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手记(组诗)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耀千秋的一盏灯
  躺在名不见经传的牛形山边缘
  静静地、静静地等待四千万年
  四千万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岁月
  四千万年的憧憬呈现出多么的美丽
  地层深处的都是黑暗,我们的路在何方
  当反抗外悔的烽火席卷九州大地
  有谁愿在十八层地狱沉沉睡去
  一个腰挟雨伞身穿长衫的韶山人
  目光炯炯把劳工神圣的梦想射向猎猎旌旗
  和他的洞庭归客从清水塘走来
  一同为点燃一团团奔跑的烈焰
  给我一把火点燃一盏灯
  不能让汉冶萍煤铁厂矿成为倭寇的据点
  给我一把火点燃千盏灯
  不能让汉冶萍煤铁厂矿成为洋人的机器
  只有循着灯指引的方向献身火热的生活
  这样的生命才有惊天动地的意义
  四千万年一刻不停地净化自己
  四千万年的磨练是多么艰辛
  就是为了今天去接受战斗的洗礼
  组织和指挥革命斗争写下十五个第一
  我的每一个细胞都蕴藏了热能与痴情
  我的每一滴血液都奔腾着火种与坚定
  安源路矿的一盏灯,历经百年风华
  为一万七千个劳工带来了亘古未见的光明
  如今我要丢弃乌黑的睡意
  蜕去醉人的翠绿,把生命变成炽热的红色
  直到化为灰烬变成粉白
  追随平民学校的《工农联盟歌》
  一同与中国小莫斯科光耀千秋
  照亮煤矿的后来者继续砥砺前行
  安源路矿人的梦想
  以生长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而得名
  中国近代采煤较早的地区是我儿时世界的构成
  故乡名叫安源,那我就是萍草之乡的安源路矿人
  爷爷的爷爷说,光绪年间成立的公司是汉冶萍
  不曾想最早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却点燃火种
  中共领导创办的地方党校横空出世
  全国产业工人最早的支部在此诞生
  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
  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萍水、栗水、草水、袁水、莲水千里奔腾
  中部偏东高山成为洞庭湖和鄱阳湖的分水岭
  大罢工的路矿工人也可能是秋收起义的生力军
  几度兴废,终成就了赣西明珠的核心
  青石板铺地的街面像煤矿一样狭窄幽深
  曲折有致的百年老矿陪伴着我长大读书
  美珍、三狗、桂兰、运动,还有腊秀、元成
  我们每个夜晚相约在红河谷瀑布
  喜听青蛙来一段大合唱式的蛙鼓之春
  依稀记得心跳时分,我逃离了世纪广场
  转身看见千年灵芝在向唐武德年间的孔庙入侵
  丰子恺和张学良曾住过的绛园仍在
  为什么只余几只青蛙蹦达于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浑然不知许许多多的街房已然人去楼空
  孔雀东南飞,它们青绿的样子是多么的可爱啊
  我在梦里还记得它们头上那两个鼓鼓的探照灯
  流入赣江和湘江的河流一泻千里浩荡东行
  万物复苏的时候,我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安源锦绣城
  故乡昂首迈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以安源为背景的影视剧正是我魂牵梦萦的风景
  跟定共产党,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
  依托“互联网+”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发展优势与内地其他县区不可比拟
  建设红色安源,更应传承红色基因
  着力打造美丽江西的安源样板
  以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建设中心城区
  高品位推进全域旅游,大手笔统筹城乡一体
  需要一口吞下一个害虫的青蛙击鼓助阵
  更需要我们路矿人一代接一代致力民族复兴
  青山老矿的工会女委员
  红色安源的西大门,三月的细雨淅淅沥沥
  红领巾的摇篮撑出一朵碎花阳伞,婀娜多姿
  含苞欲放的乳峰骄傲地挺拔如山
  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共青团徽章
  洁白的连衣裙第一次在乌黑的掌子面飘逸
  飘逸在三万两千枚热辣辣的阳光里
  飘逸在九十年前的工人运动俱乐部里
  飘逸在两亿双产业工人热辣辣的目光里
  从总平巷井口走出的乌金王子们
  总是喜欢聚集在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
  敞了工装灭了矿灯,带着男性荷尔蒙的冲动
  故作英武潇洒,从她们身旁走过
  然后,不由自主地转过头来
  青山一样,何止九十多个春秋默默伫立
  誰说无产阶级大本营就一定不喜欢三月小雨
  她当然愿意所有的日子都有阳光一样明朗绚丽
  太阳石般晶亮的眼睛微笑着
  让吴楚咽喉、赣湘通衢火辣辣的太阳
  从那些热血激流的胸膛里快乐而艰难地升起
  哦,青山老矿的工会女委员
  与煤黑子战斗在一起就是这么神采奕奕
  纵然资源枯竭转型也不乏壮士断腕的勇气
  竹海风光纵向延伸的金属新材料产业优势
  不仅仅有着三苗妙姬的蕙心纨质
  不仅仅有着赣西丽人的玉貌绛唇
  如果你是男子汉,你就大胆去爱吧
  她们不会莫名其妙地发生塌方
  一辈子也不会让煤矸石砸伤你青春的记忆
  李文山:湖北省作协会员。1980年开始创作,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100多次荣获志愿文学奖、梁斌小说奖、孙犁散文奖、庄逢时海内外散文奖、谢璞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并有80多篇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及年度排行榜。
