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访的成因与对策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接待的农村群众集体上访、集体越级上访总势头有增无减,人数和规模逐渐加大。为此,我们对近年来集体上访、集体越级上访的情况做了全面调查,并针对当前农村集体访的特点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妥善处理集体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一、农村集体访的特点
  (一)集体上访解决诉求。受到“民不与官斗”的传统思想影响,当站在行政、司法机关面前,多数群众还是存在着畏惧心理,为了“借势壮胆”,他们往往拉上亲戚乡邻,三五成群到检察机关“讨公道”,其中不乏有群众受宗族观念、帮派意识的驱使和个人利益的驱动,不分是非,盲目加入集体上访的行列,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
  (二)越级上访。由于交通便利,农民经常一动就跑到市里、省里,而不像以前从农村到乡、县至市、到省上访的这种逐级上访现象。
  (三)智力上访。比如,堵住政府机关的大门,让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打头阵,年轻人则在后边助威;还有的一出时就打出标语,沿途、沿街扩大影响。
  (四)寻“机”上访。不少地方出现过农民在人大、政协会议和党代会期间上访,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时上访的情况。这个时机上访,容易造成影响,引起上级的重视。
  二、引发农村集体访的原因
  (一)群众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普法和举报宣传活动的深入,即使是地处边远、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不再沉默,而是敢于向司法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表达自己的异议和诉求,敢于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伸张正义。
  (二)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以权谋私,为政不廉。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水平不尽相同,工作中出现一些失误甚至重大失误,在农民群众中造成不满,产生意见。同时有少数农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为政不廉,而乡一级党委、政府又没能及时根据群众要求对这些干部进行查处。
  (三)上访人自身素质不高。在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情况下,通过法律手段解决诉求是理所当然,但受到地域、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影响,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群众的素质较低,法律知识欠缺,群众对于某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不是很了解,看到他人走上访路线获得经济效益,便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上访解决诉求问题。
  (四)无理缠访比例较大。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上访群众中,多数文化水平低下,且以思想顽固的农村中老年人为主,往往很难跟他们讲道理。有的案件经过司法部门多次调查后,并无违法或处理不当,而当事人认为司法部门护短,“官官相护”,不服查处结果大吵大闹,提出无理要求,名副其实地告“刁状”。
  (五)群众对基层干部不信任。“群众激动地拍拍衣兜说:‘告状信,我们复印的还有。在这里告不赢的话,我们就去市里告,省里告,中央告,就不信没个说理的地方。’”认为只有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才能引起领导重视,促使所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说,认为以上压下能促使诉求如愿以偿。
  三、预防、控制和解决农村集体访的对策
  安全稳定工作无小事。当前我国进入社会的转型期和矛盾的凸显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增多,以群体性事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等形式表现出来。迅速及时地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谨慎处置应对。
  (一)加强执法为民理念教育,正确看待群众诉求。一些干部抱着群众上访就是对政府施压、对抗政府的错误思想,是群众正常上访演变成恶性群体性事件的推动因素。因此,基层检察机关始终把执法为民理念作为检察工作的落脚点,以各种教育活动为契机,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发展、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上去。注意将教育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演讲比赛、有奖知识问答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检察干警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把教育的成果转化到工作实践中,引导干警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带着浓厚的感情,真心实意地、不带功利目的地去做好信访工作,努力把纠纷和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二)坚持正确的执法理念,耐心解决群众诉求。为把执法为民落到实处,检察机关要以解决涉法涉诉上访问题为突破点,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充分保障当事人权益的伸张。为做好信访接待工作,检察机关在处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过程中始终坚持“依法、公正”的原则,从构建和谐社会大局出发,使涉法涉诉上访息诉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接待方式上,检察机关要坚持“三心化解法”:一是在对待上访人的态度上,要“热心”。将上访人视为“有理”,要站在上访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苦恼心理,让他们感受到检察机关是同情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心情的,以此达到缓和矛盾的目的。二是针对上访人反映的情况,要“细心”。对涉及到上访案件的卷宗和相关材料都要深入仔细地审查,客观判断以前处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上访人提出的理由是否合理、合法,必要时应当进行调查取证,将案件的事实真相查明。三是在答复上访人时,要“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知以法,让上访人能充分接受答复的内容,切实做好上访人的思想工作,真正达到息诉的目的。“群众相信了查处结果,对检察人员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院领导靠前指挥、当场办案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表示满意与折服,并声明不再到检察院上访”,热心、细心、耐心地解决冲突和矛盾,使上访群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真正做到暖民心,解民忧,取得稳定大局的主动权。
  (三)领导靠前指挥,根据实际情况现场解决问题。领导充分发挥在信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靠前指挥办案,做到指挥和办案同时进行。领导靠前指挥办案,不仅可以稳定民心,而且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具体案例具体分析,积极拓展调解渠道,作出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协作的决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联合作用,形成最大合力及时妥善处理群众的来访,避免积案和越级上访。“看到各部门的领导亲临现场,群众的情绪渐渐缓和”,通过积极调动各种有效社会资源,形成左右互动的社会网络化处置集体上访的工作格局,解决了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能够最直接、最有效地就地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稳定群众。
