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交流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w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交流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之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数学学科特点,通过丰富交流对象,拓宽交流途径,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交流方法,并引导他们对自己及他人的交流过程做出评价,从而增强交流的有效性,提高交流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有效交流 运用 引导
  长期以来受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经常处于“师授生受”的状态。纵观我们的数学课堂,往往呈现出这几种现象:①旁观现象: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往往有部分学生怀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②学生所要交流的对象只有老师,这个课堂就是师生两人世界,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交流。③中等生、学困生和优等生相比,缺少交流机会。因此,我们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现象,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扩大交流的对象
  (1)平等、和谐的师生交流。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忠实、最值得信赖的学习伙伴。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既是人格地位的平等,也是学术思想的平等和真理面前的平等。学生毕竟年龄小,他的想法,他的发现可能不太成熟,甚至有些幼稚,教师应当倾听,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教师直接给予解题结果或解题方法,而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以产生共振,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宽松、自由的生生交流。一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一个能让同学之间自由交流的良好的、宽松的氛围,能让同桌之間、小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流。要让学生知道“交流之前要做好准备”“语言简练、表达清楚”“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话打断”“对别人的高明见解表示赞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争议,更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使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3)学生与计算机、教材、社会之间新型的交流。由于教材编写的不断扩充,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扩大,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已不仅仅满足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是延伸到了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基础的双向交流,学生不仅能从教材、计算机、社会生活中获得知识、受到启发,从而积极思维,也能对此进行再思考甚至质疑,进一步拓展思维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拓宽交流的途径
  数学交流的表达方式有听、说、读、写、做等。因此,在继承传统数学教学的同时,增加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读数学、写数学和做数学的机会。读数学是我们探讨的一个新话题,很多教师没有做过这步,给学数学带来了被动。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读数学资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数学教科书有着较强的可读性,尤其是在概念课中,我们通过探索形成概念,概括出概念。由于是学生自己概括的,使用的是学生自己的语言,不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因此,通过阅读,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除了读教科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其他的数学资料。
  写数学和做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关键,写数学和做数学并不能单一地认为传统中数学作业,题海大战。这里的写数学是指让学生通过记笔记,写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困惑、评价和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这是一种新的交流工具。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具有丰富情趣和意义的,有价值的开放型题型,让学生充分体验写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三、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交流的方法
  (1)主题——研讨。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研讨,是数学课堂交流最主要的形式。研讨的范围视需要而定,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全班同学之间都可以。这样的研讨有助于全体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活动交往的能力。研讨成功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主题的确定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大胆把握,也依赖于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敏锐洞察和灵活应变。
  (2)质疑——辩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说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那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辩论,就是向创新迈出了具有实质性的关键一步。教师要沉得住气,善于“踢皮球”,把学生的质疑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是学生之间产生更高水平的交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
  四、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同伴、老师,评价的过程则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小结,总结自己的解题和思考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同伴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评,对该同学的方法进行互评。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同伴的方法,更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同伴,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互评后,被评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老师评价: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委婉地指出不足,使学生能够树立信心,明确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孔企平,马云鹏,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小学数学教育,2003第2期。
  [4]《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5]金美琴,如何促进有效的数学交流《小学数学教师》200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高中是青年学生形成并且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育在注重且强化真善等价值观的同时也应该参照西方美学史上优美、崇高、悲剧性、喜剧性和丑这五个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当然也有人认为荒诞也是审美范畴),注重并强化审美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  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如茂林修竹、荷塘月色、桃李春风、秋雨梧桐、寂寥雨巷、康河柔波,都会给人沉静、和谐的审美享受。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的美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应突破教室的局限,把视野放得更远,把眼界延伸到室外、校外,拓展到课前、课后,使文本变得博大、丰富。 因此,实现有效拓展,就需要我们结合实际,以教材为中心找准拓展点,向四处辐射、发散,从而激发兴趣,
期刊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 ,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整个班级;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享受教育资源。  一、因材施教,促进竞争与合作  个体和班级间存在的差距,要在设计问题
期刊
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精心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先提出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虽然在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问题,在教材有的章节中有“思考与讨论”、“探索与研究”等板块,教师可根据这些问题适当的展开讨论,但教材中这样的讨论研究的问题设置的不多,所以很多值得学生讨论合作
期刊
信息时代的降临,既是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满足二十一世纪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戰,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将信息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直观性,激发兴趣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如果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与学习个
期刊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包括对美学和艺术的教育和赏析,旨在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气质,内涵等的修养。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
期刊
教育考试制度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教师们在教学中开始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在课堂教学和辅导中,自觉在例题、练习、问题设置方面向这类学生倾斜,这是一件符合教育均衡发展的好事,因为他们是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但这样做又不自觉地催生了一个"新弱势群体"——学优生群体。事实上,部分学优生在课堂上开始沦为陪衬,在学习上无所适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校、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教学质量评价“三高一低”综合
期刊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是很普遍的现象。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我们的不少学生或感情漠然,辞不言情;或笔是心非
期刊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大多没什么兴趣,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有几点见解。  一、恰当的数学训练  数学训练可以使人的思维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可以使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提炼出数量关系,并以精确和简明的数学语言把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这种训练可使人的思维具有高度抽象和简明化的能力。数学训练还可以给人以公理化方法。当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作用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从内心产生对学习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作为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至今这一门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