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来源 :大众科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eng7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始终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经济法体系在过去数十年间,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空白逐渐走向成熟完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经济法在不断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需求、不断适应最新国情变化的方向的过程中持续发展,并为市场经济体系提供了愈显良好的法治环境。未来我国经济法必须继续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实现现代化。对于实践中忽视了经济法相关功能而产生的缺失应进行弥补,同时也有必要将公共经济纳入经济体系,探寻优化公私经济二元结构的有效策略,在现代化法治的良好框架下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系和经济法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经济法;现代化;思考
  引言:
  经济现代化是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保障,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推进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在早期,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视角出发,聚焦讨论经济制度尤其是公有制与私有制关系方面的问题。这些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构建之初的意义和成果都十分重要,起到了回答市场经济“是什么”?、“怎么建设?”等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的作用。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成熟,核心问题也逐渐变成了“如何发展好?”和“法治建设如何跟进?”等。因此,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需求必然催生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现实需求。就当代事实来看,我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和研究方面的缺失,也确实更多地集中在经济法方面,这种缺乏经济法视角观察、对经济法功能认识和发挥不足的局面需要尽快得到扭转。因此,我国经济法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成为了市场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要重视现代化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结构优化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完善经济法体系来为市场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提供相应保障。
  一、现代化经济法的特征
  在现代化经济法体系下,法律对于政府干预、市场主体活动规律,市场机制效果与缺陷等问题有着成熟而正确的认识,经济法律对于经济体系的调节效果也往往呈现良性。根据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践现状来看,现代化经济法表现出基于有限理性假设、限制政府干预幅度、主张经济民主等一系列特征。关于“有限理性”这一基本假设,事实上社会和經济的发展结果表明,具体个人对于社会的发展既不能进行全面控制,也不能完全获取所有信息情报,进而绝无可能达到微观经济学中所假设的那种“完全理性”状态。正因如此,个人的行为有必要受到一定程度的社会规则约束,并最好接受和认可其价值引导。关于限制政府干预这一理念,西方经济理论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除了在少数特殊时期,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主张“大市场”、“小政府”的。而就市场手段与计划手段的实践效果对比来看,合理限制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和市场主体的强制干预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这一问题的实质重点其实并不在于应然性方面的讨论,而是在于具体如何规定政府的干预方式以及站在何种价值立场上评价政府的调控干预。
  二、经济法现代化支撑经济体系现代化的理论分析
  研究我国经济法现代化的问题,首先应分析清楚现代化经济法为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以及这种支撑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即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法”的逻辑框架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
  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其各个层面、各个组成要素错纵交织。而基于经济类型、经济理念、经济机制和经济体制四个视角来看,各个层面的要素及其在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预期作用,都离不开经济法的支持。如果缺失了有效的现代化经济法制度,不仅各层面自身会遭受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广泛存在的勾连关系,这种不利影响还会向其他层面扩散传递。
  2.1经济类型视角
  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二者形成的“虚实二元结构”是当代经济体系构成的基本特征。就二者关系而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体系的骨架和根基,而金融体系则是为其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发挥“输血”作用的存在。在实践中,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都缺少不了经济法的调整、引导作用。具体制度设置来看,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竞争法、税法、审计法等经济法制度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体系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包括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市场主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防范控制金融风险等等。
  2.2经济理念视角
  从经济理念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有能力、有空间去融入一些重要的当代经济理念,包括但不限于创新理念、开发理念、生态理念、可持续理念、包容性理念等等。传统经济体系存在的缺乏创新动力、以环境牺牲为经济发展代价、开放性欠缺、包容度不足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和弊病已经是公认的发展教训。也正因如此,现代化经济体系着重强调要发展创新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开放度和包容性的经济。要想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理念诉求,仅依靠市场自身机制是完全不够甚至可能起到反向作用的,这种情况下,通过完善的现代化经济法体系来给出财税、金融、产业、竞争等方面的制度支持,就显得尤为关键。
  2.3经济机制视角
  从经济机制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通常存在市场机制、分配机制和区域发展机制这三大机制。与之相对应地,也形成了三大现代化体系,即现代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区域发展体系。这三种机制和三个体系相互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并共同发挥作用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影响效应。例如,统一公平、 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的基础。在现代化市场体系运营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巨量的交易、形成着丰富而纷繁的合作或竞争关系、同时产生着新的财富或发生着财富转移,这就必然要求分配体系能够科学正确地处理好公平与效率这两种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实现微妙的平衡统一。
