了一场沙尘暴,呼啸大作的狂风迫使我们紧闭车窗,道路两旁的大楼下半截完全被飞扬的黄沙包裹,简直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我下意识地赶紧捂住口鼻。透过满天黄土,竟诧异地看到几个大货车司机依然坐在稍微背风的地方面不改色地打牌,看来,这里的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天气了。
  保德县依山傍河,大街上新旧建筑反差极大,文物级古房与在建的现代高层建筑在山谷之间错落有致。沿河的公路上,满是装载着煤炭的重型卡车,日夜穿流。与现代发展的工业相比,散落在乡村中走西口人遗留下来的古老院舍,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西口路上发生的那一个个凄婉的故事。沿着黄河岸边的公路向北行驶了三四公里,我们向右拐上了一条山路开始爬坡。没走多久,到达了一个叫做郭家梁的村子。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古老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当地土地贫瘠、自然灾害严重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保德人走西口的真正原因。在郭家梁,我们遇到了一位78岁的老大爷,他16岁就离开家走西口,到包头一带去掏根子,1965年才回到家乡。掏根子其实就是挖甘草,甘草是药中之王,在诸多的谋生手段中,掏根子成为保德人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时光的流逝,后来便有了“哪里有甘草,哪里就有保德人”的说法。为了这些甘草,无数掏根子的保德人消失在了茫茫的沙漠中,再也没有回家。
  沿着村中的小路向上走,在村子的最高处有一座略显破败的小寺庙,庙门口的两尊小石狮,在夕阳下守望着村庄。周围已经围起来并堆了不少砂石料,看来准备要将寺庙重新修缮了。漫步在村中的青石板路上,一个古旧的城门楼看起来似乎有些年岁了,而门楼的上面顶着无数条电线通往各家各户;打扮入时的孙女和依旧头缠围巾的老人,坐在街边说笑闲聊。古朴与时尚,就这样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庄里融合在一起。
  府谷>王家堡>麻镇>河曲>龙口>寺沟>偏关
  里程:142公里
  提示:这段路程两次渡过黄河,在晋陕蒙三个省中间穿梭。为了拍摄长城,在麻镇境 内要钻些山路,到山里的村子才能看到最真实的长城人家。中间有大约三十多公里的土路不太好走,需注意驾驶安全。
  麻镇可以算是府谷县最古老的镇子之一了,也是陕北神木府谷一带和山西西北部地区走西口路线的交汇点。麻镇东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马栅乡接壤,西与哈镇交界,南与黄甫镇毗连,北与古城乡为邻,明末清初,麻镇是陕北一带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麻镇与山西的河曲县隔黄河相望,在王家堡一段,道路两旁有大片的彩色岩石,红白相间,壮观美丽,形态酷似新疆的五彩湾魔鬼城,而始建于明代的麻镇大庙(龙兴寺),也是府谷县最大的庙宇群。
  正午的阳光下,我们来到河曲的娘娘滩。娘娘滩是晋蒙交界处,黄河上的一个小岛,滩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据说历代黄河发水都未上滩,很是神奇。我们登上一条农机船,静静地荡漾在黄河水中。老船工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身体依然硬朗。他坐到船尾的机动舵旁,凝视着我们的镜头,我看着老人那张刻满风霜的脸,不知道在这里他曾送走多少走西口的人们。
  龙口是很宽的一段黄河,用它的身躯在这里切开晋蒙——说“切”一点也不过分,因为两岸都是陡峭的石壁,几乎成90度。车子经过龙口开往寺沟村,忽然路右侧比公路低的一片宽阔的土地上冒出了一组古建筑,不远处是一座墩台,其实只剩了一个角,如果不是连着的边墙,没有人知道那就是座守望着黄河的墩台。
