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王朝(二)

来源 :当代体育·篮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前救火失手,教父曾中宫鲁鸣埋伏
  
  好学、正派、聪明、仗义,这是青年蒋兴权留给辽宁省体委的美好印象。“内行领导内行”让他在30岁退役时水到渠成地成为辽宁男篮的助理教练,那是1970年。
  老蒋至今说起篮球队“主心骨”这个行当总是感慨颇多。刚执教时他就想,不会做教练很长时间,可这些年他也就这么过来了。无论坐到国家队还是地方队教练的位置上,多年以来,苦也好、累也罢,既然选择了,老蒋说他已经没有退路……“我30岁当教练,36岁当主教练,不管在地方队还是国家队,也不管是获得成功还是遇到挫折,回想起来,我对自己最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服从组织安排,二是兢兢业业的。”
  的确,总是处在人们议论漩涡中的蒋兴权把“教练”俩宇看得很透彻。要问老蒋带国家队和地方队的区别,肯定是前者对他的影响更大些。不过能让老蒋攒足底气一次次带领国字号出征去创造历史,显然依靠的是他当初在老辽宁队的那些岁月。
  这次我们打开蒋兴权从1976年初掌东北虎教鞭,到1990年带领“辽宁二代”崛起的记录,即老蒋不间断的14年地方队主帅生涯。从种瓜到结果的过程,我们寻找他的第二个答案。
  
  拿起教鞭,苦涩的7年岁月
  
  30岁的蒋兴权“升官”到辽宁男篮当教练,省体委以及大院的人都说“终于找到了好的接班人”。
  这样的评论理由很简单,第一,50多年的中国篮球有一条定律,只有好球员才能成为好教练;第二,在当球员时对球场上的情况洞察如同一名教练,这才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先天条件具备的蒋兴权迅速进入角色。不过由于年轻,缺少经验,他的工作更多是一些“零活”,协助主教练带队员做做力量,记录训练和比赛内容。细致、勤快、善于观察的性格,使蒋兴权在工作初期深得赏识。
  也是从那时起,老蒋养成了习惯:只要对其有帮助的篮球素材,他都会记下来……
  当时,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折腾,还有人员的外流,辽宁队大批的优秀球员都转投了八一、空军等球队,辽宁男篮的实力急转直下。
  在一线队“跟班”以及带辽宁青年队6年过后,还未缓过神的蒋兴权接过辽宁男篮教鞭。虽然在此后的很多年间,老蒋当过很多次“救火教练”,但回想起1976年,他还是认为那一次最紧张,也最为看重。
  创业阶段本就是艰难的,蒋兴权也不例外。现在被人们广为谈论的“三从一大”在那时就已经启动。“只有在平时训练中,流血流汗,那么比赛中才会不流泪。”这是老蒋在当时训练中对弟子最爱说的话。不过当时的辽宁男篮青黄不接,老蒋纵然用强过其它球队好几倍的“魔鬼训练”,最后的结果也是徒劳……
  那一代辽宁球员现在能叫上名字的有:柳继增(现吉林女篮主教练)、董书岁(现在东北大学主教练)、霍明(现辽宁省体院副院长)。其他的球员老的老,小的小,而像日后响彻国内篮坛的沙国力、李戈、李春江等还是一帮手头小于,身体没有长成,技术还很粗糙,比赛根本打不上。
  打球野路子,被号称“柳皮子”的柳继增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我们那届应该说是辽宁篮球最弱的一支球队,蒋指导的训练很细,也很刻苦,但实在打球的人太少了。当时在队中,只有我和老董(董书岁)能拼一拼,但依靠两个人根本不行。而且在身高上,我们吃大亏,霍明是打前锋的,到后来没有办法了,只能让他硬打中锋……”
  现在带领东北大学征战大超联赛的董书岁说得更直接,人员不整,实力不行,可愁坏了老蒋。
  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是在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老蒋力图通过这届全运会让辽宁篮球打个翻身仗。但最后结果却是小组未出线,止步八强之外。
  柳继增和董书岁也在同年退役,考入辽宁大学开始深造。
  
