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的“天人合一”审美观念建构r——以《黄帝内经》为例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b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特征在于“天人合一”.这一基本特征植根于中华民族漫长的文化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在中医典籍中也有其独特的理论建构.在《黄帝内经》中,集中表现为“气——经脉——人格”的理论体系:根源于自然的“气”在人体中通过“经脉”得以实现其流动性,进而又在精神领域产生崇高的“人格”;同时,高度道德伦理化的人格又是生理意义上健康的基本保证.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医学实用价值、哲学思维品格,同时也表达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追求.
其他文献
黑格尔《美学》在论述“艺术美的概念”时,对流行的艺术观念进行了一一批驳,细读文本,黑格尔的论述看似在批驳他人观点,实际上是自我观点逻辑预设的结果.始终围绕“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中心线索,虽然引起了后期许多哲学家的批判,但黑格尔美学的里程碑意义却无法被抹杀.
摘 要:齐白石曾在胡佩衡的山水画上题曰:“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可见齐白石认为胡佩衡在中国画史上的重要性和对他的赞赏之情。然而,今天我们好像对胡佩衡和他在中国画史上的贡献有所淡忘。胡佩衡先生是我国20世纪博识多能的一代名家,在绘画创作、美术教育、编辑出版、鉴赏品评、收藏管理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才能和成绩。胡佩衡的传美观探析旨在探讨胡佩衡先生的美育思想,主要从他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思想、教学实
摘 要:赖声川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由现代爱情悲剧《暗恋》与改编自古代文学经典的世俗喜剧《桃花源》拼贴而成,将古今、悲喜和雅俗并置杂糅,演出从最初的矛盾冲突慢慢转向双方的融合乃至互释,在两部戏中戏的表面冲突与对抗中呈现多元崭新的意蕴,演绎出异彩纷呈的互文性叙事奇观。从西方后现代的“互文性”理论切入,以互文见义的方式,通过文本细读与作品比较,结合剧作家的生平经历,逐步探析文本内部的互文、文本外部的互
摘 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豪放”体现了由宇宙境界到人生境界,再到艺术创作境界的贯通。诗人通过对宇宙大化的观察和对天地境界的觉解,形成了一种“狂”的气度和审美胸怀,这种审美胸怀表现在诗人的艺术创作上,就使得诗歌具有了无限、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虽然“豪放”与“劲健”“雄浑”同属于壮美,但是仔细比较即可发现,“豪放”追求的是感情的奔放和奇丽的想象,是一种中正和谐之美。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的诗篇无
简述包装行业发展动态及产业需求,并且分析了四川高校包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改革转型的浪潮中,包装设计高等教育通过理清包装设计岗位的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完善服务包装设计产业链的课程群、增加包装视觉设计课、注重硬件设施保障教学实践质量、引进“双师型”师资授课、推进校企合作及产教结合等措施,以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突出“工+艺”融合的特色,实现质量跨越发展,培养包装设计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
摘 要:蒸汽波可以指一种画风也可以指一种曲风。它包含了20世纪出名的各种资本主义商品、无限延伸的几何线条、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像、汉字和平假名,这些多元素共同构成了迷幻混乱的蒸汽波。蒸汽波具有拼贴数媒艺术和互联网属性,这使其易于制作并迅速蔓延到许多行业,从而具有了商业价值。不现实的且具有时空错乱感的画面勾起了当代人对那个年代的无限回忆,并用这样一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也用蒸汽波故意放慢的速
摘 要:由新冠肺炎的爆发而引发的疫情,使中国文艺界再一次吹响了“战疫情”的集结号。综观层出不穷的抗疫文艺作品,尽管有大爱无疆的情怀和众志成城的壮怀,还应该有美学的莅临,那就是置身灾难,不但需要熟悉的“诗学”浪漫情怀,而且需要沉重的“美学”悲剧精神和“神学”原罪意识。  关键词:新冠肺炎;抗灾文艺;美学精神  一  2020年新年伊始,一个被称为“新型冠状肺炎”的病魔,从湖北武汉如幽灵般地迅疾向全国
摘 要:怀特海的有机宇宙论把个体形态的生命称为生命的“躯体模式”,同时自然界和宇宙也是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把生命分为个态和场态两种形态,并对之进行了三重论证。两种生命形态之间密不可分的生态关系,决定了个态生命的生态性质。以生命运动节奏为基础的节律感应作为审美关系,也就必然具有其生态本性。由于细节是整体的反映,生命之美都是其生态关系的终端显现,因此一切美归根到底都是生态美。  关键词:怀特海;生命形态
摘 要:本·阿格尔重新思考了马克思的危机理论,并认为,在时下的社会语境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资本主义的矛盾理论虽然仍具有理论借鉴意义,但马克思的危机理论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重建,从而来适应当下的现实语境。本·阿格尔的理论设想主要是针对北美、特别是美国的社会现状而提出的理论主张。通过“期望破灭了的辩证法”,才能让个人与社会、与国家有效地配合,来解决眼下的生态危机,避免异化消费带来的资源浪费。施行分
摘 要:受制于西方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生态美”一直处于被遮蔽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并不断变化的关系,具有批判理性传统和资本逻辑的双重意蕴,贯穿于其中的是对美学实践性的突出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核心要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话语表达,可以视为对于现代化内涵的重要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让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