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着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利用故事的途径让小学生进入学习的园地,这种策略可以让小学生更乐于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成效。想要完成一个很好的故事教学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虽然故事本身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不同的故事题材,不同的说故事者、不同的听众,不同的场地,都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事先是否做好说故事的准备,是故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成败的关键。
  
  一、故事的筛选
  
  在进行教学前,选择适合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工作。故事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喜好,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品德及符合《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价值。当然,不同年龄的阅读者对于故事性会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对年幼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故事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清楚的故事脉络才易于学生充分掌握。而对于年龄较大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因为已懂得欣赏故事性以外的人物刻画,故事书的美妙等阅读的乐趣,所以选择的范围更为广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2.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正值小学阶段)。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皮亚杰认为教学应适应儿童智力的发展,遵循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进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保证各个阶段的顺利演进。
  
  二、说故事的技巧
  
  每个人因为成长背景、个性、表达方式、生活经验不同,讲故事的风格也会不一样,同样的故事,由不一样的人来说,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讲故事没有标准模式,可依故事种类、说故事的情景、时间、听故事的对象等自然调整。有人认为说故事时若能依情景、时机变化音量、语调及语气,会使故事更为生动,而故事要吸引人还必须注意下列原则:
  1.说故事的场所要让人觉得舒适温馨;2.说故事前,先设计简单而特殊的开场;3.要留意学生的反应,随时回应并与学生保持眼光的接触;4.在说故事时,设计简单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参与;5.运用学生的疑问来引发思考和讨论;6.妥善使用辅助道具来说故事;7.灵活运用故事,勿死记内容;8.准备评量表作为回馈的依据。
  除了以上的原则之外,说故事时还应掌握以下技巧:
  1.熟记故事内容、抓住故事的主题,了解欲传达的故事的重点;2.了解说故事对象的年龄层次与心智发展,选择符合其年龄的故事,并把故事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3.实地练习说故事的技巧,可以利用摄像机来纠正自己或将故事内容事先讲给大家听;4.可以卡片、布偶或故事书等不同方式呈现故事内容;5.讲故事时,留意课堂环境、自己的位置,并注意讲故事时的音量大小、动作表现才能将故事说得生动有趣;6.开始说故事时,可以用微笑、唱儿歌或用小道具来引起说故事对象的兴趣。
  
  三、故事教学的方式
  
  说故事与故事教学的不同在于前者只是将故事文本的内容叙述表达出来,而后者则是除了叙述故事内容之外,还包含教学者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相关活动,这里主要是指如何把故事教学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当中。
  进行故事教学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分为朗读、导读、独立阅读、讨论、应用媒体、延伸活动等方式。
  1.朗读。就是按照书中的文字逐字逐句读,可以由教师将故事准确、完整地念给小学生听,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大声朗读。朗读时要鼓励学生主动掌握内容的意思、语句的结构,并且能够预测后文,猜故事的情节发展。
  2.导读。主要是提供解决阅读困难的方法,当学生在阅读一本书时,如果遇到不懂的字或文意,大人可以给予提示,同时让学生发现作者表达意义的方式,经由导读,学生可以先行了解故事内容,主动参与对文字的读念,产生信心和兴趣。
  3.独立阅读。就是让学生自觉选书来阅读、不断地阅读。若能获得大人鼓励和支持,学生自发性的活动会长久持续,将阅读视为自然的活动。
  4.讨论。讨论是听、说和观察的沟通过程,双方在提出疑问与表达意见中,产生应用、解释自己的观念和改变、重组自己的看法。透过这个历程,参与讨论的人能由不同观点来检视议题,也在分享和冲突中让彼此解决问题,包括接纳别人的想法。
  将讨论应用于故事中,主要目的是让师生有沟通、思考和发表的机会。师生讨论方式,有双方积极互动的模式、教导式互动的模式、表演倾向的互动模式。教师可以透过故事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主题理解与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获益良多,尤其是故事后的讨论,因为学生已经清楚地了解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从故事的脉络中明白故事的旨意,所以故事后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思考更清晰。
  5.应用媒体。在今日电子影音设备发达的时代,说故事者如果只是使用口语和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有时无法满足小学生需要。适时地加入一些媒体辅助说故事活动,更能增加故事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如偶具、图片、视频等,更能增加吸引力。国内许多的研究皆认为,运用道具、媒体来说故事,除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连贯情节,还可以加深学生的感官接受力和理解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故事教学时若能妥善地运用咨询媒体,不但能加深学生听觉及视觉上的感官刺激,引发学习的动机,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成效。
  6.延伸活动。延伸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小学生专注投入并参与其中,希望小学生能由内而外感受整个故事,以启发小学生对故事的反应,进而延伸到对《品德与社会》内容的理解。举凡能帮助小学生去感受对故事反应的活动,都可以纳入延伸活动,例如,角色扮演、涂鸦、舞蹈、喜剧、故事改写创作、复述故事等都可以让学生专注投入故事当中。延伸活动的设计可以将整个故事阅读活动统整起来。透过扮演、分享经验、学生学习欣赏、容忍、体会角色的问题、让学生掌握故事中熟悉的部分,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提高自信心,同时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延伸活动并不拘泥任何形式,还可以利用媒体、艺术、音乐等方式再一次重温故事的剧情、角色、活动,使故事教学写下美好的句点。
  以上几项故事教学的方式,提供进行故事教学活动的参考。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进行中,事先将故事文本制作成投影片以导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明白故事的大意,使学生从故事内容中去预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各个教学单元故事内容所欲传达的品格核心价值内涵,再经由教师的提问引发同学讨论,借由讨论的过程加深对整个主题单元核心价值的认知,并辅以角色扮演及学习单填写等延伸活动,让学生有更深层的体验与省思。所以整个故事教学的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品德外,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与习惯,还会让我们的故事教学更见深度广度,也可协助学生们提升自己的生活品位。
其他文献
保留牙根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共同的愿望,外伤或龋坏导致的牙根损坏达釉牙骨质界处缘龈下时是口腔修复医师深感棘手的问题,如何做到既要保留残根又要维护牙周健康,同时作出美观和固
<正>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股票期权成为确定知识资本产权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知
早些年,有人认为:小学生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能写会算就行了.思想品德课学不学没关系。这种想法.不但社会上有.学校老师中也极为常见。然而,许多教育家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潜藏
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永恒话题。技校生职业素养的缺失必然阻碍技校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导致技校学生职业素养缺失的原因作了探析,并结合作者学校坚持培养和引
对病死、死因不明或染疫生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规模猪场一项重要工作,动物疫病防控部门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建设焚化炉对病死猪进行焚毁处理。
<正>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喝茶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研究团队在2003年至2005年间,收集了957名55岁以上的中国成年人茶叶消费量的信息,每隔2年研究人员会评
山水田园诗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谢灵运是其代表人物之一。山水风格之所以在他笔下焕发光彩也与其个人性格和追求有一定的关系。这类诗歌多以山水之景和田
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有学习需求,但由于工学矛盾突出、自身自学能力弱,加之《高等数学》课程内容抽象,如何保证远程开放教育中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一直是广大老师面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