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jiu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原州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结合原州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本文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201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谁来种地”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农业生产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5年努力使他们基本得到培训。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军人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也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及类型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从事农业产业类别,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二是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地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三是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沼气工、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及需求
  目前,原州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现状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留守农业人群中出现了老龄化、低文化、兼业化严重的现象。
  (一)原州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
  1. 培育对象总量相对不足
  据统计,2015年原州区乡村人口28.03万人,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8.83万人,除去8.2万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农村的劳动力仅有10.63万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37.9%。而这部分人中,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还不足农村劳动力的20%,技能型人才偏少。
  2. 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
  2015年,原州区常住农村劳动力中25岁以下的占12.4%,25~50岁的占59.2%,51岁及以上的占28.4%。具有高中及以上、初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0.1%、35.8%和54.1%,而留守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为51岁及以上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3. 农村劳动力持证率低
  截至2015年底,原州区家庭主要劳动力中参加过各种技能培训、获各类技能证书的占全区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0.8%,而无证的占99.2%。2011年至今,原州区农培中心依托阳光工程、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创业等培训项目,大力开展了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培训新型农民2732人,新型职业农民870人,创业农民120人,其他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5086人,共计18806人。参加培训的这些人员中,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行业职业技能证书的新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为1200人,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创业农民为120人,累计持证人员占总培训人数的7.02%,这些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
  通过调研和各种培训的综合统计分析,目前,原州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求如下:
  1. 培训内容要求多元化
  据不完全统计分析,原州区38%的农民对种植业方面的培训感兴趣,41%的农民希望参加养殖业方面的培训,21%的农民渴望参加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具使用与维修、计算机、建筑、工程机械使用与维修、旅游等技能、技术培训。
  2. 技能培训多样化
  一是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中青年农民愿意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希望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脱贫致富。二是创业培训。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想凭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立足,因地制宜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却不知道怎样去创业,有资金,但不知道干什么项目合适,他们需要如何创业和创业项目选择的引导培训。三是农业科技短期培训。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绝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农民,他们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一家老小,只能热衷于短期培训和“一事一训”的培训。
  3. 培训形式的多样化
  一是面授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二是采取农闲与农忙培训结合。三是根据农事季节安排培训。四是专家教授面授与生产能手联手举办的培训。五是到区内外典型的农业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交流学习。
  四、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的认识不够
  原州区留守的农村劳动力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慢,同时,还要照顾农事、家务等日常琐事,参加培训的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科技培训与发家致富的关系认识不到位,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如:留守妇女认为发家致富是丈夫的事,留守老人认为发家致富是子女的事。正是因为这类想法,他们还停留在被动学习层面上,缺乏主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必备的硬件设施
  原州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农广校)作为原州区唯一一家专门开展农村、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的公益性培训机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办公场地、教室、教学设备等培训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需要。
  (三)资源整合不力
  就原州区而言,农业、人社、妇联、共青团、扶贫、工会等部门都在搞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的行业,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造成在容易组织开展培训的乡村扎堆培训,不易组织开展培训的乡村无人问津,既浪费培训资源,也增加培训成本,使培训无法形成一项系统的工程,难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各乡镇政府部门重视程度差异较大
  在对待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原州区大多数乡镇政府对此很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但个别乡镇政府还存在应付差事、组织管理涣散的现象,个别乡镇政府以工作繁忙、缺乏组织管理人员或农务繁忙无法组织人员参加培训等原因加以推托,还有个别乡镇政府以此为由向培训机构索要管理费用。
  (五)农民培训监管体系不够完善
  原州区政府至今没有制定统一的农民培训质量评估控制体系,也未成立相应的农民培训监管机构,加之参与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部门和社会民营培训机构较多,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六)缺乏配套扶持政策
  自2012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由于原州区政府至今尚未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工作相对滞后,一些强农惠农项目也无法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由于服务内容仅限于培训后期技术指导,难以激发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认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层次有待进一步细化
  近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和其它培训大多采用雨露均沾的形式,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从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进行了分类培训,但仍未按照各类参加培训人员在学习、生产中的实际能力和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加以精细划分,以至出现饥饱不均的现象。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一)加大政策引导力度
