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鼓励别人与多鼓励自己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教育是很奇怪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讲究鼓励别人和鼓励自己,他们信奉棍棒出孝子,责骂出贤孙,不打不成材,不教训则不明事理,不灌输、不予以填鸭式的教育则记不牢东西,不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则不能说去污垢,等等。千千万万的人都信服,都认为这是世间最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而别的教法,则是虚伪的,是假惺惺的。
  狂轰滥炸了千年、万年,把女的搞成一个个裹脚女人,走路像走钢丝那样:把男的搞成盘头长发,一个个贼头贼脑,一个个不知国是,不明家事,不理俗事,只想一心苦讀圣贤书,有朝一日中状元。所以,国人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不懂笑,没闲工夫笑。对任何人都是充满了一种期待、一种渴望、一种寄托,他们对任何人都保持一种审视、一种警惕、一种不满,快马加鞭,百上加斤,加油!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去鼓励人,去赞颂别人,去感谢别人,去想一想别人。想想自己都没有时间,想想自己的事都认为浪费青春、光阴,每个人养成习惯,两只眼充满各种渴望的光、获取的光、占有的光,那五官一凑起来,虽然各有其特点,但那股神态,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外国人觉得中国人都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其实,这个一模一样指的是他们的“神合”,他们的表情高度的一致。这是共性的结晶。
  笔者从小就喜欢听鼓励、表扬、肯定,从小就不爱听指责、埋怨、否定、怪话。那时候有“学生手册”,往往有一栏是班主任的意见或学校意见,看到班主任的表扬、肯定,会心花怒放,吃饭加多一碗还不饱。看到班主任不客气的批评、指责,心思全无,食之无味,一夜无眠。这些心态,许多人都是有过的。长大后听那些什么“多提宝贵意见”“哎呀,请多批评,这是对我的爱”,咱们心里就知道遇上了奇人、怪人、假面人。有谁喜欢批评的呢?有谁会把整天骂他、怨他的人当作知心人呢?虚伪人生,虚假的话张嘴就出,都认为假、大、空是报刊、电台、电视的事,其实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人心知肚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接受的事,你就不要用在别人身上,不能强加于人,这是我们都懂的理儿。所以,笔者在高中留校当教工时,在大学当助教时,在广东省教育学会工作时,从不责怪学生,从不埋怨学生,从不无理批评学生,当一个“没有威严”的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表面显得平庸,但心里乐融融。不少学生私下和笔者关系特别好,特别有感情,不同届的学生、不同班的学生,都乐意和笔者交心,谈理想,谈学问。这种友谊,保持至今,令不少教育界工作的人啧啧称奇。
  奇怪吗?不奇怪。笔者任何手段都没有,没有提干指标,没有吃吃喝喝,没有拉帮结派,就凭着对得起教师的称号,对得起良知,要拉人一把,推人一把,点燃别人的希望,多激励、多鼓舞,形成正能量,仅此而已。
  我们多么希望每个人都醒悟过来,不要以为正能量是校长的事,是市长、省长的事,它同样是你、我、他的事情,是不可推掉的职责,不应放弃担当。有的幼儿园老师,孩子一吵、一闹就大发脾气,就一脚踢过去,就高声责骂;有的家长,回家一脱下鞋,就开始骂交通,骂孩子,骂肉菜小贩,一直骂到睡觉前还在骂:当领导的骂部下,指责部下,把部下当家丁,当家奴,习惯被骂的,一脸谄媚,不习惯的,回到家里吃安眠药都睡不了;上街堵车骂加插的人,骂交警,交警听惯骂了,放一个“雪糕筒”在你面前,不予理睬,等你停止骂了才拿开。一有什么事,人们习惯以追究责任开始,互骂结束,到处如此,尚能靜否?
  其实我们都很讨厌骂人、指责人、数落人、讥讽人的人。在民政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笔者,离婚率高低各民族不同,但情绪暴躁,相互不谦让,互骂、互责、互怨的夫妻,离婚比例是最高的。我们为何不去鼓励别人昵?我们为何不能鼓励自己呢?谁都不可能收走你的权利,谁都不可以扭转你的理念,你为什么不坚持呢?
  笑一笑,十年少,人们都懂这句话,但未必都会去实践。鼓励别人,不可能有“胜造七级浮屠”那么大的功德,但起码有造福于人、助人一臂之力的德行啊。要坚定信念,去实施。鼓励自己,有何不可?天天怪自己,或天天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这都不妥。最好的办法是鼓励自己日行善,日作功德,日发一慈善之音,鼓励自己做下去,即便没有做事之机,没有发音之机,也要鼓励自己持有善意、善念。这样做人做事,谁可干预,谁可剥夺?没有,只是悟性不够而已,担当精神不足而已。仍需鼓励。
  责人、怨言、非议、排斥如刀如枪,不能说一点好处都没有,但建议慎用。
  鼓励别人,激励别人,鼓励自己,如拉响了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那么悦耳、动听,这才是人生的乐章。而斥来责去,骂成一团,那是屠场,鬼哭狼嚎,令人畏惧,成何体统?
