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生命之战,打赢教育之战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ng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的冬天格外寒冷又漫长。2020年2月16日,原本是北京市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这一天,学校将迎来暌违一个多月的孩子们,校园里重新回荡着朗朗书声,充盈着欢声笑语。但这样寻常又熟悉的场景却没有变成现实,孩子们没能如约回归校园。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学生们的返校之路,他们暂时不能与老师、同学们相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重新走进教室。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着一场艰难的“战斗”,一面是残酷的疫情、紧张的防控形势,一面是延迟的开学、不能落下的学业,这场未曾经历过的“战争”,让他们紧张、焦虑、迷茫。
  与孩子们一同经历“大考”的是整个教育系统。2020年1月24日,北京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此时,北京市100多万名中小学生刚刚开始寒假生活。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如何指导学生过好寒假生活,成了摆在教育系统面前的难题,但也是必须圆满完成的任务。疫情突如其来,任务繁重艰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始终将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成立了防控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把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紧要的任务来抓,坚决打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阻击战。
  对于北京市教育系统来说,这是一场与病毒斗争的生命之战,也是一场疫情催生的教育之战。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指导学生居家学习和生活,保障线上教育教学质量,是这场战役的重要任务;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保障线上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教师线上研修和教育教学能力,是打赢战役的关键环节。为了这场不容有失的战役,全体教育人行动起来。
  一个漫长的假期:
  开学延期,成长不延期
  2020年1月26日,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同意,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决定,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同时暂停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原本一个月的寒假没有了期限,重返校园成了未知,参加校外活动成了奢望,没有人能准确预测何时开学。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来:疫情期间,如何保障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孩子们该如何度过漫长假期?原定的开学时间推迟,孩子们在家如何学习,是否开展在线教学?孩子们长久地居家生活,如何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和谐的亲子关系……每一个问题都很急迫、很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居家生活和学习的质量,关系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面对这些紧迫重要的问题,北京市迅速行动起来。
  延期开学确定之后,北京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就要求各校建立健全延期开学工作体系,“一校一策”研究制定工作举措,引导学生在此特殊时期不离家、不返校。在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各区、各学校紧急行动起来,召开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视频会,部署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本区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完善的延期开学工作体系和具体的工作计划。各区、各校从机制、人员、设施等方面进行统筹和协调,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保障教育教学工作。
  疫情初始,孩子们是迷茫的,他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全国范围的疫情,没有经历过长达几个月的24小时居家生活,也没有经历过不知归期的漫长假期。对于残酷的疫情,他们难免感到恐慌和害怕,对于居家学习和生活,他们总会有迷茫和无助。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学校的引导、老师的帮助。
  在市委教工委、市教委的要求和指导下,各校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合理制定学生学习课表和生活指南,指导学生安排好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指定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任教师承担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联系和指导学生的任务,建立离校学生情况日报制度,定期向学生了解相关情况,通过电话、网络等各种方式,做好学生的答疑、指导。特别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经历了初期的迷茫无助,在学校和老师的安抚和指导下,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和学习慢慢有序起来。有了生活指南和学习课表,孩子们的作息、学习、活动都有了固定的时间;有了丰富的线上学习和活动资源,家也成了教室、操场、体育馆;有了老师的线上陪伴和指导,学校仿佛并没有那么遥远。虽然,孩子们渐渐地适应了这种陌生但有序的生活,但他们也不时地会想念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时光,想念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也会担心自己的学习会不会落下,回校后能不能跟上课程进度。
  孩子们的担心也是市委教工委、市教委一直在紧锣密鼓研究的事情。开学延期了,孩子们的学习不能延期,成长不能延期。為了保障教育教学进度,使学生的成长“不断档”,教育“不缺席”,自4月13日起,北京市中小学调整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由前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转变为学校按照本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进行线上学科教学为主,集中时间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课程教学机制。4月13日,北京市高中各年级和初三年级正式开始线上学科教学,初一和初二年级于4月14日、小学各年级于4月15日开始线上学科学习。
