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在中学地理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发挥自我,这对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地理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以下做法:
  1创设轻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针对有的中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的心理特点,在地理课上我组织了优点“轰炸”活动,让全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说出某某某同学上地理课的优点或长处,使这位同学感受到在地理课上还有这么多的优点,增强了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消除了刚上地理课时的低落情绪,使自己感到“我也不比别人差”,这样同学们就喜欢上地理课,喜欢自己的同学,并能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平等的学习心理环境
  一堂成功的地理课,就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地理课的认同感。我在地理教学中,尽量给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位置”,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有“位置”,能够在地理课上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例如,我们在学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引导学生列表比较世界主要的四种类型,探究每种类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并进行描述和解释。同学分组讨论,思维活跃,总结认真。而且每个同学基本都能抓住要点进行分析,有的同学把亚洲的水稻种植业的改进措施搬迁到东营的水稻种植业上来;有的同学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牧场和大牧场放牧业结合在一起;有的同学则把东营河口区的上农下鱼新型的混合农业和一般混合农业作比较并借鉴;有的同学描述说,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如何增大科技投入,如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使其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在生产和谐统一,实现土地利用的实质问题等等,学生描绘的淋漓尽致。我想,这是教师给他们探究时间,创设位置的结果。通过这种位置的创设,学生不仅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当然这种“位置”的创设是多方位的,除此之外,可以是语言的表达、上网查询资料、组织协调能力,还可以是上网查询资料、板书能力等,有了一席之地,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融汇到集体,投入到学习园地之中,那么如何在班级中为学生创设“位置”呢?第一,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地理特长,并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第二,对有地理知识素质而没有挖掘出来的同学要帮助他挖掘出来,促进提高;第三,对那些对地理课不感兴趣的同学要根据他的个性发展倾向,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3课后延伸,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1课后小结,师生互动交流情感。①设疑法。讲课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②提问法。通过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评价、辨别。③暗示法。教师利用心理学原理,让学生对课堂上自己的表现进行回忆,自己评价。④议论法。教师就课中某一环节,特别是学生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自己找出正确的答案。
  3.2利用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地理的课外活动有着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容易接受,愿意积极参与,同时它不受课堂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形式上的极限,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统一课业向自主选择课业转变。学生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大量无效流逝的间隙时间变得充实有意义,使所涉及的人、物、事变成促进自我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会大课堂中接受锤炼,使身心健康成长在课外活动时间,比如: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课外调查活动或者研究性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活动能力、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深入了解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要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内在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的积极情绪,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图书馆(室)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阵地,图书馆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资源,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更新办馆理念;多方面推进馆藏建设;积极改进服务形式;主动转变馆员角色。使中小学图书馆(室)在课程改革下真正成为学生查找资料、增长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课程改革;图书馆(室);发展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在各地展开。中小学图书馆(室)历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经一度被忽视的美育日益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
期刊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是“管理心理学理论”研究的范畴,归属于“群体”这一概念之下,与“正式群体”相对应,指的是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  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成员之间是以共同的观点、利益、兴趣、爱好等为基础,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不具有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作一简要分析。  1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
期刊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关系到下一代人的素质高低, 如何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是学校长期以来研究、讨论的焦点,也是学校最为关注的问题。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对教学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创新意识;班级管理;两心;素质教育理念;有效沟通  1在班级管理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合作性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
期刊
时光荏苒,转眼在教育战线上已经辗转了十六七载,从一个初出茅屋的小伙,现在都快加入到了老教师的行列。工作了这么些年,除了在老教师那多吸取宝贵的经验,自身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教训。  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乐学、好学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期刊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 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 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1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
期刊
我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况,学校硬件建设很完备,各项制度齐全,人员资金到位,但就是学校各项工作总不见起色,平平淡淡。我以为,这就涉及到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的问题。学校中层干部在学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是领导班子与教职工之间的纽带;中层管理者的素质、中层干部的执行力将决定着学校各项制度与决策能否很好地落实与贯彻,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  执行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效能。学校中层干部执行力直
期刊
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有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尤其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更加行之有效的育人之路尤为关键。以下我就班级管理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在班级管理中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是合作性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
期刊
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来进行参与,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和方法来驾驭课堂,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既充满生气,又能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呢?我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个突破口。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教师能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通过设计不露雕凿痕迹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探索中寻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