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活语言机制的先行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cr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可以说是人作为物种所特有的一种能力。那么人的语言知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又是什么激活了人们的语言机制呢?本文从该问题着手,探讨了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他提出的语言机制,以及语义与语言机制之间的关系。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激活语言机制的先行者是语义。语义是第一性的,是语法的基础。一切句子都是从语义结构产生的。语言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而从语义学的角度来探究语言世界也是我们值得我们多去尝试的。
  关键词:语法;语义;语言机制
  作者简介:张滕月(1995-),女,汉族,内蒙古赤峰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1
  一、对于语言习得机制与普遍语法理论的思考
  语言是什么?这是困扰人类数千年之久的问题。语言可以说是人作为物种所特有的能力,那么人的语言知识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又是什么激活了人们的语言机制呢?针对这些问题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就是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先天论(又称“内在论”)。他认为,语言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习得语言并不是说只去模仿记忆,而是要把复杂的规则“内化”并能够运用自如。确实,人们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也并不是要把所记忆模仿的东西照搬下来,由于人的大脑和行为思想充满创造性,所以能够通过有限的语言规则来创造出无限的语句。
  那么人从儿童时期开始究竟是怎样掌握的某种语言规则系统并进而习得了语言呢?乔氏认为人类天生能够拥有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乔氏所赞同的先天论认为人类能掌握语言是因为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而追根究底能够习得语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具有普遍语法。确切地说,乔氏认为不论人类掌握哪种语言,不论语言多么不同,但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存在着一种普遍语法。这种普遍语法宏观上来看是相同的,并连同人脑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但如果在具体的语言环境或者特定场合下它是会转变成个别语法的。从而不同的人才会说出不同的语言。可以说,普遍语法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真正掌握一种或几种语言,而后天的语言环境、材料以及其他因素只起到辅助作用。
  二、语义与语言机制的关系
  语义是指语言符号所蕴含的内容。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我们社会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它作为语言里重要的一份子也影响着其他各个方面。语义是抽象的,不能随意用三言两语就可以概括出来,甚至可以说,意义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究竟是语义激活了语言机制,还是语法激活了语言机制”这一问题是无法解答的,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各有各的理。但是在个人赞同生成语义学的观点:是语义激活了语言机制。语义是第一性的,是语法的基础。一切句子都是从语义结构产生的。先产生语义表达式,后转换为语法表达式。语言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很多人赞同语法激活了语言机制的观点。但是,我们都很清楚成人和儿童在语法学习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儿童学习语法是一种熏陶式的耳濡目染,属于自然习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教学,是慢慢感受,自我逐渐积累的过程。时间久了,就会培养出一种特别的语感,并能够表达出正确的语法。他们交流的首要目的是表达意思,为的是听话人能够听懂,重在语义,其次才是语法,这其实与成人学习语法是有着很大差异的。所以不能相提并论。成人是进行了系统的教学,通过教材等途径来掌握系统的语法,从而学习语言。儿童学习语言是为了表达想法,但是其过程和方式的无系统性、无序性以及模糊性,也正是其中的奇妙之处。我们应该注意到他们在习得语言过程中的理解力,这种理解能力可以分为三级,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只能辨认、识別对象,并给对象命名,即知道它“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低级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更深刻的认识,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原理、法规和概念的含义,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具体化和规范化,知道它是“为什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解能力其实是离不开语义的。尽管里面会有法则、逻辑,但我们要认清的是:逻辑未必就一定是语法,它也可能是思维的规律,也可能是一个事物传递信息,并得到解释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是语义激活了人类的语言机制。而具体激活的方式、过程是怎样的,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究思考。语义学是研究人类精神现象的科学,我们应继续从语义的角度来探索语言世界的奥秘。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0.
  [2]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武冬艳.自然语言生成的哲学探索[J].洛阳:洛阳师范学报.2012.
  [4]陆勋林.大脑语言机制的来源和属性[J].江苏: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
  [5] 陈君.儿童和成人习得能力的比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6]郭贵春.语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1996.
  [7]郭贵春.当代语义学的走向及其本质特征[J].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9.
  [8]李葆嘉.词汇语义学史论的壮丽风景[J].江苏:江苏大学学报. 2002.
其他文献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以及随访预后.ROP发生率高,所患ROP程度越重,对患儿远期生命质量影响越大.建议对所有早产儿尤
目的:1.采用传统线段等分试验、新型的黑白斜对比粗线段及三角形线段等分试验检测健康青年人,以了解国内健康青年人是否存在假性忽视现象。2.观察新型的线段等分试验与传统线段等
随着课程改革的,教师的理念、方法都要有所改变,而教师的个体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面对新课程,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备课便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形
目的:研究2002年100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特征。 方法:2002年9月~12月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集秋冬季腹泻患儿便样标本,利用ELISA和PAGE(聚丙烯胺凝胶电
摘 要:本文旨在从转换生成语法角度区别补足语、附加语和指示语,并提到了名词后附加语和补足语的四种方法,并结合X杠结构,将三者的区别细致地加以说明,希望中学生能在学习英语时对三者有一个更好的区分,并对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补足语;附加语;指示语  作者简介:王存(1992.1-),山东省聊城市人,女,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韩中两国自古以来都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因此在文化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对韩国人来说,一生中有很多的礼仪要经历,其中最重要的是出生,百天,周岁,结婚,花甲,葬礼等。本文主要研究韩国人在这些日子主要会进行哪些活动。通过本研究,让读者们更好的认识韩国,了解韩国文化。  关键词:必经礼仪;周岁;结婚;花甲  作者简介:杨怡(1986.5-),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朝鲜语专业讲师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elli-Brierley四动脉阻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溶栓、脑保护综合疗法对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影响,并通过光镜观察,探讨综合疗法的应用前景.方法:实验采用雄性Wistar
姜迎久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吉林美术家协会理事。《淡淡的晨雾》、《长白春雪》、《窗外》、《山里娃》等作品入选中田美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国内外企业及专业机 Jiang
中国古瓷器在海内外拍坛上一直十分抢眼,买家蜂拥而至,拍价屡创新高。但如果仔细辨别的话,会发现在国内瓷器拍卖专场上,拍卖成交价名列前茅的往往不是青花瓷,就是粉彩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