  我们在夕阳最美的光线中来到寺沟村,看到那与黄河平行的边墙和圆形的墩台。边墙内是大片已翻整过的土地,寺沟村的人们世代与长城和黄河相伴。边墙内侧有一个极其破败但完整的小庙——据说始建于元代的护宁寺,孤独地陪着它的老墙朋友,一下子就过去了几百年。寺门朝南,院里有两棵柏树,一棵似乎是被雷劈过,黑色的枝干匍匐在一堵坍塌的砖墙边,还有一棵依然茂盛,伸着它墨绿的枝叶,在这荒陌的黄土高原上守着黄河边的小寺庙。它一定知道很多故事却不能诉说,仿佛一本无声的宣言。
  护宁寺的背后便是闹中取静的寺沟村,村子离公路很近却依然安宁,高高低低的梁峁上全是梯田。再向北,一道古老的长城边墙残垣,这里应该是此行墩台最密集的一段长城了,而且边墙保存得非常完好。在柔和的夕阳照射下,远近五六个圆形的墩台错落有致,呈现出暖暖的橙红色,被蜿蜒曲折的边墙连接着,高踞于河岸,与西侧的黄河并肩而行,一路向北延伸。
  偏关>滑石村>老牛湾
  里程:65公里
  提示:去往老牛湾的大部分道路为山路,不大好走。从偏关去往万家寨方向的公路,途中有一条拐上山的土路是去往滑石村的,没有明显的标志,一定注意向当地老乡打听,有时候会碰到去山里各个村子买杂货的农用车,那就再好不过了。山路途中有很多急弯。一定要鸣笛,并注意速度不要太快。
  头一天晚上到达偏关直接住到了新城区,一早来到位置稍低的老城,出乎意料地热闹非凡。不宽的街道两旁是各类摊贩,偏关老城楼前的空场上,各种早点摊,卖豆腐的,卖蔬菜水果的、卖日常用品的混杂在一起。老城的底蕴就在于它的古老,古老的感觉在于喧闹中的幽静。一个转身,一个迈步,抛开尘浮之上的喧嚣。坐在早点摊前,一抬头就是那座略有些倾斜的古关隘,历史岁月流逝的积淀,厚重而沧桑。偏关的公交很有意思,小面包车上写着“大众公交”,一打听,一元一人,随叫随停。
  正在我们茫然不知该从哪里拐上山路的时候,刚好一个女人要搭车去滑石村。离开公路,车子行驶在颠簸的盘山土路上,开车的杜老师偶尔抱怨着山西道路施工的质量。上午的阳光是通透的,隔着车窗的玻璃,还是有些刺眼。初夏的晋陕高原,依然显得有些萧瑟,只是天上不停变换的云朵,给了我们不少惊喜。时而呈散射状,气势非常;时而又一朵一朵地,貌似可爱的大棉花糖。正午到达滑石村,我们钻进老乡的窑洞里躲避烈日。这是一个与长城融为一体的村庄,很多人家的一面墙其实就是古长城的边墙,有的墩台下面,竞已成为了储存土豆的菜窖。搭我们车的女人,家里是村中位置最高的地方,她家刚好利用长城的边墙围出了半个院落,甚至连厕所都倚仗边墙而建。
  躲过烈日,我们下午近三点才出发去往老牛湾。其实路途并不遥远,但依然颠簸。途中走走停停,赶在临近夕阳的时候到达老牛湾。“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这就是老牛湾名字的由来。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晋蒙交界的老牛湾,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老牛湾也因此而很有名气,近两年也在逐步地开发,目前还不收门票,但村民们看到我们的样子已不再像其他村子那般好奇了,很多人家都可以接待食宿。
  在内蒙古由东西走向急转为南北走向的黄河,由鄂尔多斯高原挟势南下,深深地切入黄土高原之中,峡谷深度在百米以上。这段峡谷构成了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晋陕蒙大峡谷。而老牛湾正是位于大峡谷入口,峡谷风貌典型而气势恢宏,黄河之水曲折行进于大峡谷中,岸边峭壁上绵延着气势磅礴的古长城。一个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所造就的雄伟巨龙;一个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的九曲连环——从老牛湾长城与黄河第一次相遇之后,长城虽抵黄河岸边,但并未跨河西去,而是顺黄河的东岸南下结伴而行,直至河曲才越过黄河逶迤西去的。而由于黄河中游的万家寨水利枢纽的截水,使得老牛湾一段的黄河水清澈平静,成为摄影爱好者们的理想之地。
  
  老牛湾>包头
  里程:280公里
  提示:老牛湾属于呼和浩特市靖水河县管辖,经过约一小时颠簸的土路,经喇嘛湾后即可上到柏油路上。之后就是一马平川了,经托克托县、萨拉齐返回包头,也可直接去往呼和浩特。不堵车的话,约六个小时即可返回包头。