  而区域之间的发展,是现代化市场体系、分配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延伸,因此构建良好的区域发展格局,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任。基于上述客观规律和现实需求,现代化经济法就应扮演好“分配法”和“促进发展法”的角色,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良性、有序、可持续的道路上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2.4经济体制视角
  最后,从经济体制的视角來看,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首先就需要现代化的经济体制。前文所述的三种机制和三种关系,事实上都只能在特定经济体制框架内存在和运行,换言之,如果这个经济体制框架本身存在问题和缺陷,就会直接对其中的各项机制、关系构成不利影响,限制其良好发挥作用。基于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教训来看,现代化的经济体制应合理安排、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这一核心问题上的相互关系,要让二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促进形成创新的、开放的、包容共惠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济模式。基于这一逻辑可以认为,摆在经济法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在立法理念和价值导向上,平衡正确地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作用之间关系。这一问题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回答,将直接关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效率高低。
  三、经济法现代化是经济体系现代化的促进力量和制度保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地推进经济体系的整体现代化,经济法也在此历史过程中与之相适配地经历了一个从初创诞生到不断发展日渐成熟的过程。同时,大量颁布出台的经济法律对于深化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进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前文所述的四大视角主要是从静态分析经济法是如何支撑、保障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的,而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关注经济体系不断优化结构、稳步迈向现代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经济法如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发挥保障性作用和促进性作用。
  3.1经济法如何促进经济体系现代化
  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最大前提在于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为此,就必须充分结合前文所述的经济理念、体制框架、运行机制等关键性要素,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内部优化和转型升级,促使我国经济体系从粗放、低效、无序的传统模式循序渐进地向高效、有序的现代化模式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意识形态、理论认知、现实利益联结、阶层固化倾向等一系列因素,转变面临着多重阻力。这种情形下,单单依靠经济系统自身的内部力量和市场机制是远远“力不从心”,甚至可能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的。此时,经济法的外部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了。
  经济体系的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因此既涉及速度快慢问题,也涉及质量优劣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增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做蛋糕”与“切蛋糕”之间的关系,都是对一国经济体系和经济法现代化发展提出的巨大考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已经充分证明,对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追求、对效率与公平问题的欠妥处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漠视等,都会造成国民经济“大却不强”、发展社会成本居高不下、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要求等弊端。因此在当代中国,我们所追求和奋力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种强调高质量发展,主张内涵式发展的经济体系。在这种经济体系下,创新、绿色、包容、开放等理念必需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或要求,可采取的手段包括鼓励有效创新、限制或惩戒破坏式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收入分配格局更为公平等等。而上述手段在具体的施用和执行过程中,必然离不开金融、产业、劳资、竞争、环保等领域的经济法制度来发挥行为约束及行为引导的重要作用。
  此外,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增长,除了有赖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需要经济体制、经济机制的相应优化。其中,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有效地规划安排市场与政府二者各自的职能,如何妥善处理二者在资源配置问题上的复杂关系。对于这一问题的长效稳定回答,不应像过去那样仅仅只是“行政命令”、“中央指示”等,而是应当对经济法的作用和地位给予更高的重视,及时地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来将理论研究成果转换为实践成果。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为例,这一事项往往涉及到要改变既存的固化观念、老旧做法,显然不能指望市场主体尤其是既得利益群体自发地开展相应行动。在这种局面下,政府发挥规划布局作用和引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效。而政府依托公权力对市场主体、市场活动进行事实干预的行为的合法性就首先需要经济法来予以确认;同时,为了确保政府的干预行为在合理范围内以合理形式进行,就也需要经济法来设置相关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和引导。这在实质上,就是一个经济法发挥调节、听到作用,促进参与市场活动的各方主体合理、有序行使各自权利,将诸多利益矛盾冲突最大化平衡的动态过程。
  3.2经济法的保障作用不应缺位
  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将该体系作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手段,是我国在经历了长期历史实践过程后得出的重要论断。事实上,早在晚清时期,中国就因内忧外患而做出了一些推动国家在一些领域走向现代化的努力,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但不论是晚清时期还是民国时期进行的现代化推动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一方面,失败的根本原因无疑在于不能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从具体实践过程的角度来看的话,不难发现由于“人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使得法律制度保障出现大面积缺失,是导致现代化尝试推进处处受阻的重要直接原因。这些历史经验教训反复论证着一个客观规律,即实现法律制度的现代化,是其他各领域高效顺利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1954年,在我国的首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被正式提出。并且在其后的约十年间,中国也较快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解放战争后的一片废墟上重获生机。但在这一系列空前的瞩目成就背后,法律制度的缺环问题一直深存隐患。这种可以说是大面积的法治空白之所以存在,一方面与当时的严峻政治形势、国际形势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彼时中国对法律制度与社会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法律制度引导、保障作用的认知程度确实存在不足。