  黄金时代,休息宣戒掉香烟
  
  7年磨练,到头来却是惨败,老蒋当然不甘心。在一帮老兵还能战斗的情况下,初露“铁腕”风范的蒋兴权开始大肆提拔新人。
  1983年,可以说是老蒋从一名年轻稚嫩教练向一位优秀主帅转型的关键年头。 最后的结果,蒋兴权成功了。“三从一大”老蒋继续使用,而且用得更狠,更凶,练得更细。日渐成熟的沙国力成为球队大梁,李春江、张学雷、李戈、吴庆龙以及后来的王治单、吴乃群、李晓勇,辽宁男篮历史上最强的阵容冒了出来。
  1984年,这支队伍在沈阳举办的全国锦标赛中,由于年轻经验不足,预赛中赢了有所保留的江苏队三十多分,而在决赛中却以一分的差距负于对手。
  当时江苏队的领军人物就是曾任中国男女篮主教练的宫鲁鸣。
  虽然未能在家门口为自己赢得冠军,但这支年轻的辽宁军团人员之齐整,使整个中国篮坛为之一振。不过半年时间,这支队伍几乎占据了国家男篮的半壁江山。
  最可贵也最令他人眼馋的是,那些没有进入国家队的队员同样非常优秀,与队中的国手相比实力上也并无多大差距。
  这也是“冒险”一搏的蒋兴权对国家队的第一次贡献。
  老蒋一谈到那届辽宁队总是和现在的职业队比较。“当时那支队伍在国内确实应该是最好的,每个位置上的人水平都差不多,因此大伙劲头也足,打球也都有个目标,并且队员思想也比较单纯。不像现在的一些小孩,分心、分神的事都不少,带起来难度比以前大多了。”
  为了这支球队,老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甚至因为弟子的一句玩笑,戒掉了香烟。
  在那届辽宁队中,有部分队员抽烟。老蒋很反感,主要是担心影响队员身体,有些队员没少挨他数落。
  有一次比赛,辽宁男篮在上半场被对手超过10多分,中场休息布置完战术,队员都出去了。面临巨大压力的老蒋在休息室点上了一根烟。虽然老蒋抽了两口就掐灭了,但还是不巧被回来拿护具的队员看到了。“蒋指导抽烟了,蒋指导也抽烟了……”
  这名当时的辽篮主力球员、如今的少壮派教练回忆道,当时看着起哄的队员,蒋兴权正色道:“只要你们给我把这场比赛赢了,我就从此戒烟。”下半场辽宁队员合力翻盘,最后赢了比赛,蒋兴权说到做到,那之后就彻底把烟戒了……
  在辽宁男篮史上最强阵容出炉后,八一和辽宁这两位“中国篮坛”巨人就开始了几近白刃般的格斗。他们之间的“血腥”厮杀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篮球前进的“助推剂”。
  职业化前辽宁男篮是中国篮坛当之无愧的一号人物,视夺冠军如探囊取物。老蒋带队在1988年和1989年蝉联全国联赛冠军。而他在1990年卸任辽宁男篮主教练,第一次掌管国家男篮后,继任者刘明洋带领球队在1991年和1992再度蝉联全国冠军。
  八一队撼动辽宁队惟一的办法,就是号令“三军”人马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就有了辽宁男篮在全运会上的三连亚,包括职业化后的遗憾。
  
  世界前八准备九年,不理弹劫事件
  
  事情本就是这样怪异,一张牌的好坏、一句话的对错往往会左右整个局面。50岁的蒋兴权在第一次拿起国家 男篮帅鞭时根本不会想到,当他第四次把中国男篮送进奥运村后,13年的风雨会让他大彻大悟。
  老蒋曾说过,他坐上国家主教练这个位置,不管愿不愿意,都会让那些想坐的人嫉恨。这话有些极端,但似乎也不无道理。打出成绩让你回家养老,难以完成指标你却被人当成靶子,直到最后被打成筛子……当蒋兴权每次“服从组织决定”执掌国家队时,老伴儿耿孟慧都特别担心,“当时,我真有点犹豫,我不是怕他打不好,是怕打不好之后又被人猛炒……”老太太挺实在,她为蒋兴权抱不平:“老蒋这么太岁数还要带队伍打亚锦赛,而且还要拿冠军,这压力多大啊!任务这么重,时间这么紧,打出去还好,打不出去,那可怎么办?”
  谁遇到这种情况,谁说自己不但心,那绝对是假的。蒋兴权安慰老伴儿的话就三句:尽心尽力去打,争取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和议论就让他们去说吧。那是2003年,正在新疆的老蒋往家里打电话时说的话。不过最后他还是让老伴儿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1994年是大放异彩,2000年是功亏一箦,这次绝对是典型的绝处逢生。翻开蒋兴权三进三出国家队的历史记录,我们寻找他人生轨迹的第三个答案其实很简单:赞美或是诋毁。
  
