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川端康成仿佛与美有着某种天赋的缘分。他致力于发现美、感觉美、追求美,创造出有所感觉的美。而其代表作《雪国》中对女性美、“物哀”意识与自然美的渲染,则是对其美学理念的最佳创作实践。
关键词:《雪国》 川端康成 审美理念 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一生共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这些作品都是川端康成对其美学理念的最佳创作实践。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曾评论道:
“谈论川端先生的人一定接触到美的问题。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追求者,美的猎获者。应该说,实际上能够经得起他那锐利的目光凝视的美,是难以存在的。但是,先生不仅凝视着美,而且还爱美。可以认为,美也是先生的憩息,是喜悦,是恢复,是生命的反映。”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以“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与继承了纯粹的东方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唯美精致的叙事技巧里,处处可见纤细韵味的诗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拟以《雪国》来探求川端康成文学中所流淌的川端康成式审美理念的构成,以此揭示他的独特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
一 关于《雪国》
《雪国》是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作品。作为川端康成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雪国》写的是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交往的故事。男主人公岛村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彷徨和困惑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个坐食祖产、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思想、感情虚空,易伤感。身为舞蹈研究家,他不潜心研究舞蹈,却钟情于游山玩水。他有家室,却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女主人公驹子交往。而驹子则是一位出生在雪国农村的普通女性,受生活所迫,她曾被人多次变卖,当过陪酒侍女,最后沦为一名山村艺妓。经历了人世间种种沧桑的她,苦练三弦技艺,坚强地活了下来。她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并且勇于追求爱情,是美的集中体现。她给初次到雪国的岛村的突出印象是难以想象的洁净,以至于第二次到雪国的岛村与驹子的来往愈加频繁。第三次造访雪国的岛村在雪国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他一面习惯性地等着驹子前来会面,一面又被另一位姑娘——叶子所吸引。而当岛村决心离开雪国的前夕,当地发生的一场火灾夺走了叶子的生命。文中,作者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调,描绘了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读后受到强烈的感染。
《雪国》只是淡淡地描写了驹子与岛村的交往,几乎不存在小说中常见的戏剧式的起伏和冲突。这本不足8万字的小说,与许多中外名著相比,也许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在日本,只要一提起《雪国》,连饭馆的厨师也能立即流利地背出小说的开头。如此受人青睐,是因为《雪国》的字里行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川端康成式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在小说中,川端康成以独特的抒情笔墨,刻画下层女性的性格和命运,赞颂纯真爱情,讴歌对美与爱的不懈追求、无尽向往。小说中流淌的对底层女性的赞美之情、“物哀”意识的渲染以及以景写情式的自然美创作手法更是令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二 讴歌底层女性的美意识
川端康成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女性。《雪国》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驹子的艺妓,是不为人看好的一群人之一。在小说中,作者着力将驹子塑造成一位天生倔强、朴实、纯真、开朗而又充满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女性。虽然身处屈辱的环境中,常常遭遇到生活不幸和压力,但她始终笑对人生,对自己要过“正正经经的生活”的追求不言放弃,对生活、爱情充满渴望。虽然地位低下,她却勇于言爱。川端康成选取这样一位特殊的女性,意在将视角对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要为这些女人正名,同样也是为了表现爱情不受地位束缚的常理,以此讴歌底层民众心中的美以及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展示普通女性的内在美。
