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李白(三)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inanyan_sx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白的名声,大多来自他第二次去长安的时候,皇帝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此后“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这段非凡的履历,被记载在唐代李阳冰的《草堂集序》。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也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有同时代见证者在,我想李阳冰也不敢太忽悠吧。
  李白的天性是喜欢吹牛,或者说,那不叫吹牛而叫狂。吹牛是夸大,至少在李白看来,不是他自己虚张声势,而是他确实身手了得。比如在那篇写给韩朝宗的“求职信”《与韩荆州书》里,他就声言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假如韩朝宗不信,他欢迎考查,口气依旧大得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李白的朋友,也曾帮助李白吹嘘,人们常说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是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句子,至于“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事是否真的发生过,已经没有人追问了。
  其实,当皇帝的旨意到来时,李白有点找不着北,他写:“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等于告诫人们,不要狗眼看人低,拿窝头不当干粮。
  李白的到来,确实给唐玄宗带来过兴奋。这两位艺术造诣深厚的唐代美男子,的确容易一拍即合,彼此激赏。唐玄宗看见李白“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一时间看傻了眼。李白写《出师诏》,醉得不成样子,却一挥而就,思逸神飞,浑然天成,无须修改,唐玄宗想必都在内心里叫好。所以,当兴庆宫里、沉香亭畔,牡丹花盛开,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深夜里赏花,这良辰美景,独少了几曲新歌,唐玄宗幽幽叹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焉!”于是让李龟年拿着金花笺急召李白进园,即兴填写新辞。那时的李白,照例是宿醉未解,却挥洒笔墨,文不加点,一蹴而就,文学史上于是有了那首著名的《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杆。
  园林的最深处,贵妃微醉,翩然起舞,玄宗吹笛伴奏,那新歌又是出自李白的手笔。这样的豪华阵容,中国历史上再也排不出来了吧。
  这三人或许都不会想到,后来安史乱起、生灵涂炭,此情此景,终将成为“绝唱”。
  曲终人散,李白被赶走了,唐玄宗逃跑了,杨贵妃死了。
  说到底,唐玄宗无论多么欣赏李白,也只是将他当作文艺人才看待的。假如唐朝有文联,有作协,唐玄宗一定会让李白当主席,但他丝毫没有让李白作宰相的打算。李白那副醉生梦死的架势,在唐玄宗李隆基眼里也是烂泥扶不上墙,给他一个供奉翰林的虚衔,已经算是照顾他了。对于这样的照顾,李白却一点也不买账。李白不想当作协主席,不想获诺贝尔文学奖,连出版文集的打算也没有。
  他的诗,都是任性而为,写了就扔,连保留都不想保留,所以,在安徽当涂,李白咽气前,李阳冰从李白的手里接过他交付的手稿时,大发感慨道:“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读到的李白诗篇,都是从他人手里传下来的,只是他一生创作的十分之一。
  李白的理想,是学范蠡、张良去匡扶天下,完成他“安社稷、济苍生”的平生功业,然后功成身退,如他诗中所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这充其量只是唐朝传奇里的虬髯客一样的江湖侠客,而不是真正的儒家人士。