鉴于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着对配套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认识科学程度,法律制度对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引导、保障作用日益明显。21世纪以来,我国在更广阔的领域进一步加快了从传统老旧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例如不仅加快推进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一次现代化”,同时也着力探索和推进以信息化为标志的“二次现代化”,并紧跟经济全球化大潮趋势,积极在国际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和引领作用。   我国在这些结构调整或是经济体系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适时提高法律制度的保障效果、强化法律的保障功能,才能使得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和国家整体现代化的进程始终处于稳步迈进的状态。因此,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近年来的实践成果来看,构建现代化的经济体系须臾不能缺少现代化的经济法作为保障,这是一个得到了反复论证的基本论断。在新时期推进经济体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始终需要金融、财政、税收、审计、产业、竞争、产品等各领域经济法律发挥的协调、引导、保障作用。这些法律制度不但能够从不同的维度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型,同时也有助于为经济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协调、高效率运行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可以认为,现代化经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都是现代化经济系统中各个“齿轮”有序、平稳转动的关键性促进因素和重要保障。
  基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加强构建符合时代形势需求的现代化经济法,有必要成为一条贯彻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主线。如果我们忽视或是偏离了这条主线,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进程就会面临严重的阻碍因素。具体而言,现代经济法本质上作为一部调整政府宏观调控权力与市场机制之间关系的法律,其对于经济体系现代化的进程所发挥的作用是体现在很多方面的。例如,现代化的经济法能够为市场主体开展公平有序竞争营造良好稳定环境,进而有利于我国形成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又如,现代化经济法对于政府基于行政权力开展的市场调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约束,同时也规定出了合理的开展形式,这就有利于市场机制在对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能避免一些诸如自发性、盲目性之类的弊端。
  因此,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来看,现代化的经济法治理体系是至关重要要的促进因素和基本保障。要对现代化经济法的作用形成正确、充分的认识,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在经济体系的各个领域都避免法律缺位的不利局面形成。
  四、推进经济法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握的若干要点
  4.1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客观依据,完善经济法结构
  现代化经济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促进因素和保障因素,换言之,经济法“是什么”、“怎么定”的问题,其回答自然应取决于其服务对象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求。因此,决定现代化经济法概念、性质、体系结构、规则设置等事项的客观依据,应当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具体实践需求。只有理解了这一逻辑,才能避免在经济法中过度地强度行政性和政府干预,错误地把经济法异变为“经济行政法”,违背经济体制改革的“初心”。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来看,现代化经济法也应相对应地分出“宏观调控制度”和“市场法规制度”两大方面。再加上经济法的主体制度这一部分,就形成了现代化经济法“一体两翼”的科学结构。
  4.2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依据,丰富经济法主体理论
  在现代化经济法体系中,最主要的法律关系主体是消费者和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即生产经营者。基于这一基本现实可以认为,经济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因以消费者和经营者为主要,同时也包括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若干其他特殊主体。这就决定了我们看待现代化经济法时,要从消费者与企业的角度出发,而非只聚焦于市场行为主体与政府监管力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清楚,经济法并不仅仅只是调整生产经营消费行为与经济活动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还在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因市场活动行为而产生的合作、竞争等关系和由此产生的利益联结。只有正确地把消费者视作了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主体,才能做到正确认识经济法的本质所在,进而精准把握推进经济法现代化改革的正确路径。
  4.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规制法理论和宏观调控理论
  其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市场规制法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论,经济秩序的价值倡导理论,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提供保障的理论,协调平衡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理论,鼓励创新高效和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的理论,行政力量依法精准合理实施干预的理论。对于这七个理论方面,现代化经济法应结合具体的經济体系建设实践需求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并对新生的市场经济问题及时做出司法解释回应或立法回应。
  其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宏观调控法理论。宏观调控法的宪法基础在现行《宪法》的第十五条中已有明文规定。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依法开展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制度的独特优势;而将这种优势通过法律确定下来,则是我国经济法的鲜明特色。经济法在理念上应坚定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同时也应对系统性风险和国际经济安全等问题做出法律制度安排上的积极回应。此外,对于供给侧管理与需求侧管理优化配置理论,宏观调控智能化理论,保障发展规划、财政、金融协同一致理论等较新的理论成果,经济法也理应对其有所体现并通过法条设置予以反映。
  结束语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是一项历史意义重大的系统性工程。这项工程涉及诸多层面、大量关联要素,有着复杂的内部结构,因此形成了艰巨的挑战。而肩负历史重任、应对好这些挑战,就必定少不了现代化经济法提供的支持作用、促进作用和重要保障作用。因此,一方面应对经济法之于经济体系能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会起到作用、在哪些领域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等问题形成充分认知;另一方面,也必须根据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客观需求,找准经济法现代化推进的正确方向,让经济法在实现自我现代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好更优地服务于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晶.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0(01):114-116.