  万家寨水利枢纽是山西最大的水利工程,库区在晋蒙峡谷之间绵延数十里,高峡出平湖,还有亚洲最大最高的人行吊桥奇观。由于万家寨水库大坝一拦,水流减缓,泥沙沉淀,使得位于上游的老牛湾河面上升,水流清澈缓和,河面显得平静婉约。早上早些起来,趁着日出时美丽的光线,再最后留恋一下老牛湾吧。站在黄河岸边的峭壁上,在天空的映衬下,碧绿的河水在脚下静静流淌,画出s形的弧线;太阳从对面的山崖后面慢慢爬出,照射在水面上,泛动着粼粼波光,如镜湖潋滟;一束晨光打在河对岸的古长城边墙和突兀的烽火台上,这里是明朝时一座屯兵的城堡,水面上已经有勤快的人们在撒网捕鱼。乘船到河对岸的山西老牛湾转转吧,有一座至今仍保存很好的砖砌空心敌楼,雄踞在紧临黄河的山崖上,俯视着黄河,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等着吃早饭的时候,店家的老板娘正在很费力地想要劈开一只冻得硬邦邦的羊。据说,老牛湾附近的区域,早已经退牧还林了,为了保护环境,这里是不允许随便放羊的,所以,别看这里的肉食是以羊肉为主,但都没有自己养的羊,全都要到清水河县城去购买。早饭后踏上归途,老牛湾的生活节奏像老牛一样不紧不慢,素面朝天的老牛湾依然保留着岁月的痕迹,置身其中,好像回到那金戈铁马的边塞风云,古朴与苍凉在心底慢慢沉淀。
  不断建设着的沿黄公路顾名思义是沿着黄河的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也为沿途的村庄带去了更多的便利,当然也能够逐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愿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口路与美丽的老牛湾,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能够随着交通的便利逐步得到改善。
  
  户外探险提示
  1、这片区域早晚温差比鞍大,注意准备好衣物。
  2、基本上一直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地区,紫外线照射鞍强,要做好防晒准备。
  3、沿途水资源比较匮乏,尤其是在村子里,不少地方是没有自来水的,老乡家都是到较远的地方打水,或从有水窖的人家买水,请注意节约用水。
  4、一路上青菜较少,大部分饮食为面食和土豆。沿避大部分地区民风淳朴,有心的话,可以县城买些蔬菜带给村里的多亲。个人可带些维生素片,避免因缺乏蔬菜导致的身体不适。
  5、中午阳光照射比较强烈,另外早晚的光线更适合拍摄,所以建议早上早些出发,中午择地休息2~3小时,避开最晒的时段,傍晚有夕阳的时候赶到适合拍摄的地方。
  6、途中有不少山路、土石路段,自驾前往请驾驶越野车,四驱当然最好。最好避开冬季路面有冰雪的时候,很容易陷车,如果希望在冬季前往,请一定要多辆车结伴,相互照应。
  7、返回包头的公路,有时候可能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堵车现象,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会堵上个一天半天的,所以,车上多准备些饮用水和食品,有备无患。
  8、山西和内蒙古各有一个老牛湾,分据黄河两岸相对望。在内蒙古一侧,可以拍摄老牛湾的全景。山西一侧的老牛湾,房屋比较古老,有些特色,可以乘船过去观看。
其他文献
David Lama是谁?    来自奥地利的David Lama被誉为下一个Sharma,1990年出生,集欧洲抱石冠军和世界青年冠军于一身,曾夺得世界杯男子难度赛冠军持续排名世界前十,是天分极高的国际攀登明日之星。人们在评论他时难免会拿出生于1993年的Adam Ondra相比较,不过他强调自己攀岩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    很多人都曾对Lama的东方面孔非常困惑,以至于第一次看到他的国籍误读
第三次握手    第一次见到中国西藏登山队攀登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队(以下简称14座队伍)的全部成员是在2005年5月。当我结束假期的攀登回到成都,碰到了在此中转的14座队伍,我和桑珠队长聊了整个下午,他们即将奔赴迦1峰,完成最后的攀登。在山友为他们举办的欢送仪式上,我请全体成员在一面户外探险杂志的旗帜上签名,仁那一直在忙着拍照,所以当他签名时,朋友的脊背成了桌子,于是有了第一次握手,那是山友