  按照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为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职业农民队伍,以推动原州区现代农业发展,亟需原州区政府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同时相关部门制定出具体强农惠农项目倾斜实施办法,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村创业者加入新型职业农民行列,确保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发挥成效。
  (二)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根据农业、人社、妇联、共青团、扶贫、工会等部门所开展的各类培训项目和内容,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门相互沟通协调,互通有无,实行各自为阵与联合办学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各类培训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和就业培训人员的持证率。同时,加大对持证人员的强农惠农项目倾斜力度和管理力度,从而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监管机制
  进一步完善培训质量评估控制体系,一方面对培训机构从培训计划制定到培训工作实施完毕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估。另一方面通过对参加培训学员的后期回访结果进行质量评估。另外,加大培训期间的巡察力度,确保培训工作不缩水、不走样,切实促进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改进培训手段,优化培训模式
  一是认真调研,不断丰富、深化培训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将培训内容与当地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切实从农民创业致富的角度开展培训。三是做好充分的调查摸底,根据培育对象在所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等差异,实行分类培训指导,即:开设初级(普及)班、中级(提升)班和高级(进修)班,根据级别的不同,对培训内容、培训资金等培训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四是在培训模式方面,进一步做好“八结合”,即:集中培训与进村入户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指导相结合;“土专家”培训与“洋专家”培训相结合;常规培训与观摩交流学习相结合;长中短期培训与农时季节相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农业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固定课堂与田间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相结合;技术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五是拓展协作办学范围,充分利用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协会、合作社等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抓手,有效组织学员在生产中操作和训练,加深理解和应用,提高培训成效。六是丰富交流合作方式。一方面,组织学员开展零距离实地观摩学习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促进学员与专家或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最后达到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共享资源的目的。
  综上所述,要解决未来“无人种田”的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问题,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来,让他们真正成为有作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步伐。
其他文献
近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50位首席科学家齐聚北京,就如何发挥体系2000多个专家团队作用、联合全国农业科技优势力量为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研讨。50位首席科学家提出了下一步体系开展产业扶贫的重点工作:一是配合农业部和各地政府部门做好产业扶贫规划与决策咨询服务;二是瞄准每个区域特色产业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撑与服务;三是每个区域确定总协调人和责任专家,为全国各地产
基层农广校身处农业战线的最前沿,为基层培训了大量的农业干部和农民骨干,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造就了大批人才。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培训方式。如今,农广校正处在职能转型的关键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能否有效实施,基层农广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农广校的优势、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用好自己独特的培训方式,培育出优秀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广校校长的责任重大。为了担负起这个历史使命,基层农
本着防控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原则,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知,提出25种针对草地贪夜蛾应急使用的农药产品,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药剂,推荐给农民使用。通知还要求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加大培訓力度,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用药产品,科学确定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严防长残留农药造成农残超标。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东方红农场农民田间学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所属的湛江农垦东方红农场创建于1954年,有着60多年的剑麻种植、加工历史,是我国最大的剑麻种植、加工、出口基地,被誉为“剑麻之乡”。2002年农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享有“亚洲剑麻王国”美称。2006年开始,农场农科所被原农业部评定为剑麻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被中国热带作物学会评定为热区(剑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1987年出生的江苏响水县大学生张智琛,在希望的田野里已摸爬滚打了5个春秋。他先后注册成立了“响水县军平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响水县杨勇植保专业服务合作社”和“响水县苏北农副产品销售专业合作联社”。  现在的他已成为响水县“一品缘”生态家庭农场主,拥有土地1500多亩、养殖场1座以及电商平台等。所生产的“润响”牌有机大米和“三只毛驴”无公害生态农产品,叫响大江南北。这位曾经酷爱动漫的80后大学生
作为一名来自大别山区的基层代表,我用4年时间走访了300多个村,对农村现状感到忧心。我的梦想就是要把百丈河村建成全国生态富裕示范村,打造村民丰收的果园、观光的花园、生活的乐园。要实现这个梦想,现在最难的是缺人才和技术支持!  这几年,全国各地出了很多好政策,都想号召和鼓励外出务工的能人回乡创业,带动农民致富,但真正愿意回乡创业的人不多,动力不强。现在农民种粮已经不是过去“你一锄我一锄式”的种植,更
一是政府必须积极参与到农民职业化的各个环节,探索一条与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农民职业化特色之路;二是应对农民教育培训进行立法,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三是建立农业农民职业准入制度,首先在已经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领域,研究制定农业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再逐步健全农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特别是要强化教育优惠政策,完善职业农民培训补贴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对参与培训的农民不收费或少收费并提高
近年来,辽宁省绥中县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全县的设施蔬菜产量为126万吨,产值16亿元,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总人数达94000人,设施蔬菜生产在绥中县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支柱产业。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当前绥中县农业劳动者素质低、技术落后,越来越跟不上产业发展要求。面对这一现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迫切需求。2014年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田家》中描写到:自惊蛰之日起,就进入了春耕繁忙时节,健壮的青年都到地里去干活,女人和小孩拾掇好家里的菜园子准备种菜。而当下的“春耕图”中,常常看到妇女、老人在挥汗劳作,小孩在旁玩耍间或帮点忙。青壮年劳动力哪里去了?毋庸置疑,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走进繁华的都市,成为打工一族。2011年农民工数量达到2.46
40多年前,在老家山上采中药材的贾忠汉,怎么也想不到一辈子都跟中药材打交道。不仅如此,当年那个家境贫寒的村里娃不仅自己通过种植中药材富裕起来,还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投身种植中药材  贾忠汉出生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河神庙乡圪套村,他常常跟家里大人上山采中药材,成年后的贾忠汉自然而然地开始琢磨种植中药材。1996年他承包了乡里的小房岭农场,先利用小房岭农场的100亩耕地,结合当地品种优势和自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