  [2]徐孟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经济法理论问题[J]. 经济法研究,2018(02):37.
  [3]王荦.基于中国经济法现代化思考[J].法制博览,2019(25):214+216.
  [4]姚莹.经济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法[J].法制博览,2018(28):138+139.
  [5]彭佳豪.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法制博览,2019(01):243.
  [6]周小煜.关于我国经济法的现代化思考[J].全国商情,2016(26):90-91.
其他文献
摘 要: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小学开设书法教学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写作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塑造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促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书法课程教学建设,从提高对书法课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制定系统完备的书法教学大纲,选用编制适合中小学生学习的书法教材,选聘配备专业的书法教师等几个方面,进行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对幼儿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地位逐步提高,幼儿园课程逐渐全面发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游戏都占很大的比重,如何更好地通过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值得探讨。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依旧存在许多问题,如教 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认知不到位、欠缺
期刊
摘 要:随着初中德育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科学开展德育工作能够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励志教育作为一种正面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促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初中教育德育中,励志教育的意义、问题、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德育;励志教育;应用;创新  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形式中,初中学生的思想发展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伴随着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促着数字化矿山的步伐,国内自主研发的3DMine矿业工程软件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并且在很多勘查或矿山企业得到了实践应用。本次通过运用3DMine对红土型镍矿开展建模工作,寻找出了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资源量估算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3DMine;红土型;镍矿;资源量  红土型镍矿是一种典型的风化-淋积-残余矿床,成矿母岩一般为超基性岩,主要产于上部的红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民航维修质量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质量提升及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对于民航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航;维修质量;安全管理  面对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飞机类型众多、地区性差异大、专业人员匮乏、维修体系不完善、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需要积极采用措施进行处理,有效提升其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效果。  1民航维修质量及安全管理重要性  民航
期刊
摘 要:A型地铁测量是转向架中重要部分,焊缝质量对于车辆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具有直接影响,而当前焊接存在一定缺陷,无法保证其密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以A型地铁侧梁密封焊缝焊接缺陷切入,分析缺陷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焊接工艺改进措施,以期为侧梁密封焊缝焊接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关键词:A型地铁;密封焊缝焊接;工艺改进  前言:  A型地铁中转向架构主要是由横梁、侧梁及制动吊座
期刊
摘 要:PC构件使用水泥质量早期强度特别是16小时的强度高,以便于拆模周期短,同时要求水泥外加剂适应性好。适合此要求的水泥C3A要≤8.0%,F-CAO≤1.0,R20≤0.6 以及硫碱比必须合适,水泥粒度分布合理。  关键词:PC构件;PII52.5水泥;混凝土;强度;坍落度  2016年和2017年国务院分别颂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
期刊
摘 要:20世纪以来,世界可再生能源大量开采,生态环境的恶化,随之而来是能源危机的爆发。据统计,在全球总能耗中,建筑耗能占30%,而在建筑能耗中,通过外墙损失的热量高达27%。外墙保温已经成为建筑节能的重中之重。硬泡聚氨酯(RPU)以其良好的保温性、防水性及施工简便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硬泡聚氨酯复合材料层出不穷,通过性能改良,可使其抗压、抗折强度及阻燃性大大提高。  关键词:硬泡聚氨酯;保温;外墙;
期刊
摘 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劳动教育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教学中,学校劳动教育往往不被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没有落到实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从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给小学生多创造参加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全面对小学生进行劳动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劳动
期刊
摘 要:我國经济发展速度已经由高速发展阶段转为中高速发展阶段,今天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减少煤炭使用量,而代之以节能高效的绿色电能。随着用电量的增加,电厂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如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从照明到出行再到互联网,没有了电能人们寸步难行。因此,如何促进电厂稳定高效地工作是保证人民幸福生活的一大关键点。本篇文章针对电厂电气的维修展开讨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