  更重要的是,李白自视太高,不肯放下身段,在官场逶迤周旋。他不甘心“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官场的险恶也没有丝毫的认识和准备。他从来不按规则出牌,所谓“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固然体现出李白放纵不羁的个性,但在官场人眼里,却正是他的缺点。所以,唐玄宗对他的评价是:“此人固穷相。”
  以这样的心性投奔政治,纵然怀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的豪情,下场也只能是惨不忍睹。
  “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的李白,怎会想到有人在背后捅刀子?而且下黑手的,都不是一般人。一个是张垍,当朝驸马,此人嫉贤妒能,李白风流俊雅,才不可挡,让他看着别扭,于是不断给李白下绊子;还有一位,就是著名的高力士了,李白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可没有那么幽默,他一点也不觉得这事好玩,于是记恨在心里,等机会报复。李白《清平调》一写,高力士就觉得机会来了,对杨贵妃说:李白这小子,把你当成赵飞燕,这不是骂你吗?杨贵妃本来很喜欢李白,一听高力士这么说,恍然大悟,觉得还是高士力向着自己。于是唐玄宗三次想为李白加官晋爵,都被杨贵妃阻止了。
  李林甫、杨国忠、高力士这班当朝人马的“政治智商”,李白一个也对付不了。这样的官场,他一天也待不下去。他没有现实运作能力,这一点,他是不自知的。他生命中的困局,早已打成死结。这一点,后人看得清楚,可惜无法告诉他。
  李白的政治智商是零,甚至是负数。一有机会,他还要从政,但他做得越多,就败得越惨。安史之乱中,他投奔唐玄宗的第十六个儿子——永王李璘,目的是抗击安禄山,没想到唐玄宗的第三子,已經在灵武登基的唐肃宗李亨,担心弟弟李璘坐大,一举歼灭了李璘的部队,杀掉了李璘,李白因卷入皇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再度成了倒霉蛋儿,落得流放夜郎的下场。
  政治是残酷的,政治思维与艺术思维,别如天壤。
  好在除了政治化的天下,他还有一个更加自然俊秀、广大深微的天下在等待着他。所幸,在唐代,艺术和政治,还基本上是两条战线,宋朝以后,这两条战线才合二为一。士人们既要在精密规矩的官僚体系内找到铁饭碗,又要有本事在艺术的疆域上纵横驰骋,因此那时涌现出范仲淹、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司马光、张载、王安石、沈括、程颢、程颐、黄庭坚等一大批公务员身份的文学艺术大家。
  所以,当李白不想面对皇帝李隆基,他可以不面对,他只要面对自己就可以了。
  终究,李白是一个活在自我里的人。他的自我,不是自私。他的自我里,有大宇宙。
  李白是从天上来的,所以,他的对话者是太阳、月亮、大漠、江河。级别低了,对不上话。他有时也写生活中的困顿,特别是在凄凉的暮年,他以宝剑换酒,写下“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依然不失潇洒,而毫无世俗的烟火气。
  他的世界,永远是广大无边的。
  只不过,在这世界里,他飞得太高、太远,必然是形单影只。
其他文献
最近天气一直阴晴不定,时不时来场雨,美编鹿鹿就因为好几次忘记带伞被淋了。周一早上再次被雨淋的鹿鹿到办公室后抱怨说:“我觉得我是特殊体质。”“哪儿特殊?”众人问。“就是我带伞它不下雨,我不带伞它一定下雨。准确率都快赶上天气预报了,多特殊!”鹿鹿解释。狐狸九听完接话道:“哦,那不是特殊体质,那就是倒霉!以后出门随身带伞,必定防倒霉!”“……”鹿鹿无语了。  立秋那天,为了赶时髦“贴秋膘”,大家就讨论说
从遥远的涛声中走来,你的身上还挂着《楚辞》的烟,拂着大汉的风,沾着六朝的雨,披着唐宋的霞。  從水韵吴风中走来,瘦西湖是你善睐的明眸,大运河是你飘扬的裙裾,东海的波涛是你的胸脯,二分明月是你的兰心蕙质。  最先为你写情诗的是那个叫杨广的隋朝皇帝,他在《江都宫乐歌》中咏道:“扬州旧处可淹留,台榭高明复好游。风亭芳树迎早夏,长皋麦陇送余秋。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绿觞素蚁流霞饮,长袖清歌乐戏州
