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中意象的物态化与意象造型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ha123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有意义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义的统一,意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意念,象是具体可知的物象。意象不一定是能说得一清二楚的思想感情和完全可辨的形象,意象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两者经过作者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藝术作品中的意象不等同于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它是后者的具体体现。艺术家对生活本身不是无动于衷而是有意地不断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在艺术家的视野里,事物总带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感情色彩,因此,被艺术家注意到的物象就带有了艺术家的感情色彩,这种象就成了有意之象。另一方面,艺术家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感情总需要通过某种途径传达出来,他的思想感情常常是难以言传的,但并不是抽象的东西,总要依附于一定的物象,因为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并不像哲学家那样富有逻辑性、说理性,而更多是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还必须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带有某种物象成分,也就是具有形象性特点的。这种意便是有象之意。有意之象与有象之意只是意象形成的前提,还有待于艺术家的精神加工才能成为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艺术家头脑中的意是有象的意,艺术家眼中的象是有意的象。这有象之意与有意之象在他的头脑中经过一番用心良苦的化合而形成了最理想的意象组合。
  艺术作品中的意象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传达出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取决于艺术家对自己头脑中的意象的把握程度以及他传达这种意象的实际能力。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是丰富的,有时是模糊的,他要在艺术作品中传达出这种意象首先要努力把握它。但并不是每个艺术家都能把握头脑中的意象的,不管他的艺术修养有多高,心理素质有多强,艺术家所把握住并准备表达出来的意象不可能是原来程度上的意象,或者说,原来的意象至此已有所损失,只是在不同艺术家那里损失的程度不同。当他把握住头脑中的意象之后,就要用具体的手段把它表达出来,这时就遇到了表达能力问题。由于任何一个艺术家在表达能力上都有局限,因而原来的意象经过艺术家的表达后又损失了原有的某层内涵。另外,艺术语言媒介本身在传达意象时也存在某些局限性,这也使原来的意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缺失。
  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最终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否则,它的存在就失去了任何的意义,所以,意象的物态化过程就是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化合之后运用具体的艺术手段表达出来的物质形态的过程。意象的物态化过程中,意与象是不对等的,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意与象的成分会有所偏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对象。
  意和象,是造型艺术赖以存在的根本。西方绘画中有写实和抽象两大类画风,象和意就是其根本。抽象主义绘画,也是由最基本的点、线、面、色彩等形式元素构成。同样是一种空间的、视觉的造型艺术,写实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真实形象作为模仿对象,以真为美,越接近客体的真实越好,作品的形象与现实形象距离太近,甚至完全失去距离,因而缺乏意趣;后者以非现实的自我意识或潜意识作为艺术表现的客体,在纯抽象的形式元素中去追求远离现实的感觉,它的造型观是以距离客体物象越远越好,和现实生活距离太远,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生活,使艺术成为哑谜,与观赏者隔绝,很难为观赏者所理解和领悟。
  在西方美学中有一种称做“心理距离”的理论,提出艺术家要能把客观物象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这种理论认为“距离”是种心理状态,在两种情况下美感就会消失:一种是距离太近,一种是距离太远。距离太近,主体和客体过分贴近,引不起审美经验;距离太远,主体与客体完全脱离了关系,也引不起审美体验。最佳距离就是那种最近距离而又没有丧失距离的那种状态。
  此观点与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比较接近,中国艺术哲学认为宇宙是无极无象的,人们无法用感观去把握它。人存在于宇宙之中,宇宙亦存在于人的主体之中,宇宙的运动是与人的生命运动节律合拍的,人只有通过心灵的静观才可领悟宇宙的本源。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意识以及依靠内心的感悟来把握世界的思维方法,使中国艺术思维趋向于人的内心世界。自然对艺术家的存在不是作为“对象”来认识的,而是艺术家心灵意念的显示和扩展。显然,艺术家主体与自然客体的联系,主要已不反映为感观的认识,而是表现为全身心的观照。因此,中国绘画表现的并不是人的视觉对外部世界感知观察后描绘出来的物体表象,而是人与自然相融合,完成人格修养的结果。视觉观察到的象不能直接进入艺术表现的层面,只有被意念筛选和同化了的视觉形象才能在艺术中存在。这种心灵的力量,使“世界"根据自己的意念重新构建。中国的艺术家不会把自然作为一个与自己分裂的客体来描摹,而是在自我与自然的契合点找到艺术表现的天地。
  西方的艺术哲学则是以人与自然的分离为前提,宇宙是作为人的认识对象而存在的,外部世界的存在决定人了的思维方式。基于这种思维,在“后印象派"之前的西方传统绘画,竭力强调满足视觉感知的真实美。整个艺术的发展均限于使艺术摹仿的对象和模仿的方法发生新的变化,艺术家的主体只在于对客体的认识观察上显示其价值。艺术家要想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如情感、理想、观念等,也不得不严格地按照视觉规范所能感知的客观世界的原生规律去显示,艺术思维必须符合自然的逻辑。这种主体与客体的分离,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完全依赖。
  意象造型是表现理解了的形象,所以必然会舍弃许多表面的非本质的、次要的形象因素。为使画面形象能够容纳主观的寓意与抒情,也要求对客观形象经过一番概括,提炼、取舍、夸张的加工,因而意象造型具有提炼、概括、夸张的品格。这样,意象的物态化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并引起艺术欣赏活动。
其他文献
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高效地利用四十五分钟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历史这门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头绪多,知识量大,记忆量大,考题与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紧密。而老师在历史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事实上是在老师讲解下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学生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智能没有得到开发,没有在
期刊
摘 要: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本文拟就如何恰当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通过动静交替、张弛错落、疏密有间、强弱分明、起伏跌宕的变化设计,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教与学融洽统一,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 节奏 教学改革  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它与旋律一样,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数学课堂教学也应有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
期刊
摘 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这样才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活动 合作学习 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向主动、由枯燥向有趣、由单一向丰富
期刊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  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基本特征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游戏识字,激发兴趣  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
期刊
概念是抽象思维的起点,是判断推理的基础,生物教学中的概念亦是如此。科学认识的成果首先是通过概念来概括和总结的,科学中的原理、规律等都是以概念为基本组成单位的。列宁曾说过:“概念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可见概念在人们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目前使用的人教版《生物》教材,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生
期刊
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掌声》一课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
期刊
摘 要: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其在教与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教学设计工具、内容呈现工具、知识关联工具和协作学习工具。概念图不仅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情况,而且还可以帮助老师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图 运用  概念图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
期刊
摘 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本文从教与学两个层面对低效课堂进行了分析,通过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对策,并从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上入手,提出了激发学生兴趣、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等五个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 方法研究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和提高各种技能的主要途径。那么,
期刊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独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一种形式,是学生深化和巩固数学知识并内化为数学能力的工具。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想、发展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数学作业,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也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