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大家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都能明确总结出:对于学习一门语言学科,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语感的培养。例如学外语,语感是最重要的。同样,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也是如此。语感是对文字的感知和领悟能力,它左右着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活动。具备了敏锐的语感,也就具备了优秀的语文素养,这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这样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语感,能更准确感受文字的精妙,能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内涵,能更敏锐地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还能提高自己对于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力,进而提高文学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也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开展素质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应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良好的语感离不开丰富有效的阅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华之一。一篇美文,字里行间特有的美妙意境,要呈现的思想内涵,要抒发的情绪感悟等,都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和品味。《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形式的阅读,同时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读中思考和感悟文字和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逐步培养语感。
  1.创设情境朗读,潜移默化培养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出与课文贴切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字表现出的美与内涵,脑、眼、耳等感官都参与其中,开始语感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配乐的视频影像,在这样的背景渲染下,学生进行朗读,会很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语感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2.在阅读中融合想象,循序渐进培养语感
  明代的教育家朱熹说过:“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的习惯,一边朗读,一边加以思考和想象,让思维沉浸在作品中,感悟文字的情感和韵味,同时放飞想象的翅膀,联系与此相关的情节和画面,形成对文章作品的总结和感悟,保留在记忆深处,语感也就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例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开头描写新修的公路使得家里失去了菜园,大家心情很不好,没有了新鲜的蔬菜,就像婴儿断了奶。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婴儿没有奶吃是件多么糟糕的事,就能体会出一家人没有了菜吃的窘况,所以父亲必须开垦一块新菜地。
  3.广泛阅读,细微中积累语感
  广泛的阅读,熟练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储存语言素材,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遣词造句的能力,著名诗人杜甫先生也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由此可见,广泛阅读,以致熟读成诵是学生培养语感,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登的文章多是出自著名作家之手,选材精良,文笔优美自不必说,不同年级的文章均是符合该学龄的学生,由浅入深。学生通过反复欣赏、反复诵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领悟作者的文笔精妙之处,便可慢慢积累语感,形成语言能力。另外,除了教材中选登的美文,课外阅读也必不可少。大家可以看出,平时爱读书,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语感和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读物,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进行阅读。例如,学习完《渔夫的故事》一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相信这部世界著名的民间文学巨著会让大家陶醉其中。
  二、在实践中感悟和锻炼语感
  良好的语感除了来自广泛的阅读,还离不开真实的语言环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强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这对语感的培养较有成效。
  1.通过场景深化语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课文中的精彩情节,让学生体验文字表达的丑与美,善与恶,对于语感的培养能起到一种深化的作用。例如,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由两名学生进行现场表演,通过真实的对话,让学生深刻感受渔夫的善良和智慧,魔鬼的下流无耻与恩将仇报,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展示了出来。
  2.通过“说”锻炼语感
  语感简单说来,既是对文字作品的看与读的能力,也是根据需要生成的说和写的能力。教师可在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设计自由表达环节,通过口语表达来深化语感。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找春天》一课时,读了文章对美丽春天的描写,学生可以模仿文中的句式,重新找一找、说一说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和琴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挥了想象力,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对于语感也是一种锻炼和深化。
  3.通过“写”升华语感
  一篇文章,学生读懂了,有了感悟,接下来就要通过文字表现他们的所感、所想、所悟。读与写相结合,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和表达能力也都随之得到锻炼和升华,从而深化了语感。例如,学习完《万年牢》一文,再通过文字表现文中三处“万年牢”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生便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了“父亲”认真、实在的丰满形象。这样的读与写结合,就是一种对语感的训练,也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其他文献
针对我国农村城乡建设用地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采用增减挂钩项目予以应对。分析项目运行具有推动新型农村长远建设,实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合理作用,有
本文对ARCS模型进行概述,分析了ARCS模型对高校《电子工艺实习》课程微课开发的意义,并对其应用于该课程微课开发进行了策略设计.
摘要:文章创新性地构建了跨国并购与产业安全作用的机理模型,结合跨国垄断并购影响国家产业安全的机理,重点分析了跨国垄断性并购通过控制产业主导权、产业结构、产业核心技术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途径对我国产业安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规避和防范跨国垄断性并购风险和威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外商并购;垄断性并购;产业安全;负面影响    一、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入WTO过渡期的
文化集群理论主要说明了跨国公司的行为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该理论中,霍夫斯泰德的研究得到广泛认可,自此之后,很多研究着关心民族文化这个领域。在跨国公司多国投资时,人力资源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它却令无数老师蹙眉,让无数学生头疼,它仿佛成了老师和学生们无法逾越的鸿沟。一到作文课,孩子们绞尽脑汁、抓耳挠腮仍没有半句落笔,再遭到
时下,大多数小学生都怕写作文,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学生惧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其一是奉命写作。这种作文形式,大多数时候学生都是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老师则是赶鸭子上架,霸王硬上弓,导致学生心理负担极重,又谈何去奋笔疾书?其二是学生总陷于无素材可写、无话可说的被动境地。这主要归结于学生平时没有留意、观察生活,故会对身边所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而缺少写作素材的积累。其三是作文只是写给老师看。只有一个
“追问”是一种问题的处理方式,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调控手段,是在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正确解答、深入理解并掌握。少一点精彩的讲解,多一点睿智的追问,或许能为孩子数学地思考创设良好的氛围。但是,当下数学课堂中依然存在答题过急、缺乏追问的现象,让人常有意犹未尽之感。  现象一:不敢问津,简单判断,思之不深  学生回答正确
随着翻译批评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学、社会学等背景下进行翻译批评的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而基于传播学框架下的翻译批评却少有研究。为了进一步丰富翻译批评研究体系,扩
摘要:由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益相关性、公司利益资源的非公共性和不相容性以及绩效考核主体和制度建设的局限性等原因,绩效考核结果可能背离员工的期望值,主要表现为高评或者是低评,文章提出制度建设、业绩档案制、绩效投诉和申诉制以及二次评议制度等有效对策。  关键词:绩效考核;典型事件法;绩效投诉;绩效申诉    一、 国外研究综述    绩效考核结果出现“意外”意味着考核结果存在偏差,美国2003年对260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对苯肾上腺素(P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GEO数据库中人及小鼠心肌肥厚组织的测序数据,借助R软件进行分析,筛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