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进冷漠,呼出热情

来源 :青年心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漠让人心碎。每年都有几百万孤单寂寞的人,因不堪冷漠而早逝。温暖是生命的良药,我们必须学会付出热情、享受热情——因为,我们彼此需要,彼此依赖。
  
  貌似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益冷漠,而证实这种说法的事情可谓俯拾即是:有人发病,在街上独自爬行挣扎十多个小时而无人拯救,最终悲惨地死去;有人落水,岸边满是围观者却无人施以援手,还说“让外地人去救吧”;有人要跳楼,围观者还嬉笑着鼓噪他往下跳,结果逼得他万念俱灰之际纵身跃下……诸如此类的新闻无不刺痛心灵。
  其实,不必找极端的例子,就是在身边,我们也时时能感觉到冷漠的阴影无处不在:路边跪着的乞丐,无论是面前摊着描述不幸境遇的字纸,还是竭力展示自己惨不忍睹的残肢,都很少能博得匆匆而过的路人扔下一枚硬币;同住一幢楼的邻居,几年下来仍然互不相识,进进出出遇见时顶多轻微地点一下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仿佛早就成为我们的一种生存策略、生活态度。
  
  冷漠也是尊严的一种
  
  冷漠的现象令人扼腕,伴随着任何一桩“冷漠事件”的,都是举世滔滔义愤高涨的抨击;冷漠的人也始终处于道德价值评判的负极,总难免被看成是自私自利的,虽然,我们自己也似乎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变得越来越习惯于冷漠。我们会给自己找借口,说,置身于一个不再建立在家族血缘基础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关系就是陌生;说,在一个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契约义务越来越强的时代,人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包括心理距离都是必要的;还会说,很多时候的冷漠只不过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无可非议。
  这些,其实也不完全是借口。今天的社会就像是一个广义的“市场”,所有进入这个“市场”的人都只是一个横断面,很多个人信息处于隐匿状态。相信他人结果受骗上当,付出热情却换来麻烦纠缠,原想抱着他人一起取暖,未曾想,自己身上的热量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样的悲喜剧好像每天都在上演。于是,不如冷漠,不如一个人戴上假面跳舞,连歌词也透露了这样的心声:“聊天倒不如跳舞,让自己觉得舒服,是每个人的天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伤害的经验是导致冷漠的重要原因。即便没有愤怒和恐惧,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个人声鼎沸、欲望错综的“市场”上,大家聚到一起,也是为了完成各自的“交换”,以满足彼此的需求。所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做出选择的背后是理性、自私、自利的计算和掂量,如果某种状况对己不利或者有害,那就没有“交换”的价值。如此,戴上一副“冷漠”的面具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
  提出“新个体主义伦理观”的女思想家爱因·兰德可以说为“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式的冷漠提供了一个合法性论证,她认为理性的人原本就毋无须利他,而应该把追逐自己最大的个人幸福视为最高的道德目标。她说经常替别人着想的人其实犯了很严重的错误:一是缺乏自尊,因为他首先不是考虑自己如何真实地生活;二是缺乏对他人尊重,因为他把人类看做一群命中注定需要别人帮助的乞讨者;三是把活着看成了噩梦,因为夸大了这个世界上的灾难和不幸。她举例道,如果眼见一个陌生人溺水,可救助时的危险性极大,那么救助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只有缺乏自尊的人才会允许将自己的价值看得比任何一个陌生人要低。”那么救助自己爱人的行为又该作何解释呢?她觉得这也并非出于“无私”或者“自我牺牲”,而仅仅是“诚实”,因为他只是在奋力维护对他自己的幸福至关重要的价值。
  
  热情才是必需的本能
  
  但是,无论在理论上显得多么完美,冷漠的合法性仍然是脆弱的。原因就在于人是远大于理性的,正如人要远远大于欲望一样。“理性的人”无论在哲学上还是经济学上,都不过是一个形而上的假定罢了。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显然要更丰富,更多面,更有歧义性。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发现自己原来相信的“中国人越来越冷漠”这个判断也轰然倒塌了。灾难激起了人们的同情,感性的泪水冲决了“理性”的堤坝,热烈的心灵融化了“冷漠”的面具,大家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去付出真诚的救助。这不但是被救助者的需要,同时也是救助者自身的心理需要。无数在平常的日子里被冷漠外表包裹着的人性开始闪光,在种种顾虑中郁积着的爱心和善意开始被唤醒,并且放心大胆地奔涌而出。大家都是陌生人,但大家都像是亲人。这一切毫无疑问地超越了所谓理性的算计和快感的交换。
  即便在寻常的日子里,人也是不可能在冷漠的状态里心安理得,在荒漠化的生态中兴味盎然的。冷漠是一种病症,主要症状就是爱和被爱能力的丧失,既做不到给予爱,也拒绝接受别人的爱,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让自己在孤寂中苟活。所谓“觉得舒服”、“没有包袱”更多的时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哲学家罗素曾说过,爱是避免孤寂的主要方式,爱能打开自我的坚壁,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所有能造成善的爱,它必然是自由的、慷慨的、无拘无束的和诚恳的。”人与人之间要摆脱心灵沙漠,既需要共同承担,又应该互相分享,而这同时也是一个人内心健康和谐的保障。人是不能太执著于理性算计和利害掂量的,否则会令生活冷酷得寒气逼人,离真正的幸福越来越远。如果说一切都是交换的话,那么连呼吸之间也会有龃龉,还谈什么生命呢?想想看吧,即便在寒冬,一个有生命的人吸进去的是寒气,可呼出来的却永远是热气。
  图/廖新生 编辑/张鸣
  
