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之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道德经》的这一章字字都是精华,需要我们用心领悟“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真正能够通道的人,真正善于融合道的人,四个字为标准:微妙玄通,微妙是内心的感受,玄通是外部的表现,同时这四个字也是四种境界,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
先讲微,微的意思:细微、微笑,微明,微能够看见小,叫见小曰明,微就是能够在微中看到未来的发展,叫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苹之末,一叶落而知秋也,山雨欲来风满楼,微就是一个转换过程,微是表,著是里,微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说别人与你交往,眼神一变,或者双手交叉,都是微,但里面是有内涵的,能够见微者方能成大事。
再讲妙,在《道德经》第一章的时候已经解读过妙,“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一切的精髓,一切的奥秘,一切的玄机都在这个妙上。妙,就是四个字“恰到好处”,妙的解释叫圣人无困厄,智者无死地,就是圣人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困难和厄运里面,真正有道的人、智者永远不会处在死地。什么叫死地?就是绝境。因为他能够恰到好处,叫君子不立于危墙下,我们要真正领会妙的价值。见微就能判断,有妙就能够在判断之后做出最适合的行动。
玄:就是高明的意思,极度的高明,高明到看不见,玄远、玄微、玄德、玄机。如果你看不到微,做不到妙,那么你就无法体会玄,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便是你翻阅了无数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也很难成为成功人士,因为你无法体会到成功者的玄。
能够做到“玄”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一个字“通”,何为通?通达、通透、精通,中医也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很简单,就是没有障碍,一切都是通顺的。
微、妙、玄、通,这四个字值得好好琢磨。如果都这四个字都做到了,你就是可以用这些智慧来关照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强为之容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因为我们都不认识,我们都看不懂,怎么能够成为这样的高人?微妙玄通怎么修炼呢?老子说了,“故强为之容”,勉强的为大家形容一下,我们似乎看到了老子画了几幅画像,一个人要想从无道变有道,需要学会七点:豫、犹、俨、涣、敦、旷、混。
豫兮
“豫兮若冬涉川”,豫什么意思呢?准备,在开始之前的筹划与谋略。《周易》里面有四个字很吉祥:利涉大川。冬天,看着结冰,但有的薄有的厚,可以载人,但是也有危险。就是八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幅画像是这样画的:整个冬天苍雾之色,一个道士面视冰面,踩河而过,以脚尖探冰,叫冬涉川。“豫”在人生之中很关键,就是在你行动开始前,把所有的问题想透,把所有的困难想足,把所有的危险想尽。
犹兮
“犹兮若畏四邻” ,犹是一种小动物,类似于身材很小的猴子。犹非常的谨慎,非常的小心,走路东张西望,根本不乱迈步。人需要有敬畏心,不要嚣张,敬畏是智慧的开端,能够有敬畏心的人才是智慧的开始。未思进,先思退;未思成,先思败,画像是这样画的:一个黑夜,一束月光,一个道士,手握长剑,走在树林里面,眼睛里面有一种光芒,什么叫光芒呢?既有敬畏,还有坚定。“畏四邻”不是胆小,而是真正的大智大勇,没有智慧的勇气叫鲁莽,叫匹夫之勇。而高手的勇气是什么?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俨兮
“俨兮其若客”,俨:严肃的表情,像去做客一样。这一幅画像很简单,一副深宅大院,一个道士跨越而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表情谨肃,绝没有东张西望地看,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份庄重。
涣兮
“涣兮若冰之将释”,涣可以理解为轻松、愉快、放松的时候,高人放松像什么?像河面上的冰缓慢地融化,这是第四幅画。
敦兮
“敦兮其若朴”,这是第五幅画像。“敦”就是厚重,敦厚,一个人他很厚重,朴实无华,像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这个人外表很普通,内心很高大。外表无华,内心反而有光芒,光在心中。
旷兮
“旷兮其若谷” ,他的空旷,他的旷达,他的包容像什么呢?像山谷。这个“谷”是老子对道的一个重要的比喻,因为谷是空旷的,谷是悠远的,谷是深邃的,所以谷和道是相通的,就是他的旷达,他的豁达,他的包容,他的涵养,就像是道一样的高度,像山谷一样深邃。这幅画像画的是:一座高峰,一道深谷,一个道士站在山峰之上,眼望空谷,大风吹过,把道袍吹开,空旷自然,傲视天下,但是包罗万象。
混兮