  市级课程资源在有线电视和多种网络平台同步上线,供学生点播。市级课程资源采取“一课一包”的形式,每一节课包含教案或教学设计、PPT、讲课资源包、作业辅导等完整的资源内容。各区和学校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观看,由教师辅导答疑,也可以作为示范课,用于区校开展教研。除了直接选用市级课程资源外,各区和学校可以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开发使用课程资源。
  为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优势互补、科学衔接,有序实施课程教学计划。市教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课程安排上做到三个整合。第一,整合课程类型。打破专题教育、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设置边界,科学整合课程。第二,整合跨学科内容。在综合实践、学科实践、劳动教育、德育活动、体育锻炼、艺术素养培育方面,跨学科整合内容。第三,整合学科内容。以大概念、大单元、任务群为基本形式进行整合,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确保实现学科育人目标。教学安排做到四个优化: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实施,优化教学研究指导,优化考试评价。   同时,为规范线上教学行为,市教委提出了规范性要求:严格控制学生线上学习时间;不要求统一集中观看课程;不得安排重复性、叠加性学习;严格控制作业量。在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中,学校要注重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通过学习小组等形式,加强同伴互助,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注重指导学生合理作息,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
  4月13日,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作为第一批启动的年级开启了线上学科教学。当日,12个市级线上教学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总学习观看人次113.6万次,其中,北京数字学校点播课程33.6万次,访问高峰时有9.3万人同时在线学习;歌华有线在线总学习观看人次为27.9万次。4月14日,初一、初二年级市级课程资源上线,访问高峰时有4.7万人同时在线学习;歌华有线在线总学习观看人次为17.4万人次。
  家里变成了教室,面对面变成了“云端”见,学习的空间变了,学习的方式变了,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不能因为空间和方式的改变而降低。为了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与效率,市区教研部门指导学校和教师制定“一校一案”“一班一案”,将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帮助教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构建科学、高效、简洁的课程体系,把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融合起来。各校也在教学模式、学习评价等多方面纷纷“出招”,保障线上学科教学的质量。
  在这场漫长的假期中,“停课不停学”让孩子们身在家中也身在课堂,虽远离学校却没远离教师的关爱和同学的陪伴。疫情阻碍了孩子们返校的脚步,却阻碍不了他们成长的步伐。
  一次特殊的中高考:
  参加“考试”的不只是学生
  居家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而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其中更掺杂着煎熬和焦虑,这些学生就是面临着升学考试的高三和初三学生。高考、中考近在咫尺,他们却只能在家学习,不能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不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状况,甚至不知道考试能否如约举行。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承受着疫情和考试带来的双重压力。压力压在学生身上,也同样压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身上。他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既要安抚宽慰学生,又要为考前复习和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一场学生的“高考”,也是一场教育的“高考”。
  2020年,是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后的第一年高考,却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如何让学生安心备考、有序备考?如何保障中高考安全平稳、顺利有序举行?从考试适应到考前复习,从考前组织到考中保障,北京市研究制定了全面详细的工作方案。
  居家学习期间,北京市市级线上优质课程资源持续供给,保障教学不中断,同时,初高三在线答疑服务切实保障学生居家学习。2月17日至5月31日,面向全市初高三年级学生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学生提出近11.1万个问题,全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中高考学科教师给出近30.1万个答案。6月17日,初高三年级恢复居家线上教学,为有效满足初高三年级学生居家线上学习和复习需求,继续向全市初高三年级学生提供在线答疑服务,帮助考生解决在家学习、复习中的多样化、个性化问题。
  考虑到2020年是新高考第一年,3月3日,北京市进行了新高考首次适应性测试,5万余名考生首次尝试在家“云”开考。考生可以通过这次测试了解新高考试卷结构及题型。
  4月,北京市确定2020年北京市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10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高考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市研究制定了高考组织工作方案。一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健康高考:严格疫情防控要求;加强考场资源统筹;妥善安排特殊考生,建立“一类一策”工作方案;加强考前教育培训和演练。二是加强人文服务,确保温馨高考:加强政策宣传;加强心理疏导;加强贴心服务。三是严密组织实施,确保平安高考:抓住关键环节;加强诚信教育。
  2020年,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共49225人,按照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和具体要求,每个考场的考生人数由以前的30人调整到20人,考点数增加近三分之一,最终设立了17个考区、132个考点学校、2867个考场。在考前的关键节点上,北京市对所有的考务人员包括考生进行了健康检查。在考试期间,做好考生的体温监测工作、指引工作、考场消杀工作,以及洗手间等公共场所和空间的消毒杀菌,保障考试的平稳顺利举行。