  专栏主持:
  吴志翔
  学者、随笔作家,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副主编。著有《肆虐的狂欢——传媒美学谈》、《诗酒年华》、《忧郁的享受》、《性感的美学》、《为教师声辩》等。
其他文献
杰克·韦尔奇在大学毕业后考取了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生,这里不仅有出类拔萃的化学专业,而且还有丰厚的奖学金。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所在的化学工程系的系主任哈里·德雷克莫却是一个脾气暴躁、粗鲁而让人难以接近的人。  韦尔奇来到学校还不到两个星期,就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生,并约她周末出去玩。像所有这个年龄的青年人一样,萌动的激情让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回来时他们把车停在了处在一处树林里的校园停车场边,两个人就在车
期刊
问:追我时男友对我言听计从,现在却常常反驳我。我对此很生气,希望他仍然像从前那样迁就我。我知道这种要求很可笑,但我就是不舒服。    答:一个男人为了追求女孩子,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因此世界上也有各种各样的爱。但是,大部分的爱却让人产生了烦恼,这并不是爱情本身的原因,也并不完全是对方的原因,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导致了烦恼的出现——因为大部分人没有按照使爱幸福的规律去做,他们追求的其实是一种虚
期刊
问:我的闺密聪明漂亮,属于人群里的明星那种。我经常对她心生嫉妒,但又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很痛苦。    答:女孩甲。某天,她回家告诉妈妈,我有一个好朋友,她长得很漂亮,还很会打扮。妈妈说,那好啊,这么漂亮的姑娘能做你的朋友,那说明你的层次也挺高。妈妈,那我怎么办呢?我没有她漂亮。妈妈说,没关系,你可以向她学习怎么穿衣打扮,看看她有什么好的生活习惯,用什么化妆品……于是,女孩甲听了妈妈的话,跟她的好朋
期刊
针对“处理心理危机”的方法问题,上一期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已经给出了三条重要观点,即释放悲伤的情绪、集中精神、在逆境中寻得收获。本期,我们将给出积极心理学角度的另外三个好方法,并且通过泰勒·本-沙哈尔博士亲人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面对危机,如何让在生活的磨难与烦恼中看到希望,走向更好的明天。    泰勒博士通过亲身经历及科学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积极心理学中处理心理危机的6个方法:      第四
期刊
所谓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态度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方法,含蓄间接地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行为规范。有人比喻说:暗示不是从正门,而是从后门进入人的意识的,常常不会遭到人们意识的抵制和批判,使人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在心理与行为上接受他人的影响。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暗示有着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你克服“社交恐惧症”患了“社
期刊
十年前,我25岁,从中专参加工作刚刚四年。四年里,我从薪水较低的国有企业干起,跳槽到外资企业,月薪从200元涨到3500元,在那个时候是相当可观的。朋友们既羡慕又嫉妒,但他们并不知道,潜藏在心底的迷茫和无措却时时地侵袭着我。儿时的梦想在现实的挤压下,与我渐行渐远,眼看着就要杳无踪影。  我要做律师!  这个越来越缥缈的理想,在每一个安静的时刻里,爆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不容我忽视。从前读过一篇文章,
期刊
大学生涯,如果太过于“不务正业”,结果自然会让自己深受打击。    《青年心理》:人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定的目标,大学新生也不例外,他们通常会为自己订立哪种目标?  宋歌:大部分同学入学前会订立一些目标,近的如成绩要如何如何,要不要当班干,甚至要不要谈恋爱等,远的是就业、考研、出国。但还会有一些同学存在的问题是目标不明确。  我们发现,刚入大学特别有目标规划的人,他们就会走得比较稳,一步一步地走得比
期刊
采访/彭明榜    徐本禹:26岁,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2003年只身前往贵州山区小学支教;2004年当选“CCTV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07年作为海外志愿者赴津巴布韦教授汉语,同年被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并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8年当选“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    1.你怎样形容自己的性格?  比较内向,喜欢清静。不太爱说话,就是跟女朋
期刊
一次负气离家出走,碰上一个不该认识的人。伤痕累累的背后,究竟是谁的错?    女孩娜娜二十岁,专科一年级,她给我写过两封信,说自己目前生活到了最低谷,很无助。而郁闷的心情让她感觉路已走到了尽头,没有人能够帮助她走出困境。她说由于自己天真无知,酿成人生悲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回信给她,约她方便的时候面谈。  当娜娜站在我面前,望着她苍白的脸庞和瘦弱的身体,心中不免同情起这个不知道遭受了何种伤害的女
期刊
2008年11月6日,重达170吨的半球壳状钢铁“大帽”精确地扣在了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二期扩建工程4号机组的反应堆厂房之上,标志着4号机组反应堆穹顶吊装胜利完工。自此,秦山二核4号机组土建工作顺利完成,设备安装全面开始。  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开工的核电项目,秦山二核3、4号机组不仅肩负着70%设备国产化的任务,同时也承载着自主创新的核电梦想。自2002年4月,秦山二期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