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下语用训练的三个层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用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重新界定,将语文学习定位于“运用”上,从而让语文的有效性教学变得清晰可见。
  结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而诞生的语用教学,具备了两者共同的“基因”,这“基因”决定了语用教学产生的机制,而科学合理的语用教学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层级。
  一、语用立意:源于课文,造就习作
  语用训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主体在充分了解了文体的情况下,有了表达的欲望,才会有习作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教学课的首要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解决“课文讲了什么”。
  1. 了解文本解读的层次。语用教学的基础是从阅读出发,从低层次的文本内容的再现,到理解文本的内涵、语言表达的形式,再到了解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
  2. 了解文本的语言形式。文本的语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的语言形式,可立足文体,首先区分不同文体的结构、语言格式,再过度到篇、段、句的不同构成方式,最后细化到具体的语言表达顺序、修辞、写法等。
  3. 架接课本与写作的桥梁。读写结合下的语用训练出自教材,教材是最好的素材。首先,从年段来看,语用训练首先要符合年段习作要求,要有字、词,句段,篇的层级。其次,要从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学习写起,再到学习如何选择素材。
  4. 激发学生习作的意图。充分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完成文本主题的积累、文字表达情感的积累,把相同主题不同表达进行对比,把作者选材与自身阅历进行对比,把文本的表达格式总结出来,这些都将有助于成为激发学生习作最厚实的基础,这便是我们常常讲的立足教材,高于教材。
  例如,老舍先生的《猫》,笔者觉得语用训练点应该把语用训练点放在:精确贴切的词语排列上的规律性、表情达意上有感染力、结构层次的逻辑性、描摹形态上的情境性、行文过程中的反复性。见下图:
  明显可见,首句是中心句,以总分的结构层次选择体现猫可爱一面,这是中年段学生在学习构段的典型材料。体现猫可爱的“蹭”“伸”“踩印”“叫唤”“咕噜咕噜”则精确地体现了词语排列的规律性和行文的反复性,而对“抓痒”“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解闷”则在表情达意上体现词语的情境性和感染力。要发现语言文字的美,首先体会作者的写作时选材的用意,并在这些文字材料中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奥秘。
  二、语用构思:感受文本,沟通习作。
  文本与习作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文本的具体语言实例,启发着学生主体最直接的习作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说,语用教学课的第二个目标便是帮助学生解决“课文是怎么写的”。
  1. 感受文体的异同。小学文体不多,大多记叙文(包括了写景、写事、写人、状物),说明文,古诗,少量议论文,其中,童话、民间故事可归类到写事中。每种文体的写法是大致相同的,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习以写事为主的文体。
  2. 感受文体的个性表达。小学阶段的的文本大多是以主题式的单元构成的,而且大多 单元的课文都是以叙事为主,教师可以采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同类比较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文本构思巧妙所在,感觉到各种叙述方式以及语言使用的贴切。
  3. 感受文本的结构布局。文本的内容是通过各具个性的结构、布局表现出来的。从文本的线索到结构,从详细与简略,从正面突出与侧面相衬托,理解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中间如何过渡,开头与结尾如何呼应,突出主题等。
  4. 感受文本与习作的构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一切皆为习作而服务,在充分解构了文体特征和调文本结构后,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感受,分析作者如何构思文本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切实是最佳的习作素材,而这种体验,与习作的构思是一脉相承的。
  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首先,笔者觉得应该把语用训练点重点如何突出人物个性形象上。“凤辣子”的特点是什么?“辣”。考虑文本从两个面表现人物形象:外貌和语言的描写。外貌描写的语用点应落实在人物衣服的材质上,落实在穿着服饰的戴、绾、系、罩这几个动词上,从而体现贵妇人穿着奢侈、讲究的形象上。衣服的材质和穿着的动词最能体现作者的用意,只要用弄清这些材质的价值不菲,才会感受到人物的权威,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辣”的人物个性特征。
  相比外貌描写,本文的重点是对人物语言的描写。文本对“凤辣子” 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多地体现在文本人物的对话中,文本通过生动的语言地刻画出了“凤辣子”的本性:见风使舵,献媚讨好,八面玲珑等。
  那么在外貌和语言,选择哪一种语用训练更有价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任何语用训练都先要从年段、单元、文本的整体要求出发,再先分析好作者如何构思文本内容来表现人物的,最后去设计语用训练点,这样语用训练才会不偏不倚。
  三、语用表达:先读后写,积累迁移。
  一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学习到不同的知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择最能够触发学生感悟的内容或者语言表现形式,在充分的积累后,再进行写作迁移,这才是最好的读写结合方法。语用教学课的第三个目标便是幫助学生解决“习作是怎么写好的”。
  1. 在阅读中积累文本素材。小学生习作素材是比较空泛的,缺少生活阅历。教师应该有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指向积累素材的问题。好的文本,不妨让学生多读多背,并以此激发学生寻找文本的异同,鼓励学生在课外收集整理更多同类主题的文章。
  2. 在阅读中积累文本结构。教师要重视文本表达的结构,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如同“百花齐放”般,而不是一个班的学生大多只能使用同一类表达手法。
  3.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形式。语言文字不是简单的说话内容组合,它是具有文采和生命力的。文本中大量精采的语言形式极富哲理和表现力。在各个年段,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进行模仿练习。例如动作类的细节,人物性心理的变化,场景的白描等。
  4. 在习作中积极进行迁移。运用是最好的学习。在语用训练中,教师要积累提供文本的迁移训练的机会,联系文本的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以随堂练笔,日记,周记,班报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展开。
  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时,将文本的学习分列成三个层级,从而梳理出语用训练点。首先,第一层级:朗读教学课,这是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的了解和关键词的表达情意的感悟。其次,第二层级:对比阅读,这是第二课时前半部分,引导学生关注这种童话文体在情节上的“反复”。最后,第三层级:随文练笔,这是第二课时的后半部分。
  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要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完成了体验、积累,迁移的语用训练全部过程,实现了习作的选材、立意、构思中间环节。
  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崇尚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文明时代。我国政府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已将环保产业确定为优先项目并将之逐步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
写字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抓好学生的书写,教师责无旁贷。小学阶段,如何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促成人机交互和资源共享,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数学课趣味化、社会化、真实化、个性化、合作化,真正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和减负增效的目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让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互惠互利”,获得了一些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探求真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目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可见,新一轮课改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参与知识的生长形成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探索的起点——问数学  数学思维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提
中年级是小学英语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因此,“以读促写”是英语教学的传统经验,是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兴趣和良好的以读促写习惯,让他们能自由地表达,探索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  一、积极借鉴国内外模式,努力打造
为更好了解中国各类医生的真实收入情况,丁香园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20834份,涉及32个临床主要科室初级职称及以上医生.以下所有数据均来自丁香园调查
7月,甘肃省玉门市发现一例鼠疫病例。这一突发事件让沉寂许久的鼠疫病毒再次引发关注。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急烈性甲类传染病,它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