  世界前八,院长督军辽宁男篮
  
  把蒋兴权推上事业顶峰是1994年的加拿大世锦赛,就是现在我们总说的“黄金一代”那批球员历史性杀进世界八强,这也是共和国篮球记忆中最为浓重的一笔。
  1996年的宫鲁鸣,2004年的尤纳斯在奥运会上也曾带队获得过第八名的成绩,但显然第一次的“含金量”更足。
  为了这个世界第八,老蒋足足准备了九年。
  他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1985—1990年蒋兴权就曾多次出任国家青年男篮主教练,其帐下队员包括胡卫东、郑武、巩晓斌、孙军、吴庆龙、单涛等人。现云南红河男篮主教练吴庆龙回忆,蒋指导当时带国青时比带辽宁队练得还狠,我们经常是汗水流到球鞋里。不过,这批小队员都咬牙挺住了……
  最后看,这些苦和累没白吃,蒋兴权首次带这支青年军比赛,就获得日本国际邀请赛冠军,同年获得亚青杯冠军。
  “老教头”钱澄海带领老化的“88版”大败汉城后,1990年羽翼丰满的蒋兴权出任中国男篮主帅。老蒋上任后就雷厉风行地进行大换血,同年亚运会后的国家队逐步为后来的“94一代”所把持。
  出征巴塞罗那的奥运会阵容中,只保留了张勇军、孙风武、宋立刚三员老队员。不过由于老蒋和年轻队员都相对地缺乏国际大赛经验,1992年的西班牙,中国男篮在十二支参赛队中名列最后一名。
  但惨败后的蒋兴权却心里有数,他说: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交手的机会太少,要治好“恐欧美症”确实很难,但我们会抓住一切与强队交锋的机会,锻炼队伍了解对手,这次就当是交了一笔学费……
  之后的学费更加“昂贵”,老蒋带领球队多次参加国际邀请赛,胜少负多。在加拿大世锦赛前一个月还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四国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但过了20余天后,他们就连克强敌,战胜西班牙、巴西,中国男篮首次打入世界前八名。
  老蒋后来说:练好了,又熟悉了对手情况,比赛自然就赢了。
  锤炼九年终得收获,老蒋还有想法:带队更进一步。但一纸调令让他却回到沈阳。
   老伴儿耿孟慧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次,国家男篮眼看着进(奥运)前八了,老蒋却回到了地方。其实事前已经说好了,但那时候正是郑武、吴乃群、刘玉栋、胡卫东他们好的时候,那球打得真不错,回来有点可惜……不过让老蒋回来,那就回来吧,让他做行政工作,他也挺安心的,没有别的想法,都是服从组织安排……”
  毕竟国家男篮的最好纪录是蒋兴权亲自参与“创造”的,老伴儿一回忆起这段历程就充满了骄傲……
  老蒋回乡后,官越当越大——从辽宁省体育学院副院长,到院长,到辽宁省体委副主任。虽然手上有一大摊子事需要处理,但他却丝毫没有减弱对篮球的关注。
  1998年是辽宁男篮很困难的一年,球队整体实力大滑坡,而刚刚接手球队的吴庆龙纵有高招也无能为力,成绩很不理想。为了重新配合教练工作和唤醒球队斗志,同时也是怕“年轻”的大龙客场受“欺负”,老蒋放下手中的工作,作为技术顾问同辽宁男篮南下跟了几场比赛。
  他不是只顾不问,甚至有时候甚至客串“教练员”的职责。东莞是CBA第一个“魔鬼主场”,裁判的功力在这里得到最早的磨练和发挥。出马的老蒋让辽宁队和年轻的大龙在技术、心态等方面都轻松了不少……
  吴庆龙回忆时说,“蒋指导挺帮我的,从他身上我学了不少东西,尤其是技战术方面,这也为我后来的教练生涯带来很大帮助。”
  
