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贴画、记忆画、想象画、美术欣赏等几个部分。为了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儿童审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G623.75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而儿童绘画则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纯真思想感情的倾诉,也是人潜意识的一种外溢。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贴画、记忆画、想象画、美术欣赏等几个部分。为了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儿童审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想方设法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 而在美术教育中, 想象力的培养、 开拓和应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油彩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播放热情欢快的民族音乐 《金蛇狂舞》、 深沉悲壮的交响乐 《命运》、 节奏强烈的《爵士乐》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用心欣赏, 展开想象的翅膀。随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 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同时,我利用学生的点评, 把这些音乐跟绘画进行相关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这样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千姿百态、 各具特色的画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认知活动。重视在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以临摹为主。老师依据教材或自己的认识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好范图,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学得被动、消极、机械乏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想象的发展。由于孩子年龄小,认知有局限,往往图画的局部与整体两方面难以一一顾及,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往往是事倍功半,难尽如人意。所以,我在讲解形体结构、色彩、物体的大小和构图等知识的时候,不把基础知识当成“紧箍咒”,而是采用引导启发的现代化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想象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修改或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二、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其小作品美化生活
美术在特质上是一种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职业需要。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对事物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贴画的教学中,我重视了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工艺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书本世界是现象的世界,而手工制作则让抽象世界的美变得更具体、更现实。我让学生在立体构成、纸版、正面多面体造型、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等训练中,既了解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种造型的构成方法,又提高了对各种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用满腔热情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鲜活有趣的奇妙想象中,亲手打造出各种作品,装点、美化生活,从中获得创造并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孩子的创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过去,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一般都是拿着学生的作品点评,让学生欣赏,如果这时能用上投影仪展示作品,对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当孩子创作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己。这时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较为持久的创作欲望。利用幻灯和投影这两种教学手段就能够改变传统美术课的生硬枯燥。鲜亮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學中玩,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我们把知识和美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间。比如画小鸟可先将小鸟画好,然后按需要把它裁剪为头部、身体、尾巴、翅膀四张,再以一张小鸟的完整图像为低,示范时在投影仪上拼保小鸟的整体图像,还可做成可抽动的灯片,在教学中随意变换头部、身体、尾巴、翅膀的位置,拼出形态各异的小鸟,从而展示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深思熟虑巧设教学情境,感化学生学习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部分:视觉感受、审美心理变化、意象感受和心理共鸣。 即在美术欣赏或创作中先产生视觉快感,再有了意象和心理的感受,最后产生情绪心理的共鸣。产生审美上变化和共鸣的外在因素就是这里所说的情境,要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内化学生情感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師可以在教室悬挂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现代的中国画,让学生置身在中国画中,引起学生的欣赏和学习欲望。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教师还可播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结合与之有关的古诗词对学生讲解这些画的背景、绘画者经历等,达到情境融合的艺术境界。这样,既渲染了学习氛围,又帮助学习欣赏中国画的色彩淡雅、墨分五色的艺术特色,以此来能更好地内化小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2]王丽霞.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
G623.75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是静态的再现艺术。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在二度空间范围内以动人的造型,来再现现实,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而儿童绘画则是人类幼稚阶段的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孩子纯真思想感情的倾诉,也是人潜意识的一种外溢。小学美术课的内容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贴画、记忆画、想象画、美术欣赏等几个部分。为了顺应儿童爱美的天性,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儿童审美的能力,促使其有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智能,发展儿童关于美的发现能力和创造,指导儿童对于我国固有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想方设法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
