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评教”的角度看高校教师形象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h54g45g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教师形象极具审美教育的意义。被学生认同的能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的高校教师形象是什么样的?这里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郑惠生教授的《文艺理论》教学为个案,从“学生评教”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析表明,学生高度认同老师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既展现了“教”的美又促成了“学”的美,在给学生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而不是出了几块“砖头”著作,拿了多少“项目”。由此可见,虽然科研与教学不是“两张皮、两条线”,但也不是一回事,不是“科研出色”就等于“教学出色”。因此当前高校教師的首要职责是“如何教好学生”的深入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郑惠生;高校教师形象;学生评教;文艺理论
  “高校教师形象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审美意义的因素,其精神面貌、思想品德、知识才华等既是教育过程因素,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1]笔者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郑惠生教授的教学为个案,从“学生评教”[2]的角度对高校教师形象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的内容为“郑惠生老师的《文艺理论》教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调查对象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语文教育专业三个班学生;调查时间为2020年3月中旬;调查方式为175位同学利用在家的时间独立笔谈,并由骆文婷、张莹莹、何奕妍等三位班级学习委员收集提交。笔者对提交的笔谈进行归类整理,并分为总体印象、教学个性、影响启迪三个方面,按内容的侧重点择要录入有代表性的文字(第一至第三部分)。所录文字,除修正个别的错字病句以及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之外,其余均保留原有的鲜活形态,包括学生的姓名和班级。
  一、学生对郑惠生教授的总体印象
  陈烁珊(4班):郑惠生老师是一个集诙谐、幽默、睿智于一身的奇男子。我们私下称老师为“惠生哥”,因为他的上课方式很有趣,语言很幽默却不失哲理性,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犹记得第一节课,老师那与众不同的介绍方式让我不禁眼前一亮:他先是介绍学校,告诉我们学校的大致情况;接着就是他的自我介绍,他那辉煌的战绩令我目瞪口呆。别的老师一上来就说我是你们这学期xx课程的任课老师xxx,紧接着就说上课和作业的要求。因此老师那独特的开场就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
  老师上课从不用课件,直接开讲,这也正是让我们钦佩的地方。在开学第一周,老师说:“学校发的教材自己课后去读,我上课不按照书中顺序去讲,你们要记好笔记。”那时,我听了这句话觉得老师真的“不走寻常路”,对老师的教学充满兴趣。在他那抑扬顿挫的讲述声中,一节课很快就结束了,让我们意犹未尽。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我们而言是良师,在与我们闲聊时,却像一个年长的朋友,在旁边慢慢地引导我们。他经常谈论的话题大多与书有关。我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有这么痴迷书的人。“惠生哥”告诉我们要多读书,不要老玩手机,多关注时事,扩宽自己的眼界。他说这些话时,并不是以生硬的口气直接说“你要这样”,而是有一个铺垫的过程,或者说是从别的事情讲起,最后让我们潜意识里接受了他的建议。我想“亦师亦友”也许就是这般吧。
  吴少玉(4班):我对郑老师的印象可以这么说:和蔼可亲的外表下藏着一个幽默风趣的灵魂。郑老师年龄不大,憨厚的身体,长得很精神,又浓又黑的眉毛下有着两只不大但充满智慧的眼睛,也透露出一位中年教师特有的睿智和魅力。本来,我觉得上文艺学课程是很枯燥无味的,然而,经由郑老师讲的课却让我瞬间恢复了活力,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枯燥无味的文艺学课讲得引人入胜,听起来津津有味、兴趣盎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细致地讲出每一个知识点时都能带出故事来,有时候有趣的故事能够让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觉得这对于老师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不仅能让课堂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又不会觉得太突兀,我觉得这是郑老师特有的教学方法。还有一点是,当同学们回答完问题时,他总能用诙谐的语言让你无法“反驳”,那诙谐的语言既让你服气,又让你觉得搞笑,或许这就是郑老师“有趣的灵魂”所在。