  兵败悉尼,上海老总“忽悠”老蒋
  
  后来蒋兴权又当上了中国篮协的副主席,不过就像督军家乡球队一样,篮球场边的蒋兴权还是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中国篮球的动态。
  但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再次回到中国男篮后承受了人生最为沉痛的一次的打击。
  1997年,正当年的主帅宫鲁鸣突然提出辞职,后赴美学习。中国男篮由张斌执教,但在利雅得亚锦赛上失利,中国队失去了参加世界锦标赛的资格。张斌辞职,由王非出任主帅一职。但王非在任教不到一年后,又因为身体原因,突然提出辞职。
  篮协最后把目光投向了蒋兴权。“服从组织决定”,老蒋二话不说当起“救火队员”。
  当时蒋兴权做了最好和最坏的打算。
  事实上,这最好的和最坏的就集中体现在对法国的一场球上,好形势被法国逆转。之后倒蒋声四起,国内媒体热炒“弹劾事件”。
  当时,一些俱乐部老板和球队主教练提出两点弹劾理由:其一,蒋兴权作为国家队主帅,曾有一年多时间未接触篮球,对现役国手缺乏了解;其二,中国男篮在悉尼奥运会上败给法国队,蒋兴权战术错误,难辞其咎。
  “倒蒋派”领头人,上海东方俱乐部负责人李耀民率先发难,他的措辞很犀利:中国男篮输给法国队,而失去了进前八名的绝好机会,责任主要就在蒋兴权教练;如果现在还让他继续担任,显然是不合适的。他提出,国家队的教练应该限定在甲A队伍的教练中选拔。
  当时坊间还流传着一段的野史,说李耀民为何带头弹劾老蒋,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
  说在2000年的南方“超级杯”赛期间,东方俱乐部的老总找到蒋兴权,替上海籍国家队队员章文琪和姚明请假。理由是:一网站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宴请上海队员,蒋兴权没犹豫就准了假。
  事有凑巧,老蒋外出时恰好碰到了该网站的这位高级管理人员,当提及宴请一事时,对方马上声明:“我今晚去香港,谁也没宴请。”
  明白真相后的蒋兴权大怒,事后狠狠训了章文琪和姚明一顿。东方俱乐部老总由此与蒋兴权结怨,并在劾事件中对老蒋首先发难……
  不过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弹劾声,蒋兴权直到现在也不改口:我也不对那场比赛失利感到后悔。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当时不具备赢法国队的条件,即使胜了,那也是非常偶然的,况且这种偶然性又非常小。
  “我们的问题是出在平时的训练上。比赛开始时我们超水平发挥,采取了快打的方式,后来法国队适应了这种快节奏打法,输球也就很正常了。”
  老蒋对外界的评论似乎一概不理。错就是错,对就是对,他从来都监守这样的原则。
  当蒋兴权第三次出山时,有了上次的伤疤,老伴儿更加心疼老蒋:“第二次,领导让他干了。那就去,可是埋怨太多了。输了球,老蒋是有苦衷的。可是这铺天盖地的批评,让人受不了,我可不想让他再干了。这第三次,真的不想让他干了……”
  第三次救火带国家队,虽然这次又是在亚洲范围内,还是在中国的哈尔滨,但老蒋并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这或多或少也给自己挽回了不少颜面……(待续)
  编辑/张 澍
其他文献
国王95-105尼克斯    布朗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教练,进驻尼克斯执教后,辉煌不再。人们都在猜测到底是布朗的执教能力有限,还是他的战术尼克斯球员还没有完全领会到,就在我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尼克斯用开赛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来告诉我们球队将会越来越好。  开赛以来的连败让布朗遭遇了尴尬的局面,对尼克斯所有的期望都在失败中一点点破灭,但是布朗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依然执着地追逐着属于尼克斯的胜利。当尼克斯队来到
期刊
华盛顿特区,一个寒冷的下午,吉恩·布朗女士的起居室里挤满了华盛顿奇才队的球员。这些来自NBA的明星们无一例外地带着礼物,并且都不得不弯下腰来,以免自己的脑袋撞上低矮的天花板。你都看到了什么?是的,这个家庭被选为本赛季奇才队“家庭互动”的圣诞礼物计划之一,前者入选的最大理由就是,这幢房子年长的女主人,曾无比骄傲地宣称:自她第一次跨入华盛顿MCI联合中心现场看球开始,就没有再错过任何一场奇才队的主场比
