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剧《Lie To Me》讲述的是莱特曼博士如何通过观察微表情,来判断当事人是否撒谎的故事,这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源于行为学专家的真实研究。虽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部分通过语言来进行,但事实上,我们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往往携带了更多更真实的信息。
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比如QQ、微信等,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然而,纯粹的文字交流,因为缺失了双方的表情互动,显得单调乏味,于是表情包应运而生。
有趣诙谐的表情包,使文字仿佛带上了颜色,不自觉地生动起来。然而,表情包也有“正确的打开姿势”。有一个段子说,一位男生在QQ上一开口,对方就不再有下文,原来他将挥手再见的表情当作挥手打招呼的表情使用,不知凉透了多少好友的心。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将表情包当作好玩的点缀,但表情包的功能可不止点缀而已。一方面它满足了求新求鲜的心理需求,当红的动画宠物、知名的现实人物,都可能成为表情包的素材。明明表达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意思,但因为你的喜欢,表达的意思也生动起来,更容易让你接受。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里也隐藏了一个风险——每个人对于表情包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你非常厌恶猫,对方却一再发送猫咪的表情包,你是不是会有苦说不出,只想尽快结束对话?而某些表示赞美、崇敬的表情,也有可能被对方认为是讽刺。有些人甚至会把身边的同学、朋友做成表情包,尽管本意只是想增进彼此的感情,对方却可能产生别的想法。
另一方面,如同网络名言“聊天止于呵呵”,当你不知该说些什么时,不断使用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了你的尴尬,却也容易让对方看出你的敷衍或无趣,最终“聊天止于表情”……
那么,如果表情包有使用说明书,会是怎样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核心思想就一条——将表情包视为“会动的彩色文字”,将它当作文字来使用。我们用文字对话时,会本能地匹配情境。比如,我们会根据与对方的熟悉程度,来决定用词的尺度。对于死党,说出“滚”并配以恶狠狠的表情不是难事,但我们一定知道不能对老师这么用……
另一条不那么核心的,是尽量确保双方对表情包的理解一致。你可以使用那些流传广泛的素材,或者可爱阳光的形象,谨慎使用那些极有创意却表达含糊的表情包,以免你夸得辛辛苦苦,对方还以为你骂得兴高采烈。
正确使用表情包,并不是点击“发送”或者“撤回”那么简单,它的实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在对的时候,发送对的表情包,这也是成为交际小达人的秘密武器。希望表情包能使你的文字表达如虎添翼,相信这也是那些表情包创作者的初衷吧。
即时通讯工具的发展,比如QQ、微信等,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然而,纯粹的文字交流,因为缺失了双方的表情互动,显得单调乏味,于是表情包应运而生。
有趣诙谐的表情包,使文字仿佛带上了颜色,不自觉地生动起来。然而,表情包也有“正确的打开姿势”。有一个段子说,一位男生在QQ上一开口,对方就不再有下文,原来他将挥手再见的表情当作挥手打招呼的表情使用,不知凉透了多少好友的心。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将表情包当作好玩的点缀,但表情包的功能可不止点缀而已。一方面它满足了求新求鲜的心理需求,当红的动画宠物、知名的现实人物,都可能成为表情包的素材。明明表达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意思,但因为你的喜欢,表达的意思也生动起来,更容易让你接受。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里也隐藏了一个风险——每个人对于表情包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比如,你非常厌恶猫,对方却一再发送猫咪的表情包,你是不是会有苦说不出,只想尽快结束对话?而某些表示赞美、崇敬的表情,也有可能被对方认为是讽刺。有些人甚至会把身边的同学、朋友做成表情包,尽管本意只是想增进彼此的感情,对方却可能产生别的想法。
另一方面,如同网络名言“聊天止于呵呵”,当你不知该说些什么时,不断使用表情包,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缓解了你的尴尬,却也容易让对方看出你的敷衍或无趣,最终“聊天止于表情”……
那么,如果表情包有使用说明书,会是怎样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核心思想就一条——将表情包视为“会动的彩色文字”,将它当作文字来使用。我们用文字对话时,会本能地匹配情境。比如,我们会根据与对方的熟悉程度,来决定用词的尺度。对于死党,说出“滚”并配以恶狠狠的表情不是难事,但我们一定知道不能对老师这么用……
另一条不那么核心的,是尽量确保双方对表情包的理解一致。你可以使用那些流传广泛的素材,或者可爱阳光的形象,谨慎使用那些极有创意却表达含糊的表情包,以免你夸得辛辛苦苦,对方还以为你骂得兴高采烈。
正确使用表情包,并不是点击“发送”或者“撤回”那么简单,它的实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在对的时候,发送对的表情包,这也是成为交际小达人的秘密武器。希望表情包能使你的文字表达如虎添翼,相信这也是那些表情包创作者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