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十分复杂,距离现实的法律实践较远,学生很难理解。同时,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中,由于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本文从分析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的现状入手,从而提出在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措施。
  【关键词】中国法制史 成人教育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08-02
  引言
  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历史学与法学交叉的学科。课程的知识内容十分复杂,不仅讲授法学知识,同时还包含着许多历史学科的知识;由于距离现实的法律实践较远,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足,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把这一课程讲解到位,让学生理解,通过教学实践,笔者针对教学现状提出教师在讲授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和多媒体技术,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来提高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中,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和综合性特别强,学生很难独立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1]。授课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常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结合成人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学习上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点过于分散,教材中历史资料相对较多,理论的综合分析相对不足,相关的历史案例也存在不足,而且许多研究的对象年代久远,学生普遍产生中国法制史课程实用性不强的观点。而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程的本身难度较大
  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不仅包含了法学知识,还包含了许多历史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法律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教师和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另外,这门课程主要是以已经废除消亡的中华法系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法制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这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今社会实施的法律制度存在严重的脱节。许多授课教师在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中,往往会产生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或者讲授的知识与历史脱节这两种现象。前者仅仅讲授中国传统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把法制史讲成了历史课,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没有用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者则是与历史脱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以现行的法律制度去分析和评价历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使学生不能以动态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认为传统的法律制度都是封建迂腐的,不了解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理论是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知识内容时间跨度长,其中许多涉及的典籍资料非常久远。对于学生来说,这些古汉字和文言文内容,很难真正理解读懂,通过自学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知识。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去理解相关的内容。因此探索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中国法制史进行教学,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案例材料去探究解决,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转变为自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中国法制史课堂的教学质量[2]。
  2.通过案例介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的介绍,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案例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将精选的案例提前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然后在现实面授辅导中,教师再通过对案例时代背景的介绍,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概括出相关结论,这就可以使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从感性的抽象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加容易,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商鞅变法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入“贼人入室案”,让学生分析这个案例,了解这个案例中反映的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教师在学生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和概括总结,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脱离了实践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引入历史上发生的案例,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对案例的结论进行总结与概括,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将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历史分析案例的思路和方法、使用法律的过程以及办案的具体方法等等。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并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三、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建立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的案例库
  (1)案例的来源
  在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案例教学中,案例的来源主要是从公开出版的课程教材和案例集等参考资料,选取合适的案例,例如《中国古代判词研究》。除此之外,还借助多媒体技术从网络上或者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甚至是现实的历史题材影视剧也可以成为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案例的重要来源,例如,可以从《项羽本纪》中引出“妄言罪”,从而加深学生对秦朝加强皇权的法律制度的理解。   (2)案例的选择
  在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法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对课堂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由于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各种各样的法律案例十分繁杂。但是,作为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的案例,必须要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目标,选择具有典型性、系统性、启示性这几方面的特性的。案例的典型性,主要指的是在案例分析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的案例必须要在历史上有着典型的意义。这个案例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还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本质。案例的系统性,主要是指在中国法制史案例的选择中,要积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形成相对完整的体系性教学案例。最后,教学案例要具备启示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学选择的案例,要对学生学习中国法制史要有一定的启发,使学生在中国法制史学习上有所感悟。例如,在讲授西周法律制度这一章节时,可以引入“田地交易案”,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引出西周的土地国有制被冲破,私有土地开始出现的现象。
  除此之外,案例的选择也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案例的选择难易程度要适中,过于简单的案例无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过于难的案例,学生很难理解,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秦朝法律中,可以引入“坑儒案”,这个案例不仅涉及到秦朝的相关法律内容,还涉及秦朝罪名的规定,同时,这个案例在司马迁的《史记》也有明确的记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太难或者太易,能够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的案例具体使用模式
  (1)课堂讨论模式
  在我国历史上,法律案例非常丰富,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在中国法制史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相关的历史法律案例,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探讨。在案例讨论的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案例,提出与课堂讲解知识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授课教师的案情介绍,在课堂进行快速的分析和思考,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回答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广泛,跨越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一定的历史时间段,在整个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中,合理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专门的案例分析讨论教学。这种课堂讨论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和教学时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使学生能够提前找出案例,并分组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在实践课堂进行案例学习的总结汇报。其他小组可以对这一小组的分析提问质疑,最后由授课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2)模拟法庭模式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教学方式,模拟古代法庭,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将教学的案例在现实教学中进行演示。在案例演示中,可以让学生按照案例的具体案情,扮演相关的角色,并模拟出古代司法审判的场景。例如,在讲解唐朝法律制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长孙无忌入宫案”,模拟历史审判定罪的过程,深入角色表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八议”、“十恶”的关系,了解封建等级制度在法律制度上的体现。
  (3)多媒体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预先布置案例,通过网上实时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授课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案例教学课件,把案例的文字、图片以及相关的音频进行播放,多角度、全方位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案例。把中国法制史的枯燥理论知识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
  3.案例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中国法制史的案例教学中,要积极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构建一个合理的案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转变以往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查方式。把学生平时在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纳入中国法制史考查评判当中,不要过分强调答案的正确与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
  四、结语
  中国法制史是一门理论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剑虹.论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1,24(02):83-84.
  [2]戴开柱.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理论意义及其教学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12,21(06):46-47.
  [3]许蓝之.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1(11):34-36.
  [4]戴开柱.中国法制史课程全程引入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理论意义及其教学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2, 21(01):51-53.
其他文献
我们在1977年冬前气温偏高,雨水较足,麦苗发生旺长的情况下,摸索试验了小麦过垄断根的控制办法,当时取得了显著的控制效果,为小麦增产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
多智能体系统的蜂拥控制思想来源于生物群体仅通过简单的、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便能在群体层面涌现出复杂、有序的群体行为,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领域学者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对多智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我盟谷子生产中长期存在着播种面积大,管理粗放,单产较低的矛盾。近年来,通过机耕系列化播种科学实验,解决了这一矛盾,谷子机播面积逐渐扩大,
染缸生产调度是实现印染企业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企业在现有硬件设备下的整体生产效率。染缸生产调度问题本质上是一种较难求解的组合优化问题。本文以染缸资源配置
花生是新垦红壤最适宜的先锋作物之一,在红壤熟化过程中具有用养兼顾的作用。随着红壤丘陵垦殖事业的发展,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我省主要油料作物。由于老品种、老耕
翻开近期的《北京晚报》,映入眼帘的商品广告均标明了售价,大至几千元的家用电器,小到几元钱的鞋帽衣袜,让人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决定取舍。然而,再看其它的报纸,大多数刊登
伺服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自动控制系统,广泛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医疗器械等。目前,较先进的伺服系统具有交流化、全数字化、采用新型电力电子半导体
现场总线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广泛应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网络。这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
巨型罐体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其形状的特殊性和焊缝的不规则性,必须驱动罐体旋转并与焊枪的移动紧密协调一致,才能保证焊接的质量。因此,作为罐体运动的驱动装置,焊接滚轮架的控制显
【摘要】本文从教师、家长如何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心态,通过行为来引导学生,宽容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好人生目标,上好每堂学生喜欢的课等入手,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内心世界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见解。  【关键词】中职学生 现状 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07-01  从教20多年,经常思考如何教好学生,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以行