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税制度下地方政府的收支困境

来源 :经济视角·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tde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94年分税制以来,财权向上集中,事权不断下移。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地方政府将资金缺口诉求于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也就成为地方政府权衡之下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分析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发展时以江苏作为研究对象,提出解决“土地财政”问题,首先要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制度;其次要改变目前各级政府的人事权管理机制。
  关键词:分税制;地方政府;收支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12.5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2-121-03
   一、中央、地方财政收支概况
   自1994年分税制以来, 中央与地方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财权向上集中, 而事权不断下移。1994——2009年的中央财政收入平均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52.6% , 但财政支出平均只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27.7%。而同期, 地方的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平均为47.4% , 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平均为72.3% 。地方财政巨额的收支缺口决定了地方政府必须寻求新的收入渠道来平衡收支。
   而且,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成制度主要适用于中央和省两级之间的分配,省市之间、市县之间存在更多的分配盲区。虽然,中央、省之间,省、市、县之间都存在制度上的转移支付,但这种非法定化和带有临时性质的分配制度,远远无法满足地方政府日常的运转需求。地方收支赤字占地方收入比重在1994年分税制之后迅速达到74.7%,2009年达到87.2%的最高点。
   为了维持日常运转,地方将资金缺口诉求于预算外收入。这一部分非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虽然游离于国家财政核算体系之外,但由于其满足中央财权上收需求的同时,也弥补了地方收支赤字,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中央的默许。但是,随着财政改革的日趋推进,为了保证资金收支的合理、规范,中央逐步调整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制度,将其纳入预算管理,成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后来的非税收入,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
   二、地方政府应对策略分析——以江苏为例
   在分税制度和唯GDP论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提升、支出压缩和经济总量的上升,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江苏为例,试图通过分析江苏省的财政收支情况的调整来分析分权制度下地方和中央之间的博弈。
   (一)江苏省地方财政收支情况
   从(图一)可以看出,1978-1994年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经济增长的收益更多的被社会分享。1994年分税制之后,江苏财政总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在2009年达到1978年的最高位24.5%,社会对经济增量的利益分成逐年下降。
   从江苏财政分类收入情况可以看出,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收入的增长曲线吻合度特别高,基本保持一致。较大的差别出现在2006-2009年之间,江苏一般预算收入增速超过上划中央收入,主要原因是2006年之后将非税收入(部分预算外收入)纳入一般预算收入范畴,如果剔除这部份影响,江苏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收入保持一致性。也就是说在分税制实行之后,江苏作为地方政府并没有针对分税制的税种划分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并没有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地区发展方向来提高地方独享税种在总税收收入中的占比情况。(原因之一就是税制划分并没有体现对地方政府制度激励)
   如何实现这部分收支缺口的弥补?从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可以得出答案:首先,上划中央的税收结构和收入无法调整,剩下的只能在政府基金收入和预算外资金两种方案。这也就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第二财政”。第二财政的资金来源非常广泛,包括土地出让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部分后来纳入预算管理,成为基金收入和非税收入)。
   (二)土地财政——进入历史的舞台
   地方政府的自发选择催生了“土地财政”可能,中央的政策指导更助推了这一转变。
   首先,中央与地方在土地收益方面的分配政策提高了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兴趣。从土地出让收益分配制度的变化来看(如表一所示),地方政府始终可以通过出让土地来实现自己占优均衡。
  
   其次,中央政府关于房地产业的政策定位加剧了地方政府以土地促发展的经营模式。国发[1998]23号:“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具体时间、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职工购房资金来源主要有:职工工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以及有的地方由财政、单位原有住房建设资金转化的住房补贴等。”所以,从1998年之后,经营土地不仅是地方政府缓解收支压力的方法之一,更是执行国务院关于住房改革政策的必然选择。国发[2003]18号:“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首次将房地产业明确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最后,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从法律角度支持了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合法性。在2004年之前,宪法第十条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之后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至此,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商业行为具备了法律上的合理性。
   (三)江苏省土地经营的运转情况
   考虑到1998 年住房制度改革后引发房地产市场化,本文分析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发展也主要以1998年后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土地出让情况暂以江苏2004-2009年的数据为依据。
  