  这场特殊的高考终将会被载入史册,同样值得被铭记的还有为这场高考辛苦付出的每一个人。在这次特殊的考试中,学生是“战士”,他们经历了疫情的煎熬,也经历了紧张的备战,最终满怀期望走向战场,这些经历都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教育系统也是“战士”,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从学生备考到组织考试,从安全防护到心理疏导,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反复研讨,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最终保障了考试的平稳顺利进行。经历过考验,我们的教育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场期待已久的開学:
  欢迎回来,同学们
  2020年,孩子们透过窗户看见了世界褪去银装素裹,看见了柳条抽芽、桃花初绽,看见了久违的春天的样子。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春天像2020年春天一样被如此期待,也从来没有一次开学像这次开学一样被孩子们心心念念。可惜,春天来了,开学却没有如期而至。孩子们在疫情中送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又在疫情的反复中送走了春天迎来了夏天。重返校园,好像是孩子们深埋心中的一颗种子,等待着破土、发芽。
  这颗种子埋在学生心中,也埋在所有教育人心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期待,而为了让这颗种子早日破土而出,为了让学生们安全地重返校园,从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到各区教委再到各个学校,从疫情风险评估到开学前期准备再到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整个教育系统都在为这场开学做着全方位准备。
  经历了疫情的反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北京市加大了开学工作研究和指导力度,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按照先中学后小学,先起始年级、毕业年级后其他年级的顺序,分批分类、梯次错峰开学,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返校开学。从组织人员准备到校园防疫准备再到教育教学准备,做到每一个风险都要考虑,每一个环节都要安排,每一个细节都要照顾。一是发出关于做好开学相关工作的通知,在返京条件、入校和离校环节管理、控制在校人流规模和密度、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师生个人管理与防护、校园内卫生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各区、各学校做好开学工作。二是成立市级开学工作专班,负责全市开学工作整体统筹落实,协调解决开学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协调市卫健委、疾控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开学工作。三是建立市级联络员常驻各区制度。四是建立评估督查机制。   各区、各学校迅速行动起来,部署落实开学准备工作。区级层面迅速召开工作部署会,进一步明确细化工作要求,指导学校做好开学准备。各学校按照市区工作要求,迅速形成学校工作方案和工作日志,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很多学校也结合实际在师资配备、监测防护、空间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和细致的准备。
  同时,市委教工委、市教委明确要求学校在开学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校园及教育教学管理。在疫情防控方面,明确校园防疫标准,落实全员健康、出勤、跨省移动等台帐制度,科学佩戴口罩,严格落实师生员工手卫生措施,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好开学期间教学管理,认真梳理、总结线上教学、返校复课等方面的问题和经验,安排好开学后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计划等。
  终于,经过全方位的准备,孩子们等来了开学的日子。8月29日,小学一年级、初一、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开学,拉开了全市151万名中小学生分批返校序幕;9月1日,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二年级开学;9月7日,小学二、三、四年级开学。
  重返校园,孩子们长大了,看到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他们更加懂得健康的珍贵,更加珍惜相伴的时光。经历了残酷的疫情,我们才发现,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平凡的日子,都因为身后无数人的辛苦付出而值得被珍惜。
  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
  在疫情這堂课中成长
  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成长,疫情是一次沉重而难忘的经历,却也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这堂课没有固定的主题却意味丰富,没有固定的时长却影响深远。在这堂课中,孩子们在成长,老师们在成长,教育也在成长……
  特殊时期给了师生特殊的教育方式和特殊的成长经历,不论是居家学习期间还是开学之后,学校都把这次疫情当作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北京市各学校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深入挖掘抗疫中的教育素材,从卫生习惯、自律能力,到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社会道德、责任担当;从亲子亲情关系、家务劳动教育,到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感恩教育、人生意义;从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力量、民族智慧、家国情怀,到国家治理效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四个自信”彰显;从国际合作、经验分享、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到大国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方面都值得孩子们深入思考和感悟。于是,疫情成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在这堂课中,孩子们看到了党和国家的坚强力量和民族的韧性,理解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看到了无数奔赴抗疫前线的“逆行者”,理解了责任和担当;疫情也成了一堂生命教育课,在这堂课中,孩子们感悟到了健康和生命的珍贵,懂得了健康生活、敬畏生命,感悟到了生活的温暖与幸福,懂得了珍惜家人和朋友,懂得了奉献和感恩。
