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冠心病患者在老龄化社会占很大比重,得益于血管重建术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病死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较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CVBG)作为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方案的提出距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本研究主要对CVBG的进展进行阐述,内容主要涉及CVBG的提出、发展、临床应用及展望.1 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的提出Pratt[1]于1898年首次提出经冠状静脉系统逆行灌注血液可营养缺血心肌,同时用此方法维持离体的猫心脏跳动90 min.Beck等[2]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可保护缺血心肌.1954年,Beck等[3]将此原理应用于临床,称为BeckⅡ术式,首先使用静脉移植物吻合于主动脉和冠状静脉窦之间,2周后部分性结扎冠状静脉窦,以增加冠状静脉系统压力,促进逆灌.最终,BeckⅡ术式术后病死率为26.1%,并且发现,术后早期恢复较好的患者,在后期也因心力衰竭而死亡[4].当时人们对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的机制缺乏足够的理解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出现,使得这一术式逐渐被抛弃.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 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差动电容式传感器的前置电路 ,基于电容 /电压转换的原理 ,对微小电容变化量进行测量。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与差动电容变化量成线性关系 ,且能对偏差电容和电路的漂移进行自动补偿。实验表明 ,被测电容分辨力为 8fF ,灵敏度可达 3.82× 10 11V/F。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课堂游戏作为一种轻松、愉悦的组织形式,将其与英语教学活动相结合,则让英语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之中,从而在降低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活动的根本性优化
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业界公认学习技能以及知识的转移,结合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优势的应用型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RFID原理及应用实践课程教学基本思路与方法.分别从课程实践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并简述了提
患者男,24岁,因"左上肢麻木18 d,发作性意识丧失伴抽搐7d"以"病毒性脑炎"收入院.患者入院前18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伴左上肢肌力弱,但未影响工作生活,症状持续存在,无缓解及加重.入院前7d,活动时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双眼上吊和四肢抽搐,持续约3 min后停止.在外院行腰椎穿刺检查发现:脑脊液压力250mmH2O(1 mmH2O=0.0098 kPa),无色透明,白细胞58×106/
目的 探讨病案信息对外利用过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共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 对2004年~2006年社会各界复印病案的需求、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要求复印的患者不断增多,因不
“大问题”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实现小学数学的生活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占地438亩,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2500张,开放床位2000张。医院于2009年6月2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21日正式开诊运营,目标
期刊
患者女,66岁,2007年6月19日因发现右腋窝肿块就诊于我院.入院查体:双侧颈部、腋下、腹股沟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肝脾无肿大,骨髓活检正常.颈部淋巴结病理:淋巴浆细胞淋巴瘤,CD20、Bcl-2、CD79均阳性,Bcl-6、CD3、CD5、CD56均阴性,CD38部分阳性.骨髓细胞学未见异常改变.骨髓病理:造血成分40%,三系均可见,细胞形态与比例基本正常,一处可见成熟淋巴细胞聚集灶.免疫组化:
本文主要针对高等数学中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课程特点进行了着重的分析,并结合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需求,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教学策略,以便相关教师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