东珠  达斡尔族女作家阿娜(曾用笔名安正雨),文字坚忍澄澈,像星空一样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读者。一次次的跌倒和爬起,她用伤痛告诉我们:大自然能够为所有的生灵疗伤止痛,能够让所有生灵寻回它迷失的灵魂,能够教给所有的生灵生存的智慧和意义以及价值,并带其走出混沌的空间。  “生命是新鲜的植物”,青春时代我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慨。一切都崭崭新,比如青豆初发芽暗生情愫地单恋一棵小小草儿;比如要带进棺木的初吻情景
/一/  绍兴大街上载客的三轮车篷,大都写着广告词“书圣故里”,王羲之《兰亭集序》也是好散文,乘酒意一挥而就,顾后且瞻前,惆怅而眷恋。  一千六百年前,王羲之、谢安及其门徒友人凡四十一人雅集兰亭,流觞曲水,抒怀赋诗,辑成《兰亭集》。王羲之乘酒兴作序,一挥而就《兰亭集序》。  我坐一辆三轮车去会稽山下的兰亭。有四十四名演员在扮演王谢及其门徒,着前人衣饰,仿前人姿态,在“之”字形的细微曲水边缘列座、流
一个泛黄的信封,把手写好的信件塞进其中,像是写下最珍视的心事一样郑重在信封上写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邮政编码,是很多人多年前的回忆。没有网络通信的时代,收到一封信件的欢欣远非今天看到躺在邮箱里的一封封电子邮件可比。之前,一则“邮政编码将被取消”的新闻备受关注,虽然国家邮政局发表声明称,“取消邮政编码”是部分媒体误读,不过依然唤起了网友对填写邮政编码时代的回忆。  邮政编码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英国
多少根青草才能长成一根羊毛  多少亩红土才能约等于一张羊皮  多少个春天,多少条河流  才能换取羊肝、羊肺和羊心  迟缓的羊眼、羊角和羊蹄  它们该耗尽多少光阴才能把  滿肚子的羊奶送抵生的反面  在滇东北,在我的故乡昭通  有个疑问我一直无法问:  多少柄小刀才能结束一头羊的性命?  多少头羊才能组合成一个牧羊人?  我知道所有人都会选择终身沉默  因为一个牧羊人和一根草  他们的尺寸相等
对于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小时候刚生下来开始学说话的那几年,而应该是一辈子的事。许多成年人也在接受教育,我们在学习什么?学各种技法,各种理念,各种办法,各种技能,说到底,其实是在学习新的语言。  ——张立宪  本栏主持 :权蓉  本期嘉宾:张立宪  以《春晓》这首诗为例,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结构。  春眠不觉晓——我的一个动作  处处闻啼鸟——转移到感官  夜来风雨声——由自己推到窗外,由人及物  花
端午一过,雨季随之来临。北方的雨,宛若闺中女孩浅吟低唱,于不经意间闯入你的视线。她先是淅淅沥沥,“低眉信手续续弹”;再是淋漓尽致,“说尽心中无限事”。  看着窗外细密的雨丝,久违的冲动与欣喜在胸腔间激荡,雨声里,孩子们欢天喜地的喊声在纷纷扬扬的雨丝里此起彼伏。晶莹剔透的雨珠坠地有声,坠落在斑驳的石板路上,坠落在市井间的嬉笑怒骂中,坠落在闺中女孩的情窦初开里。粉面含春的牵牛花瓣间,饱满的雨珠子轻舞翩
周有光先生从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时间都住在两间清代建筑、年久失修的旧房子里,于是70多岁时仿《陋室铭》之意,写了一篇《新陋室铭》:  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  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  卧室就是厨室,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本名宋利萍,满族。河北省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首届丰子恺散文奖获得者。河北散文名作集一等奖获得者。作品见于《民族文学》《美文》《散文选刊》《诗选刊》《解放军文艺》《青年作家》《读者》《意林》等刊物。数篇散文入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以及高考优秀课外阅读。出版散文集《绿窗人静》。  ·—— 01  我一屁股坐下去,看也没看。早起跋山涉水至下午太累了,好不容易在菩提树下发现一个木墩。就在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