但是,作为一个现实问题,驹子这样的底层女性的美好愿望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换句话说,她追求的实际只是一种理想的、极致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哀伤、虚幻的爱。男主人公岛村却把她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从某种意义说,这个故事是当时日本社会世相的精确而典型的艺术概括。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要着力表现的是以驹子为代表的底层普通女性的美,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雪国》中,他成功刻画了两位女子:驹子和叶子。同为艺妓的她们,在川端的笔下,通过两种形式不同、内容一致的“镜中映像”被当作美的象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但这种美又是与悲哀相联系的,她们的身上都有一种与悲哀、纯真相联系的特殊的柔和美,她们心中的爱意也能给人一种温柔的、感伤素雅的哀愁,充满了古典的情趣、古典的美。尤其是叶子,她也美丽可人,美在她那“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美在她那单纯的心灵,美在她的超凡脱俗。始终保持着认真面孔的她,在川端的笔下被朦胧化、虚无化,是作者刻意创造的美的理想的化身。“雪中火场”一幕对叶子的细致描述,是作者对她最美好的歌颂。如果说驹子是现实中的女性,美得让人可怜的话,那么叶子则是理想中的女性,美得让人心痛,她的美是一种永恒。女性美在川端康成的手中,寥寥数笔便被勾画得如此逼真、生动,让读者难以忘怀。
三 传统的“物哀”美意识
日本文学是带有明显“物哀”美的文学,“物哀”美源于日本传统文学。自最古老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开始,到此后的《万叶集》、《源氏物语》、《徒然草》等日本古典文学名作,都无不带有“物哀”的情调,可以说,“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
所谓的“物哀”一词,最早由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提出,他认为“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是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爱怜与感伤并存的情绪,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只能靠个体体会,难以言传。对此,川端康成在《雪国》中不仅加于继承,而且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更重视气韵,追求“心”的表现。如《雪国》中的岛村总是对驹子的言谈、行动,表示出一种对其“徒劳”的同情和厌倦,驹子苦练琴技获得成功的进步,在他看来是“徒劳”的;驹子写日记与记录小说读后感的习惯,在岛村看来,也都是“美的徒劳”。努力了却不被认可,有了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这一切的一切只因处于社会底层,这一切的一切也自然而然令人同情、哀怜。川端康成用触及生活最底层的方式,真切地表露出自己对渺小人物的同情、怜悯和哀伤之情。
如此直白的怜悯和哀伤在川端的笔下随处可见,同样随处可见的还有寄寓于幽雅、清新、自然中的同情与爱怜,因而别具一种动人的魅力。系着昂贵腰带、几分艺妓打扮的驹子,在岛村看来,“反而使人觉得有些可怜”,“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岛村观察蚕房时,满怀爱怜地遐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叶子的声音,对岛村来说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倘若不是对渺小人物满怀着特殊的爱怜与同情,这弥漫笔端的哀伤与忧愁又来自何方?痛感人生无常、繁华易逝的川端康成,以深沉、纤柔的笔触尽情传达出无处不在的物哀精神。
川端康成笔端的这种“物哀”美,有时表面上看描写得极其优美、风雅,内在却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悲伤的哀叹,交织着下层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期盼过上普通生活的无声呐喊。这种同情、哀感与呐喊又是通过衣食无忧的岛村的咏叹般的反复描写生成的,因此愈加具有威力,对岛村形成巨大的震动,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处于社会底层普通女性所特有的美好心灵。这种自然流露的同情、哀叹与呐喊是人内在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雪国》中表现出的悠长纯和的感伤风格,贯穿着他创作生涯的始终,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之一。
四 以景写情的自然美意识
但凡读过《雪国》的人,大概都不会不记得《雪国》的开首名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寥寥数语,精辟地描绘出雪国白雪皑皑的自然美景;接着下来的“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的自然状态描述,迅速给人一种冷寂、凄凉的内心感受。
如此“对自然景物的详实描写,并带上主观色彩,以景写情,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又一大特点。对草木山川、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的描绘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但他不是只进行单纯的描写,而是将人物的情感寄托于自然,将人与自然进行巧夺天工的融合。《雪国》中对驹子的描述即是如此:“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明亮得连驹子耳朵的凹凸线条都清晰地浮现出来。”如此精美的一句,巧妙地将驹子与明月联系在了一起,既写出了明月的美丽,又道出了驹子的容颜之美,更让我们读到川端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如此寄情于景、以景托情,使人物的感情和自然的美融合至天衣无缝的写作手法乃川端康成的过人之处。这样的描述在《雪国》中俯拾皆是。当岛村和驹子在星空下奔向火场时,“银河好像从他们的后面倾泻到前面”,当岛村目睹驹子抱着死去的叶子,“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如此的描述,充满了川端的主观情感,充斥着他对生命的无声呐喊,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与感觉。《雪国》中的初夏、晚秋、初冬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的描绘,悉数被植入人物的情感,假托出川端的物哀。