其他文献
逃离,或许是旧的结束。或许是新的开始。  ——艾丽丝·门罗  那种令人心向往之的逃离,存在于每个人的意念之中。  ——舍伍德·安德森  一  兰波一句“生活在别处”a激动了多少不安分的心灵: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运动中,这句诗被作为标语刷在墙上;米兰·昆德拉把它作为一部小说的题目;美国“迷惘的一代”年轻作家们为积累素材,一度长时间旅居巴黎,过着“别处的生活”,以求写出堪与欧洲文学经典相媲美的
期刊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小说的不断引入,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一系列的文体实验、形式探索和技法创新,怎样写而非写什么成了小说家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传统的现实主义书写的衰落,很多小说沦为空洞的文本,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近几年这些弊病有所缓解,现实主义书写开始复兴并呈现爆发的态势,尤其是长篇小说创作成绩更为突出,“现实主义题材也成为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选择”a。在如何对现实发言,如何对当
期刊
孔 静  供职于潞安集团新闻中心,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摄影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长治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长治新闻摄影学会副秘书长。  從事新闻工作近27年,摄影作品在二百余家报刊发表,部分作品入展并获奖。
期刊
甘肃王怀罡有着很多坎坷和传奇的人生经历,他从一名井下矿工奋斗到一名优秀企业管理者——煤矿矿长;又从一个书法爱好者经过刻苦努力成长为全国知名书法家,在这两个领域中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此中甘苦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  早在2005年之前,我就在网络上经常看到王怀罡活跃于“中国书法家论坛”及全国书坛的身影,他的名气可以说甚是了得。由于同属煤炭行业,我作为煤矿书协秘书长,对他更是关注。在此之前,煤矿文联、煤矿
期刊
镯子是女人最心爱的饰物,也是结婚时最重要的嫁妆。过去娶媳妇时,男方家即使再贫穷,也要想方设法打上一副银镯子作为聘礼送给女方。女人出嫁时,镯子作为唯一最贵重的嫁妆,成了女人的压箱底之物。从此以后,镯子将陪伴女人一生,寄托着女人对美好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所以镯子对女人来说再珍贵不过。但我的母亲却坚持要把自己戴了一辈子无比珍贵的镯子还给大娘(大伯母),这是一个真实而凄美动人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豫
期刊
一  绿树浓荫的夏日,我在院里散步,竟被一只灰喜鹊惊到。后来才知道是我先惊着了它,就再也没往那一处走过。冬日寒天里,我忽然想起了那只灰喜鹊。散步的时候再经过那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下,我都会抬头寻望,希望能看到它或它的同伴们。白杨树直立高耸,虬劲挺拔的枝丫裸露在瑟瑟寒风里,飒爽地指向天空。在临近树冠的地方,有几个深褐色的鸟巢,孤零零的悬挂在一片光秃秃的枝杈上。  我比较熟悉这种鸟巢。小时候掏过。记不得是
期刊
在这寒冷的冬天,突然想起煤炭,我就想起三位在井下工作的煤炭诗人。他们是:安徽的老井(张克良)、山西的迟顿(李瑞林)和榆木(徐亮亮)。他们都有自己的笔名。无一例外,他们都把煤炭诗从井下写到了井上。但他们仍然生活工作在矿井深处,“煤层中像是发出了几声蛙鸣,放下镐,仔细听,却没有什么动静。”(老井《地心的蛙鸣》)这没有什么动静的好处,就是他们至今仍能倾听到地心的蛙鸣:“……几小时后,我手中的硬镐,变成了
期刊
您让安源路矿举起铁锤  砸向那比炭还黑的社会  您让特殊材料锻造的镰刀  砍杀了人间恶毒的鬼魅  从此父亲挺直了脊背  从此母亲舒展了笑眉  漫天乌云消散  只因为您让东风劲吹  东方雄狮奋起  只因为您领中华腾飞  延河浪花辉映您的风采  泰山松柏彰显您的崔巍  您让核导弹直飞苍穹  您让蘑菇云闪耀国威  您让那一条红船月球漫步  您让那一条蛟龙深海戏水  天上水下都了不起  艰难险阻都无所畏 
期刊
人类无疑是一种局限性的存在,但人活在世上却总需要对事物进行明晰的判断:黑与白、是与非、好事与坏事、好人与坏人、美丽与丑陋、进步与落后……既然,人类的整个认知系统都是建立在这种局限性上的,那么这种判断就难免带有着先天的缺陷。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我们人类与那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有什么两样?  但是判断分明,却让人类拥有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一个秩序井然的
期刊
郭小川(1919—1976)始终在中国诗坛上闪耀着光芒,至今为人们所怀念与追思。他是人民诗人,又是人民战士。他在诗人中是充满斗志的战士,在战士中是激情四溢的诗人。这些特质也充分体现在他所创作的10首煤矿诗中。  郭小川一生命运坎坷,三起三落,最终逝于河南安阳住处的火灾之中,终年57岁。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他现存诗歌中,歌颂新中国煤矿与煤矿工人的诗,就有10首。而且都是在1961年3月集中构思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