   从(图二)江苏的土地出让情况来看,除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投资收缩导致地价下降,2004-2009年招、拍、挂土地出让面积的供应和土地出让收入的增长基本保持一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单价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
  
  
   结合(图三)江苏房地产开发来看,房地产投资金额和房地产开发面积的增长幅度也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房地产开发成本并没有大幅增长。从地方政府2004-2009年的土地运作来看,不存在主观抬高地价的预谋;从房地产开发商资金运营角度来看,不存在开发成本的上扬;地方政府的土地运作完全是一种自发的弥补收支和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行为。
  
  
   从(图四)可以明显看出2005-2007三年,契税和住房销售增长基本一致,单位面积住房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上升。但到了2008年之后,销售面积下降而契税大幅上扬(考虑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带来的住房销售萎缩,2008年住房交易主要发生在上半年),说明房价在2008年上半年已经开始大幅上升。而2009年之后的房价飞速增长更是有目共睹。所以,虽然地方政府并未在地价供应和房地产开发上提高成本,但房价的飙升却在2008年之后日益凸显。这种上涨的原因有很多种,一是股市2006-2008年暴涨带来的大量流动性,二是2005年汇改之后大量涌入的国际游资累积在股市和房市,三是城镇居民面对物价上扬和股市暴涨带来的货币资产贬值压力。
   (四)结 论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分税制带来的中央、地方经济分权制度和一直以来的政治集权制度最终导致了居民生活负担的加大。一方面体现在越多越的的收入增长被中央、地方两级财政分成,另一方面表现为“土地财政”导致住房价格对居民日常消费力的影响,居民收入越来越多的被房价所消耗。从目前的地方收支压力来看,地方不可能自主放弃经营土地带来的房地产相关税收的上升和土地运作带来的城建资金流;经营土地的行为则直接构成地方的GDP增量。而我国目前的政府绩效考核主要侧重于财政收入和地区GDP两个方面,所以地方政府必然要发展“土地财政”。
  
