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探源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fa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伏牛山脉的尧山之巅,俯瞰绿海无垠的苍茫丛林,心绪倏然升腾起来,眼前恍然飘过一道斑斓的彩虹。这道彩虹在苍穹下闪耀,气贯东西,逶迤欧亚,依稀带着千年历史的回音,在岁月的苍茫古道上光芒四射。
  尧山之围,绵延百里,生长柞树,葱郁成林。柞树养蚕,蚕吐丝,丝织锦绸,惹世人青睐,于是远行的驼背上搭满丝绸,双峰驼坚韧硕大的蹄印趟开了一条前未所有的路,那便是充满梦幻的神秘丝绸之路。
  中原人所称的丝绸之路,泛指狭义上的陆上丝绸之路。沿着河西走廊出发,穿越洪荒风尘延伸追寻,泛黄的古籍文献中有着古老的记载。早在丝绸之路形成2000年前,这片布满凄风厉雨的荒漠大地上,已经走过无数人的身影。驼队的脊背上闪耀着新疆和田玉的灵光,当时它成为中西贸易的宠儿,玉门关便是最好的记忆和佐证。
  时光在天地间流转,匆匆岁月的物化和滋养,智慧的东方人忽然发现,内陆的丝绸和瓷器,柔韧光亮,运载轻便,深受西方人青睐,且利益丰厚,于是便把丝绸和瓷器当作主要的贸易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域诸国。
  历史的竹简上记录着丝路的碎片。
  早在先秦时期,连接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经存在。丝绸西传始于西汉联通西域,最初为汉武帝派人出使大月氏,联络他们东西夹攻匈奴。陕西汉中人张骞率领100余人向西域进发,途中被匈奴俘获,历经种种磨难,滞留十三载回归大汉,受到汉武帝册封。张骞此行,虽未建树,但获得了大量西域的资料,史学家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
  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汉张骞“凿空”。这个时期,丝绸的传播源、传播的目的地、传播的路线都非常清楚,有史可依,有据可查,传播的数量也非常大,东西方是有计划,甚至是有组织地进行丝绸贸易,所以丝绸之路真正开辟应为汉武帝时期。
  西汉时,丝绸之路上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即今新疆乃至更远的地方,称作西域。西汉初期,联络东西方的通道被匈奴所阻。汉武帝时,中原始与西域相通,开始加强对西域的经贸往来。西域本36个国,后来分裂成50多个,皆位于匈奴之西。其后数年,张骞通使大夏,从此,西汉与西北诸国开始联系频繁起来,丝绸之路初现繁华。
  直到19世纪末的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横跨中亚大陆的神秘古道上考察,写下了《中国》一书,其间他把“从公元前11年至公元127年间”,由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所开辟,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了以罗马为终点,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这一定义的出现,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使用至今。


  千百年来,全长六千余公里的丝绸之路,始终充满着神秘色彩。
  丝绸之路连着梦想的天堂。智慧勇敢的东方民族,趟开历史尘埃,踏着人迹罕至的崎岖山道,向遥远的地方出发。悠扬的驼铃告别河西走廊,带上莫高窟艺术的滋润,留下故土的记忆和思念,挺进冒险的乐园。大漠孤烟绚丽、壮观,却伴随着尖利的寒风。砂砾的无情,考验着跋涉者的勇气和信念。嘉峪关西行,古道驼窝里的冷风打着漩涡,漫长的寒夜依然编织着心中坚定的梦想。秦岭和祁连山的积雪终年不化,寒气直往双峰驼浓密的皮毛里钻。茫茫的戈壁、淳朴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草原、洁白莹润的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鸣沙山、月牙泉的奇异组合,给神秘沉重的丝路古道,增添了一丝轻松和惬意。玉门关的冰雨苦涩而腥咸,从面颊上流下,和着泪水的酸涩,默默地咽进胸腔。阳关的景致没有那么壮美,阳光甚至带着冷酷无情,告诫着出了这里可能再也见不到故人的身影,现实就是那么的凄凉与悲壮。楼兰的玉箫早已止断,依栏守望的姑娘了无踪影,留下的只是凄美的传说和一地苍凉。脚下的凶险和布满荆棘的路仍要继续,多少怀揣梦想的身躯再也没有站起来。同行伙伴只能掬一把青海湖的水,在叹息与哀伤中去擦亮边关冷漠的月亮。
  无数的脚步踏过,用坚毅信念和顽强的生命,终于把天地间一条前所未有的路,走成了风景,走成了历史。
  丝绸之路,最初应该是一帮帮商业驼队,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甘愿去冒险取利。后来演绎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体现与象征。丝绸作为表示邻邦友好的最佳媒介,改变了西方各国对东方中国的印象,无形中促进了政治和文化的交流。
  历尽艰难困苦的驼队,返程时必不会空手而归,带回的葡萄、核桃、胡蘿卜、胡椒、胡豆、波菜、黄瓜、石榴等作物也在东方生根发芽。
  丝绸之路对亚欧各国的影响和贡献,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商业驼队从中国运出瓷器、铁器、金器、银器、镜子等,再把葡萄酒、稀有动物等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运往中国。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罗盘与火药,冶铁与打井等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不能不说古老的中国,曾经给世界带来的融合与共谋繁荣的博大厚爱,这种情怀和美德传承至今。