显然,川端康成的创作目的就在于要展现人的情绪、精神与自然相互交融的风雅、别致,而这也正是日本传统美的所在。自然万物、四季变换中有美的存在,川端倾心于去发现、感受、创造。川端康成自己曾说:“自然,它是我的感受的借助之物。”“风景充满了幻想和象征。”他就是这样来重视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将自然描写与人的主观心绪、情感、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融合的绝佳境界。在他的笔下的自然美是以人的感觉、感受来把握的美,是人的感觉的完美体现。包括花草树木、山川湖海、明月轻风等在内的大自然中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被契入人的意识,并以此营造出一个物我浑融的独特自然美学境界。
五 结语
将川端康成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看,没有人能否认川端康成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注视美、探索美、表现美甚至创造美的作家。而小说《雪国》,则是他表现美、创造美的杰作。他把美当成了生命,是典型的唯美主义者。川端康成的作品尽管有种种不同,但其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追求所谓“日本传统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让生命毫无掩饰地显露,让“纯真之美”得以实现,从中追寻到生命的本质,恢复对悲剧的感觉力,这是川端康成一生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同时也是川端文学的底蕴和魅力之所在。他以独特的笔触、唯美的手法、无可媲美的文字艺术,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而他以《雪国》为代表的作品,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文学的人。至今仍有许多学者称《雪国》是“昭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堪称抒情文学的最高峰”,或者说“是川端康成作品群中的高峰杰作”,同样也是川端康成式审美理念与创作实践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日]千叶宣一、[美]唐纳德·金,叶渭渠译:《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讨》,中国文联出书社,1999年版。
[2] [日]川端康成,叶渭渠译:《雪国》,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3] 叶渭渠、郑民钦等译:《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4] 祝可:《幻境禅花千鹤舞——论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精神》,《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期。
[5] 何乃英:《川端康成美学观的特点及其根源》,《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
作者简介:陈辉,男,1964—,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与文化,工作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雪国》 川端康成 审美理念 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作家,一生共写了100余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此外还有许多散文、随笔、讲演、评论、诗歌、书信和日记等。这些作品都是川端康成对其美学理念的最佳创作实践。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曾评论道:
“谈论川端先生的人一定接触到美的问题。谁都说他是一位美的不倦追求者,美的猎获者。应该说,实际上能够经得起他那锐利的目光凝视的美,是难以存在的。但是,先生不仅凝视着美,而且还爱美。可以认为,美也是先生的憩息,是喜悦,是恢复,是生命的反映。”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以“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与继承了纯粹的东方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唯美精致的叙事技巧里,处处可见纤细韵味的诗意”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拟以《雪国》来探求川端康成文学中所流淌的川端康成式审美理念的构成,以此揭示他的独特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
一 关于《雪国》