  
   所以,本文认为“土地财政”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政策博弈下的最优选择,它的优劣与否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操作方式和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从上文的分析来看,江苏土地财政的弊病更多地体现在2008年之后。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后的地价、房价增长走向了明显的非理性。而且从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到2009年的税收情况来看(如图五所示),江苏省的土地类独享税只在2005、2006年,2008、2009年出现特别增长。从长期数据看,江苏省作为地方政府并没有主观上提高独享税的动机和行为。所以,“土地财政”并不是地方政府刻意运作和有意拉升的政策实施,目前的分税制安排没有提高地方政府发展自身特色经济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果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可以带来创业、就业环境的改善并最终实现企业税收、个人所得税、居民满意指数的不断上升,则走向了土地财政的成熟阶段——企业税收财政。
   三、政策建议——构建合理的中央、地方分权制度
   第一,改革目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划分制度。财权划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最普遍的税种划分,二是国有企业的利润划分。从目前的分税制划分方式来看,中央占据五大税种的大部分,增值税的75%,企业所得税的60%,个人所得税的60%和消费税的全部;地方只占有增值税的25%,企业所得税的40%,个人所得税的40%和营业税的全部。
   从国企利润分成来看,目前的不同行业国企上缴利润仅占其总体利润的5%—10%,绝大部分截留在企业内部,成为单位福利和运转开支。政府在给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让利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却忽视了如何惠及到更多人的问题。国企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源的垄断低价和产品的垄断高价,本就应该返还到地方具体承担成本的消费者。所以,对于国企自身消化的巨额利润可以通过征收高额资源税或者大幅提高红利上缴比例来进行调整。最好可以将提高后资源税划归地方独享税,或者将国企上缴的部分利润划归地方政府。
   第二,改变目前各级政府的人事权管理机制。地方官员特别是省、市级地方政策制定机构的官员管理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目前,中央对地方的人事权主要表现在对地方官员的任免、考核,如对省级干部甚至是市级干部的任免;地方官员缺乏对地方负责的自主性。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央无法具体了解地方官员的表现优劣,只能通过一些量化的指标来进行政绩考核。政绩考核的普遍性和通用性,决定了指标设定必然符合普遍适应的角度,如目前通用的GDP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FDI指标等等。
   第三,规避土地运作可能带来的房价飙升,提高地方发展自身的自主性。分税制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而土地财政的副作用已经开始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如何降低土地财政的负面效应是目前工作的重点。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更多采取的是限购、限价措施,通过短期内抑制需求、压缩供给来压低房价。从本质来看,属于一种短期内压低住房经济指标的逢迎行为,并不构成真正的标本兼治。应针对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和个人征收房产空置税,适时将遗产税的征收纳入改革议程。
   第四,调整各级政府的部门设置和事务支出,降低地方财政支出。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是按照一个高度复制的体制建立的。省级政府依照中央部委构建,省级以下的政府部门则比照省级政府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中央、省、市、县、区(镇)五级政府存在严重的机构重叠。如何减少这种重复、冗余的机构设置,消化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员基数是进一步政治改革的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黄佩华、迪帕克.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 贾康、白景明.关于中国分税分级财政体制安排的基本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5,(0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以城市产业集群式发展为导向的城市功能优化的方向和重点,认为应强化城市主导功能,加强城市功能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本文以大连为例,分析了大连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对策,提出了大连临港型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城市;产业集群;机理  作者简介: 苗丽静(1962—),女,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公共管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选取沪深两市2010年房地产类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我国房地产类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总水平、薪酬差距及企业规模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高管持股比例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研究发现房地产类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激励措施的实施尚不完善,上市公司应当注重长期与短期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难点,而采用有效方法、扩大融资渠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我国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投融资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对我国政府能够更好地管理投融资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政府;基础建设;投融资;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 张雷,女,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天津市2006年18个区县的相关财政数据,分析天津市的转移支付实施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系数来测量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结果发现,各区县的财力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天津市对各区县的转移支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非常有限。  关键词: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天津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
期刊
摘 要:我们采用基尼系数法来分析了贵州省县域经济的收敛性,结论表明:总体上贵州县域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尚属合理,但是贫困县域组与非贫困县域组的地区差异在不断增加,各组内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这种态势及状况应该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县域经济;收敛性;基尼系数;俱乐部收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
期刊
摘要: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深入调研为基础,取得了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数据,并通过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农户的座谈了解到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倪锦丽(1973-),女,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国际法内在的体系冲突是国际法自身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后果,主权、合作、人权几大价值理念既互相融合又相互矛盾之态势是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达成的最终协议正是这几大价值理念互相妥协的结果。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体系的冲突还将长期延续下去。  关键词:结构演变;体系冲突;气候变化大会  中图分类号:D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
期刊
耐火浇注料无需预先成型和烧成,具有生成工艺简单、生成周期短以及综合能耗低等优点,是耐火材料不定形化发展方向之一,其中铝酸钙水泥结合的刚玉质浇注料是重要的耐火浇注料品种,在高温领域广泛应用。通常,人们在刚玉浇注料中引入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铬以提高抗熔渣侵蚀性能,从而延长浇注料的使用寿命。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含铬耐火浇注料在服役的过程中可能形成有毒的六价铬。人体接触和吸收一定量六价铬可导致皮肤病、癌症等严重疾病,使用后的耐火材料中的六价铬在雨水作用下溶出,将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一直以来,人们不加区
摘 要: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现状及特点,应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这个机制应该是具有“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才能使现有的矛盾防范和化解机制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社会矛盾;完整性;相对独立性;诉求渠道  作者简介:栗晓宏(1964-),吉林长春人,吉林省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法学。  中图分类号:F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期刊
摘要: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中蒙大通道作为重大项目建设被提上议程。作为“中蒙大通道”建设核心组成部分的两山铁路以及大图们江地区国际通道建设,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大图们江地区中蒙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建设中蒙大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可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开放步伐,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加快东北地区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依托图们江开发开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