  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是和平文化的交流,是中外文化双向互动的现象,不但加深和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也创造出了一种互动的双赢格局,对中外各个领域的友好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延续千百年的陆上丝绸之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辉煌,源点究竟起于何处?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在宣传片中称:“丝绸之路的起点,华夏文明之源,美丽西安”。终归也不敢说西安是丝路的源点,因为西安不产丝绸,说了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西安至多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集散地,是集中囤积丝绸的地方。
  柞蚕丝绸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丝绸文化渊源流长。我国的丝绸分两种,一种为桑蚕丝绸,产于江浙一带,是海上丝路的重要货源;另一种则为柞蚕丝绸,是陆上丝路的主要标志。   历史的尘埃淹没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岁月枯萎了久远的繁茂,当新世纪的曙光重新唤醒丝路古道的记忆,人们便把泛黄的历史典籍翻了一页又一页,试图捋清当初丝路的延展谱系,去找寻或还原丝路源点的根脉。
  无论是西京长安,还是东都洛阳,毋庸置疑都是丝绸之路的支点和起点。货源从哪里来?我们不妨做出简单的假设,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北三省和山东境内的柞蚕丝绸,如果运往洛阳或长安,无疑是成本过高、造价太大,倒不如直接發货海运省事。
  可以指望的就只有趋近避远的河南省了。伏牛山脉的鲁山、南召、方城境内,满山柞林,适宜养蚕,漫山遍野的养蚕场,产量可观,所产的丝绸质地上乘,用骆驼骡马及人力运往洛阳、长安,关道通疏,路途便捷,省时省力,成本低廉,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谁还会舍近求远呢?
  豫西南的鲁山县,古称鲁阳。东周时王子朝政变兵败携带百工奔楚,途经鲁阳,长期为家,不仅出现了墨子这样的世界级文化人物,更重要的是给鲁山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给不适合农耕的鲁阳带来了桑蚕养殖,并使之在这里落地生根、蓬勃发展。鲁山境内的鲁阳关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北方门户,是南北经济交流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相邻的南召县和方城县,同样因养蚕而生产丝绸,便和鲁山连在一起,把丝绸从鲁山的古鸦路、军王驿站、娘娘关、楚长城关隘,经过汝州运到洛阳,再运到长安,而后才运往西亚、欧洲。
  脉络渐次明晰起来。
  正是鲁山、南召、方城的柞蚕丝绸,从夏商周,到秦汉隋唐,至宋元明清,上下贯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演绎和丰富了丝绸之路的神奇故事。


  历史上,鲁山县是南控襄宛、北扼伊洛的战略要地,汉属南阳,唐归洛阳。
  鲁山地质奇特,山区地貌土薄石厚,适宜柞树生长。奇特的地质结构和优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千百年来鲁山丝绸的神话,使之享有“柞蚕之乡”的美誉。
  “货出地道”,鲁山柞蚕丝织成的绸子,柔韧性能优于桑蚕丝绸。其色泽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冠以“鲁山绸”之名,那绝不是徒有虚名,众人的口碑和历史夯实的品牌标签,盛传久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从古至今,勤劳的织绸百姓是难以穿得鲁山丝绸的。五彩斑斓的丝绸,价格昂贵,一部分由士绅贵族享用,一部分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亚欧诸国,美名远扬。
  鲁山西部山区,遍山郁郁葱葱,柞树茂盛。成墩如灌木者,叶芽鲜嫩,最宜放养。每年开春,蚕农们把幼蚕由蛾房先抱到河边喂养,然后在山坡上放养,日夜看护,只五六十天,蚕儿就吐丝结茧。蚕农视蚕坡为聚宝盆,把柞树当摇钱树;蚕坡柞墩,那是蚕农赖以生存的宝物。俗谚“一季蚕,半年粮”“筐坡十亩田”“宁舍懒婆娘,不舍蚕丝行”,极言养蚕织丝之重。
  鲁山丝绸分两种:一种是山丝绸,即用山上放养的柞蚕茧加工而成;另一种是家丝绸,用室内喂养的桑蚕茧抽丝织成。鲁山丝绸适于制作服饰,被誉为“仙女织”,自古至今,驰名天下,现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嘉靖《鲁山县志》载:“洪武二十九年,官民夏税丝一千四百九十四两四钱六分五厘,折绢七十四匹七尺二寸三分四厘五毫。”到了清代,鲁山柞蚕逐渐兴起。清乾隆八年(1743)纂修的《鲁山县志》载:“鲁邑多山林,近有放蚕者。”咸丰年间,山区农民植柞为本,以蚕为主,获利颇丰。光绪年间,鲁山柞蚕业进一步发展,当时,民间与官府重视保护柞蚕坡,在四棵树、鸡冢等乡立碑,把“广植蚕坡、保护蚕坡、爱养蚕蚁、严禁抽半、樽节草木”等五条政令、法规刻于其上。
  1914年,英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万国商品博览会,瑞士好士门公司专营鲁山丝绸,便携带鲁山丝绸代表中华商品参赛展出,被万家客商誉为“仙女织”“国宝”,以丝绸中的“王牌货”获“虎头”商标,并一举荣获金奖。
  民国初年,鲁山仅四棵树乡就有48家丝行,县城有200余家,织绸机达5000台,外地客商长期坐庄收购。其后兵燹匪患,战乱频仍,苛杂迭兴,交通受阻,鲁山绸因而销路不佳,蚕丝锐减,织绸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鲁山为发展丝绸业,建有国营缫丝厂和丝绸厂,设蚕业局专司帮扶蚕农养蚕。