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 而在美术教育中, 想象力的培养、 开拓和应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教师在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有意识地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油彩画的时候,我在教室里播放热情欢快的民族音乐 《金蛇狂舞》、 深沉悲壮的交响乐 《命运》、 节奏强烈的《爵士乐》等,要求学生闭上眼睛, 用心欣赏, 展开想象的翅膀。随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然后每组派代表对每个音乐作品进行点评, 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同时,我利用学生的点评, 把这些音乐跟绘画进行相关联系的引导。最后,要求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音乐, 用抽象的点、线、面、色彩来表达对该音乐的感受和联想。 这样学生往往能创造出千姿百态、 各具特色的画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智力活动的教育,将美术视为一种认知活动。重视在经验的层次中,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训练学生在现象世界中发现异同现象的能力,并依次对现象世界进行分类,从而上升到一般化的概括。同时,通过美术教育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以助益一般智力发展。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我们过多地强调基本功的训练,以临摹为主。老师依据教材或自己的认识在黑板上或纸上画好范图,然后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学得被动、消极、机械乏味,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想象的发展。由于孩子年龄小,认知有局限,往往图画的局部与整体两方面难以一一顾及,即便是竭尽全力也往往是事倍功半,难尽如人意。所以,我在讲解形体结构、色彩、物体的大小和构图等知识的时候,不把基础知识当成“紧箍咒”,而是采用引导启发的现代化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创造、把隐藏的潜能发挥出来。在记忆画、想象画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对那些稚拙、纯朴、生动的儿童画,不要认为技法表现不好而修改或否定,让孩子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儿童画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表达了自己纯真的感受都是真实的,就是好作品,鼓励学生勇于想象,善于想象,让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学习,寻找更生动有趣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使绘画变得更有趣,内容更丰富,作品更充满活力。
二、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其小作品美化生活
美术在特质上是一种动手的实际操作活动,必须培养学生一定的描摹和制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广泛的职业需要。美术的生命在于创造,美术活动既遵循逻辑思维,更重视反常的、逆向的和发散的思维。美术具有超时空的重组性表现特色,适合发挥想象和思维的自由性,容易突破人的思维定势和对事物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新的认识和发现。因此,在手工制作、剪贴画的教学中,我重视了训练学生的能力,通过工艺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美化生活和手工制作的能力。书本世界是现象的世界,而手工制作则让抽象世界的美变得更具体、更现实。我让学生在立体构成、纸版、正面多面体造型、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等训练中,既了解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了各种造型的构成方法,又提高了对各种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孩子们用满腔热情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中、鲜活有趣的奇妙想象中,亲手打造出各种作品,装点、美化生活,从中获得创造并取得成功的乐趣。
三、恰到好处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孩子的创造成果,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过去,当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时,教师一般都是拿着学生的作品点评,让学生欣赏,如果这时能用上投影仪展示作品,对学生就会有更大的激励。当孩子创作的作品通过投影仪出现在屏幕上时,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己。这时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课堂气氛也达到高潮,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较为持久的创作欲望。利用幻灯和投影这两种教学手段就能够改变传统美术课的生硬枯燥。鲜亮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就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玩中学、學中玩,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我们把知识和美的种子播撒到孩子们的心间。比如画小鸟可先将小鸟画好,然后按需要把它裁剪为头部、身体、尾巴、翅膀四张,再以一张小鸟的完整图像为低,示范时在投影仪上拼保小鸟的整体图像,还可做成可抽动的灯片,在教学中随意变换头部、身体、尾巴、翅膀的位置,拼出形态各异的小鸟,从而展示出生动鲜活的画面,有助于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
四、深思熟虑巧设教学情境,感化学生学习情感
小学美术教学可分为四个部分:视觉感受、审美心理变化、意象感受和心理共鸣。 即在美术欣赏或创作中先产生视觉快感,再有了意象和心理的感受,最后产生情绪心理的共鸣。产生审美上变化和共鸣的外在因素就是这里所说的情境,要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内化学生情感就必须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氛围中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欣赏中国画时,教師可以在教室悬挂一些有代表性的古、现代的中国画,让学生置身在中国画中,引起学生的欣赏和学习欲望。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教师还可播放一些优美的古典音乐,结合与之有关的古诗词对学生讲解这些画的背景、绘画者经历等,达到情境融合的艺术境界。这样,既渲染了学习氛围,又帮助学习欣赏中国画的色彩淡雅、墨分五色的艺术特色,以此来能更好地内化小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杨杰.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
[2]王丽霞.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