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 Top10 photographers 年度影像十杰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摄影》杂志每年一度的影像十杰遴选备受摄影人关注。2011年初选不仅选取了“影像社区”、“网络天地”及“双周争胜”栏目的优胜者,同时也涵盖了杂志“佳作欣赏”、“大众影廊”等栏目的作者。经过编辑部反复筛选,2011年度的影像十杰最终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涵盖了风光、纪实、人像、工业、动植物等各个摄影领域。较比以往,我们也可以看到十杰摄影师对于摄影创意、手法又有了创新与发展。
  《大众摄影》“十杰”,在广大影友心目中已经有了相当重的分量。相信2011年的“十杰”,是荣耀也是压力,它会成为2012年参赛影友们的“标靶”。
  新的一年,又是一轮新的起跑。编辑部寄语影友们以下关键语——创新、突破、下苦功、磨技术。来年再争高下!
  
  『郭红营(广东)』
  摄影是我的第二生命!放飞梦想,行摄天下!
  
  沙漠题材的摄影作品已经屡见不鲜,但郭红营的图片却仍能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的新意:除了善于观察发现,将宽广无垠而又起伏延绵的大漠提炼出简洁的点(微小但起“点睛”作用的驼队及人物)、线(沙丘起伏的明暗分界线)、面(沙丘迎光面与阴影面),更在构图和视角上显现出不同一般的审美与创意,而这一切,都统领在光的描绘力之下,如果不是利用早晚的低角度光线和温暖的光色,沙丘的沙脊就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效果,也不会有迎光面与阴影面之间的明暗、色彩对比了。所以,要想拍出作者这样优秀的大漠摄影作品,起早贪黑赶最佳拍摄时段固然是不可忽视的必要条件,过硬的后期技术更是不可或缺,当然,最决定性的因素还是个人的艺术修养。
  
  『郭正翔(江苏)』
  心随影动,影为心画,随心所欲;美,就在自己的身边。
  
  郭正翔的天鹅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与以往的天鹅作品不同:他没有追寻天鹅翱翔天际的身姿,没有戏剧化光影的映衬,而是根据天鹅的习性与动作规律,创意地运用慢速的快门速度,以动感画面来展现出天鹅的袅娜的身姿,让观众可以感受到它们飞翔、嬉戏、求偶等鲜活的活动场景。最为难得的是在动感画面中体现出具有音乐的韵律感,让静态画面具有了流动的舞蹈的感受。
  为了拍好这样的动感画面,作者下了很大的工夫,并且开始时也不被认可,甚至被当做毫无价值的废片,但是作者执著地坚持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最终取得了成功,可以想象,这是不知要试验多少时日,才能得出的宝贵经验,而慢门下天鹅头部能够较清晰地表现,更存在难得的偶然和幸运因素。
  
  『赖钟鸣(浙江)』
  摄影使我丰富了人生阅历,认识了更多的良师益友。
  
  工业题材摄影,从来都是从工业中走出的影友们难以割舍的拍摄题材。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其中,如何在司空见惯的大工业场景中发现美、挖掘美,始终像个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机器 人”、“光影”、“形式感”,这些成熟的工业题材拍摄手法,结合数码相机高感光度、色温调整等新技术,开拓了工业摄影的全新领域。
  这组图片的作者娴熟运用了镜头感、光影变幻等经典摄影技法,在追求现场感真实还原的同时,还结合数码摄影的色温变化,以不同的色调寻求变化与突破。
  “机器 人”是工业摄影永恒的表现主题和手法。在整组照片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人与机器的关系。可喜的是,作者在表现“人”时并不是按照以往那种一味体现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固有模式,而更多地注重了表现出人物对于机器的主导作用及画面中透出的平静与祥和,从而使作品具有统一的形式与氛围。
  
  『唐民皓(上海)』
  我是“快门加鼠标”的摄影人,我把自己的摄影作品称为“后摄影”。
  
  2011年“年度影像十杰”的入选者中,唐民皓的作品就以其独特突出的画面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2011年这组高水平的人物作品呈现在眼前时,再次抓住了评委们的目光。在以坚持不断推陈出新为基本原则的十杰评选中,殊为不易。
  综观各幅作品,人物抓拍的瞬间准确,一个回眸、轻易一瞥、举手投足,或是出其不意的幽默举动都被作者收入镜中,可见作者是个机不离手,瞬间感极强的“猎影者”。在后期处理这些街头抓拍人像作品时,作者又巧妙地根据街头的光线、建筑的特点和人物的服装颜色适当地调整了作品的色调,使得色彩和谐安详而韵味独特;而对于杂乱的背景,作者则作了褪色和模糊处理,以期让主体人物更加突出。
  
  『姜玉树(山东)』
  一张好照片,当其意义和作用已经远远大于作品本身的时候,你会体会到作为摄影者真正的快乐。
  
  好的图片也总是善于讲故事的图片,要拍摄一个好的图片故事,其实就是用摄影的语言从视觉的要素来讲述现实当中的故事。《大山里的皮影学校》就是作者运用娴熟的摄影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皮影艺人与他的皮影艺术,以及他们共同的未来故事。
  细致分析这一组照片中,有广视角下宏大的场景交代,也有中焦镜头平实展现的人与人、人与物(皮影)关系,还有特写镜头描绘的细节,如双手细致地刻画皮影,孩子对图学画皮影等。从图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的摄影语言——光影变化、虚实对比、动感与瞬间等等,共同为主题表现的感染力服务。这种报道摄影的优势就在于它在真实记录的同时,还融入了拍摄者的创意与思考。
  