《雪国》是从现代主义向日本古典主义美意识转换时期的作品。作为川端康成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雪国》写的是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驹子交往的故事。男主人公岛村是日本上世纪30年代彷徨和困惑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个坐食祖产、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思想、感情虚空,易伤感。身为舞蹈研究家,他不潜心研究舞蹈,却钟情于游山玩水。他有家室,却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女主人公驹子交往。而驹子则是一位出生在雪国农村的普通女性,受生活所迫,她曾被人多次变卖,当过陪酒侍女,最后沦为一名山村艺妓。经历了人世间种种沧桑的她,苦练三弦技艺,坚强地活了下来。她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并且勇于追求爱情,是美的集中体现。她给初次到雪国的岛村的突出印象是难以想象的洁净,以至于第二次到雪国的岛村与驹子的来往愈加频繁。第三次造访雪国的岛村在雪国逗留的时间最长,此时的他一面习惯性地等着驹子前来会面,一面又被另一位姑娘——叶子所吸引。而当岛村决心离开雪国的前夕,当地发生的一场火灾夺走了叶子的生命。文中,作者以富于抒情色彩的优美笔调,描绘了年轻艺妓的身姿体态和音容笑貌,并巧妙地用雪国独特的景致加以烘托,创造出美不胜收的情趣和境界,使人读后受到强烈的感染。
《雪国》只是淡淡地描写了驹子与岛村的交往,几乎不存在小说中常见的戏剧式的起伏和冲突。这本不足8万字的小说,与许多中外名著相比,也许算不上鸿篇巨著,但在日本,只要一提起《雪国》,连饭馆的厨师也能立即流利地背出小说的开头。如此受人青睐,是因为《雪国》的字里行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川端康成式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在小说中,川端康成以独特的抒情笔墨,刻画下层女性的性格和命运,赞颂纯真爱情,讴歌对美与爱的不懈追求、无尽向往。小说中流淌的对底层女性的赞美之情、“物哀”意识的渲染以及以景写情式的自然美创作手法更是令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二 讴歌底层女性的美意识
川端康成的小说主人公大多是社会底层的女性。《雪国》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驹子的艺妓,是不为人看好的一群人之一。在小说中,作者着力将驹子塑造成一位天生倔强、朴实、纯真、开朗而又充满热情、富有同情心的女性。虽然身处屈辱的环境中,常常遭遇到生活不幸和压力,但她始终笑对人生,对自己要过“正正经经的生活”的追求不言放弃,对生活、爱情充满渴望。虽然地位低下,她却勇于言爱。川端康成选取这样一位特殊的女性,意在将视角对准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要为这些女人正名,同样也是为了表现爱情不受地位束缚的常理,以此讴歌底层民众心中的美以及她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展示普通女性的内在美。
但是,作为一个现实问题,驹子这样的底层女性的美好愿望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是难以实现的。换句话说,她追求的实际只是一种理想的、极致的、实际上不存在的哀伤、虚幻的爱。男主人公岛村却把她这种认真的生活态度和真挚的爱恋情感,都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从某种意义说,这个故事是当时日本社会世相的精确而典型的艺术概括。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要着力表现的是以驹子为代表的底层普通女性的美,他也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雪国》中,他成功刻画了两位女子:驹子和叶子。同为艺妓的她们,在川端的笔下,通过两种形式不同、内容一致的“镜中映像”被当作美的象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但这种美又是与悲哀相联系的,她们的身上都有一种与悲哀、纯真相联系的特殊的柔和美,她们心中的爱意也能给人一种温柔的、感伤素雅的哀愁,充满了古典的情趣、古典的美。尤其是叶子,她也美丽可人,美在她那“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美在她那单纯的心灵,美在她的超凡脱俗。始终保持着认真面孔的她,在川端的笔下被朦胧化、虚无化,是作者刻意创造的美的理想的化身。“雪中火场”一幕对叶子的细致描述,是作者对她最美好的歌颂。如果说驹子是现实中的女性,美得让人可怜的话,那么叶子则是理想中的女性,美得让人心痛,她的美是一种永恒。女性美在川端康成的手中,寥寥数笔便被勾画得如此逼真、生动,让读者难以忘怀。
三 传统的“物哀”美意识
日本文学是带有明显“物哀”美的文学,“物哀”美源于日本传统文学。自最古老的历史文学著作《古事记》开始,到此后的《万叶集》、《源氏物语》、《徒然草》等日本古典文学名作,都无不带有“物哀”的情调,可以说,“物哀”是整个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
所谓的“物哀”一词,最早由江户时代的本居宣长提出,他认为“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是一种悲哀与同情相通,爱怜与感伤并存的情绪,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只能靠个体体会,难以言传。对此,川端康成在《雪国》中不仅加于继承,而且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更重视气韵,追求“心”的表现。如《雪国》中的岛村总是对驹子的言谈、行动,表示出一种对其“徒劳”的同情和厌倦,驹子苦练琴技获得成功的进步,在他看来是“徒劳”的;驹子写日记与记录小说读后感的习惯,在岛村看来,也都是“美的徒劳”。努力了却不被认可,有了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这一切的一切只因处于社会底层,这一切的一切也自然而然令人同情、哀怜。川端康成用触及生活最底层的方式,真切地表露出自己对渺小人物的同情、怜悯和哀伤之情。