  钟小兰(1班):初见郑老师,给我一种爷爷般的感觉。郑老师永远都是一张慈祥的脸,从未动怒,平时还会开玩笑,总是笑眯眯的。在他的课上,各种陌生的词和定义与生动有趣的故事交杂在一起,许多引用使原本黑白的课本柔和起来。
  郑老师的阅读量是许多普通人不敢相比的。上课时没有幻灯片,没有文档,没有课本,全凭一张嘴,不仅讲出许多知识点,还有许多例子,这背后有着深厚知识的积累。
  张莹盈(3班):郑惠生老师是我的大学老师当中最年长的一位,在我心中是一位独一无二的老师。
  郑惠生老师是可爱的。可爱表现在他每次讲课时都会非常形象地讲出小说角色们的特点,他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着小说内容,好像他就是小说中的那个主人公,我们也深入到小说内容当中去了。
  郑惠生老师是耐心的。在授课过程中,他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仔细讲解。当他提及一部小说时,我们都很好奇小说内容,而他从来都不拒绝我们,和我们耐心地谈论小说。
  郑惠生老师是知识渊博的人。在上课期间也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他读过的书,我们得知了老师是个十分爱读书的人,房间堆满了书,甚至睡床也留出了一定的空间给书“睡”。
  吴佳美(3班):郑惠生老师第一眼看上去就是是一个知识渊博、文质彬彬、和蔼可亲、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郑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形象,有着丰富的学科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人格魅力。每次上课他都不用带课本,只拿了一杯水进教室。他上课时慷慨激昂、声情并茂、手舞足蹈,讲得可开心了。他幽默风趣、循循善诱,经常讲故事给我们听,使我们经常沉迷在故事里无法自拔。他寓教于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把这科无聊的文艺学导论讲得绘声绘色,每讲一个人物仿佛把我们带进了另一个世界,在学中作乐、在乐中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陈敏(4班):郑老师是一位温和的人,他个子中等,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有点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们感到很亲切。   肖经勇(4班):郑惠生老师是一个非常爱开玩笑的人,课堂上很幽默、很有趣,五十几岁的人,我们都觉得他只有三十来岁,一身绅士风度,大家都很积极、很喜欢听他讲课。同时他是我见过第一个不用书讲课的男人,听他的课,总感觉很入神,也很好理解,总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就下课了。
  吴泽强(4班):郑老师讲课惯于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诙谐幽默又条理清晰,这让我们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印象更深刻。除了幽默,郑老师也是博学多识的。老师自己也说过自己爱看书,愿花时间看书,而且老师本身便散发着一种书香气息,看起来是如此儒雅随和,可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郑老师的真实写照了。
  林桂兰(4班):步入大学的第一个星期,认识了许多的老师,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郑大教授——在平时,我们更喜欢叫他“惠生哥”。
  他的第一次课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拿着保温瓶进入教室,没有上正课,而是给我们讲了他的经历和爱好。他的幽默风趣带动了课堂的氛围,每个人都拿出手机查他的资料,满满的是对他的崇拜。
  经过了一学期,对“惠生哥”的崇拜只增不减,同时也越来越喜欢听他的课,气氛活跃的课堂、诙谐幽默的言语,每次上他的课都是那么的精彩。
  谭若楠(1班):郑老师上课给人很佛系的感觉,总是面带微笑,从不用看教材讲课却对文艺学这门课的深刻见解,足以见识到老师的博学。
  郑老师在举例时喜欢将自己作为例子,充分带动学生进入课堂状态,严肃地讲出笑话活跃了课堂氛围。郑老师的课堂内容总是少而精,干净利落。
  苏晓婷(4班):对于郑教授上课,有一点很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他可以不看课本,不看资料,然后有条不紊地讲知识,或者是讲一本名著。我最喜欢老师上课结合名著讲解。郑教授虽然平时上课不怎么板书,但是讲课思路清晰,我们的笔记也是记得满满当当的。郑教授上课讲得慢条斯理,有时还很风趣幽默。希望我们以后还能遇到很多的“郑教授”。
  吴德莲(4班):我们都称他为“惠生哥”。他上课有时非常幽默、有时非常严格,不过非常有教授风度,大家很崇拜他哦!
