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资源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集团拥有的战略资源是其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集团内部网络化可实现各分公司之间战略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战略资源。相应地,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各子公司之间资源共享、资源互补和新资源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资源理论;企业集团;内部网络;竞争优势
根据资源理论的主要观点,现代企业是各种资源联合发生作用的组织体,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与组织能力等。企业将自有资源与外部资源通过网络化结合在一起,生产并销售产品及服务,从而获得利润。企业的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影响,所占有和通过网络化所获得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以及多大的公司规模等。所以,资源是构筑企业竞争战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今,如何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成为每个企业领导者所必需认真面对的问题,“企业集团网络化”成为了企业集团领导者所寻求的答案。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便意识到这种网络化将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方式:企业除了应构造自身的价值链,还通过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甚至是竞争者的价值链来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不再是公司间的竞争,而是网络间的竞争,胜利者是拥有较好网络的公司。
一、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与理论内核
我国的大型企业多数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的,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数据来彰显其重要性。现在,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企业有196家,都是关系国计民生,左右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1月至10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4188.9亿元,同比增长53%;平均资产收益率7.3%,比2003年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将分别达到5.3万亿元和4500亿元。截至2004年10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净资产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引自国务院国资委网http://www.sasac.gov.cn)。
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基本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母子公司的层级结构主要包括垂直式结构(职能式)、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等类型,具体的结构安排视公司的战略和业务特性而定。这种结构代表了母公司作为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子公司只不过是众多代理人中的一个,子公司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只是各自服从母公司的指令。这种层级结构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和控制,相对忽视了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造资源优势的作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互换和资源共享,从而不利于形成基于资源的集团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母公司已经不可能指挥子公司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作出适时的变化。因此,母公司必须重新审视母子公司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注重集团内各公司之间的联结,加强母子公司内部的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式结构”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基于网络式结构的母子公司组织关系的基本思想是把母子公司整体看作一个网络式结构,母公司作为核心公司为主节点,子公司作为分节点,个个节点相互连接,节点对流经它的信息具有处理、加工和相应的决策能力(图1)。在母公司的网络构架中,每个网络成员都是资源的创造者和享用着,随时可获得市场信息、技术知识等网络内积累的资源。相比之下,公司从外部市场中获得资源的代价就高得多。同时,网络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司准则的影响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进公司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利用,最终达到整个网络组织内资源的整合,形成竞争优势。
在企业网络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突破是:企业网络被看成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是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代表竞争性合作的新型关系。当企业不可能通过市场获得某种特定的资源和能力,而通过内部科层制来组织这种资源的生产和能力的积累又具有很高成本的时候,就会产生组织间网络来实现企业目标。这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企业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企业与市场也不再是以科斯为代表的0-1状态,即非此即彼的状态,而是存在于一个模糊的区间内,可以表示为:
设M(1)、M(2)、M(3),…,M(n)为企业F做出的交易。
则企业F的交易关系可以表述为:0≤U[M(i)]≤1,U[M(i)]=1或0,即为科斯所描述的企业或市场。
企业组织网络化有外部网络化和内部网络化之分。内部网络化以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为网络节点;外部网络化是以本企业和外部企业为节点形成企业之间的关联,它表现为企业集群、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等组织形式。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是介于两者之间,即包括公司内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网络式结构,又包括集团内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网络化联系。所以,借助以上对企业组织网络化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企业集团内部网络:以企業集团内部特大型公司与集团内其它子公司、关联公司之间有股权或契约等经济联系所形成的制度安排。核心公司——母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来控制和协调其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利用业务协作及长期契约影响大批协作企业。
二、资源理论下的企业集团网络化竞争优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巴尼、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等学者为代表,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资源依赖理论,用来解释企业间网络的形成与作用。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不仅仅限于一个企业的有形资产,还包括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综合体。格兰特等人就把企业资源分成七类,每一类还包括很多具体的资源(见表1):
竞争优势正是构建在这些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组合的基础上。众多的学者解释过竞争优势的概念,“竞争优势就是一个企业在给其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特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获得利润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超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但是仅仅能利用资源和能力来开发竞争优势,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林毅夫认为,公司还要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任何产品要占有市场、获取利润,就一定要有竞争力。但竞争力的来源是什么?首先就是比较优势。不符合比较优势,就不可能有产业群聚、市场竞争形成竞争优势。而且,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波特“钻石体系”的四种主要因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或者说,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那么依据资源理论的观点,网络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企业集团提高竞争优势呢?