  疫情不仅仅给学生上了一堂课,也改变了教育生态,让我们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资源供给、育人理念等也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变化。在教育供给方面,居家学习期间,线上教育成为主要的教育供给方式,开学之后,要思考如何处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的关系,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如何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更合适的教育供给方式;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要对家长、教师、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角色有新的思考和认知,要思考如何构建新型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在学校治理方面,面对疫情防控新常态,要思考如何构建新型的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在教师发展方面,面对日益丰富的线上教学和线上研修,要思考如何提升教师适应教育变革和发展的能力,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如何培养新时代教师……
  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回望2020年,这些人,这些事,这些成长,应该被永远铭记。
其他文献
1975年2月,邓小平开始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对各方面工作的整顿逐渐在此前后拉开帷幕,而进行铁路整顿,打通铁路“大动脉”,是邓小平领导整顿的突破口。铁路不畅令人忧  1974年,由于“批林批孔”运动的冲击,铁路运输严重堵塞。京广、津浦、陇海、浙赣四大干线不通畅。当年全国货运量只完成计划的92%,比1973年少运货物4321万吨。发生重大事故和大事故达755起,相当于事故最少的1964年的8倍多。许
邓拓先生的《燕山夜话》中,有一篇《中国古代的妇女节》,其中谈道:“说起妇女节,现在一般人只知道‘三八’节,谁都不会想到中国古代也有妇女节。这个妇女节的由来,虽然带了很大的神话成分,但是它主要以生产劳动、恋爱和婚姻问题为内容的。这个节日就是中国阴历的七月七夕。”实际上,不仅中国古代有“妇女节”,就是中国现代也曾有过自己的妇女节,而且这个节日如同“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样,具有现代妇女解放的深刻意义。
自近代以来,中国大地上充满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志士仁人为反抗侵略和压迫奋起抗争,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星星之火到开始燎原,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不懈拼搏,创造了难以置信的人间奇迹,从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
2009年9月11日,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交流计划,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斯米尔诺夫一行五人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做学术交流。值此机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百年潮杂志社邀请斯米尔诺夫就当前俄罗斯的现状进行演讲,并就俄罗斯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问题以及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俄关系等问题与中国学者进行了交流。参加交流的国内学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
广西梧州、安徽合肥,两地相距千里;一代名将、“斧头帮主”,两人志趣各异。然而,抗日反蒋这根“红线”,却将“梧州之子”李济深与“江淮大侠”王亚樵紧密相联,使二人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在军统特务追杀的严峻时刻,李济深为王亚樵提供藏身之所;王亚樵喋血梧州,李济深亲自为其送葬。后来,他还在《略历》中充满遗恨地写道:亚樵被军统特务暗杀,“我们那时警惕性非常不够,真儿戏得很”。  福州:共谋大计抓特务  1931
赤水县七界石有个姓杨的老汉来看望习仲勋同志,送给他十个鸡蛋。习仲勋自己不舍得吃,交给伙房老肖同志,让给患重病的田志立同志做鸡蛋面吃。第一次做鸡蛋面时,老肖做了两碗,一碗送给田志立,另一碗给习仲勋端去。习仲勋说:“我不是叫你送给田志立吃吗?为啥给我端来了?”老肖说:“群众给你送的鸡蛋,你连尝都不尝一口,岂不是辜负人家的好意?”习仲勋却说:“我身体很好,也不想吃,要不给李永昌老汉端去,他可能今年都没有
今年各地都在结合新中国建立60周年搞各种纪念活动。在与党史研究人员探讨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历程时,我想起去年在参观一个工业系统改革开放30年展览时,看到的全是承包、提成、利改税这些内容,而对于我们如何解放思想、突破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如何拨乱反正、整顿企业、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展览中却根本没有反映。    我今年已经80岁了,在我6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思想上曾有两次重大转变,一次是青少年时代因对贪
1938年冬,林彪到苏联治伤,直到1942年初才回国。从俄罗斯公布的档案资料看,林彪在苏联期间除了治伤之外,还参加了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问题的工作。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就如何处理国共关系危机,林彪两次提出书面意见,并同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面谈,对共产国际的有关决策产生了一定影响。林彪的意见,现在看来,有一些是正确的,也有不少是错误的。他在共产国际的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共产国际与中
编者按:龚澎(1914—1970),安徽合肥人。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前外交部部长乔冠华夫人。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在重庆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她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  1940年9月,我母亲龚澎从太行山调往重庆工作。根据南方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西城区委教育工委积极开展党建活动,不断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西城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行动中,积极践行以“绝对忠诚、责任担当、首善标准”为核心要义的“红墙意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广大党员在抗击疫情中勇担当、做表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系统各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