“混兮其若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生太极,无极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混沌,混沌是什么?是整个宇宙最初始的状态,也是道的形状,天地未分,阴阳未现,刚柔未出的时刻,道的最高境界叫做混,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浊。
“混兮其若浊”可以用这样的画面表示:泡茶的时候,先放入茶叶,然后快速注入沸水,瞬间茶叶和水全部混在一起了,水中有茶,茶中有水,这样的情形就是浊的状态,
◎动静之间
“孰能浊之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动之徐生?”谁能够让浊静下来,变得清明,谁能让它开始从安定走向运动,而展现生机?这里为大家分享修炼的六个层次,第一层叫浊;第二层叫静;第三层叫清;第四层叫安;第五层叫动;第六层叫生。最高就是浊,因为浊就是同尘到极限。相当于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全部的精华,具备了全部的能量,具备了全部的道的内涵,但是还没有把它转化成一种明晰之前的状态。静:让自己入定,让自己安静。相当于让茶和水分开,让阴和阳和分开,让动和静分开,让刚和柔分开,让得和失分开,让事业和家庭分开。静完之后就会清,这是必然的。清完之后呢?就会安。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生命活动的过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实、静定持心,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而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于“道”的变化规律。
◎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能够真正的把握了这种规则的人,没有满的心,因为水满则溢,物满则轻,物极必反,谦受益,满招损。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正因为他不愿意满,所以越旧反而越新。蔽可以新,新可以蔽,两者可以转化。不仅能在新中看到价值,在旧中也能看到价值,能够在废墟上建立城堡。
“道”虽然让人难以理解和捉摸,其实,中华民族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道”来行事,为人和处世。只要你结合实际,处处留意,就会逐渐理解其中奥妙无穷。所以《道德经》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应该用心去领悟,慢慢领悟之后,就会达到“顿悟”的境界。
下期导读:下一期将为您解读《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是《道德经》中很重要的内容。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千古名句“道法自然”就出在此章,敬请期待。
编辑/许宏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道德经》的这一章字字都是精华,需要我们用心领悟“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真正能够通道的人,真正善于融合道的人,四个字为标准:微妙玄通,微妙是内心的感受,玄通是外部的表现,同时这四个字也是四种境界,下面我们来逐一解读。
先讲微,微的意思:细微、微笑,微明,微能够看见小,叫见小曰明,微就是能够在微中看到未来的发展,叫见微知著。风起于青苹之末,一叶落而知秋也,山雨欲来风满楼,微就是一个转换过程,微是表,著是里,微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说别人与你交往,眼神一变,或者双手交叉,都是微,但里面是有内涵的,能够见微者方能成大事。
再讲妙,在《道德经》第一章的时候已经解读过妙,“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一切的精髓,一切的奥秘,一切的玄机都在这个妙上。妙,就是四个字“恰到好处”,妙的解释叫圣人无困厄,智者无死地,就是圣人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困难和厄运里面,真正有道的人、智者永远不会处在死地。什么叫死地?就是绝境。因为他能够恰到好处,叫君子不立于危墙下,我们要真正领会妙的价值。见微就能判断,有妙就能够在判断之后做出最适合的行动。
玄:就是高明的意思,极度的高明,高明到看不见,玄远、玄微、玄德、玄机。如果你看不到微,做不到妙,那么你就无法体会玄,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便是你翻阅了无数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也很难成为成功人士,因为你无法体会到成功者的玄。
能够做到“玄”的原因是什么?就是一个字“通”,何为通?通达、通透、精通,中医也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通很简单,就是没有障碍,一切都是通顺的。