  老师授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非常条理化。他授课的方式也很适合我们、语言生动、举例充分恰当,让知识易懂。他认真负责、知识渊博、教法灵活。听他的课我们感到很轻松、很快乐,是一种美的享受。
  练舒婷(3班):第一次上他的课的时候,给我的感觉他就像是一个老顽童,有点儿任性。我们班的人都很喜欢郑惠生老师,我也喜欢他讲的课。他讲课非常生动具体,每讲一个知识点就给我们举一个例子,这很有助于我们对他那一门课理解得更加深透。
  徐丽斯(3班):郑老师那帅气的脸庞和那爱笑的眼睛,配上魔性的笑声最让我难忘。他对待学生总是像朋友、像亲人一样,与学生的交流不存在隔阂,上课期间总是能通过讲故事来引起我们听讲的兴趣。
  二、学生眼中郑惠生教授的教学个性
  陈茉莉(4班):郑惠生老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他的教学方式也独树一帜。郑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不同于其他老师完全按照课件、课本上课的模式,而是脱离了课件给我们上课,却又能够给我们讲述一套完整又清晰的理论知识体系。这种融合了他个人风格特点的教学方式也正是许多老师现在上课时做不到的。
  何奕妍(1班):郑惠生老师上课从来都不用课件,而是凭着自己的知识储备来给我们讲课。他上课似是在聊天,实则是将知识渗透进去,语速也不会太快,容易接受理解。
  陈嘉琪(1班):我遇到过很多老师,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有照本宣科的,有不带课本便能讲述课本内容的。但像郑老师这样教学不需要课本,课本只是给学生做参考的还是第一个。
  谭菁仪(1班):老师给我的上课印象里最深刻的有两点:一是他对于事物的批判很直接、很准确,有些话从嘴里说出来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好听,但从某方面来看又不得不说是对的;二是很幽默,会用很形象的方式比喻、举例子来告诉我们。这是我印象深刻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点。
  刘钰闲(1班):郑惠生老师上课总是给我一种与其他老师很不一样的独特感:他的外在独特在于他上课从来不用课本,一张嘴、一支粉笔便成就了他的课堂;他的内在独特便在于他的饱读诗书,满满的书香气息缠绕着他,让他成为了一个满腹经纶的师者。
  谢兰婷(3班):在我看来,郑老师的课是所有课程中最有意思的,因为他的课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贯穿古今中外,融合多种元素,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感受。
  林盈盈(3班):郑老师上课从来就不用看课本,上课的思路也很独特。每次上他的课,我都是充满活力的。这是因为郑老师很可爱,讲课的方式我也很喜欢,他讲课抑扬顿挫,经常拿生活中的事情举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陈焕涛(3班):郑老师上课的模式很独特,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讲话幽默有趣、很有逻辑性,而且可以不用任何资料和设备,体现出对于这门课的熟练程度。
  罗鹏辉(3班):首先郑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帅气有趣,有着迷人的双眼皮,说话总是很幽默风趣。他上课从来不带课本也不按课本的内容,有自己的套路,从他的课中能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上他的课不会无聊犯困,因为他总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不像其他老师一样按课本来教,一板一眼、索然无味。
  曾碧君(1班):在第一次上郑惠生老师的文艺理论课时,郑老师没有带课本来上课。而在我们班的惊讶下,他说了一句“我上课是不用看课本就可以讲的”,当时我就震惊了,心想:这么厉害,我都没有遇到過不用课本就能够讲课的老师,居然在大学里遇到了。后来,我慢慢见识到,郑老师在讲课时一直不用看什么,就能把我们要学的知识点都完整地讲出来。
  管梦燕(3班):上文艺理论课,最大的不同是郑老师没有借助现代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讲课。老师常常是一个麦克风,一把椅子,一根粉笔,娓娓道来,声音就好像温水一样,慢慢地浇灌在我们的心上。   蔡金玲(3班):听郑老师的课,让我学到很多。他是一个慈眉善目、很和蔼的老师,总是笑眯眯的。与其他老师上课最大的不同就是,郑老师上课是不需要看书的,这一点着实让我佩服。即使不用看书,他也从来不会词穷,他脑子里的那些素材和知识丰富到让人不敢相信。而且,他讲的知识点都会找到恰当、生动的例子,并用通俗易懂、幽默有趣的方式来谈论,让人十分有兴趣听他讲。
