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领域的研究

来源 :安家(建筑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建筑是我国社会变迁的见证,是古代劳动科技与艺术的凝练与承载,更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古建筑因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失去了原本的容貌,加快古建筑的修复和维护进程迫在眉睫。BIM技术作为集成三维建模和建筑信息的新技术,其模拟性、可视性、协调性等特点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应用推广有巨大优势。本文就我国BIM技术发展情况简要论述,分析古建筑保护传统方式存在的不足,研究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以期为古建筑保护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参考模式。
  关键词:BIM技术、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一、BIM技术发展前景
  BIM即建筑信息化模型,它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代表建筑信息模型化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指关于建筑信息模型化和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它的基本理念是:以建筑信息为基础,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提高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运行和维护的效率和水平。实现建筑全生命期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期成本等关键方面的优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IM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并成为继CAD技术之后行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新技术。
  BIM技术作为新兴的3D数字信息技术主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思想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全程监控,使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的范围内。通过对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分析了解到,BIM技術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一是质量的保证,二是设计效率的提高,三是实验数据对以后维护的完善机制。
  BIM技术源于国外,因此在软硬件等方面相对成熟,应用范围较广。我国引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应用范围也有局限,主要应用于建筑领域合理的控制造价、模拟建造周期等。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BIM技术将会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得到密切关注和广泛应用。
  二、传统古建筑保护方法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建筑由于历史文化和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颇具特色,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必须走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的道路。虽然我国已经形成带病延年、修旧如旧、落价重修、原址新建等较为完善的传统修复体系,但近年来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使古建筑保护领域工作量增大,传统古建筑修复和维护的弊端显露。
  1.人财物消耗大
  木结构建筑是在我国古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微生物劣化机理是我国进行古建筑保护及修复不可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文物保护人员得深入分析和研究,定期对建筑文物进行维护。木构架建筑产生劣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地理原因、气候原因、自身原因等,这些因素若仅靠人工预测分析,在文物修复后的维护过程中将会有巨大的工作量。另外,一些古建筑由于建造时间和环境的不同,结构形式不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从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类型等对建筑进行多角度分析,才能完成有效的信息测绘,导致传统方法在古建筑修复方面显得力所不及。
  2.缺乏规范指导
  虽然近年来文物保护单位对于古建筑保护工作给予足够的支持,但是不同地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在修复观念、修复技能等方面比较落后。齐长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长城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在山东博山地区的齐长城因为“相貌”破败残旧被推翻重建,原址建立起模仿北京明清长城的仿古长城。经过专家鉴定,该区域内的长城已造成了无法复原的破坏,令人惋惜。全国古建筑修复没有规范的标准和统一的要求,一些工作人员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和理论指导,不能充分认识到古建筑的价值。甚至有些单位修缮单位盲目使用新技术,使得古建筑产生严重的损伤,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智能化程度低
  传统保护方式无法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测和演练,只能利用一些警示牌和围护装置减少险情。例如以框架式木质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总体性、综合性很强,因此预防火灾和雷击十分有必要。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特点与现代有所区别,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优秀的古建筑都是传统科技与文化的结晶,从建筑整体到内部构件,从建筑表面到结构内部,每一处都是经过精心打磨,每一部分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几乎每年,我国都会因为一些灾害损失一批古建筑。与战争时代不同,和平年代完全可以防止悲剧的发生,应该多利用科技手段避免古建筑因天灾人祸被毁。
  4.数据准确率低且工程量大
  现阶段我国古建筑的传统修复方式大概分为两种:一是对于破坏程度较小的古建筑,选择在保证建筑原真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修缮;二是对于破坏程度较为严重的古建筑,选择原址重建。以上两种修复方式都要精确的测绘信息,这就对现场工程的可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对古建筑测绘的数据准确率低且工程量大,因此需要加强对古建筑的测绘信息的准确度。