  (冯米伦荐自《品格是你最硬的背景》)
  责编:天翼
其他文献
史书中关于借贷牟取暴利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史记》中。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西汉王朝爆发了“七国之乱”。为了应对战争,朝廷不但把国库掏空,还要向民间的富户去借钱。由于战争前期形势不明,那些富户们怕把钱借给朝廷后连本都收不回来,所以都不肯出借。有一位母颜氏却愿意倾囊相助,不过要求回报十倍的利息。结果三个月后,叛乱就被朝廷镇压下去了,母颜氏得到了丰厚的投资收益。由此,放高利贷便成为西汉官僚家族
期刊
近日美联社报道称,好莱坞三大神级电影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梅丽尔·斯特里普即将合作一部电影,讲述“越战泄密案”的故事。1971年,丹尼尔·艾尔斯伯格将美国五角大楼有关越战真相的7000多页内幕文件泄密给《纽约时报》,导致了全美的反战浪潮,促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彻底结束越南战争,撤回了最后一批驻扎在越南的士兵。这就是美国政治史和新闻史上著名的“五角大楼事件”。    一个人改变了越战历史 
期刊
有中国海军消息人士称,075型的设计图十分类似美国的“黄蜂”级大型两栖攻击舰,预计将在2020年入列海军。预计,中国军方将利用该舰巡逻东海和南海,也将在向海外投放中国军力方面发挥更具主导性的作用。而且,该型两栖攻击舰在岛礁作战时其作用比船坞登陆舰更大,还可与航母编队配合在远海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是中國海军走向远洋的主力舰种之一。    与美国“黄蜂”级功能任务相同  近些年来,因岛屿主权、专属经
期刊
1969年7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极佳地展示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实际上,美国人在登日10年前就曾将月球当做展示实力的广告平台,只是他们当时盘算的是在月球上搞核爆。  苏联领先,美国着急  冷战期间,美苏争霸是两國在各领域进行的全方位竞争,这种竞争在军事领域表现得尤其明显。美国先是在原子弹研制方面取得领先,但苏联在1949年迎头赶上。此后,苏联在航天领域一直力压美国,让华盛顿的战略决策者饱
期刊
已秘密准备50年的女王葬礼  “伦敦桥要塌了,要塌了,要塌了……”这首带有悲情色彩的民谣唱说着泰晤士河上“古董”桥伦敦桥的沧桑历史。而过去几十年里,在一些包括王室工作人员在内的人士口中,“伦敦桥”有着另一层含义,它代指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英国《卫报》专栏作家奈特写道:“伦敦桥倒塌”正是女王驾崩的暗号。    “女王陛下的葬礼已经有了精心计划,而且女王本人也会给出意见。”主攻王室新闻的网站Royal
期刊
一个朋友,仅仅因为他想干什么时恰好优惠政策结束了,就气得直骂娘,让自己大失风度,还污染了别人的耳朵。  “孩子在这里,不要说脏话。”终于忍不住了,我提醒他。他倒一脸不屑:“孩子咋了?孩子迟早也会骂人的。”我无语,只能借故打发走身边的孩子。  什么叫“孩子迟早也会骂人的”?莫非长大就意味着一心只为自己考虑而拒绝理解他人?意味着遇事自私狭隘到失去修养与宽容?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成长为理解并尊重规则的人?自
期刊
如果宇航服破了,宇航员的头会炸开吗?  好莱坞大片让人们误以为在太空中死去会非常恐怖,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但事实上不是这样。先从好的方面说,就算你的宇航服破了,你的脑袋也不会爆炸。那从坏的方面说情形会怎样呢?你的血液会沸腾起来,这样一来你还是会死的。让我给你具体解释一下吧。    首先,让我们把那些电影特技中所展现的死亡效果排除在外。在电影里,头部爆炸的情形来自于对基础物理知识的误解:处于一定压力下
期刊
最近,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红遍大江南。跌宕起伏的剧情每天把大家带入了这个反腐倡廉的时代!作为主旋律题材,眼尖的观众还发现。剧中人物办公室、会议室墙上的书画作品也十分令人眼熟。其实,这里面不少作品都来头不小,而且涉汲到的书画学闻很大。  沙书记的办公室  朴素的“水墨墙”  在剧中,省委书记沙瑞金的办公室里,一张水墨花鸟很是显眼,正是中国美协理事、江苏省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周京新的代表作品《苍
期刊
“你儿子1977年的?做金融的?”  “是啊,你有女儿?哪一年的?”  “我女儿1981年的,银行工作,身高1.62米,你看行不行?”  “不行,我只要1982~1987年之间的。”  每周末下午,沿着天河公园翠微湖岸边行走,岸边数十米的坡道上,这样的对话并不难听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在挂满资料的林间逡巡,交头接耳,为儿女或自己找对象,这颇为独特的老年人相亲角早已成为广州天河公园一道久负盛名的“风景
期刊
来自英国斯托克市的42岁单身父亲内特·登顿最近在国外图片分享网站Instagram上火了起来。虽然身为父亲,但是内特能帮女儿纳维娅(Nevaeh)扎得一手好辮子,造型多变,从恐龙节的“恐龙”辮子到情人节的心形辫子,其手艺之精巧不禁引起许多网友甚至别其他孩子母亲的惊叹。    据报道,内特是一家数码营销代理机构的主管,2015年离了婚。从那以后,他担起了每天为女儿扎头发的任务。一开始他连把女儿的及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