如此直白的怜悯和哀伤在川端的笔下随处可见,同样随处可见的还有寄寓于幽雅、清新、自然中的同情与爱怜,因而别具一种动人的魅力。系着昂贵腰带、几分艺妓打扮的驹子,在岛村看来,“反而使人觉得有些可怜”,“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岛村观察蚕房时,满怀爱怜地遐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叶子的声音,对岛村来说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倘若不是对渺小人物满怀着特殊的爱怜与同情,这弥漫笔端的哀伤与忧愁又来自何方?痛感人生无常、繁华易逝的川端康成,以深沉、纤柔的笔触尽情传达出无处不在的物哀精神。
川端康成笔端的这种“物哀”美,有时表面上看描写得极其优美、风雅,内在却蕴藏着难以言尽的悲伤的哀叹,交织着下层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期盼过上普通生活的无声呐喊。这种同情、哀感与呐喊又是通过衣食无忧的岛村的咏叹般的反复描写生成的,因此愈加具有威力,对岛村形成巨大的震动,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反映出处于社会底层普通女性所特有的美好心灵。这种自然流露的同情、哀叹与呐喊是人内在的一种最纯洁的感情。《雪国》中表现出的悠长纯和的感伤风格,贯穿着他创作生涯的始终,成为他的作品的主要基调之一。
四 以景写情的自然美意识
但凡读过《雪国》的人,大概都不会不记得《雪国》的开首名句:“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这寥寥数语,精辟地描绘出雪国白雪皑皑的自然美景;接着下来的“那边的白雪早已被黑暗吞噬了”的自然状态描述,迅速给人一种冷寂、凄凉的内心感受。
如此“对自然景物的详实描写,并带上主观色彩,以景写情,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是川端康成作品的又一大特点。对草木山川、气象万千的大自然的描绘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但他不是只进行单纯的描写,而是将人物的情感寄托于自然,将人与自然进行巧夺天工的融合。《雪国》中对驹子的描述即是如此:“盈盈皓月,深深地射了进来,明亮得连驹子耳朵的凹凸线条都清晰地浮现出来。”如此精美的一句,巧妙地将驹子与明月联系在了一起,既写出了明月的美丽,又道出了驹子的容颜之美,更让我们读到川端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如此寄情于景、以景托情,使人物的感情和自然的美融合至天衣无缝的写作手法乃川端康成的过人之处。这样的描述在《雪国》中俯拾皆是。当岛村和驹子在星空下奔向火场时,“银河好像从他们的后面倾泻到前面”,当岛村目睹驹子抱着死去的叶子,“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下来”。如此的描述,充满了川端的主观情感,充斥着他对生命的无声呐喊,绘声绘色地展现出人的内心世界与感觉。《雪国》中的初夏、晚秋、初冬的季节转换,景物变化的描绘,悉数被植入人物的情感,假托出川端的物哀。
显然,川端康成的创作目的就在于要展现人的情绪、精神与自然相互交融的风雅、别致,而这也正是日本传统美的所在。自然万物、四季变换中有美的存在,川端倾心于去发现、感受、创造。川端康成自己曾说:“自然,它是我的感受的借助之物。”“风景充满了幻想和象征。”他就是这样来重视自然与人物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统一,“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将自然描写与人的主观心绪、情感、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融合的绝佳境界。在他的笔下的自然美是以人的感觉、感受来把握的美,是人的感觉的完美体现。包括花草树木、山川湖海、明月轻风等在内的大自然中一切的一切,无一不被契入人的意识,并以此营造出一个物我浑融的独特自然美学境界。
五 结语
将川端康成的美学理念和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看,没有人能否认川端康成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注视美、探索美、表现美甚至创造美的作家。而小说《雪国》,则是他表现美、创造美的杰作。他把美当成了生命,是典型的唯美主义者。川端康成的作品尽管有种种不同,但其作品同其笔下的人物——主要是年轻妇女——一样,具有很强的魅力,这同他的唯美主义倾向和执着追求所谓“日本传统美”有着难以割裂的联系。让生命毫无掩饰地显露,让“纯真之美”得以实现,从中追寻到生命的本质,恢复对悲剧的感觉力,这是川端康成一生所追求的审美境界,同时也是川端文学的底蕴和魅力之所在。他以独特的笔触、唯美的手法、无可媲美的文字艺术,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而他以《雪国》为代表的作品,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热爱文学的人。至今仍有许多学者称《雪国》是“昭和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堪称抒情文学的最高峰”,或者说“是川端康成作品群中的高峰杰作”,同样也是川端康成式审美理念与创作实践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日]千叶宣一、[美]唐纳德·金,叶渭渠译:《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讨》,中国文联出书社,1999年版。
[2] [日]川端康成,叶渭渠译:《雪国》,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
[3] 叶渭渠、郑民钦等译:《川端康成·美的存在与发现》,漓江出版社,1998年版。
[4] 祝可:《幻境禅花千鹤舞——论川端康成小说的美学精神》,《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9月第3期。
[5] 何乃英:《川端康成美学观的特点及其根源》,《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
作者简介:陈辉,男,1964—,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与文化,工作单位: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