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前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误区,特别是处于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更是日益突出,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在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又最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关注这一问题,笔者以海沧实验中学初中为例来研究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公办完全中学。现在初中学生1502名,其中农村流动儿童805名。我校接收农村流动儿童就读的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流动儿童占初中学生总数的49%,2015年占51%,2016年占54%。通过对学校流动儿童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后发现,流动儿童所呈现的各种问题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一、农村流动儿童问题及家庭教育现状及成因
1.家庭经济条件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家庭70%以上经济条件欠佳。表现在如下几点:厦门市物价水平较高,生活成本较高;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工作不稳定,社会地位较低,生活压力大。流动儿童家庭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學习环境,大多数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村出租房,居住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只能趴在茶几、床上写作业,家中学习用品也很少。
2.父母受教育程度低,难为孩子提供学习帮助和发展支持
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水平低。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导致家庭教育中不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流动儿童中40%家庭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孩子从小得不到关爱,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孩子的成长只能依靠自身和学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在品行、心理、人际交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3.父母忙于生计,亲子沟通少
流动家庭的亲子互动时间短,模式单一,与孩子的沟通欠佳。由于父母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经常是孩子还没醒父母就出门,晚上孩子睡了才回家,一天见不到一面。有些父母早回家也是忙于家务,或打麻将放松自己,不与孩子沟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流动儿童的父母中大部分对孩子的教育是持放任态度。
4.农村流动儿童心理、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较多,表现在不自信,怕被同学嘲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跟他们之前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家庭背景、自身的成长经历都有关系。流动儿童在老家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现在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环境与非流动儿童家庭环境存在差距,家庭教育缺失严重。这些差异都是造成心理、行为、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原因。
二、解决农村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若干对策
第一,学校要对农民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归档,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受教育打好基础。
第二,用家长会、网上家校、家长联系Q群、微信群等方式创设多元的交流平台。教师要坚持家访,用真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合作。组织家长、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架起学生和家长理解共进的桥梁,促进流动儿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一方面,及时调整和矫正流动儿童家长失当的家庭教育行为,让他们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流动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
第三,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针对流动家庭的大型宣传活动,如“关爱孩子”“科学教育”等,利用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长沙龙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形式,向流动儿童家庭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三、结论与思考
实践发现,流动家庭在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上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的家长有了主动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意愿和行为。但是由于经济、受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旧有习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外在社会制度的制约,使得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还是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流动儿童家庭的稳定以及流动儿童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问题,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让流动儿童成为盛开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杜越,汪利兵,周培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科学性、实效性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15-532)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的突出问题之一。在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问题又无疑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又最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关注这一问题,笔者以海沧实验中学初中为例来研究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是福建省一级达标学校,公办完全中学。现在初中学生1502名,其中农村流动儿童805名。我校接收农村流动儿童就读的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流动儿童占初中学生总数的49%,2015年占51%,2016年占54%。通过对学校流动儿童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后发现,流动儿童所呈现的各种问题与其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一、农村流动儿童问题及家庭教育现状及成因
1.家庭经济条件差,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家庭70%以上经济条件欠佳。表现在如下几点:厦门市物价水平较高,生活成本较高;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工作不稳定,社会地位较低,生活压力大。流动儿童家庭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學习环境,大多数租住在学校附近的村出租房,居住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绝大多数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只能趴在茶几、床上写作业,家中学习用品也很少。
2.父母受教育程度低,难为孩子提供学习帮助和发展支持
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水平低。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父母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导致家庭教育中不注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流动儿童中40%家庭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孩子从小得不到关爱,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孩子的成长只能依靠自身和学校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在品行、心理、人际交往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3.父母忙于生计,亲子沟通少
流动家庭的亲子互动时间短,模式单一,与孩子的沟通欠佳。由于父母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经常是孩子还没醒父母就出门,晚上孩子睡了才回家,一天见不到一面。有些父母早回家也是忙于家务,或打麻将放松自己,不与孩子沟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流动儿童的父母中大部分对孩子的教育是持放任态度。
4.农村流动儿童心理、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心理问题较多,表现在不自信,怕被同学嘲笑,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跟他们之前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家庭背景、自身的成长经历都有关系。流动儿童在老家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与现在存在较大差异,家庭环境与非流动儿童家庭环境存在差距,家庭教育缺失严重。这些差异都是造成心理、行为、交往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原因。
二、解决农村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若干对策
第一,学校要对农民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和归档,及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受教育打好基础。
第二,用家长会、网上家校、家长联系Q群、微信群等方式创设多元的交流平台。教师要坚持家访,用真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合作。组织家长、孩子进行亲子活动,架起学生和家长理解共进的桥梁,促进流动儿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一方面,及时调整和矫正流动儿童家长失当的家庭教育行为,让他们正确地、科学地对待和教育孩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流动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
第三,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针对流动家庭的大型宣传活动,如“关爱孩子”“科学教育”等,利用定期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举办家长沙龙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形式,向流动儿童家庭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三、结论与思考
实践发现,流动家庭在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上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有的家长有了主动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的意愿和行为。但是由于经济、受教育程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旧有习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外在社会制度的制约,使得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还是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好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有利于城市社会的稳定、流动儿童家庭的稳定以及流动儿童素质的提高。因此,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有关部门关注这一问题,提出更多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让流动儿童成为盛开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杜越,汪利兵,周培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基础教育—政策与革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申继亮.透视处境不利儿童的心理世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9.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增强中学德育工作科学性、实效性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15-53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