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护心,重构希望r——初中抑郁自残女生个案辅导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初二女生受不良家庭因素、负性生活事件及非理性认知等诸多因素的持续影响,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并伴随频繁自伤行为及强烈自杀意念.心理教师在她出现当众自伤行为后,即刻介入干预,通过共情、无条件接纳、积极关注等技术,与其快速建立关系,做好应急处置;后续整合使用焦点解决、认知行为、沙盘游戏等疗法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发现资源、重构希望;同时,积极推进家校联席、转介就医、科任联席、朋辈陪伴等护心工程,全面陪护其面对心理困境,构建与维护有利于其成长的支持资源,进而度过一次次的心理危机.
其他文献
目前,发生校园危机的原因更加多样化,预防和处理校园危机的难度增加.国内关于校园危机的研究现状及了解程度落后于校园危机发生的现状,校园危机的预防和干预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处于人生重大选择点,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牵动着无数高中生家长的心,他们更加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甘肃省兰州市第七中学在一次校园危机出现之后,及时启动干预方案,有序、有效地进行危机事件干预,保障了全校师生内心的安全稳定,对进一步探索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采用行为疗法,引导一名小学生改变以往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理解他人,帮助其建立新的理性思维模式,完善人格,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同学沟通,而不是以敌对的、情绪化的行为方式对待同学.
OB训练是一种提升受训对象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为检测OB训练对于提升高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作用,选取323名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筛选出40人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实验组20名学生进行为期四周的OB训练,实验前后均测量两组被试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控制组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两组后测差异显著.因此得出结论,OB训练可有效提升高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青少年期心理危机的主要形成因素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次单元咨询模式,可以在一次性咨询中协助当事人发掘出生命的意义与力量.它以问题解决为咨询的表层目标,以建立生命意义与力量为咨询的深层目标,让当事人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力量,放弃原有念头.
一次常规的教学视导工作中,数学教研员杨老师正在听取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上课.这是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教的是简单的数字加法,面对四五十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授课教师竟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节课都在匆匆赶时间,一个个教学环节如走马灯似地一晃而过,学生们的情绪在慢慢消减,从刚开始万马奔腾似的群情激昂,到像战败的士兵般丢盔弃甲,以致最后偃旗息鼓.整个课堂静得像一片风吹过的草原,学生们如低头吃草的羔羊,眼睛缺少了光彩.
近年来,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的康复教育过程中,自闭症儿童暴露出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忽视心理潜能挖掘、融合教育有待提高、社会支持不够等.同时梳理了影响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从两方面对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体提出了相应的教育举措,为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教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以“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模式作为区域心理教研工作室的特色活动,通过教师个体间的磨课交流、思维碰撞,群体间的评课研讨、深入探索,都能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又或是针对同一活动,从不同的视角展开,呈现出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专业素质提升了,区域心理教育教研也得到了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探索课堂改革创新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心理课上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目前多数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不少学校大课间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对此,可以开展大课间心理游戏活动,拓展大课间活动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个性心理品质.本文主要论述了将团体心理游戏融入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以及相关策略.
随班就读是保障特殊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除了常规教育的基本要求,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策略.以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入学适应性教育为例,从加强家校联系、班级管理、个人自信激发三个方面,结合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阐述了在特殊儿童一年级入学适应性教育方面可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妨害药品管理罪,该罪的正确适用有赖于从法教义学层面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该罪的保护法益并非抽象的药品管理秩序或者其与公众健康、生命权益的简单组合,而只能是用药公众的健康和生命权益.该罪的犯罪类型也不是具体危险犯,而是属于抽象危险犯范畴的准抽象危险犯.在该罪的司法适用方面,重点是对其构成要件进行准确的认定.在认定逻辑上,首先要明确其构成要件中的四种违法行为类型,其次是从涉案药品本身的安全性角度,对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做出合理的判断.同时,在该罪与其他犯罪发生竞合时,应根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