  陈雅惠(4班):惠生哥的课与其他老师的课不同,在我上课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个老师是不用课本的,唯有他。每次上课都感觉是在听他讲故事,而且讲得生动有趣。
  彭伟霞(4班):他上课不带课本,因为他把知识都装进脑袋里,并用他毕生所学的知识来教导我们;他也很少在黑板上写字,而是用讲的方法来让我们写下笔记,加深印象。在讲的过程中,他采用生动的故事和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能是因为不太能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我刚开始听他的课总是走神甚至是昏昏欲睡,后来习惯了就不会。他对我们很是宽容,我们上课做的小动作,被他用一种很巧妙的方式解决了。我想:这就大底是资历深的老师的厉害之处。
  郑家沛(4班):上了郑惠生老师一学期的课了,他讲课蛮生动有趣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讲起课来那模仿的动作、表情、语调挺幽默风趣的,还夹杂着一点点搞笑。因此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时常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许晓淳(3班):郑老师上课给我的印象是说话幽默风趣,几乎每一节课下来,都能听到班上同学们的笑声。大家都被郑老师的话语所感染,而我也感觉到每一节课下来都是收获满满。特别佩服的是,郑老师上课不用带书就能滔滔不绝地讲,各种中外名著更是信手拈来。
  萧桂颖(3班):郑老师教学时无需书本媒体,只依靠自身深厚的积累并结合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探讨专业理论问题,如庖丁解牛般流畅自如。讲课风格诙谐幽默,似一智者,又似给孩童讲故事的老者,恍惚间又见老师童趣。
  张艳丹(3班):第一次听老师讲课时,便觉得老师很会讲,能够把一本看过的书,通过自己幽默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是很难能可贵的。因为老师讲课方式的幽默有趣,我在课堂上都不会拿起手机玩,会一直认真地听他讲。
  刘惠玉(1班):上了郑老师的课以来,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通俗易懂、不拖泥带水、风趣幽默。郑老师的课总是让我感到充满惊喜,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
  欧阳桑(3班):郑惠生老师是我在大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一名教师。要说同学们对他的第一印象,我想大概用“欢喜”二字形容最适合不过了。郑老师的教学方式幽默风趣,这让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学习知识以外还多了很多欢声笑语,让我们在一串串笑声中喜欢上了学习。
  温璐(1班):郑惠生老师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的教师。他的话语,充溢着智慧,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在我的脑海里,这些知识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他让我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希望他以后能继续保持这种教学风格!
  江炜玮(1班):起初见到老师时,我从老师的外貌及年龄上看,以为他是一位严肃而又古板的人。但当老师正式开始上课后,我才发现老师其实是一个很幽默风趣的人,他能将枯燥的传授变为生动的讲解,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连学仪(1班):文艺理论,这一学年是由郑惠生老师授课,初次印象认为老师很可爱,是一个比较幽默的老师,这种老师的授课方式自然是比较轻松的,感觉上课就是在听故事一样。
  袁莹婷(1班):郑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听着都很轻松。他讲课的语速使我觉得很舒服,解释也很到位,让人非常容易理解。郑老师上课不做课件,也不带书,就凭他的那出口成章的一张嘴,真的非常精彩。
  廖冬婷(3班):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个老小孩,讲故事特别的有韵味,总能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每次上课最期待他讲文学故事了,他的脑袋里似乎装着满满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他的幽默总是让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就把要学的融汇到脑子里了。