  (四)全面推行下访巡访工作,为群众诉求铺就“快车道”。为了方便群众反映诉求,检察机关要积极创新和改进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行下访巡访工作,为群众控告、申诉和举报提供更多的便利。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检察长为组长的下访巡访工作领导小组,变群众上访为接访人员主动下乡巡访,深入基层,走向群众。二是科学管理,抓好重点。院领导亲自挂帅,采取预约下访、专题下访、联合下访等方式,带领干警深入到乡镇,与司法、信访干部及分管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当前村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信访焦点以及群众上访热点,特别是由征地动迁补偿、乡镇待遇差异、新旧政策更替、执行政策法规等引发的矛盾。三是依靠基层,深入宣传。结合“举报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的开展,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将信访苗头化解在基层。四是建立网络,及时预警。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建立与乡镇经常性联系机制,建立网络,及时预警,发现信访苗头即启动工作预案,取得处理问题的主动权,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县”。五是完善机制,规范工作。推进下访巡访工作规范化,采取预约下访、专题下访、联合下访等方式,完善公开审查、定期督办通报等一系列相关的配套制度。健全处理信访协作机制,探索下访巡访可以采取的三种方式,即带信带案下访、设摊接访、入村巡访,通过现场办理群众信访,更好帮助群众解决合理诉求。该院下访巡访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化解了一批农村基层矛盾,进一步激起了人民群众举报职务犯罪的热情,对潜在的职务犯罪行为起到很大的震慑作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我们检察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集体访反映的问题多数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尽管有很多是检察机关业务范围之外的,但我们要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理解群众,善待群众,诚心诚意,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坚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才是稳定群众的根本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  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人对专利权的融资有不少研究。他们的研究往往注重对专利权融资本身专利权的特性、专利权融资模式、专利权的资产评估等,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专利权质押的法律风险。本研究试图以法学的视角从国内法律风险的基本情况、法律风险的来源、法律风险的防控机制的构建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系统的研究我国专利权融资的法律风险防控,完善国内对专利权融资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关键词:专利权质押;法律风
期刊
当前对职务犯罪被告人过多地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法原因,也有司法原因,还有社会干扰因素等。本文从职务犯罪轻刑化的成因、影响、对策与建议等方面加以分析探究,对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案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导致职务犯罪案件轻刑化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刑法》中职务犯罪的法定刑给量刑轻刑化提供了法
期刊
一、商业贿赂概念  商业贿赂是指经营者以排斥竞争对手为目的,为争取交易机会,暗中给予交易对方有关人员和能够影响交易的其他相关人员以财物或其他好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贿赂的一种形式。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贿赂在一些行业、领域滋生蔓延,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交易规则,诱发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毒化社会风气,损害投资环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因此,采取切实有效措
期刊
摘要:  “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是拐卖妇女儿童罪加重情节之第六项的规定;对于这一加重条款的司法认定却存在着理论上和实践中的分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拐卖妇女儿童罪加重情节之第六项予以探讨,以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关键词:拐卖;出卖;偷盗婴幼儿;加重情节  根据我国1997年系统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
期刊
摘 要:  量刑建议权时新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新的权力,对于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强化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项新的职权,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检察机关还存在诸多问题,量刑建议工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准确度问题,笔者提出了提高量刑建议准确度的基本方法,引入了价值判断的概念,以期对量刑建议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量刑建议;准确度;价值判断  经过理论界和实务界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新刑诉法修订的赋予辩护律师在案件审查逮捕阶段向检察机关陈述辩护意见的权利,是对我国现行逮捕程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促进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立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维护。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环节听取辩护律师意见,体现了程序公正的法治理念,可以发挥律师在促进司
期刊
一、案情摘要  林某某系甲市A区公安分局刑侦队刑警,其同在甲市A区的好友王某打电话给正在上班的林某某,告知其因赌博输了2万元人民币给王某,为夺回输给王某的2万元人民币,王某尾随王某回家,途经一小路时趁王某不注意将王某打晕,并拿走王某随身携带的人民币3万元、苹果手机一部,王某约林某某见面。次日,林某某至王某家中,王某将犯罪过程告诉了林某某,并告知作案地点在甲市B区。林某某问王某是否有人看到案发经过,
期刊
渎职罪中徇私情节的问题,是渎职罪认定中的难点,如何理解和认定徇私,直接涉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问题。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正)中,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虽然做出了部分界定,但还是很不明确。本文试图从徇私的性质和涵义解析出发,并结合具体渎职罪条文中不同徇私罪状特征的表述,对徇私情节的罪数认定进行探讨,提出几点自己的几点想法,以期能对渎职罪中徇私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有所帮助
期刊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于已经涉嫌犯罪,具备起诉条件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基于其犯罪事实、犯罪情节、社会危害性及犯罪后的表现等因素考虑,暂时不予起诉,而是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一定的义务,并视其履行义务的情况最终决定是否对其提起公诉的一种起诉裁量制度。[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通过3个条文(第271条至273条)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标志着在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实践中长
期刊
摘要:  修改后民诉法第 235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这是立法上首次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予以确认,使检察机关的民事执行监督有了明确的依据。但对于检察机关如何进行民事执行监督活动却没有规定具体内容,实践中,检察机关如何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如何保障监督的良性开展成了一个难题。在此,本文借鉴成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操作性的有效的监督工作机制,以期促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