  『李鸿飞(湖北)』
  开拓自己的视界,发展视觉作品的多样性。
  
  拍荷,无论是刚入门的爱好者,还是沉迷多年的发烧友,都是非常心仪的题材。但面对“枯枝败叶”的残荷,相信拍摄者就少之又少了。主要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其一,主体美感差;其二,整体过于杂乱;其三,光影效果表现不足。
  这些拍摄上的困难,影友们遇到过,作者当然也会遇到,但他经过思考却能想方设法进行克服,并“变不利为有利”:美感差——着力刻画质感,突出细节中的美丽;整体杂乱——就突出局部,善于简化画面;光影效果不足——就多利用逆光、倒影等特殊技法,或仰拍增加天空的云影变幻,以衬托残荷主体。作者在残荷拍摄上做出的有益尝试,可以为广大影友借鉴。
  
  『刘莉(四川)』
  行走于山川,用心去感受,用镜头关注,用图片记录——精彩有我!
  
  虽然同是记录,但作者这组作品与《大山里的皮影学校》讲述故事的方式又不同。它不着力于交代背景环境、人物关系等等,而更注重于在一个层面或点上发力。
  在表现人物时,本组图片关注于“妆”与脸:戏妆下的脸,卸妆的脸。而脸下人物的神情,具有相同的冷漠与疲倦。在表现手法上,最引人注目而成为其个性化特征的是“框”的应用。镜框、门框、窗框,这些关键的画面元素的设置,让整组画面有了统一的风格特点,形成组照的基本特征。当然,这些“框”并不仅是形式上的需要,它更隐含了作者深层的含义表达——“框”作为隔离,更加重了画面人物的冷漠和不真实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或“戏与人生并无关系”?形式与内涵能够做到完美结合,作品的感染力会强烈震撼观众的,影友们如果能从中感受到其中真味,会对自己的创作有巨大帮助。
  
  『董冬 网名绍剑(北京)』
  十年磨一剑
  
  有着丰富艺术阅历和精湛图片制作技术的作者,以类似潜意识对比的手法,让自己拍摄的不同题材的风景(野花、林木、海岸、芦苇、山脉),与一组冰雪题材的照片并列展示在一起,在类似的形状、线条、趋势之中,展示出自然界所蕴含着的诸多奇妙的相似。这样的展现手法,体现出作者的别出心裁,赋予了作品更深的内涵,且作品的概念性和装饰性也表现得更强烈。
  当我们在摄影创作中到达一定层次时,也经常需要我们从一个拍摄者,变成了一个图片编辑。从前期拍摄的策划到后期图片的整理,都是创作不可忽略的环节。而且像作者这样,在已有的作品中,进行再创作,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这个过程岂不也充满乐趣。
  
  『张剑 网名麦哲伦(北京)』
  我不愿作品仅仅停留在记录、再现的层面,更希望向表现、揭示、诗性等方向做出尝试和探索。摄影实则摄“心”。
  
  相信《大众摄影》的增刊《新经典风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的作品就曾入选其中。新经典风光与以往的风光摄影作品的创作手法不同,不再表现光影对比、色彩鲜明的自然之美,而关注影调与层次、意境与情感的表现。
  表现形式与手法上的变化,带来了欣赏感受上的不同。风光摄影作品不再是单纯地记录、表现自然之波澜壮阔、富于视觉冲击力之美;而是通过丰富的影调层次刻画委婉、耐人寻味的雅致之美。在单纯的自然之美中,增加了人的视角、人的情绪和人的审美观。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中,总有些隐含的、惊人的主体隐喻其中,一盏灯、一只鸟、一叶舟。
  如同以往风光摄影家对光影理解深刻一样,张剑对雾、阴云、暗淡光线有着更深刻的研究和理解,才能选定这些特定的场景和景物来拍摄,而且在曝光和后期的合理调整也要有一套独特的技法。对有志于此的影友有借鉴之处。
  