期刊
上赛季奥本山宫殿体育馆的一场恶战,击碎了步行者积蓄了一个赛季的斗志,更击碎了老米勒夺冠的梦。本赛季他们会恢复当年的斗志么?在精神领袖退役后,他们是否能保持住老一辈的传统,拼死战斗到最后一刻,令无数个新米勒时刻上演?  “除非拿到总冠军,任何结果都意味着失败。”小奥尼尔豪气冲天地说“今年我们只强调一点:如果有人掉队了,就会被遗弃。如果我们由始至终团结一致,今年的球队将是这个城市多年来最强的一套班底。
期刊
快艇队单独给卡塞尔布置了任务,请“火星人”利用昔日同在森林狼效力的旧交关系请求斯普瑞维尔来“救急”,但在去年曾拒绝狼群1400万年薪提议的“狂人”并没有给卡塞尔面子,似乎其宁可在家继续待业也不愿意加盟快艇。如今快艇流年不利,脚部受伤的马盖特有可能赛季报销,目前绝对主将、也是本赛季MVP大热门的埃尔顿·布兰德也正在连续休战。如果再考虑到主帅邓利维本赛季结束后合同就将到期,种种不利着实令人烦恼。  当
期刊
电话那头传来了阿帽的声音,他说好几年没见面了,这回放假回去说啥也得打场球。  阿帽是绰号,至于他叫什么,我却一时想不起来。反正我知道,起这个绰号不是因为他很会盖帽,而是经常被人盖帽。在我的记忆中,阿帽在篮球场上仿佛从来没有受过人道的待遇,仿佛老天也爱开他的玩笑。球每次出界,捡球的人必是他;经常倒地还抱着球的人大多也是他;甚至受伤的人常常还是他。有阿帽在,球场的笑声不断,不是阿帽有赵本山的天赋,而是
期刊
他是另一个乔丹,只不过他的表演舞台是在街头。  他是为数不多的能够以美国街球球员身份进入NBA的典范。  六个赛季,不是一段很短的时间,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今夏,他从猛龙队被交易到了火箭队。对他来说,这是又一次的新生。  他传统,他聪明,他无畏,他坚韧。    应当承认,对于街球,NBA心中其实始终是充满敬畏的。从他们的最初接触开始,这种感觉就无比强烈。历史上,名闻遐迩的“J博士”、张伯伦、
期刊
众人期待的2005—2006赛季已经酣战一月,各路豪强表现迥异。虽然短短一个月的征程并不能作为评判一支球队的标准,但我们还是能从其中一窥各支球队的端倪。为此,我们给一些焦点球队的表现做一个评述,同时也对他们的未来走势做一个简单的展望。  先说说东区。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热队和步行者身上后,换了新帅的底特律人却抢尽了联盟的风头。桑德斯果然是个善于调教进攻的一等好手,在保留了老布朗的铁血防守美德的同
期刊
喜欢古龙先生笔下的《飞刀又见飞刀》,侠肝义胆,恩断情愁,喜欢令人目不暇接的武林英雄。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我们呼唤王者的归来,新赛季湖人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蜕变的科比·布莱恩特变得更加成熟,一股强大的领袖气质油然而生,梦幻般的开局把我们带到了那伟大的“飞人”时代,过分的相似让“飞人”再见“飞人”。  菲尔的回归,让不甘寂寞的湖人再次成为镁光灯下的焦点。赛季初湖人的优异表现就像一部大片即将上演的前奏,来
期刊
天才的极限在哪里?似乎现在还没有人就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先说点儿偏门的——在中国台球界,现在有两个杰出的人物,一男一女,分别是丁俊晖和潘晓婷,除了性别不同,他俩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亲从小都不让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是成天打台球。这不由得让我们深思:在体育界,所谓的天才不计其数,可他们的父亲凭什么就能看定自己的孩子,将来会称霸世界呢?事实上这个道理在NBA也是通用的:当詹姆
期刊
诺维茨基用8年时间终于走到这一步,但同莫宁的14年和佩顿的16年才得到这么一个总冠军相比,8年时间算得了什么?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从不同的球队走到了一起,球技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也经历着从首发沦落到替补,但在他们心中那团誓要获得总冠军的热火永远燃烧着。看看莫宁不顾生命危险隔人盖掉对手的球,还有佩顿在最后时刻迈着沉重的脚步突破上篮命中,试问联盟中还有谁能够在自己即将退役的时候还不顾一切地拼着老命?我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