第一,由于网络结构内的资源流动更为频繁和流向更加多向,促进了资源的迅速转移。网络结构十分有利于组织内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创新,充分发挥网络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网络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合作创新为整个集团贡献知识和信息,共同促进组织能力的提高。第二,与市场和普通的企业间网络相比,企业集团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新资源,因为具有积极性的成员企业对自身所在地区非常熟悉,可以为整个集团识别和评估目标区域中心的关键资源提供信息,而且由于不同成员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彼此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强,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与供应商谈判等交易费用。第三,网络结构更利于整合资源,网络结构十分强调协调,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关键性的资源,还能让集团将资源更好的进行有效配置及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发挥最大的效用。
资源依赖理论还认为,企业网络结构还具有克服组织内部的路径依赖性和克服市场失灵两大优点。综合言之,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是创造价值、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基于网络结构的企业集团,由于具有相似的企业文化,从而构成较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流和合作的关系就比较具有特质性,对竞争对手来说比较难以模仿,从而获得整体组织优势。而且,与一般的企业外部网络组织相比,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的内部网络结构比较稳定,并且可以防止外部企业网络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技术泄密等风险。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成员企业之间知识的转移比外部网络之间的转移更加迅速、有效。
三、总结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多数以全资、控股子公司和通过行政手段转化的企业为主,而真正通过契约和一般参股形式形成的企业较少,这使得中国的企业集团还只是统一管理、一体化程度较强的企业,而并未真正的成为多个公司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组织,企业集团在组建和管理上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企业集团缺乏其应有的吸引力和创新能力。集团内部的公司和公司之间缺乏双赢、整体利益最大化等意识,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同时存在“小而全”的产业组织格局,这就造成了资源较大程度的浪费。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内部的中间管理层过于臃肿,造成信息流通受阻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集团要想真正的实现内部网络化,还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参考文献:
1、许强,陈劲.基于网络结构的母子公司组织关系[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3).
2、赵小彬.企业网络与中国企业集团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3、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6).
4、黄蓉洁.企业集团内部网络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5、杨瑞龙,杨其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资源理论;企业集团;内部网络;竞争优势
根据资源理论的主要观点,现代企业是各种资源联合发生作用的组织体,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拥有一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与组织能力等。企业将自有资源与外部资源通过网络化结合在一起,生产并销售产品及服务,从而获得利润。企业的竞争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影响,所占有和通过网络化所获得的资源决定了企业生产什么产品,以及多大的公司规模等。所以,资源是构筑企业竞争战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今,如何获得企业所需要的资源成为每个企业领导者所必需认真面对的问题,“企业集团网络化”成为了企业集团领导者所寻求的答案。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便意识到这种网络化将改变企业的经营和竞争方式:企业除了应构造自身的价值链,还通过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最终顾客甚至是竞争者的价值链来取得竞争优势。竞争不再是公司间的竞争,而是网络间的竞争,胜利者是拥有较好网络的公司。
一、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与理论内核
我国的大型企业多数是以企业集团的形式存在的,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数据来彰显其重要性。现在,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企业有196家,都是关系国计民生,左右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大型企业集团,2004年1月至10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4188.9亿元,同比增长53%;平均资产收益率7.3%,比2003年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将分别达到5.3万亿元和4500亿元。截至2004年10月,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净资产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引自国务院国资委网http://www.sasac.gov.cn)。
我国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基本以母子公司体制为主。母子公司的层级结构主要包括垂直式结构(职能式)、事业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等类型,具体的结构安排视公司的战略和业务特性而定。这种结构代表了母公司作为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一个子公司只不过是众多代理人中的一个,子公司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只是各自服从母公司的指令。这种层级结构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和控制,相对忽视了子公司的主动性和创造资源优势的作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知识互换和资源共享,从而不利于形成基于资源的集团竞争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母公司已经不可能指挥子公司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作出适时的变化。因此,母公司必须重新审视母子公司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注重集团内各公司之间的联结,加强母子公司内部的资源整合,以便更好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式结构”这种新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基于网络式结构的母子公司组织关系的基本思想是把母子公司整体看作一个网络式结构,母公司作为核心公司为主节点,子公司作为分节点,个个节点相互连接,节点对流经它的信息具有处理、加工和相应的决策能力(图1)。在母公司的网络构架中,每个网络成员都是资源的创造者和享用着,随时可获得市场信息、技术知识等网络内积累的资源。相比之下,公司从外部市场中获得资源的代价就高得多。同时,网络成员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公司准则的影响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进公司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利用,最终达到整个网络组织内资源的整合,形成竞争优势。