岩 影
一  姜大发终于当上大组长了。他离开自己的故土是因为在他的住地永远不可能当上大组长,他来到这个地方—一牛王村,一是因为这个村的名字带有“流亡”之意,正当失意,需要这么个地方疗伤;再一个,这是他夫人的故土;更重要的是,他冲着有机会在牛王村当上大组长。是他夫人跟他说的,她说,你在我们牛王村就是个顶尖顶尖的人才。他是看到希望而来。  怎么样?这算不算出人头地!他夫人在他刚刚当上大组长的第一天晚上问他。 
班夫山地文化电影节是由加拿大班夫山地文化中心发起的一个世界最重要的综合山地户外文化活动,涉及山地文化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图书、摄影、设计等方面的评选和巡展。作为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班夫山地摄影大赛更是受到众多户外摄影师的推祟和敬仰。今年的班夫山地摄影大赛共收到来自41个国家的600名摄影师的四千余幅参赛作品。今年的评委由著名户外摄影师Alec Pytlowany和往届摄影大奖得主Andrew
《格萨尔王》  作者:阿来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9月1日  《格萨尔王》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西藏,要让大家对西藏的理解不只停留在雪山、高原和布达拉宫,还要能读懂西藏人的眼神。  格萨尔王天纵神武,所向披靡,魔国一个个破灭,岭国盛极一时。可是,魔生在心中,人生生不息,魔亦源源不绝,如何才能降服人心中之魔?  一千多年后,一个说书人,牧羊人的后代晋美踏遍格萨尔王的土地,傳唱格萨尔
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八年了,跟有的人一生比起来算不上长,但对于我来说,这个八年也许是无从超越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也算个老中国了,不是老外了。    刚到中国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在五道口的语言大学学中文。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说实话,我有点烦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为什么,你学什么。爱什么往往都是说不清原因的事情,是缘分。我中间回过澳大利亚,我知道我还会回来,但我没想到在中国一待就是这么长时间。北京很好,不
微风吹过,乌云已占据半片天空。站在桃花树下,阵阵风铃声,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想当年,我们在田野上背靠背看书。那时,小麦的香味伴着书香,一起飘入我们的鼻腔。坐在碧绿的草丛中,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读书,时不时地仰望天空,真是一种享受。远处的“哞哞”声,近处风吹绿草的“沙沙”声,一起溜进我们的耳朵里。  想当年,我们一起偷摘邻家的苹果,然后坐在台阶上背靠背吃起来。我们谨慎地看着周围,生怕有人突然跑
什么是户外精神的核心内涵,什么旅行风格的时尚体现,一万个人可能会有一万零一种答案。多出一种的原因在于:享受生活,完善自我,释放心灵,融归自然一定是殊途同归的集结点。  从这里出发,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追求用最理想的方式,达到心相期许的彼岸。  站在这个基点来展望,户外应该是感观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在阳光、沙滩,河湖、草原等一切可以达到的自然美好中,为向往自由的个性提供最任意的空间,为不堪重负的心灵寻求最
漫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