  三、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BIM技术的定义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的特性数字表达,共享的知识资源以及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各专业参与方通过在BIM 中进行相关数据信息操作,以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责。BIM技术就是将目前较为分散的用于古建筑的科学技术有机整合并互相建立联系,达到1+1>2的理想结果。
  1.BIM技术可以建立完整的古建筑三维模型数据库
  近年来,计算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果。GPS、近景摄影测量、全站仪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使得古建筑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效率大大提升,坐标点云数据更能采集复杂不规则的建筑以便获得精确、完整、有效的数据。因此近几年间,数字化技术不断被推广应用于古建筑的修复与保护中,其中国内有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凹版印刷株式会社合作的“数字故宫”项目;浙江大学开发的敦煌石窟虚拟漫游与壁画复原系统,这些都是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古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对于三维建筑模型数据库,美国的“数字方舟”可以说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这些点云数据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推进虚拟现实的旅游观赏,建立高科技的全新古建筑旅游模式,即使远在万里,也能身临其境观赏精美绝伦的古建筑,并且还减少了游客不遵守相关规定而造成的建筑物损坏的可能;另一方面三维模型数据可以永久保存,以防将来古建筑进一步损坏无法考察原貌时,提出最令人信服且具有权威性的三维模型。另外,将BIM技术应用方法贯穿到整个项目的发展周期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数据量大、数据共享性大等相关问题。通过BIM技术存储古建筑的相关测绘信息,从而建立古建筑的电子信息档案,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信息共享,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期成本等关键方面的优化。这不仅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及研究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古建筑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BIM技术可以建立古建筑修复的区域模型
  古建筑经受时光和岁月的洗礼,多数已经支离破碎或者残损缺失,原真性较高的古建筑三维模型,使得古建筑历史研究的学者,能基于现存三维模型推理并假设古建筑完好无损时的状态,通过BIM软件,我们可以在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修复区域的大致三维模型,模拟修复过程并提出最佳修复方案,当代很多古建筑保护不当或者修复过程中的错误判断和盲目探索,永久损伤无法弥补,BIM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规避方案决策造成的风险。此外,还可以通过BIM技术研究建筑周围环境与其关系,从历史回顾、调查走访、文献调查等方面进行定性分析以及从地势、气候、人文等多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再将得到的信息数据借助BIM技术做成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更加方便地发现问题,从而优化保护和修复方案,缩减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
  3.BIM技术可以建立全生命周期修复工程模型
  将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相关信息与古建筑修复模型相结合,进一步着手修复古建筑,建筑工程材料领域也研究出SHCC、生物酶、纤维复合材料等加固修复材料,通过将以上数据建立数据库或数字档案并导入BIM数据系统,再由BIM软件进行全周期设施管理分析,基于已知数据重建已经不存在的、或者毁坏的古建筑,计算需要修复“修旧如旧”或者复原“以旧换新”的相关数据,并选取与之适宜的工程材料和施工技术。这种全周期管理古建筑修复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在维修后期,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古建筑的维护,包括管线整合与碰撞检查,设计错漏碰缺检查。BIM技术作为一个信息载体,可以用来协调建筑项目内各专业的碰撞问题,以及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参与各方的管理问题。
  4.BIM技术可以对古建筑进行有效监管控制
  BIM技术可以实现空间的转化,相对于传统古建筑修复方式,BIM技术更加直观,能够使古建筑修复与重建等监理工程在运行时变得可视化。因其直观化的特性,能够更加清楚方便地获得相关信息,降低了古建筑修复难度并提高了修复效率。得益于BIM技术的模拟性,在施工阶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对失误的精准判断,避免发生影响工程质量的低级错误,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此外,还可以通過利用BIM相关软件,在设计阶段,进行紧急疏散和节能减排等实验,提前制定相关应急方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财产损失。在后期运营阶段,也可以模拟突发状况,不断优化相关设施和应急方案。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对着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防止其遭受更多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还要充分挖掘其利用价值,开放参观积极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对古建筑修复领域传统方式的总结和新方法的尝试研究很有意义。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技术的载体,将会在未来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BIM技术作为新兴的建筑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领域发挥着其独特的功效。将传统的古建筑保护向古建筑信息数字化保护转变,实现数量质量一把抓,不仅更加高效的完成修复工作,质量也得到了保证。这也是 BIM技术在中国古建筑的维护中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BIM 技术的应用也会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而变得更为广泛化,BIM技术终将会实现其在古建筑修复领域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成丽媛.BIM技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砖瓦,2021(06):78-79.