  苏燕子(3班) :他喜欢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我们。说实话,讲故事的教学我很喜欢,毕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知道别人有趣的经历。还有郑老师很喜欢笑,上他的课是我们班最活跃的了。
  戴智灵(3班):郑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满腹经纶、和蔼可亲,他鼻子下有一张宽宽的嘴巴,能说会道。他从不带课本上课,每次上课时会先把电脑放下来,接着在椅子上坐好,然后开讲。他讲课时幽默风趣,满面笑容,好像春风拂面,他那能说会道的嘴巴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输出语言,向同学们传授知识。
  三、郑惠生教授对学生的影响启迪
  吴秀真(4班):他留在我脑海里的外形就非常深刻,与其说外形,不如说他无形之中让我感受到的亲切和让我安静下来的魔力。老师第一节课就让我们感受了一遍,什么叫把你吹到天上飘飘然,再让你狠狠地以每秒十万八千米的速度摔下来的痛。他让我深深地再次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老师没有用任何伤人的字眼就深深地让我们自省,这既是能力表现,更是对我们的开导。
  蓝钰婷(1班):我去百度搜索了他的名字,看到一句话:《文艺学批评实践》一书,是郑惠生老师近二十年来践行文艺学批评之心血结晶。我有点感触,眼泪当时在眼睛里打转。再看到这句话:二十年的时间,他为了写出这本书,读透了多少书,做足了多少功课,呕出了多少心血。我就感觉他特别厉害,很敬佩他,我想向他学习。虽然对于事情的执著,我可能坚持不到那么久,但我还是会努力去做好、去坚持。
  庄佳丽(4班):刚开始,我很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可以不用任何书籍、课件,便可以讲出那么多的知识,包括写书的背景、故事内容等一大堆知识。后来慢慢接触,才发现老师饱览群书,博学多才,知识已全在脑海里。这是我很羡慕的地方。老师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会好好读书,读有用的书。
  苏雅然(1班):鄭老师在我的眼里是一个幽默风趣且很有学问的人。他讲课从来不用PPT和课本,但是他却可以将内容讲得生动有趣、简单明了。每次上郑老师的课我都会很开心,又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谁不爱呢?很羡慕老师到了这个年纪还可以拥有一副年轻的面孔,我想着应该是和他本人的心境是有关系的。一个快乐、豁达的人,看起来整个人都是意气风发的。如果我可以,也想成为老师这样的人。   周丹琳(4班):老师每次上课都会讲到很多书,让人感觉就是读了很多书,言传身教地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这就是上老师的课最大的启示了。
  黎姿含(1班):郑老师上课幽默、语言生动,上课内容有层次感,善用例子来解释深奥复杂的理论。在他的影响下,我觉得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启迪我们,让人受益匪浅。
  林月萍(4班):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虽然每一节课内容不多,但收获颇多、耐人寻味。他所讲的内容丰富,包括中西方的文学作品,细品每一部作品就像走进不同的人生,让我们懂得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性。
  吴敏(3班):我惊叹于他阅读范围之广,更赞叹他学识渊博。无论是国内的书还是国外的书,他都了解好多,还能记住国外那些复杂而冗长的书名和人名。课堂上他从不带课本,却也能把课讲得生动精彩,让人深受启发。比如莫泊桑的《项链》,以前我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觉得女主虚荣。直到郑老师上课时分析说,其实女主偿还项链的行为令人钦佩。我才改变了我的想法,知道原来我一直想错了。
  骆文婷(4班):郑老师很幽默,平易近人,跟我们也聊得开。他看的书很多,知识面的宽广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开学印发的书单,密密麻麻全是书名,让我们觉得自己读的书太少了。课堂上,老师会鼓励我们敢于质疑并勇于表达。他从不打断同学的发言,听完后与我们交流,各种思想的碰撞,总会让我们恍然大悟,也会有新的思考。
