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承载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能够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思政课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结合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落实。
关键词: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四个自信
一、加强思政教师的学科使命
作为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有着独特于其他学科的职责和使命,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就是:“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好自我的职业定位,明确学科使命,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培养方向,在学科教学中做好明确落实。作为思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学科素养,尤其是加强政治意识加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和领悟,提升自身的政治高度和爱国意识。其次,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最新发展和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力,在实际的案例中领悟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与中国精神,提升四个自信,做成为政治上的合格者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拥护者。最后,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为青年学生播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融合相关学科的经典教育素材
教育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元的。尤其在學科教学上,每一学科既是有学科专业特点,同时又于其他学科兼容。作为思政学科,尤其需要综合各学科精华,形成有力的教育素材支撑,给学生以大学科思维,善于借助所学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思政课要立足“立德树人”的出发点,融合各学科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借助语文学科的《大学》的《齐家章》和《治国章》等家国情怀教育文章开展学习;历史学科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关键历史节点的大事件进行明辨;化学学科中造纸术、黑火药等化学成就及学科科学家的典型事迹进行引领;地理学科中的钓鱼岛、南海等疆域知识及主权内容结合近期国际关系的相关焦点问题进行研究;生物学科中华佗的麻沸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就进行引导。还有物理、数学等学科,也有大量非常珍贵的爱国主义及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供思政课拓展使用,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增长学生的见识,深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现实中国际国内的时事动态也是思政课教育的鲜活素材,尤其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示范作用,给国际社会上的榜样力量,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大国风范,是增进学生对中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可和情感的最鲜活的教育素材,其中体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的动人故事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家国情怀教育。
三、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教育,更要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在具体情景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会,培养家国情怀。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设置全员时事分享、国内各领域、各学科的人物事迹分享,进行爱国情感上的教育;开展家国情怀的主题演讲和辩论活动,尤其是借助最新的国际时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学会辨析,站稳爱国的立场;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前辈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和英雄史,增强学生感恩先辈、继承和革命先辈遗志的豪情壮志;结合国庆等节日开展家国情怀的专题朗诵、摄影等活动,让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切身感知和体会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富强,增强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立志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和国家的情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个人和集体的融合互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历史,远望未来,立足国内,远观国际,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将一个个今天的小我,培养成民族栋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中国的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培育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民族团结、迅速发展的软基础。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强国的意识自觉融入到日常的言行中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2019年03月19日新华网
关键词:家国情怀;立德树人;四个自信
一、加强思政教师的学科使命
作为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有着独特于其他学科的职责和使命,引用习总书记的话就是:“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因此,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做好自我的职业定位,明确学科使命,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培养方向,在学科教学中做好明确落实。作为思政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学科素养,尤其是加强政治意识加强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和领悟,提升自身的政治高度和爱国意识。其次,要时刻关注国家的最新发展和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影响力,在实际的案例中领悟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与中国精神,提升四个自信,做成为政治上的合格者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拥护者。最后,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为青年学生播种下理想信念的种子,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二、融合相关学科的经典教育素材
教育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元的。尤其在學科教学上,每一学科既是有学科专业特点,同时又于其他学科兼容。作为思政学科,尤其需要综合各学科精华,形成有力的教育素材支撑,给学生以大学科思维,善于借助所学知识,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思政课要立足“立德树人”的出发点,融合各学科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比如,借助语文学科的《大学》的《齐家章》和《治国章》等家国情怀教育文章开展学习;历史学科的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等关键历史节点的大事件进行明辨;化学学科中造纸术、黑火药等化学成就及学科科学家的典型事迹进行引领;地理学科中的钓鱼岛、南海等疆域知识及主权内容结合近期国际关系的相关焦点问题进行研究;生物学科中华佗的麻沸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就进行引导。还有物理、数学等学科,也有大量非常珍贵的爱国主义及家国情怀的教育素材供思政课拓展使用,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增长学生的见识,深刻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除此之外,现实中国际国内的时事动态也是思政课教育的鲜活素材,尤其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示范作用,给国际社会上的榜样力量,及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大国风范,是增进学生对中国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可和情感的最鲜活的教育素材,其中体现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的动人故事是对孩子们最好的家国情怀教育。
三、在知行合一中厚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的教育,更要知行合一,充分利用课堂和社会实践的形式,在具体情景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会,培养家国情怀。课堂上,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间,设置全员时事分享、国内各领域、各学科的人物事迹分享,进行爱国情感上的教育;开展家国情怀的主题演讲和辩论活动,尤其是借助最新的国际时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学会辨析,站稳爱国的立场;组织学生观看爱国教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前辈为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血泪史和英雄史,增强学生感恩先辈、继承和革命先辈遗志的豪情壮志;结合国庆等节日开展家国情怀的专题朗诵、摄影等活动,让学生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切身感知和体会国家的快速发展和富强,增强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立志努力学习,奉献社会和国家的情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个人和集体的融合互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国内和国际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历史,远望未来,立足国内,远观国际,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将一个个今天的小我,培养成民族栋梁。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中国的发展及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培育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是民族团结、迅速发展的软基础。思政课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强国的意识自觉融入到日常的言行中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侧记》,2019年03月19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