微、妙、玄、通,这四个字值得好好琢磨。如果都这四个字都做到了,你就是可以用这些智慧来关照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强为之容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因为我们都不认识,我们都看不懂,怎么能够成为这样的高人?微妙玄通怎么修炼呢?老子说了,“故强为之容”,勉强的为大家形容一下,我们似乎看到了老子画了几幅画像,一个人要想从无道变有道,需要学会七点:豫、犹、俨、涣、敦、旷、混。
豫兮
“豫兮若冬涉川”,豫什么意思呢?准备,在开始之前的筹划与谋略。《周易》里面有四个字很吉祥:利涉大川。冬天,看着结冰,但有的薄有的厚,可以载人,但是也有危险。就是八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幅画像是这样画的:整个冬天苍雾之色,一个道士面视冰面,踩河而过,以脚尖探冰,叫冬涉川。“豫”在人生之中很关键,就是在你行动开始前,把所有的问题想透,把所有的困难想足,把所有的危险想尽。
犹兮
“犹兮若畏四邻” ,犹是一种小动物,类似于身材很小的猴子。犹非常的谨慎,非常的小心,走路东张西望,根本不乱迈步。人需要有敬畏心,不要嚣张,敬畏是智慧的开端,能够有敬畏心的人才是智慧的开始。未思进,先思退;未思成,先思败,画像是这样画的:一个黑夜,一束月光,一个道士,手握长剑,走在树林里面,眼睛里面有一种光芒,什么叫光芒呢?既有敬畏,还有坚定。“畏四邻”不是胆小,而是真正的大智大勇,没有智慧的勇气叫鲁莽,叫匹夫之勇。而高手的勇气是什么?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俨兮
“俨兮其若客”,俨:严肃的表情,像去做客一样。这一幅画像很简单,一副深宅大院,一个道士跨越而入,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表情谨肃,绝没有东张西望地看,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份庄重。
涣兮
“涣兮若冰之将释”,涣可以理解为轻松、愉快、放松的时候,高人放松像什么?像河面上的冰缓慢地融化,这是第四幅画。
敦兮
“敦兮其若朴”,这是第五幅画像。“敦”就是厚重,敦厚,一个人他很厚重,朴实无华,像没有经过加工的木材。这个人外表很普通,内心很高大。外表无华,内心反而有光芒,光在心中。
旷兮
“旷兮其若谷” ,他的空旷,他的旷达,他的包容像什么呢?像山谷。这个“谷”是老子对道的一个重要的比喻,因为谷是空旷的,谷是悠远的,谷是深邃的,所以谷和道是相通的,就是他的旷达,他的豁达,他的包容,他的涵养,就像是道一样的高度,像山谷一样深邃。这幅画像画的是:一座高峰,一道深谷,一个道士站在山峰之上,眼望空谷,大风吹过,把道袍吹开,空旷自然,傲视天下,但是包罗万象。
混兮
“混兮其若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生太极,无极的状态是什么?就是混沌,混沌是什么?是整个宇宙最初始的状态,也是道的形状,天地未分,阴阳未现,刚柔未出的时刻,道的最高境界叫做混,那么他的表现是什么呢?浊。
“混兮其若浊”可以用这样的画面表示:泡茶的时候,先放入茶叶,然后快速注入沸水,瞬间茶叶和水全部混在一起了,水中有茶,茶中有水,这样的情形就是浊的状态,
◎动静之间
“孰能浊之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动之徐生?”谁能够让浊静下来,变得清明,谁能让它开始从安定走向运动,而展现生机?这里为大家分享修炼的六个层次,第一层叫浊;第二层叫静;第三层叫清;第四层叫安;第五层叫动;第六层叫生。最高就是浊,因为浊就是同尘到极限。相当于一个人身上具备了全部的精华,具备了全部的能量,具备了全部的道的内涵,但是还没有把它转化成一种明晰之前的状态。静:让自己入定,让自己安静。相当于让茶和水分开,让阴和阳和分开,让动和静分开,让刚和柔分开,让得和失分开,让事业和家庭分开。静完之后就会清,这是必然的。清完之后呢?就会安。静极而动、动极而静,这是生命活动的过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朴实、静定持心,内心世界极为丰富,并且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由静而转入动。这种人格上的静与动同样符合于“道”的变化规律。
◎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能够真正的把握了这种规则的人,没有满的心,因为水满则溢,物满则轻,物极必反,谦受益,满招损。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正因为他不愿意满,所以越旧反而越新。蔽可以新,新可以蔽,两者可以转化。不仅能在新中看到价值,在旧中也能看到价值,能够在废墟上建立城堡。
“道”虽然让人难以理解和捉摸,其实,中华民族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道”来行事,为人和处世。只要你结合实际,处处留意,就会逐渐理解其中奥妙无穷。所以《道德经》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而应该用心去领悟,慢慢领悟之后,就会达到“顿悟”的境界。
下期导读:下一期将为您解读《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这一章,老子描述了“道”的存在和运行,是《道德经》中很重要的内容。老子提出道、人、天、地,这四个存在,千古名句“道法自然”就出在此章,敬请期待。
编辑/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