在企业网络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突破是:企业网络被看成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是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代表竞争性合作的新型关系。当企业不可能通过市场获得某种特定的资源和能力,而通过内部科层制来组织这种资源的生产和能力的积累又具有很高成本的时候,就会产生组织间网络来实现企业目标。这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企业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企业与市场也不再是以科斯为代表的0-1状态,即非此即彼的状态,而是存在于一个模糊的区间内,可以表示为:
设M(1)、M(2)、M(3),…,M(n)为企业F做出的交易。
则企业F的交易关系可以表述为:0≤U[M(i)]≤1,U[M(i)]=1或0,即为科斯所描述的企业或市场。
企业组织网络化有外部网络化和内部网络化之分。内部网络化以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为网络节点;外部网络化是以本企业和外部企业为节点形成企业之间的关联,它表现为企业集群、企业联盟和虚拟企业等组织形式。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是介于两者之间,即包括公司内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网络式结构,又包括集团内部公司与公司之间的网络化联系。所以,借助以上对企业组织网络化的理解,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企业集团内部网络:以企業集团内部特大型公司与集团内其它子公司、关联公司之间有股权或契约等经济联系所形成的制度安排。核心公司——母公司通过控股、参股来控制和协调其他的子公司、关联公司,利用业务协作及长期契约影响大批协作企业。
二、资源理论下的企业集团网络化竞争优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巴尼、普费弗和萨兰西克等学者为代表,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资源依赖理论,用来解释企业间网络的形成与作用。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不仅仅限于一个企业的有形资产,还包括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综合体。格兰特等人就把企业资源分成七类,每一类还包括很多具体的资源(见表1):
竞争优势正是构建在这些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组合的基础上。众多的学者解释过竞争优势的概念,“竞争优势就是一个企业在给其消费者提供具有某种特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获得利润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超出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但是仅仅能利用资源和能力来开发竞争优势,并不意味着企业能够持续的拥有竞争优势。林毅夫认为,公司还要发挥比较优势,才能形成竞争优势。任何产品要占有市场、获取利润,就一定要有竞争力。但竞争力的来源是什么?首先就是比较优势。不符合比较优势,就不可能有产业群聚、市场竞争形成竞争优势。而且,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波特“钻石体系”的四种主要因素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或者说,充分地发挥经济的比较优势是国家创造和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基础。
那么依据资源理论的观点,网络化究竟在哪些方面可以促进企业集团提高竞争优势呢?
第一,由于网络结构内的资源流动更为频繁和流向更加多向,促进了资源的迅速转移。网络结构十分有利于组织内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创新,充分发挥网络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网络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合作创新为整个集团贡献知识和信息,共同促进组织能力的提高。第二,与市场和普通的企业间网络相比,企业集团可以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新资源,因为具有积极性的成员企业对自身所在地区非常熟悉,可以为整个集团识别和评估目标区域中心的关键资源提供信息,而且由于不同成员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彼此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强,较大程度的降低了与供应商谈判等交易费用。第三,网络结构更利于整合资源,网络结构十分强调协调,而这本身就是一种关键性的资源,还能让集团将资源更好的进行有效配置及通过内外资源的整合发挥最大的效用。
资源依赖理论还认为,企业网络结构还具有克服组织内部的路径依赖性和克服市场失灵两大优点。综合言之,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化是创造价值、提高竞争优势的源泉。基于网络结构的企业集团,由于具有相似的企业文化,从而构成较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互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流和合作的关系就比较具有特质性,对竞争对手来说比较难以模仿,从而获得整体组织优势。而且,与一般的企业外部网络组织相比,母子公司型企业集团的内部网络结构比较稳定,并且可以防止外部企业网络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技术泄密等风险。在这种网络结构下,成员企业之间知识的转移比外部网络之间的转移更加迅速、有效。
三、总结
目前我国的企业集团多数以全资、控股子公司和通过行政手段转化的企业为主,而真正通过契约和一般参股形式形成的企业较少,这使得中国的企业集团还只是统一管理、一体化程度较强的企业,而并未真正的成为多个公司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组织,企业集团在组建和管理上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企业集团缺乏其应有的吸引力和创新能力。集团内部的公司和公司之间缺乏双赢、整体利益最大化等意识,相互封闭、各自为政,同时存在“小而全”的产业组织格局,这就造成了资源较大程度的浪费。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公司内部的中间管理层过于臃肿,造成信息流通受阻等问题。由此可见我国的企业集团要想真正的实现内部网络化,还有许多问题尚需解决,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参考文献:
1、许强,陈劲.基于网络结构的母子公司组织关系[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3).
2、赵小彬.企业网络与中国企业集团的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5(7).
3、林毅夫,李永军.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管理世界,2003(6).
4、黄蓉洁.企业集团内部网络治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5、杨瑞龙,杨其静.企业理论:现代观点[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