  鲁山丝绸经过数百年劳动人民一代一代地演绎和改进,呈现出多姿多彩、品类丰富的传统技艺,如今已有近百种的丝绸制品,常见的有唐装布、旗袍布、窗帘布、装饰布料等,已经形成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丝绸之路的源点究竟在哪里,似乎并不重要,无论在哪里,它都是华夏祖先和后人的自豪和荣耀。
  作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交通动脉,丝绸之路萌发于早期贸易的自发往来,在公元前2世纪晚期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后,转变为在中原王朝刻意经营下的自觉拓展。2000余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对话,彰显着古代中国开放的文化品格、不朽的文明成果。今天,“丝绸之路”一词早已超越其历史含义,成为一种精神和象征,为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价值典范。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丝绸之路宛如古代东西方之间的一座金桥,把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传递着文明,传播着和平,繁荣着沿途的经济和文化。传达了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平等包容、交流互惠、共同发展的理念。中国将以更加宽广的胸怀,与世界合作共赢,共谋新的丝绸之路大局,携手一路前行……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将公共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变量引入一个区域经济中的中间品生产过程,建立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详细分析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变动对于相关产品的价格、产量、专业化分工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海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作为中医中药发源地的中国,植物药的成交量还不到全世界的3%,并且多以初级产品和中间体为主。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植物药连年处于入超状
把别人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梦想来追求,这是什么情怀?rn把集体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去推动,这是什么精神?rn不是共产党员,却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一名坚定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的
期刊
前日陪父亲去染发,发现他的白发又多了,原本密实的头发愈加稀疏,看着理发师几分钟就打理完毕,我有些怅然.rn时常感叹自己老了,偏偏没想父亲也在老去,老得让我猝不及防,甚至不
期刊
7月10日,98岁的妈妈安详地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思念。她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的音容笑貌却时刻都在我们眼前;她给予我们的挚爱,已深深地埋进我们的心底。  上世纪40年代,父母为生活所迫,从山东闯关东来到东北。他们一生抚养了我们5个子女。爸爸参加革命较早,常年奔波在外,家庭的生活重担就全部落在妈妈肩上。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出妈妈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农村,妈妈是种田的好手,从春种到秋收,样
期刊
散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散文的表现手法相对丰富,教学时可以以学生的朗读为主要方式,推动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与品味,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体悟与文本中的内容链接起来,从而习得方法,促进表达。一、披文入情,把握情感基调  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曾经指出,写作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找准作品的“调子”,否则始终都写不顺手。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表面上看是在写自己所见所闻,实质上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思
期刊
弘宝汝瓷文化园坐落于汝州市大峪镇大鸿寨主峰之下的半山腰,周围翠峰环抱,远望群山连绵.这里是汝州、登封、禹州的交界处,所谓“一峰兀立,鸡鸣三县”是也.
期刊
期刊
新生代员工是指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年轻群体,社会体制变革发生巨大改变,导致他们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因此也表现出了与
本文以特许经营模式选择和设计为中心,结合该企业以技术服务营销带动产品销售的特点,对如何充分有效发挥特许经营模式的优势,在选择适合企业营销特性的特许经营模式,特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