  张莹莹(3班):郑老师是一位佛系,且装着一肚子学问的老师,听他的课,总会有很大的启发。比如讲到文学史上有地位的作家,他说不是写得多,而是有创造性。他以欧·亨利手法、卡夫卡式寓言为例,讲解了多篇作品,既让人觉得有趣,又讓人明白“十年磨一剑”的道理。
  宋禧梓(1班):郑老师教学严谨。给我最大的启发还是教学方式的不同,这一点有别于其他众多的老师。如果将来我也“为人师表”,也要向郑老师学习,学习他形成一套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陈诗璐(3班):郑老师上课从不需要课本的存在,他上课就带个杯子喝喝水就行,因为他需要讲授的知识已经深深刻印在他的脑袋里了。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级教育者,先将知识融入于自身再授之于人,是优质教育的真正体现。
  四、对郑惠生教授教学的个案分析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郑惠生教授是一位被学生高度认同的能给学生带来审美愉悦的老师。他被学生高度认同的原因之一是:他对待学生亲切温和,正因为他平易近人,才会有学生说:“给我一种爷爷般的感觉”“像朋友、像亲人”“像是一个老顽童”,甚至有不少学生干脆称他为“惠生哥”;原因之二是:他的教学别具一格,是一种完全没有写在纸上的讲演,正因为能做到看上去像是即兴演讲,他才会让学生非常佩服;原因之三是:他的教学语言生动幽默,正因为这样,他的课堂才常会有欢乐的笑声;原因之四是:他的教学内容总含有生动的事例,正因为这样,他对枯燥理论的讲解才让学生乐意听;原因之五是:他的教学见解常有独到之处,正因为这样,他才让学生感到听有所获,甚至受到影响启迪。
  上述五个原因,只分析归纳最主要的方面。如果从175位同学笔谈的数量看,提及最多的是“幽默”,而且极少有不提及这一点的;排在第二位的是“无须看教学材料讲课”以及相应的博学,这一点可以说少有人没提及;排在第三位的是“亲切温和”,同样也是少有人没提及;排在第四位的是“擅长讲故事”,这是许多人都提到的。
  有意思的是,提及郑惠生老师职称和科研成果的学生很少。其中,175位同学只有两位提及他的科研成果,而且只说到《文艺学批评实践》[3]一书。其实,郑老师还出版过《审美时尚与大众审美文化》[4],也发表过七八十篇论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批评上颇有“实力”[5],也勇于“创新”[6]。而这些学生几乎都不提他们很认同的郑老师的科研成果。其中虽然也有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高度认同老师,最主要是因为老师既展现了“教”的美又促成了“学”的美[7],在给他们带来知识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而不是出了几块“砖头”,拿了多少“项目”。由此可见,虽然科研与教学不是“两张皮、两条线”[8],但也不是一回事,不是“科研出色”就等于“教学出色”。即是说,“重科研轻教学”[9],对学生是不负责任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有害的。从这个角度看,当前对于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是“如何教好学生”的深入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张建华.高校教师形象:美的意蕴、缺失与重塑[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66-169.
  [2]别敦荣,孟凡.论学生评教及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77-83.
  [3]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郑惠生.审美时尚与大众审美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5]张弓,张玉能.建设文艺学的元科学——文艺学批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3-139.
  [6]崔德香.从实践到理论——郑惠生文艺学批评实践与理论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9(8):50-52.
  [7]王平,汪平.教学美:诗化的教学艺术[J].美与时代(下),2006(11):93.
  [8]石循忠.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核心素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12):89-91.
  [9]田雁飞,余雄辉.新时代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10):213-214.
