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明天更美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0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卡尔就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该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为什么小朋友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延迟满足
  
  这的确是一个足以考验孩子内心灵魂的两难情境,象征冲动与自控、欲望与自制、即时满足与延缓满足之间的永恒难题。这个试验很能看出孩子的克制情绪、抑制冲动的基本能力,甚至可以略窥孩子的人生走向。
  事实上,上面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延迟满足来给予解释。按照心理学者米歇尔的定义,“延迟满足”。(delay 0f gratification)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这是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出来的自制能力。
  实验之后,研究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追踪。他们发现,到中学时,这些孩子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克制型的孩子显得社会适应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在压力面前,不易崩溃、退却、紧张或乱了方寸,能够积极迎接挑战,不轻言放弃。在追求目标时,也能和小时候一样压抑立即得到满足的冲动。而冲动型的孩子约有三分之一缺乏这种特质,反倒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例如,怯于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认为自己是坏孩子,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者惊惶失措,容易怀疑别人以及对别人感到不满,容易嫉妒或羡慕别人,因易怒而常与人争斗,而且和小时候一样,不易压制即时得到满足的冲动。
  这些孩子中学毕业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表明4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更为优异。根据孩子父母的评估,这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好,无论是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专注、制定并实践计划、学习动机都比较好。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高,等待最久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610分、数学652分;而最迫不及待取走糖果的三成孩子,平均成绩语文524分、数学528分。两组孩子总分差距多达210分。
  这个实验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些更善于调控自己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成功者的重要心理素质。因此,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抵制各色“糖果”的诱惑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糖果试验而已,我们千万不要过于迷信它对孩子未来能力与成就的预测力,人的能力与成就毕竟还受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个糖果试验只是反映了人在童年时期的一个小小行为,但随着人的成长,这种小小的行为却慢慢演变为人在方方面面的情感和社会能力之一部分。人在一生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成就,甚至包括减肥、坚持跑步等等,都取决于抑制冲动的能力。有些孩子早在4岁时就深谙这一道理,能够根据情况做出判断:抑制冲动才是最有利的。并且努力设法将注意力从眼前的诱惑转移开,以达到最终的目标。
  纵观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他们往往就具有这样的特质:抑制冲动,以达到某种目标。这些目标可能是建立事业、学好英语、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成为著名的运动选手。多少奥运冠军们在他人闲暇时,刻苦练功、汗流浃背,心中想念的是那奥运金牌的耀眼、领奖台上的无限荣光。那些著书立说或者参加大考者,在别人看电视、打扑克、上网、花前月下时,他们却独自默默地艰辛付出。他们经过努力奋斗而实现了最终的目标、获得了最后的成功,体验到了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在这声色世界里,面对着各种“糖果”的甜蜜诱惑,他们也曾有过心动,但他们抑制住了。这些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最终得到了更多、更好的“糖果”,虽然这种收获是延迟了的。
  荀子云:“发乎情,而止于礼仪”。这正是圣人与凡人的最大区别。人人都会有欲望、冲动,圣人是靠追求道德的至高境界在约束自己的欲望冲动,而更多的成功者是靠更多、更好的“糖果”在抑制冲动。不成功者往往不去克制、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克制自己的冲动。
  现在的孩子往往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他们的各种需求都能得到即时满足。许多父母可能因为自己小时候受过苦,而不愿欠缺孩子什么,对孩子有求必应、有求速应,以为给了孩子莫大的幸福。但常常事与愿违。当孩子长大后且无学业,整天沉溺于电子游戏、网吧,或者陷于早恋而不能自拔时,悔之晚矣!
  让孩子从小学会延迟满足。在延迟满足中,孩子学会期待、学会感激、学会珍惜、学会克制、学会奋斗,体验成功的快乐和人生的幸福。
其他文献
当代社会,教师中存在着不学习、不研究、不合作的现象。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也变成了不喜欢读书的教师。在我看来,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除了爱教书外,还要爱读书,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教师,使教师的读书习惯影响学生、影响校园、影响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为书香校园,让我们的民族真正成为爱读书的民族,让爱读书的习惯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下是我多年读书获得的几点深切体会:  读书,让我品
互动是构成社会的基础,社会结构是由个人的行为和互动所构成和保持的。社会互动的结果导致了各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教育社会学中的互动教学理论来源于社会互动论。互动教学理论认为:学校和课堂是由一个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符号系统,学校和课堂生活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差别互动过程。  一、互动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符号互动论  米德创立的符号互动论探讨了
那一秒的呆滞,是心失去了方向,还是我青春的通告即将上演?那一天的挣扎,是梦的不屈服,还是我年轻的岁月将有所改变?那一年的坚持,是恨的不自觉,还是我渐熟的心智将焕发光彩?  一年、两年、三年。  我在记录,我在成长,我——是特岗教师!  我,在寻找我的路!  一、那一秒  2009年9月1日上午10点3分26秒,手里的碳素笔停滞在空中,脑海一片空白!  一秒钟,就让我静一秒钟吧!一秒钟,或许对于许多
一、关于移情    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说,移情就是一种投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总是把过去生活中对某些人的感知和体验安到新接近相识的人身上,这就是“移情”。今天,虽然在精神分析领域里对“移情”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一般认为,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由对过去的记忆激活的。也就是说,过去生活经历中某些重要的人际关系在现今的人际关系中无意识地表现了出来。更通俗的来说,“移情”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体会到
为了推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县(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要求的进一步落实,搭建各区域教育局长深度对话的渠道与平台,分享与交流全国各区域教育改革经验与模式,2011年11月9日至10日,区域教育发展论坛在杭州市隆重召开。  论坛由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全国政协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的过程。  3.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精读重点语段,体会课文中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领悟课文中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激发学生创造更多美好境界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案例背景】  “猜想验证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做出有一定根据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再通过验证,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最终完善猜想,发现规律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学中如何渗透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呢?笔者以“乘法分配律”为课例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发矛盾,大胆提出猜想  (师出示竞赛题,进行男女对抗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二十字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只有遵循规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很多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情况,因此,教育亟须走向科学化,实现教有所依。  近年来,教育领域、心理学领域、脑科学
学校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工作,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成为合格班主任的条件很多,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  俗话说,谈心容易动心难,不动其心也枉然。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诱发不出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感情;教育也不是单纯的灌输,空洞的说教不能培养起学生真正的思想品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班主任工作中,情感是灵魂。  
概念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抓住概念就不会在授课当中陷入零散的基本事实和基本现象当中,教师就会更多地关注普通知识背后规律性的知识,更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学科本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以小学科学的“简单机械”这一主题为例罗列了基本事实和基本现象,归纳出概念,梳理了从基本事实和现象到概念以及到科学主题的逻辑链条。  一、科学主题与科学概念  科学知识领域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