  [2]汪梓豪,程希莹,操强,马晓东.基于BIM技术的古建筑修复研究[J].安徽建筑,2021,28(05):5-6.
  本研究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名称“BIM技术在古建筑修复领域推广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s202010429177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现在社会上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已经不同于之前,要求目前建筑工程应该真正站在环保的角度上去开展施工。所以也就要求真正践行绿色施工理念,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完善管理模式,向高质量管理工作带动绿色施工的目的。  关键词:绿色施工理念;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  关于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理念出现,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观察目前,各大
期刊
摘要:建筑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的基本,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近年我国建筑数量的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建筑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时会由于追求效率而忽略其实用性。因此相关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视,全方面把控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设计中的问题开始着手进行分析,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对策  引言: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工程扮演着至关
期刊
摘要:土工合成材料,特别是新型合成材料,在技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在材料性能和价格上的双重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未标注的边坡相比,土工格栅加固边坡能显著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复合材料加筋土技术、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及复合排水材料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土工;合成材料;道路桥梁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个具有广泛标识符的通用术语,用于加固或保护土壤。它主要是一种深层建筑材
期刊
摘要:在货车运行过程中经常受到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出现难以正常运行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开展货车的检修工作,其中轮轴作为构成转向架的关键零件,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转向架和货车正常运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本文将货车轮轴检修流程的改造作为核心,对优化流程的意义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指出了检修工作的常见问题,最后从四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期望可以推动轮轴检修的现代化。  关键词:货车轮轴;检修工艺;流程改造 
期刊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新一代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大跨度桥梁、超高层建筑、海洋工程以及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原材料对UHPC力学性能影响研究动态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述,并对今后UHPC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原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TU528 文
期刊
摘要:我国传统丧葬风俗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改革逐步发展起来,且近年来受西方墓园设计的影响极大,出现了大量城市墓园。城镇化进程不断提高,加剧了城市的用地问题,同时殡葬用地不断扩充,对于现代土地利用和发展有较大阻碍,殡葬用地与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本文以中国城市墓园消隐化发展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和现代墓葬空间的空间形制、文化理念、殡葬方式等方面着手,充分借助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来了解具体的城
期刊
摘要:随着电网企业的发展,传统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无法已无法满足电力企业日新月异的消防管控需求。本文站在消防管理顶层设计角度,探索构建消防安全“网-链-点”管理体系。通过明确消防管控“要点”及“工作点”,连接形成涵盖重点区域的人员、装备、供应、机制、技术、信息的六大消防安全统一管理业务“链”,继而相互联结构建“管理网”,实现对消防安全的全面化、立体化、智能化管控,进一步优化了电力企业的重点区域消防安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设项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加强监督。本文基于建设工程的实际发展,以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建设水平为目标,提出相关的监督方案。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关键环节;相关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部分,加强工程建设成本管理的所有工作环节非常重要。但是,目
期刊
摘要:软弱地基施工遇到地基设计不合理、结构裂缝、材料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必然会影响软弱地基整体施工质量和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软弱地基施工中,要高度重视地基处理,采取恰当控制策略,保障桩基础施工效果全面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建筑行业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持。加强对房屋地基处理效果,提高软弱地基基础施工的控制效率,为软弱地基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保障。  关键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要
期刊
摘要:在钢铁厂的生产环节中,钢产品在制作时会出现一定锌循环,当其经过高炉系统时,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情況下锌会在高炉内部循环富集,进而出现较高的锌负荷,在生产过程产生较大的危害。鉴于此,本文探究钢铁厂在生产阶段所出现的锌循环,分析其在高炉内部的循环路径,讨论负荷变化情况,并阐述其对高炉所产生的危害性,最后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旨在防治高炉中的锌量过多,保障钢铁制造流程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