  作者简介:张小华,硕士,汕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校教学、大众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西方哲学传统中,身体长期处于被遮蔽的状态。随着科学发展,身体逐渐受到重视,现代身体美学应运而生,在其体系化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身心二元论的困境。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在尊重形体和精神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从形体和精神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入手,在机体营养之气和防卫之气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完成了形神作用的统一,奠定了它们存在的共同根基,维持了身心之间“必要的张力”,实现了身心一元理论上的圆满和自洽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是对从业者在所处领域内达到理想状态的高度概括,其内涵普遍认为应当包含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而在《列子》一书中,谈及阴阳、人性、虚实、修身、养生、天命、治国等多方面内容时所推崇的凝神、贵恒、虚静,正与“工匠精神”包涵的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有殊途同归之妙。  关键词:列子;凝神;贵恒;虚静;工匠精神  《列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书中寓言所占比重很大,从神话传说、自然地理、社会生
期刊
摘 要:绘画艺术作为一种以视觉感受传达审美体验的艺术形式语言。绘画用色彩表达情感,画家用色彩表现自然,同时,也是自身情感的表现。英国风景画家透纳与康斯太勃尔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绚丽的色彩,描绘出英国的自然风景。透纳善于捕捉瞬息变化的光与色,在绘画实践中用感性的手法表现理性的自然。康斯太勃尔对自然中物体的表面观察细微,能够领悟其丰富的细节纹理与色彩变化,通过绘画作品表现诗意般的自然。两位风景
期刊
摘 要: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经典理论,齐泽克受精神分析的影响对拜物理论进行“虚假主动性”的解读。齐泽克对马克思拜物教理论的分析则通过对经典思想体系的重新认识,结合莫斯书写的原始礼物观,揭示原始社会存在的纽带与延续的逻辑,进一步回答了莫斯所探讨的主体间精神的、非功利的联系,从而认识到被“物与物的关系”掩盖了的“人与人的关系”自古有之。  关键词:齐泽克;拜物教理论;马克思;《礼物》  法国
期刊
摘 要:人惟有从心灵出发,认识自身,才可能更好地认识外界。以作者自身系列都市人物题材创作《市井人生》的绘画实践为思考契机,从心灵造型的视角,追溯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系,展开创作者关于个体心性与风格面貌、题材内容与形式选择等诸多问题的深入考察,进一步明确出“从心者上,从眼者为下”、法由心造、艺自心成、心灵乃造型之纲的总原则。  关键词:心灵造型;市井人生;精神世界;内在需要  一  张怀瓘说:
期刊
摘 要:舞台布景艺术为演员建造了真实再现的演出环境,也为观众提供了真实可视的观赏环境,演员与观众产生共鸣,舞台剧才能完美呈现。在舞台布景艺术营造的环境中,演员能够真听、真看、真感受,观众也能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愉悦。舞台布景艺术是演员演出的外观形式,为演出拓展了空间,将剧场内短暂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经典,用艺术的手段揭示出剧本的内涵和意蕴。  关键词:舞台剧;舞台布景艺术;服装化妆;灯光;现
期刊
摘 要:批评家作为文学批评的主体,在考察批评家时不可避免地需要从主体论的角度出发以考察其人格观。“人格观”这一概念于我国近代首先由王国维发扬,基于其“赤子之心”“境界”说理论的核心与其“儒”“道”并行的人格模式中,表现为对“内美”与“修能”的推崇,以作品中映射出的主体生命力为审美偏好。考察与发扬王国维的人格观,是构建王国维文学批评观,有效地参与我国当代文学批评反思与重建之风潮。  关键词:王国维;
期刊
摘 要:郑惠生教授教学风格美主要体现为灵动美、清晰美、伴情美、幽默美;其成因主要包括科研打底、博采众长、爱岗敬业、因材施教等四个方面;其启示意义则在于,如果教师要追求卓越,要给人带来真正的美的享受,就必须爱教学、爱学生、爱探索并给人以启迪。  关键词:郑惠生;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美;文艺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2020YQJK325)
期刊
摘 要:连环画作品《暴风骤雨》由周立波同名小说改编,在强化原作的核心表达之余,重现东北农村发生的土改过程及意义。女性与男性在革命中共同担任了被解放与拯救的对象这一角色,女性传统的社会定位与思维方式的修正也成为了革命意识建构完成的重要形态。施大畏在对连环画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重塑时,一方面延续了小说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翻身道情的主题,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对女性意识的言说。  关键词:她者;暴风骤雨;施大畏;女
期刊
摘 要:身体美学是一门致力于改善生命、提升身体能力的新兴学科,实践和实用是它体系建构努力要完成的两个方面。可是,由于缺乏一个把各种身体实践的方法整合在一起的理论框架,目前身体美学仍处于前学科状态。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基于医学的独特视角,对如何实现身体的优化提供了实践和实用上的解答。其建构了“营卫和谐、形神合一”的理想身体标准,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身体判定方法,确立了“食饮有节”“起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