  『欧阳富萍(江西)』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仿佛可以与人对话,浅吟低唱,娓娓道来,直指作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涉及的拍摄题材多样,风格、纪实、小品都有涉猎,而光影对比、影调层次、后期色调调整等表现手法运用得也非常丰富。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在把握各种题材时,都保持了一定的风格一致性,最终作品的效果也都比较到位,体现出细致严谨、一丝不苟的创作作风。
  或许爱好摄影的人,与摄影爱好者、摄影发烧友的区别就在于此:针对每一次的拍摄,能否在拍摄前进行认真的构图取景,测光、曝光是否准确,快门的速度与拍摄时机的把握到位;而在后期如何进行正确的调整——既不过分夸张,又能让作品添光增色。读者不妨从以上的几个关键点,细细地解读一番这些精选之作,相信一定能够从中获益颇多。
其他文献
提供E卡口和X卡口  两种版本  首批登场的Touit镜头是Distagon 12mm 1︰2.8(以下简称12mm 1︰2.8)和Planar 32mm 1︰1.8(以下简称32mm F1.8)。并且每款镜头都有索尼E卡口和富士X卡口两种版本,可以在索尼NEX系列、富士X系列可换镜头无反相机上实现包括自动对焦在内的全部功能。  为了凸显无反相机系统的高便携性,Touit镜头采用了紧凑化设计并搭配
我面前是这样一组数字:1981年1000美元一张,2007年美国摄影收藏拍卖作品总价890万美元,2010年Philips拍卖行单幅作品270万美元,2011年Christie’s拍卖行单幅作品389万美元。有人说艺术品收藏这个行当,没有理性,只有疯狂。我将它描绘得委婉一些:似是神话,又是梦想。这个神话的主人就是当代最伟大的女摄影家之一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  看着辛迪的作品,
年轻的摄影师新井卓,被称为当代日本银版摄影第一人。在数码技术日益风行为我们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摄影体验的时代,新井卓却固守最古典的摄影工艺——银版摄影,在精雕细琢的过程里感受时光凝固——“在北海道拍摄的作品,那光仍是北海道的光。我们把整个时空带走了。”在新井卓的指引下,这几幅精美的作品将带我们去体会凝固时光的意境。    tips:关于银版  摄影术发明人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了银版照相法(Dague
风光摄影的六个误区  J:现在从事风光摄影的人越来越多,条件比20多年前好得太多了。我经常到各地和朋友们交流,看到的情况是:作品不断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原地踏步,对于风光摄影没有太多自己理解的东西。这也许和现在社会环境有关,心浮气躁,大家真正想沉下心来做事情很难。我觉得今天风光摄影的问题在于:主要是客观记录,缺乏表现,缺乏摄影师自己的东西。  D:这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自己的东西”,二是“自己的东西
邳州素有“天下银杏第一乡”的美誉,无论春夏秋冬,邳州的银杏总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和感受。作为城市美化的一部分,银杏已经成为邳州的符号而深受市民爱戴。作为摄影人的拍摄题材,银杏可以挖掘的美仍有很多很多。邳州摄影人李长安总是把镜头对准家乡的银杏林,无论春夏秋冬,他镜头中的银杏林总会展现出不同的姿采;无论叶生叶落,银杏树下的人们总是在展示着生活最美丽的篇章。
尽管现在数字后期几乎强大到无所不能,但仍有不少传统摄影的拥趸,沉醉在各种摄影技法中体会其带来的快乐。本期,我们将跟随著名摄影家石广智,一起来感受一下多次曝光(多重曝光)的魅力。  1 曝光有增减  主体少减,陪体多减  数字时代有必要学“多曝”吗?  虽然现在经后期叠加的影像效果与前期多次曝光拍摄的效果很相似,但这是两个概念。前期的多次曝光基本满足了我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创作过程为我留下了充
思甜站位于新疆境内山口站与尾亚站中段的瀚海戈壁中,是一个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站名的小站,这个站曾经设名苦水站,因地下水源涩苦,无法饮用。70年代,有人提议该站名不好听,便改成思甜站,沿用至今。这里风沙肆虐,据养护铁路的工人师傅们说,一年三百六十天,三百天都在刮风,十级以上的大风说来就来,即便是晴天朗日,弥漫的沙尘吹起鸡蛋大的石砾足以把列车玻璃砸的所剩无几。一夜之间风卷沙粒堆积在铁路上的沙丘使列车不能正
摄影博客——没有加锁的视觉日记——网友    北京男孩温凌(ziboy)演绎的是一个有关中国草根博客的故事。最早的时候他并没有拍照,是因为觉得摄影太过昂贵。等他在北京花了300美元买了SONY P30,便形影不离,进而衍生出“钥匙、钱包、照相机”的口头禅来。2002年到2003年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他曾在《京华时报》作摄影记者。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他决定回炉中央美术学院数字与多媒体工作室学习多
高智能源自高速引擎  ZR20搭载了高速拍摄功能与高速图像处理技术兼备的“EXILIM ENGINE HS”引擎。并使用最新科技的可重构处理器,多CPU 双图像处理回路,实现了多功能和高速处理的兼顾。最快0.26秒无间隔快门与0.13秒高速自动对焦,极速的启动到拍摄,方便捕捉精彩瞬间。ZR20同时还搭载了HDR艺术功能,巧妙活用30张/秒高速连拍功能获得艺术效果照片,以及多张合成的“夜间拍摄”等功
“户外风”的摄影包  这两年的摄影包产品早已开始针对不同人群而进行专门设计,有“坤包”感觉的,有城市休闲风格的,当然少不了户外运动型的。ROVER Pro AW/Flipside Sport AW/Photo Hatchback AW系列是乐摄宝新推出的三个系列产品,体积从大到小,风格也由“非常野”,“比较野”到“一般野”,适合不同强度的户外旅行拍摄。除了面料防水,结构也独特,因为户外拍摄更强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